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京东港股市值如何

京东港股市值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5-31 15:47:38

㈠ 京东市值有多少

8月26日,港股京东集团股价刷新高,市值一度突破1万亿港元。截止收盘,涨幅收窄,市值9982亿港元。

2020年8月17日发布半年报,第二季度净收入为2,011亿元人民币(约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3.8%。8月17日收盘以来,盘中7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32%。截止8月26日收盘,京东集团港股涨势如虹,股价屡创新高,今日开盘310.8元最高321.6元,盘中市值一度超1万亿港元,上市两个半月市值激增3000亿港元,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1)京东港股市值如何扩展阅读

京东市值上涨的原因—多家机构上调目标价

1、 巴克莱分析师Gregory Zhao将京东的目标价从79美元上调至83美元,维持‘增持’评级

Gregory Zhao表示,在今年6月份,中国的用户参与度、商家的营销需求以及供应链和物流能力都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从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上周提交的财报中得到证明。该分析师认为,这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树立了一个‘新起点’。

2、 高盛将京东集团的目标价由283港元升至329港元,将其列入“确信买入”名单

高盛指出,公司零售规模将不断扩张,由非必需品扩展至日常用品,预计公司2020-22年收入分别增长26%、21%、20%。高盛认为,预期京东领先同业的采购规模、广告优势、成本控制等利好因素,将推动公司2020-22年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率达到2.25%、2.5%、2.8%。

京东旗下的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京东数字科技等业务板块贡献估值将不断提高。将京东目标价提价至329港元,以反映业务前景更加明朗的预期利好。

3、野村将京东集团目标价由287港元上调至320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野村表示,京东今年第二季收入及盈利超过预期,其中总收入同比上升34%,超过市场及野村预期5%,主要是受到零售及物流业务增长稳健所提振。另外,因收入及非经营收益提升,公司非通用会计准则下每股盈利同比增长52%,高于市场预测的29%。

4、大和将京东集团的目标价由290港元上调至308港元,评级维持“买入”

大和发表研究报告表示,京东第二季度收入增长强劲,远超市场预期,预期公司下半年仍可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由于公共卫生事件被压抑需求的原因,公司第二季度电子及家用电器类别的收入同比增长28%,预计这种增长势头将在第三季度恢复正常化。

5、 国信证券上调京东集团目标价至318-329 港币,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得益于京喜下沉策略有效,单季用户增速创11 个季度用户增长新高。未来依托于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与微信社交优势,京喜将不断释放动能,持续贡献增量用户。此外,未来随着物流、数科、健康等业务上市,将为公司贡献可观的市值空间。同时创新业务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通过管理输出、协同赋能不断夯实公司的护城河,并为公司打造第二价值曲线,引领公司未来快速发展。

㈡ 京东股价午后大涨超7%,股价大涨的原因是什么

京东集团发布其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一时之间引发媒体热议。一方面,第三季度虽然亏损达到5亿多,但其美股收盘涨幅超7%。而前段时间,唯品会公布财报之后,股票大跌30%。

那么,京东财报都讲了啥?一个亏,一个涨?里面透露了京东的什么状况?反映了中国电商的什么状况?我们能透析哪些内幕?

这些数据是否漂亮?

需要注意的是,大促期间移动端的订单占比并不具备代表意义,因为很多都是提前选好,到了大促时候,手机下单。

但平时的移动端占比更有意义,这代表了你的老用户活跃度。

3、物流仓储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强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完成订单量为3.297亿,与第三季度1.782亿相比,同比增长85%。订单量的巨大增长一方面证明了京东强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京东物流仓储能力的提升。

物流方面,超过85%的自营订单都是当日送达或者次日送达,这一点是任何一家其他平台做不到的。刘强东在分析师会议上表示,经过京东过去八年打造的物流体系,比目前市场上任何一家竞争对手都至少要领先五年。

