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行量反映什么问题
『壹』 货币发行过多为什么会引起通货膨胀呢
货币超发,市面上流通货币变多,假设原本一艘火箭2亿,没人买得起,现在货币超发每人都买的起了,火箭从2亿涨价到20亿,这个涨价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超发人民突然变得有钱了,能买得起东西的人多了,但是东西数量不变,当需求上涨供应保持不变,就会导致物价上涨。
央行每年都在印刷钞票,与其他印刷出来的纸币相同,如果央行超发,超发的货币直接进入国库,然后给各级政府以及官员发工资,或者进行棚改户政策进入拆迁户手里,拆迁户或者官员消费,即可进入市场。
(1)货币发行量反映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贰』 货币发行量M1、M2是什么概念和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M1、M2是货中逗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拍掘,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卖贺卖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叁』 为什么“货币发行量应相当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纸币发行量只代表商品流通中迟握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在通货膨胀时,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这样的话,就使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减少,从而引起了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货币具有流通功能和贮藏功能,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把钱存进银行就可以减少商品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从而把钱变成了贮藏中的货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当人们把钱大量放在银行时,就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使物价下跌。当然,
存在银行的钱那出来放在商品市场上,才能成为流通中的货币量。
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国家规定单位货币的法定价值-单位货币的制造成本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或减赤字)
(本年货币应增发量=单位货币的流通价值*本年货币的发行数辩虚量)货币应该增发率={本年全社会企业的税后利润+本年财政的盈余码灶庆(或减赤字)}/全部生产总值*100%
『肆』 为什么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
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这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
种社会经济现象,通常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亦即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的普遍下降。
原因纸币纯粹是货币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只
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
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所以纸币的流
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如果纸币的发
行量超过了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流通数量,它
就要贬值。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越多,贬值也就
越厉害,物价上涨的幅度也就越大。这种由于滥发纸币
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是造成通货膨胀
的直接原因。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流通领域中的价值符号不
仅有纸币,还有大量的信用货币,它们都能在商品流通
中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在计算货币流通量
时也应把信用货币的数量包括在内。信用货币发行过多,
同样会引起或加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的测量 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的衡量,
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物价指数
:①消费物价指数,常常被称
为生活费用指数。
②生产价格指数,它反映生产成本的
变化。这一指数的优点是对经济周期较为敏感,并影响
消费品价格的未来变化。
③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
它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按固定价格计算
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如198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当
年价格计算为5660亿元,以1975年价格计算为2890亿元,
则198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1975=100)为
□×100=196。这一指数包括的范围最广,因此能较
准确地反映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趋向。
『伍』 政治问题:为什么货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inflation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原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 ,没有价值 ,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 ,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特点 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100%例如 ,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
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1)×100%例如 ,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1)×100%=100%。
类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 ,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后果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 ,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①增加税收。②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通过这些办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 :
①颁布价格指导线。
②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
③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陆』 为什么货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
举个例子, 这个世界只有两个人. 你和另一个人B. 你在树上摘了一个苹果, 但是不知道卖多少钱, 于是索性10块钱一个. 单价即10元/个.
所谓的货币印多了, 就是说货币供应给市场的额度多了. 本来B去银行贷款10块钱正好买这个苹果. 但是中央银行觉得你们市场不景气, 缺钱. 于是就说别10块了, 多小气. 只要你这钱是去买苹果的, 直接无抵押贷款给B 10000块钱, 而且不用还.
B拿着10000块钱来买你苹果, 10块钱/个, 你摘一个, 他买一个. 你发现这小子有钱啊. 于是你提价到200块钱/个. 或者再涨价等等, 直到B失去兴趣不买苹果为止.
这里面B手中的钱, 就是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的, 相当于直接让市场流动了10000块钱. 也就是所谓专家嘴里面说的"货币印多了", 因为苹果市场明明只需要10元, 你却让市场流动了10000块钱.
这个时候, 银行直接紧缩(不印钱了), 政策是不但要还, 还要有利率. 这个B感觉没必要借这么多钱出来买一个苹果, 就马上把10000块钱还了, 只借了100块钱. 你发现B是个穷鬼, 根本买不起, 没办法, 降价到50元/个. 卖给他了. 于是, 苹果物价直接从200降到了50.
通过上面简单的小例子来说,
1 市场价格是由于买卖双方的供求博弈决定的, 因此不需要通知, 你货畅销, 自然要涨价. 卖不动当然要降价.
2 但是后面有个看不见的手在操作, 即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流通, 如果他想刺激市场活力, 就会使用宽松的政策, 让这个市场的人容易贷款或者有钱. 反之就让他们没那么多钱花.
印钱不是真正的印钱, 只是个形象的比喻, 比喻央行采取了比较激进宽松的政策(手段). 现在电子支付这么流行, 根本不需要真的去拿印钞机去印钞, 只需要他出个降低贷款门槛, 降低银行贷款成本, 降低存款利率的公告就行了. 这就是所谓的 货币印多了 的秘密, 普通老百姓为什么听不懂, 是因为这些所谓专家天天满嘴放炮, 把很简单的道理非要换N个词给你讲, 故弄玄虚
『柒』 货币发行过多对于经济的危害
货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纸币发行的多少并不是可以被任意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它必须要遵循的标准,货币的需求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货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水平×商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总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即社会中的商品总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当然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大。
而它又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周转次数越多,流通速度也就越块,而如果所发行的纸币超过了实际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所谓的通货膨胀。
(7)货币发行量反映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1、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2、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3、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4、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5、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捌』 2010年以来货币发行量逐年增加说明什么
2010年以来货币发行量逐轮迹年增加说明经济增长。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产生的越来越多,就需要越来宏闷越多的货币与之匹配。货币少了,相对于商品来说就是升值,这个叫蔽桐弯通货紧缩,反之叫通货膨胀,一国货币的发行量是要配合该国的经济增长的。
『玖』 货币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吗发行过多会造成什么压力呢
央行的货币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发行过多是一个感觉,央行货币发行不是随意发行的,需要与GDP增速匹配,物价因素、宏观调控、汇率政策等多方因素。如果发行过多,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汇率贬值等多方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货币的发行是有发行、调控、监管等一些列体系来完成的,需要衡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考虑物价、汇率、债务、社融等综合因素,需要科学衡量是否超发。
『拾』 为什么货币发行量多,会使通货膨胀,;发行量少,会通货紧缩
货币发行量增多,货币最终流向实体经济,那么大量货币在某个行业的(首先就是房地产和股市)流动会推高这个行业,使之快速发展,但是大家的工资却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导致通货膨胀,也就是钱不值钱了。
从宏观上讲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 ,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