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市值多少
Ⅰ 雷士照明和欧普,飞利浦哪个好,为什么
各有各的优点。
1、雷士照明
在2019年6月发布的“2018中国LED照明行业100强”中,雷克斯集团连续两年实现百亿以上的业绩,荣获“2018中国照明行业十大品牌”,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第一家连续两年业绩超过百亿的企业。
2、欧普
欧普照明的产品涵盖家居,商照,电工,光源等领域,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照明企业。截至2020年6月24日,奥普照明在全国拥有28个办事处、1300多家门店、50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远销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3、飞利浦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上海市生产销售的便携式通用照明产品质量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10批产品。经检验,有4批产品不合格。与产品有关的不合格项有结构、外接线和内接线、耐久性试验和热试验(耐久性试验)、耐热性、耐火性、耐划伤性和极限值。
(1)雷士照明市值多少扩展阅读:
雷士照明在国内拥有4大制造基地、2个国际标准化研发中心和国家认可实验室、38家运营中心、3800多家品牌专卖店;在海外,建有符合欧洲标准的产品开发中心并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经营机构。
欧普照明的产品涵盖家居照明、工程照明及电工产品等领域,家居照明产品有吸顶灯、节射灯、筒灯、天花射灯、壁灯、餐厅灯、感应灯、镜前灯、护眼台灯、T5支架、浴霸。
Ⅱ 历史上有哪些一念之差结果迥异的例子
![](http://www.newgenesiscap.com/images/loading.jpg)
中英鸦片战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怒了英国人,英国议会投票决定是否武力攻打中国,最终罩州晌以9票之差引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有这么多历史,这么多故事,应该好好从中吸取经验!不要因为一念之差,造成不可毁灭的结果呀!!!你们还知道哪些因为一念物锋之差造成结果迥异的例子吗?
Ⅲ 雷士照明质量怎么样雷士照明价格是多少
如今市面上的照明灯具品牌众多,雷士照明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雷士照明的种类、材质有很多,常见的有亚力克材质灯具、pp料灯具、水晶灯具等等。不同种类的雷士照明灯具,其装饰效果和价格是不一样的。今天我就简单的手卖给大家介绍下雷士照明的优点和价格。
雷士照明质量怎么样
1.品牌介绍
雷士照明,隶属于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集LED室内、办公、家毕乱逗居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以来,雷士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通过自主研发体系,为大众提供节能、舒适的人工照明环境。特别是商业照明,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导地位。
在国内,雷士拥有上海、广州、浙江等制作基地,并设立了上海和广州2大研发中心。全国37家运营中心,以及3000多家品牌专卖店。在全球,雷士在40多个地区设立了经营机构,展开国际化营销战略。
2.产品特点
节能特点显著:雷士倡导者“绿色照明”,凭借着行业领先的研发中心以及电子镇流器生产基地,向市陪族场推出“光芒”系列节能产品,以行动支持国内外的节能环保事业。
自主研发高性能产品:雷士凭借自身的优势,自主研发建筑光源、电器以及灯具,并联袂国内权威机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照明产品。
商业照明广受好评:雷士,以“现代新型照明产品”为宗旨,营造出令客户舒适、满意的居室环境,因此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同时也奠定了国内商业照明领导品牌地位。
雷士照明价格
雷士照明NPX1006,参考价格:97.30元
雷士照明NWQ1001,参考价格:89.60元
雷士照明NPX1120,参考价格:157.92元
雷士照明NSX1535,参考价格:179.00元
雷士照明NAX1189,参考价格:350.00元
雷士照明NVX1298,参考价格:1398.60元
雷士照明NVX1617,参考价格:1189.30元
Ⅳ “悲情创始人”吴长江:一晚输5亿,赌掉300亿公司,送自己进大牢
“人生在于赌,大赌大机遇,小赌小机遇,没赌没机遇”。
这是谁说的?
曾经名动一时的雷士照明公司创始人吴长江说的。
据说,这是他读大学时贴在床头的座右铭。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就像吴长江,一个晚上输掉5个亿而不皱眉头的原因了。
吴长江还在牢里,56岁了,应该己经大势己去,他的江湖故事己画上了句号。
现在,就让我们回看一下他的经历吧!