仓储方面,第三季度京东在广州和武汉正式启用了两座新的“亚洲一号”仓库。此外,京东计划将在未来一两年在一些大中城市添加更多的亚洲一号仓库。

4、用户男女比例,更均衡

在品类分布上,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核心交易总额为542亿元人民币,交易占比达到48.9%,同比增长98%。这说明京东用户在男女性别比例上逐渐平衡,也说明京东正在逐渐改变其3C网购商城的印象,走向一个真正的综合商城。

5、京东服务项目未来增长有保证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来自于服务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相比于京东自营净收入52%的增长,服务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增势可谓强劲。

服务项目的数据增长也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一致的。商品网上零售额5030亿元,增长43.1%(大于实物零售33%的增长值)。

6、关闭拍拍网利好京东未来业绩

在双十一前夕,京东正式宣布关闭拍拍网的C2C业务。在三个月过渡期后,将完全关闭拍拍网。

出于对假货控制的目的,关闭拍拍网,对于京东下一步的舆论氛围将会更有优势,同时,也会让京东的增速至少提升五个百分点。

整体增长放缓是怎么回事?

总的来看,京东保持了强劲的连续增长姿态,但是,相比较去年,京东的增长速度是放缓的,441亿的净收入甚至不比第二季度(452亿)。

盘子达到一定规模,自然增长放缓,京东去年保持的100%增长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另一方面,国内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增速放缓,也是主要原因,从第三季度开始,经济寒冬论开始流行,居民消费指数连续走低。

不过,自从上市之后,京东每个季度业绩均实现环比增长,没有呈现出618、双十一猛增,后续季度增长乏力的状况。

京东没有刻意追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稳扎稳打、内外兼修,本着长远经营的理念,表现出了一个稳健的耐力型长跑选手的素质,而这种素质所体现出来的稳定性和高成长性,正是华尔街和投资人所不断追寻和看好的,估计,这就是股票上涨的原因。

㈢ 京东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了

是的,8月26日下午,京东集团股价涨超7%,接近8%,总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

8月26日,京东盘中最高涨至321.6港元,3个交易日猛增千亿市值,上市两个半月市值激增3000亿港元,总市值破1万亿港元,超越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成为港股第8大市值公司。

此前,巴克莱分析师Gregory Zhao将京东的目标价从79美元上调至83美元,并维持“增持”评级。野村目前将京东集团-SW(09618)目标价由287港元上调至320港元,评级维持“买入”。

(3)京东港股市值如何扩展阅读

今年二季度主要电商公司利润端改善超预期:

有机构指出,今年二季度主要电商公司收入端增速均超公司指引,且利润端改善超预期。月度数据反映7月电商行业景气度延续,预计第三季度行业季节性增速回落较为有限。低预期下,主要公司业绩再次超预期可能性大。

巴克莱分析师Gregory Zhao表示,在今年6月份,中国的用户参与度、商家的营销需求以及供应链和物流能力都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从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上周提交的财报中得到证明。该分析师认为,这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树立了一个“新起点”。

㈣ 京东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京东现在的股价如何

大家都在涨,都在刷新股价,所以在这种集体上涨的行情里,京东不是个例。京东的另一个竞争者,拼多多忙着冲击五环外,百亿补贴换来的用户增长再次跑赢阿里、京东,但营收阶梯式下滑反映出用户仍更倾向于购买单价较低的补贴商品,大部分高端消费用户在薅完羊毛后就走了,暴露出主打低价、折扣商品的拼多多用户购买力严重不足,仅仅依靠补贴、促销的策略或很难持续下去的软肋。

今后京东、拼多多、阿里三家比拼还将如火如荼,市场盘子这么大,拼多多是否能守住三四五线城市的护城河,京东的物流、数科、健康等业务板块如何形成系统,阿里巨无霸如何保持快速增长还将是市场关注重点。

