如何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⑴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内容分别由哪个部门制定或者实施其中的国债,利率等是什么扩张性与紧缩性区别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实现经济调控。财政政策的工具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债务政策等。财政政策是由财政部进行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雀首。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
国债:国债是一种政府债务工具,通常由政府发行乱液并向公众募集资金。国债的利率是由政府在发行时确定的,国债利率代表债务顷陪数人向投资人支付的利息。国债通常由财政部发行。
扩张性和紧缩性是货币政策调节的两种不同方向。扩张性政策旨在提高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政策则试图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和控制经济过热。这两种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进行权衡和决策。
⑵ 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坦哗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政策要“灵活”,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复杂形势和多种风险挑战,需要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节,寻求多种目标的平衡;“合理适度”则是指货币信贷增长要与高罩经济发展所薯碧需相一致,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拓展资料:
1.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让念行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财政分配关系在国民意志中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也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所有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了维持它们的超级经济剥削关系。当它们的统治者处于上升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更适合本国发展的财政政策。但是,随着各种社会数纤举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段指的是阶级国家使用财政政策。
2.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债务水平的选择,或政府财政收支水平的决策,以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少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换言之,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改税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改变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干预经济是国家的主要政策竖滚之一。
3. 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受到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的制约。财政政策是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经济政策密切相关。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政策相协调。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购买坦克、修路、支付法官工资等;另一种是政府转移支付,税收是另一种形式财政政策,从两个方面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会影响商品和生产要素,因此也会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
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
分别适用条件: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 在经济高峰时期,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到来。 货币政策又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来刺激总需求。因此,当总需求低于经济生产能力时,就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因此,当通货膨胀严重时,就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总额,影响总需求,使其适应总供给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拓展资料
1. 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和信贷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率这一中介来间接影响宏观经济。不同的类型。财政政策根据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同,一般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目前,我国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是一种适度从紧、兼容并蓄的财政政策。从总量调整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均衡型、扩张型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我国目前的稳健货币政策不同于上述三种类型,但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时而扩大,时而收紧以不同的方式。一切与财政收支有关的政策,如税率、发行国债、国家规定的较高保护价购买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货物服务的投资数额等,都是财政政策。
2. 其中,政府直接投资、采购、转移支付、补贴等属于财政支出政策。差别税率和减税属于财政收入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中央银行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与银行相关的政策都属于货币政策。政策制定者则不同。财政政策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货币政策由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央银行直接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3. 两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这两方面都要求货币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工人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相互作用的。
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
所谓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的财政相关部门通过调整税率、调整政府支出等方式来影响市场上供需的关系。而货币政策就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调控,进而来调控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但是两者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比如两者的手段就是完全不同的。第一,财政政策的手段
1、调整税收政策
国家税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哗慧少税收的种类以及调整各种税率的高低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行业还可以进行定向调控。税收政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国家财政的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2、控制国家预算
每年国家都会对预算进行编制,根据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预算,通过预算的控制,可以来平衡国家收入,促进国家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
3、引导财政补贴
国家为了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会定向对这些行业进行财政支持,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对于一些竞争力较差的行业进行财政补贴,能够促进这些行业的快速崛起,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平稳。
4、实施财政监察
在国家机构的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损害国家的一些事情,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坚决予以处理。为此国家会对国有机构闷芦毁进行财政检查和财政监督,及时发现那些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第二,货币政策的手段
1、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国家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如果经济发展较快,那么就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减少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规模,从而减少资金进入企业;如果经济发展较慢,那么就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规模,从而增加资金进入企业。
2、控制货币发行量
国家中央银行还可以对市场上的货币量进行调控。如果市场上货币量过多,有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出现,在这个时候中央银行就会从市场上收回货币资金,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如果市场上货币量过少,很多企业经营会碰到困难,这个时候中央蚂备银行就会加大向市场投放货币,增加市场上的货币量。