1965年6月,吴长江出于重庆市铜梁乡下,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有一个弟弟,一家4口,虽贫穷,也幸福。
文化水平很低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兄弟俩要好好读书,坚信“读书改变命运”。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家人在文化教育上是成功了,却忽略了另一方面,就是对孩子爱赌博的习惯视而不见。唉,他们当时哪里想得到这么多呢?!
吴长江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而且不是书呆子,他曾当选四川省优秀学生干部。
1984年9月,19岁的吴长江考上在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北工业大学(这也是一间牛逼学府),专业是飞机制造。
几年后他的弟弟也考上中专。
一门两杰,对长于乡下的他们来说,也是光耀门楣的喜事了。
1988年7月,23岁的吴长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汉中航空公司。进入国企,拿到了铁饭碗,吴长江的未来可期。
吴长江平常爱赌两把,但是这爱好没有影响到工作,他聪明睿智,业务及 社会 能力都强,在企业里面很活跃,深得领导喜欢。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到了1992年,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发展欣欣向荣,这就激发了一大批体制内的精英辞职“下海(经商)”,吴长江正是其中之一。
此时,吴长江己工作了4年,能力超群的他己经进入了副处长的提拔名单,野心己经激发的他不顾这些了,毅然在1992年8月辞职南下。
这是赌一把,还是为理想奋斗?
1992年9月,27岁的吴长江兴冲冲地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心-深圳,不过,出师不利,身为工程师的他难以在深圳找到专业(飞机制造)对口的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只好应聘到一家台湾电子厂,当上了储备干部。
所谓的储备干部,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杂工”,工厂哪里缺人手就去哪里帮忙。不久,台湾老板看吴长江身体结实,就让他去做临时保安。
这对吴长江来说,心中难免郁闷余友!
4个月后,他辞职,前往广州番禺,进入一家灯饰厂,从此,他进入了让他爱恨交织的照明滑颤行业。
在这里,吴长江前期做技术员,后来升为经理,表现十分出色,以致于他辞职时,老板拿出高薪极力挽留。
10个月后,吴长江存下了1万5千元,他准备创业了。
吴长江竖让槐打了1年半左右的工后,1994年7月,29岁的他来到毗邻深圳的惠州,联合5个伙伴,凑齐10万元注册资本,创办惠州明辉电器公司。
公司艰难起步!
幸运的是,不久他们接到一个大单,来自于一个香港客户,要求2周内交付2万只变压器。
吴长江带领10来个人,连续干了几个通宵,终于如期如质完成任务,得到香港客户的好评。
这一单,他们赚了20多万,公司得以立足下来;第一年,他们就每人分了3.8万元。
第二年,一个香港老板看中吴长江的经商才华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出资3百万元收购了明辉电器,随即迁往东莞,吴长江成为年薪20万元的高管及小股东。
(1)同学联手
1998年初,33岁的吴长江卖掉公司股份,辞职重返惠州,联合两个高中同学——杜刚和胡永宏,三人凑了100万元,成立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其中吴长江出资45万,占45%的股份;而杜刚和胡永宏,则一共出了55万,一起占有55%。
(他们是老哥们,读高中时,胡永宏是班长,吴长江是团支书,而杜刚则是他们公认的大哥。)
(2)吴长江能力超群
当时,飞利浦、欧司朗、松下等跨国照明行业巨头已进入中国,在珠三角一带的照明企业已超过3000家,市场竞争激烈。
“雷士照明”最终胜出,全靠创业团队的努力拚杀,尤其是吴长江出类拔萃的经商能力。
“渠道、诚信、品牌”是吴长江的致胜秘笈。
比如,在2000年下半年,一批已经卖出的价值200多万元的产品发现了质量问题。是召回产品还是夹着皮包走人?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吴长江做出了重要的决策:召回全部问题产品。有职工提出把雷士商标抹去后再销售,被他断然否决。“雷士”以净损失200多万元的代价,创立了在照明行业率先实行的产品召回制度,从而赢得了市场信誉。当年年底,“雷士”的销售额达到了7000万元。