㈤ 京东的市值是美股加港股吗

京东的市值是指其在股票市场上所有流通股票的市场价值之和。而股票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京东在国内市场A股上市,也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NASDAQ)和香港股票交易所(HKEX)上市,因此告旦乎其市值涵盖了中国国内市场和美股加港股市场。具体来袜悉说,京东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市值为约 1283 亿美元,其中约有91%来自其在迟陪美股和港股市场的上市。

㈥ 京东再造一个独角兽,刘强东变身IPO收割机

继京东数科之后,京东或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独角兽。

9月27日,京东 健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 健康 ”)正式披露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海通国际、瑞银,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Analysys易观在6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和2018年相比环比增长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将会有望达到2000亿,市场增长达到46.7%,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行业风口之下,京东 健康 浮出水面。

京东 健康 布局最早起步于医药电商——2013年初,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2014年2月起,京东的医疗 健康 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领域,随后全面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2017年12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11月京东 健康 成立,并从京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

招股书表示,京东 健康 是引领中国医药和 健康 产品供应链转型的先锋。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京东 健康 为用户提供「人在货在,随时随地」的一站式体验。京东 健康 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 健康 产品供应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 健康 管理平台。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分别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活跃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 健康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 健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 健康 的平台购买医药和 健康 产品或医疗 健康 服务。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人民币82亿元、人民币108亿元、人民币88亿元,同期经调整盈利为人民币209.0百万元、人民币24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4.0百万元及人民币371.0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0亿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由于疫情期间医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户端的就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网上买药开始迅速普及,京东 健康 CEO 辛利军的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间缩短了5-10 年。

京东 健康 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零售药房,二是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零售药房业务,京东 健康 目前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药房业务采用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

在自营模式下,从供应商处采购医药和 健康 产品,然后直接销售给用户,主要从中赚取产品销售收入。自营业务,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线上平台方面,线上平台引入连锁店和独立药房以及医药和 健康 产品厂商和供应商,使其通过平台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根据与第三方商家的单独合同条款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递服务,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的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

2、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两个部分:

互联网医院主要根据医生收取的费用向医生收取手续费。是中国首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线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 健康 管理组合。2020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可在平台上预约并支付由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的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服务包括全身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疫苗预约和基因测试。

从最早的医药电商再到互联网医院,京东 健康 的业态持续升级完善。不仅如此,京东 健康 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着,第三方批发平台“药京采”于2017年3月上线,该平台将上游药企、医药公司及 健康 产品供应商和分销商与下游药房连接起来。

打通医、药联动,实现闭环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上升、 健康 意识提升都在表明国民的 健康 需求不断增加,充满机遇的医疗 健康 市场一直是互联网巨头的重点布局的赛道,伴随着近年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外界也对互联网医疗满怀憧憬,一度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是解决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医疗赛道全景涉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典型的场景包括:轻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 在线购药、 健康 管理等。对于互联网医疗的 探索 ,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医”、“药”、“康”环节,形成一站式的医疗 健康 服务闭环。

BAT发力医疗领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逻辑,京东 健康 则是以电商基因为抓手、反向重构医患与大 健康 领域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显示,京东 健康 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实现「医、药联动」,打造了一个闭环体系。零售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高质量的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而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零售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的重要流量。

京东 健康 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相辅相成,在医疗 健康 价值链上形成协同的闭环。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京东 健康 的医疗 健康 服务,以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加上高质量的服务和品牌认知度,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又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 健康 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BAT巨头扎堆抢食

根据国家卫计委曾经预计,到2030年我国 健康 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 健康 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这种万亿级别的市场上,BAT三员都不约而同的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目前市值达到2493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微医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也将估值目标定在了100亿美元;

而深耕行业已久的春雨医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在2018年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也超过1140亿港元。

尽管这个行业巨头扎推,赛道拥挤,但还么有一个绝对的胜利者出现。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5年累计亏损近40亿元;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也还没有能实现上市上的愿景。