3、调整存贷款利率
国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和贷款的利率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价格,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果提高存贷款利率,那么最终到企业手中的资金成本就会增加, 降低企业对于资金的欲望;如果降低存贷款利率,那么最终到企业手中的资金成本就会降低,增加企业对于资金的欲望。
⑸ 我国现阶段应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最近才改为稳健的,之前采取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之前为了走出金融海啸而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剩(个人认为是过剩了),也就是流通的货币数量太多了,通货膨胀会出现,为了减少货币的流通数量,政策必须改为稳健的或者是紧缩的,但政策的使用一般都是比较谨慎的,所以不会改为紧缩只会改为稳健的,以后再考虑需不需要改为紧缩的。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消费或者说有利于GDP的增加。
⑹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什么是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悉亩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收入和支出。
(2)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2006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信贷、货币发行。
(2)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尘陆茄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3、总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派察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主要有以下四种:"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一紧一松"。
"双松",即在经济萧条时期,可以同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使经济所受到的刺激更为迅猛;"双紧",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同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经济紧缩的程度更为强烈;"一松一紧"和"一紧一松",即对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松紧搭配,以使一种政策的副作用被另一种性质相反的政策抵消掉。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前者在我国经济低迷居民消费水平低时采用,而后者则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时使用。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互相搭配组合使用的,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与汇率成反比的,汇率越低货币在市面上流通越快,反之亦然,我国的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转主要就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下完成的。
【拓展资料】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晌旅段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镇乎经济的发展。"这段话指的是剥削阶级国家怎么使用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属于金融政策的一种,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宴誉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从而间接控制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以及基准利率四种。
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哪些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广义的货币政策和狭义的货币政策,我们一般所说的是狭义的货币政策,即央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方针和各项调节经济的措施。一般性喊余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其作用有:1.通过控制货币量来稳定物价,维持币值的稳定。2.保证充分就业。3.通过调节货币总量,结构,投向,有效地调节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比例和老渗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增减预算支出和增减税收来调节社会的总需求,使供需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税收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终目都是一样的,只是货币政策以货币供求量,利率为核心工具,财政政策以税率为核心工具。另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侍州和随机性较高,而财政政策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时,难以做出及时的反应,不宜对宏观经济进行短期和瞬间调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常配合使用。
⑼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是什么
1、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使用
财政政策往往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目标效果。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使用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使用
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中,财政政策往往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目标效果。
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引起利率的上升,为减少由于利率上升所引起的挤出效应,可以同时配合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保持在固定的水平上,这样,收入水平就会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有四种混合,第一种是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第二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第三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混合,最后一种则是以及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混合。这些混合的政策效应,有的是事先可预计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何者更强有力而定,因而是不确定的。比如,第一种混合一定会使利率上升,但产出是不能确定的。第二种混合一定会使产出减少,但不能确定利率。第三种混合能够确定的是利率一定会下降,但产出不能确定。最后一种混合,可以肯定的是,产出一定增加,但利率不确定。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例如,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第一种组合,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第二种组合,用紧缩货币来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分提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可用第三种组合,用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膨胀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用第四种组合,用膨胀财政增加总需求,用扩张货币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
为了实现经济总量平衡的目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在具体的操作中,准确的形势判断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能够成功协调配合以维护经济平稳增长的首要条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内容也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政策目标上的配合与平衡。经济总量平衡的具体表现实际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当然还要顾及就业。就总量目标而言,财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从短期看,当经济面临某种冲击时,它对产出、通胀率和就业的作用方向并不是不一致的,此时,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定产出、通胀率和就业上存在平衡问题。根据丁伯根法则,为了达到多个目标,就需要有多种政策手段。例如,就通胀与失业而言,菲利普斯曲线中的交替关系就表明货币政策难以同时兼顾,所以,即便在美国的货币政策决策中,也都存在所谓的鸽派与鹰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恰当的财政政策配合,就可能会实现低失业、低通胀的经济增长,促进全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总量平衡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国内储蓄与意愿投资的基本平衡,当两者不平衡时,就会出现贸易顺差或者逆差。大量的贸易顺差或逆差会引起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就是要缩小储蓄与意愿投资之间的缺口,单凭货币政策恰恰是无能力力的,财政政策就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引导国内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引导生产者把资产配置到符合国内需求的产业和行业当中去。