比如,吴长江是行业内第一个推行专卖店模式的老板。“雷士刚起步,产品连半壁墙壁都摆不满,开什么专卖店?”很多人不理解。但吴长江坚持了自己的想法。2000年7月,第一家专卖店在沈阳开张。一年之后,这样的店已经有了十几家,经销商反映挂了牌子的店要比不挂牌子的店销售好得多。渐渐的,有经销商主动找上门要求加盟
比如,在广告宣传推广方面,吴长江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打广告无外乎两个目标,一是要让客人知道你,二是要客人相信你,但是不能别人说什么你也去说什么,这样没什么新意,别人记不住你。“我们不请明星代言、不在电视做广告,我们是第一个走出卖场在高速路、机场、车身做广告的,这是差异化的宣传,这样才有效果”。
在以吴长江为核心的经营团队努力打拚下,雷士照明发展迅速。2002年开始,雷士照明的行业地位越来越高,几乎每年以翻倍的态势在增长,2005年,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成为国内照明行业的龙头企业。
(3)分道扬镳
就在企业欣欣向荣之际,曾经亲如兄弟的三个合作伙伴撕破脸皮,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人与人之间闹矛盾,原因多方面。单就吴长江来说,他经商能力出众,却总是难交好搭档,像这次的两个同学,以及以后的合作伙伴都是这样。除了运气不好(正所谓“知音难觅”),吴长江也要检查自身原因,比如他独断专行,比如他好赌,交一个赌棍作为事业伙伴,很多人是不乐意的。
杜刚和胡永宏联手,对阵吴长江,矛盾从2000年就开始出现,彼此不想到化解、收复,矛盾就越积越多,越来越深,终于在2005年下半年大爆发。
开始,杜刚和胡永宏利用自己的绝对控股地位,毫不客气地将吴长江逐出雷士照明,但是吴长江联合经销商反扑,结果是杜刚、胡永宏败北,两人退出,所持股份由吴长江斥资1.6亿元回购。
(4)因赌而成的困局
从1998年到2005年,雷士照明走过了7个年头,并且发展挺顺利的,吴长江赚到了多少身家?他拿得出1.6亿元转让金吗?
他拿不出,只能自筹很小的一部份,大部份依靠融资,这必然跟他好赌有关,赚的钱拿去赌博了。
曾经因为赌债没及时清还,工厂门口被追债者封堵。
1.6亿元需要融资,他计划中的企业大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接下来一年多,吴长江大力“找钱”。
(5)引入投资者
雷士照明的发展前景良好,所以融资不算难!
(1)一个低调的广东女富豪——叶志如出了200万美元;
(2)风险投资人区健丽出了994万美元;
(3)投资资金-软银赛富(代表人阎焱)出了2200万美元。
等等。
(6)企业发展迅猛
有了资金,吴长江率领企业迈开大步前进,斥巨资建设广东惠州工业园、重庆万州工业园(西南地区最大的照明制造基地)、山东临沂工业园(华北最大的照明制造基地)。
2008年,吴长江为了增强雷士照明的节能灯制造能力,斥资收购中国世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的部分资金4656万美元由软银赛富联合高盛出。
雷士照明高歌猛进,吴长江也功成业就,他荣获“2009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中国首届照明行业十大杰出人物”、“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殊荣。
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市值达到300多亿,吴长江达到人生的巅峰时刻,同年,他以29亿元身家挺进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此时,软银赛富持股30.73%,为第一大股东,吴长江持股29.33%,为第二大股东,高盛持股9.39%,为第三大股东,吴长江任董事长、CEO,代表战略投资者的阎焱出任执行董事。
2011年7月21日,阎焱主导引进策略投资者施奈德(也是照明行业巨头),后者出资12.75亿港元,获得9.22%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与此同时,软银赛富的股份稀释为18.48%,吴长江的变为15.34%。
(7)团队矛盾
公司创始人吴长江和代表投资者利益的阎焱合作愉快吗?
彼此有过蜜月期,都是为了利益嘛,企业发展顺利,可以遮盖彼此的隔合。
但是,阎焱心中渐生隐忧,因为什么?