由于同样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 健康 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 健康 。从数据看,在年活跃用户数上,阿里 健康 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 健康 表现亮眼。

猎云网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 健康 ,作为京东旗下成长最快、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其成长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东 健康 再造一个京东的想法如果实现,那么其未来也将不可限量。

或将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4个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东 健康 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出来,拆分之际就获得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了CPE中国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资本(CICC Capital)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披露京东 健康 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东2020半年报中透露,京东 健康 与高瓴资本就京东 健康 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京东 健康 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京东 健康 的估值暴涨230亿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的记录。

今年8月初,京东 健康 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未来京东 健康 将和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子集团三足鼎立,协同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发展。

目前,京东集团为京东 健康 的控股股东,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间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权益,约占京东 健康 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资本通过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东 健康 将会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四个IPO——继京东、达达,以及即将IPO的京东数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刘强东先后收获了两个ipo,首先是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京东集团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持股高达47.4%。随后,京东集团完成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亿港元。招股书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4.7%,拥有高达78.4%的投票权。

除此之外,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未来都具备未来独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东工业品已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一跃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东数科刚于本月提交了招股书,京东 健康 也紧随其后递交招股书,刘强东在京东数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间接持有的股份,合计持股50.35%。

随着京东孵化的这一个又一个独角兽纷纷上市, 这两年,淡出公众视野的“东哥”,化身IPO收割机 。随着京东 健康 、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纷纷奔赴IPO,“东哥”的财富将迎来一个三级跳。

㈦ 京东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转换成人民币是多少

今年8月26日,港股开盘,恒生指数直接上涨了0.13%。随着这波涨势,京东的股价也到达了每股321港元,总市值也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相比阿里巴巴的突破6万亿港元的创举,这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我们进行换算一下,一万亿港元可以兑换将近9千亿人民币和1千亿美元。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的确市值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那我们来看看京东是怎么发展的吧。

京东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发展,虽然在电商方面比不过阿里巴巴,但是在快递,线下销售也是做的非常有特色的,这也弥补了其在线上竞争的不足,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

㈧ 京东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在同类平台中市值排名怎么样

还可以的,虽然京东这几年波折比较多,但是在同类平台中还是很不错的。

京东是现在国内第一大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在1998年成立,2004年成立的电商运营公司,2007年京东多媒体正式改版成为京东商城。自此京东和阿里巴巴成为国内的两大电商巨头,收购了其他电商网站和打败了许多老牌电商公司,今年2020年决定赴港上市。

目前在电商互联网平台中,京东虽然还是很不错,但是对于同类型的企业中,京东明显已经落后了很多,特别是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崛起之后,比如拼多多就是作为一匹电商黑马闯入了电商行业,同类型的平台企业中还有美团,美团市值是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虽然京东已经突破一万亿港元市值,但是相对比美团、拼多多这些企业还是稍显不足的。如果京东想要超越其他公司,可能还要在用户体验方面多做努力,京东原本有的优势已经被慢慢瓜分出去了,所以现在很多人的选择并不是只有京东,如果京东在用户体验方面也做的比别人差的话,那么京东只有落后别人。

热点内容
离婚股权纠纷如何处理 发布:2025-02-07 03:04:25 浏览:747
如何在税务系统变更股权 发布:2025-02-07 02:55:02 浏览:353
涨停股票的基因 发布:2025-02-07 02:50:12 浏览:207
怎么看财务报表炒股票 发布:2025-02-07 02:33:05 浏览:829
股票中涨停红色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07 02:20:43 浏览:823
如何进入虚拟货币交易 发布:2025-02-07 02:10:37 浏览:742
华意压缩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2-07 02:06:41 浏览:90
如何退出村里的股权合作社 发布:2025-02-07 02:05:18 浏览:480
今日兴业科技股票 发布:2025-02-07 01:45:54 浏览:231
金融机构借款哪个平台 发布:2025-02-07 01:41:30 浏览: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