其次是政策方向的配合。由于财政、货币政策具有不问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三种效应:①合力效应,使两者的配合可以获得比单一政策调控更大的效果。例如,在经济明显过热时,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量的供应、提高利率,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取得较好的合力效应。②互补效应。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和机制,可以取长补短。例如,货币政策越来越强调前瞻性,在有潜在的通胀压力时就采取措施。但这有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损害。若在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同时,维持或适度扩大财政对公共设施、基础性建设的投资,就可以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政策效应。再比如,当面临投资需求易膨胀,而消费需求却不足时,在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遏制投资需求的同时,适度扩大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就能够兼顾投资与消费。③矛盾效应。即财政、货币政策产生政策效果的抵消性。例如,当经济出现 “滞胀”时,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时又会阻碍经济增长。它们之间的配合就是要避免这种现象。可见,在宏观调控中,必须构建一个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经过排列组合后,所形成的政策搭配模式的基本模式主要有9种(见表)。
第三,政策工具的配合。财政、货币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来实现的。财政政策可选择的工具有:公共投资、税收、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货币政策可供选择的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和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总量控制工具,以及窗口指导、房地产信用比率控制等选择性政策工具。财政货币政策在其工具的选择上也应相互搭配,不仅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要相互配合,而且财政、货币政策内部的各种工具之间也要相互配合。
第四,政策力度的配合。财政、货币政策的力度是指财政、货币政策对其调控对象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力度是不同的。在财政政策方面:(1)预算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对稳定经济的力度较强,但对调节经济总量来说,力度则较校如果采取补偿性的财政政策,人为地通过预算政策来调节经济的话,预算政策的力度就会较大,其力度的大小与财政盈余或赤字占国民收入的比率成正比。(2)税收是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调整、税款的减免等来调节经济的,它对总量的调节作用较强。(3)政府投资,如果是在超越预算平衡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赤字投资,其对经济总量的调节力度很强,调节力度的大小和一个国家当期的财政赤字成正比例关系。(4)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制度对经济总量有比较积极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方面:(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总量的调控力度一般较强。准备金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结构和货币乘数的变化,从而引起银行信贷和货币总量成倍地变化,正因为如此,它向来就具有“巨斧”之称。(2)再贴现和再贷款的政策力度由中央银行对再贴现和再贷款的条件限制、中央银行对再贴现和再贷款额度以及对再贴现和再贷款的利率调整所决定。 (3)公开市场业务的力度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的力度相比,要小一些。它是微调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五,政策时间的配合。财政货币政策的时间配合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政策选择的时机,即政策的选择时点问题;二是政策的持续期,它指的是财政、货币政策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一方面,如果时点选择不当,要么就会过早地改变了经济运行方向,出现不良的后果;要么就会错失良机,加大以后政策调控的难度。另一方面,持续期过短达不到调控目标,持续期过长又会产生 “矫枉过正”,从而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解决财政货币政策的时间问题的难点在于政策时滞的确定和政策持续时间的把握。二者的配合在时间问题上应注意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考察,在准确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同时需要对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时滞的长短进行仔细研究,根据需要选择时滞长短相匹配的政策工具组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践往往要配合使用
所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配合指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调节总需求终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平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般四种模式:
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能更力刺激经济面通减少税收或扩支规模等松财政政策增加社总需求增加民收入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面通降低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储备金扩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升消除或减少松财政政策挤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利率变条件刺激经济并通投资乘数作用使民收入业机增加消除经济衰退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缓衰退、刺激经济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经济初始状态:(1)存比较高失业率;(2)部企业工足设备闲置;(3)量资源待发;(4)市场疲软、没通胀现象;(5)际收支盈余状态种搭配模式面刺激进口产品需求减少际收支盈余另面推产降低失业率促进作用种模式能够短间内提高社总需求见效迅速运用应谨慎掌握尺度造通货膨胀危险
2、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经济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紧财政政策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说通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规模等紧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需求面抑制通货膨胀利用提高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货币政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使利率提高投资降货币供给量减少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由于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同使利率降通紧货币政策使利率升使利率降起刺激总需求作用其结利率变情况抑制经济度繁荣使总需求总产降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搭配初始状态:(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存高失业率;(3)、际收支现巨额赤字削减总需求面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物价稳定另面助于改善际收支状况减少际收支赤字模式运用往往造经济停滞
3、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种政策组合结利率升总产变化确定具体说种模式刺激总需求同能抑制通货膨胀松财政政策通减税、增加支助于克服总需求足经济萧条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进抑制由于松财政政策引起通货膨胀压力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搭配适宜条件:(1)、经济停滞前甚至衰退;(2)、社总需求足;(3)、物价稳定没通货膨胀迹象;(4、)失业率高;(5)、际收支赤字种条件用松财政政策拉内需付经济衰退用紧货币政策减少际收支赤字调节际收支平衡助于促进宏观经济内外均衡
4、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同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相反种政策组合结利率降总产变化确定面通增加税收控制支规模压缩社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面采取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保持经济适度增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搭配适宜条件:(1)、经济热;(2)、物价涨、通货膨胀;(3)、社失业率低;(4)、际收支现顺差状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适宜前者用付通货膨胀者用减少际收支盈余(通刺激进口低利率刺激资本流)助于促进宏观经济内外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