首先是吴长江的经营作风过于独断专行,多次绕开董事会作重大决策,比如,将公司总部迁往重庆便是他一人决定的;
其次是吴长江好赌,每逢公司高管开会,结束后吴长江总会“组团”前往澳门大赌一把,还不时有吴长江拿公司资金财博的传闻。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难免让人忧心。
不过,吴长江的确能力出众,公司发展也强劲,阎焱就把换人的念头压在心底。虽然如此,阎焱还是做了一手防备,就是引进策略投资者施奈德。
(8)矛盾爆发
两人之间的平衡终究有打破的时候。
2012年5月,富豪刘某某夫妇案发,有一笔资金牵涉到吴长江,吴长江被请去司法机关协助调查。
(情况是这样的:吴长江个人和朋友创办重庆雷士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他持股60%,后来,因为背负5亿多赌债,只好将股份转让给刘某某夫妇。)
上市公司老总协助司法机关查案,不是好事情,一经传出,雷士股份的股价应声而跌,吴长江面临极大的 社会 压力!同时,因为里面牵涉巨额赌债,阎焱十分恼火,决定将压在心中多时的换人计划付诸行动。
5月25日,迫于公司内外压力,吴长江以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CEO,阎焱接任董事长,在施奈德集团工作了16年的张开鹏出任CEO,张开鹏从施奈德集团找来几位高管组成公司新的管理团队。
(9)吴长江反击
过了一个多月,因协助警方调查的风波平息,这风波也没对吴长江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于是,他要求重返雷士照明,遭到以阎焱为首的董事会的断然拒绝。
吴长江自然不甘心失去自己一手创办企业,他采取“反攻”以收复失地。
但是他手中的王牌只有一张,就是经销商、企业员工支持他。其实,所谓的支持,也是“利益”两字,吴长江当政时是比较关照或关心经销商及员工的,而且,新上任的管理团队出台了一些不得人心的管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企业员工自然倒向吴长江了。
7月12日,阎焱领导的董事会,与雷士的高管、经销商代表和供应商代表会面,代表们要求吴长江重返雷士,改组董事会,并让施耐德出局,遭到拒绝。
7月13日,一场声势浩大的员工罢工正式开始。
这些有效吗?
只有一点点效用,就是施耐德集团进驻的几位高管辞职了,至于吴长江复职,没门。
对经销商、企业员工的安抚工作,阎焱他们也会做,吴长江这些基于利益之上的反击措施不久就归于平静。
(9)再找盟友
吴长江还有一个理论上可行的办法,他持股15.34%,和第一大股东的18.48%差距不是很大,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吸纳流通股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重返董事会。但是,吴长江没有这样的财力,都怪他平常好赌。
为了重回雷士照明,吴长江简直是“杀红了眼”,他找到了昔日的竞争对手:王冬雷。
王冬雷是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豪润达)的创始人、控股股东,德豪润达1996年5月创立于珠海,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以小家电、LED和新能源相关业务为主的集团性公司,多年被评为“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
德豪润达从2009年开始大力布局LED产业,但是发展不顺,苦于没有足够响亮的品牌和优质的终端渠道。雷士照明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早己让王冬雷涶涎三尺。
吴长江和王冬雷两人一拍即合,结成了联盟,两人达成“密约”:吴长江将大部分股份和王冬雷互换,吴长江成为德豪润达的第二大股东,王冬雷再通过二级市场吸纳股份成为雷士照明的第一大股东,之后帮助吴长江重返雷士照明掌权。王冬雷做雷士照明的大股东,但不干涉雷士的运营;吴长江做德豪润达的二股东,同样不干涉经营。
2012年12月,财大气粗的王冬雷斥资6.54亿港元,从二级市场吸纳雷士照明的流通股份,加上吴长江转让的股份,他己经持股20.24%,成为了雷士照明的第一大股东 。
在第一大股东王冬雷的力挺下,2013年1月,吴长江被董事会任命为雷士照明CEO;同年3月,软银赛富的阎焱退出了董事会。
2013年6月,吴长江被任命为执行董事,重返董事会,实现重返心愿。
此时,王冬雷持股20.24%,是第一大股东,吴长江持股6.79%,是第6大股东。
(10)致命一击
王冬雷和吴长江合作愉快吗?
王冬雷不是阎焱一类的职业投资人,他是看中雷士照明的优质资源而来,因此,他必然和吴长江有一番夺权拚杀。
物欲江湖就是这样:王冬雷和吴长江表面上称兄道弟,笑嘻嘻,暗地里各有各的算盘。
不争气的是吴长江好赌,这边赌帐清完,那边的又来。赌债是不能不还,而且不能拖欠的,为了解决赌债,吴长江只好减持股份,到了2014年2月,他在雷士照明的持股己降到1.7%,跌出十大股东之列,与此同时,王冬雷的持股升为27.03%,成为稳稳的控股股东。
2014年8月8日,王冬雷和吴长江彻底撕破脸皮,王冬雷主导的雷士照明董事会罢免了吴长江CEO的职位,由王冬雷接替。
吴长江再次出局,绝对不甘心,但是他变得毫无还手之力,曾经力挺他的经销商、企业员工,纷纷倒戈,站到了王冬雷的一边。收买人心,或许阎焱外行,王冬雷却是这方面的行家。
吴长江现在剩下的就是所谓的影响力了,毕竟雷士照明是他一手发展起来的,在雷士照明,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就像王石在万科的影响力,最典型的例子是,吴长江还能鼓动重庆雷士总部对抗王冬雷。
但是,王冬雷玩更绝的!
吴长江曾经私下跟王冬雷透露,他曾经背负赌债5个多亿,每月利息就要一千多万,天天被打手追债,日子蛮紧张的。
王冬雷琢磨,像这样的赌鬼,手头吃紧时,难道不会打公司财务的主意吗?他马上派人秘密查帐,果然不出所料。
2014年10月22日,王冬雷方面将一摞厚厚的举报材料送到惠州市经侦部门,由于举报材料详实、充分,惠州经侦部门随即传讯吴长江“协助调查”,吴长江一去,就再也没有出来。2个月之后,吴长江被刑事拘留。
吴长江关了进去,王冬雷成了雷士照明董事长,他的儿子王顿成了执行董事,他的两个叔叔也成了公司高管,吴长江辛苦打拚的企业(曾经市值达300亿元)最后成了别人的家族企业。
(11)牢狱之灾
吴长江一直关在里面。
2016年,吴长江等来一审宣判。
经法院审理查明:2012年至2014年8月期间,吴长江将雷士照明有限公司位于3家银行的流动资金存款转为保证金,安排陈严携带公司公章到3家银行办理手续;同时,吴长江通过4家公司为贷款主体,利用这笔保证金作为担保,向银行共申请流动资金借款9亿多元。雷士照明为此先后出质保证金总额9.2亿元。后由于吴长江无力偿还上述贷款,致使雷士照明损失5.5亿元。
吴长江犯职务侵占罪则是因2014年初,吴长江将一笔处理雷士照明重庆公司的370万元废料款不转入公司财务部门入账,供其本人使用,并将变卖废料的原始财务凭证销毁。破案后,370万元未能追回。
吴长江被判14年,不服,上诉,广东省高院发回重审。
2021年4月30日,重审一审宣判:罪名一样,刑期改为10年。还要偿还5.6亿巨款。
吴长江持有的德豪润达的股份,2017年在闲鱼上拍卖,拍得7.84亿元人民币,扣除各种债务,到吴长江手上的几乎为0。
吴长江对重审后的一审判决依然不服,提出上诉。但是,不管最终判决如何,他在经济上败得精光的局面己不可改变!
能力出众,同时非常好赌!
这边努力打拚赚来,那边以赌拿去送人,赚的最终斗不过赌的。
一个晚上输掉5个亿,不过是哈哈一笑。
这就是吴长江的江湖故事。
如果,他不赌博,或者不赌那么厉害,……
唉,自古以来,“如果”都是不存在的,说它实在无益。
有益的是,我们大家都不要沾赌!
Ⅳ 做机16年的金立能否安然无恙
1月16日,开年第一炸。网易科技报道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所持有的41.4%股权被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冻结,从2018年1月10日起,到2020年1月9日,冻结期为两年。看来这个消息还是经过了短暂的按压才被爆出。这开年第一炸炸得电子消费产业链的股票都小跌一波。欧菲科技和超声电子实力躺枪。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股权被司法冻结,无非是两种情况,第一种,公司大股东替他人担保,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这种情况下导致股权被冻结,以至于最终股权被拍卖、强行扣划等;第二种情况,是大股东为融资需要进行了股权质押,但因为经营出现问题无法偿还贷款导致债务纠纷,被起诉到法院,导致股权被法院冻结。
前段时间大火的《人民的名义》中,蔡成功就是因为质押了大风厂的股权后又无力还款被起诉,最终丢失了股权。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片惨烈的下跌形势。因为消费者换机欲望小了,在市场“无形的手”的调节下,企业才会调小出货量。买的人少,才生产的少。按出货量往往小于产量的逻辑来说,在2017年底,各个品牌剩余的库存可能也要多于以往。这种大环境对于本就年底水逆的金立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这船,到底稳不稳
不能否认的是,这两年金立作为全球十强的手机品牌,销量还是不错,2016全球手机销量5000万台,2017在宣传上,又砸了19亿,弥补了以往线上推广不足的缺点。但客观来看,就算是19亿,和OV在宣传上砸的钱比还是相差甚远。金立难以撼动OV在主力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排序,更难改变其在消费者心中高价低配的刻板印象,这点不光在S10系列上暴露无遗,在后期发布的全面屏系列上也能端详一二。
2018年是全行业的一个深海攻坚期,金立论实力来讲,想和华为、OPPO,vivo这种现金流充足的公司拼,的确胜算不大。有人说,金立还是有很多资产的,关键时刻变变现,也能撑过去,所以金立这艘船还是稳的。
我看稳是稳,毕竟它是国产手机中存续时间最久的品牌之一,还是有一定实力。但这船已经开始漏水了。漏水是小,但若补救不及时,小问题也可能会导致整座大船的倾覆。
总而言之,2018的确是非常难熬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对于金立来说,挑战只大不小。
Ⅵ 惠州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最高股劝是谁
吴长江是大股东,然后是风投机构,小散户。
Ⅶ 551:为什么公司的创始人会被踢出局
#每天三件事,第551天#
很多公司的创始人最后都被公司的董事会踢出局。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代表,1985年他被自己创立的苹果公司董事会投票出局。其实新浪、万科、俏江南、桔举启子酒店、雷士照明,都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为什么创始人会被踢出局呢?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在不断的融资过程中,股权被稀释,后来当然就是逐渐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桔子酒店的创始人吴海出局后说,创始人只是公司的代孕妈妈,而投资人才是公司真正的母亲。马云则说,创始人是亲生父码早母,投资人都是公司的舅舅。为什么他们同为创始人,对公司和的认识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当然是他们对控制公司股权的方法不同了。
怎么保住对公司的控制权呢?
经济学里有一个优序融资理论,就是说融资首选是哪部自有资金,七次是外部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外部的股权融资。在迫不得已的情况进行股权融资的话,要把握好三条生死线。
第一条线是2/3,叫做绝对控制权。如果拥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股权,公司所有的重大事项你都可以表决通过。比如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这些公司最大的事情。你都说了算。
第二条线是1/2,叫做相对控制权。如果拥有半数以上的股权比例,除了前面说的那些重大事项决定不了,级别上其他所有的普通事项,在股东会议进行表决时,你都可以说了算。
第三条线是1/3,这条线较重大事项一票否决权。
那些好兄弟创业时,公司股份平均分的,多半最后都以散伙为迟答雀结局。
1994年,四个年轻人筹集了8千块钱开了一家火锅店,各占25%的股权。从这时候起,就已经为危机买下了伏笔。到了2007年,四个人已经称为两家人,各占50%的股份。一对夫妇强势的提出让另外一家转让给自己18%的股权,加上自己原来的,刚好时68%,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关键是那时候18个点的股权怎么也是上亿的价值了。而他们要用公司最早注册时的不到2000元的价格来购买。
如果是你,你会把上亿的股份用白菜价卖了吗?估计不会。但实际上,这件火锅店的那对夫妇出让了自己的股权。这就是张勇铁腕多股权的海底捞火锅的故事,另外一对夫妇是施永宏夫妇。后来什么情况呢?在张勇的努力下,海底捞2018年上市,当天市值945亿港元。施永宏两口子即使只有32%的股份,也差不多有255亿港元。
只有掌握了三条股权生死线,才不会被董事会扫地出门。
当然关于公司的控制权,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同股不同权,同种类型的股票,可以拥有不同的投票权。拥有合理比例的投票权,就是拥有控制权。
Ⅷ 雷士照明发行多少股股票
雷士照明(02222)招股总数 7.28亿股 (90%国际配售,10%公开认购)
Ⅸ 雷士照明总经理年薪多少
10万。雷士照明总经理的纯模搜年薪为10万,待遇非常优厚。雷士照明创立于1998年,码清并于2019年做历8月开始独立运营,专注中国市场,是中国照明行业领导品牌,也是中国首个提出“商业照明”概念的国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