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 2023-05-21 23:24:33

❶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货币本质特征随着各种金融资产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流通,货币本质特征行使了货币职能,使得货币量的范畴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流动性强弱,货币的概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将其划分为:二现金(现金是法偿货币),M,二Mo+活期存教(M,也称狭义货币),货币本质特征M2二M,+其他存款+其他流动性资产(M2也称广义货币)等不同的层次。
尽管每个国家划分货币层次的方法存在不同之处,但基本标准是类似的,作为货币首先必须具备流动性这一基本条件。无疑,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在流通中可以无限次地转手,货币本质特征可用于各种交易对象之间的支付,货币本质特征且具有匿名性和支付的终结性。
那么,其他的金融资产及其替代物的流动性是指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和现金的能力,即变现能力,或称之为变现性。所以,现金之外的其他各种资产成为货币的基本标准之一是能否转换为现金货币。
在所淆货币层次中,货币本质特征只有现金具有匿名性,货币本质特征所谓现金的匿名性是指,现金的流通轨迹是隐蔽的而且根本无据可查;现金的交易信息是不留记录的而且第三者无从知晓。
拓展资料:
货币是商品还是白条,并不绝对。当香烟和黄金作为交换媒介使用时,它们既有其商品本身的价值,又有其作为信用系统符号的价值。当纸币作为交换媒介使用时,它已经几乎只有信用系统符号的价值了。
也许,更确切地说,货币必定是一种信用系统的符号,它得以成为信用系统的符号,即可能源于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和物理属性(如香烟和黄金),也可能来源于人为规定(如纸币)。

❷ 货币的特征是什么

货币具有基本特征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交换媒介,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❸ 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

它对现金、活期存款和其它存款的控制和影响能力是不同的,中央银行必须根据不同的货币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对中央银行来说。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代表了一定的购买力,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划分货币层次是指以流动性为标准,氏喊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范围、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计量货币数量、客观分析货币流通状况,货币是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其中现金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与金属硬币,存款货币则是乎谨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分别统计货币量是由当代信用货币的构成特点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都是信用货币的构成部分。 划分如下。但是如果将它们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计算并不妥当。因为它们在购买能力上是有区别的。现金和存款货币中的活期存款是可以直接用于交易支付的,而其它存款要成为现实的购买力还必须经过必要的手续、居民储蓄存款等、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岁核基调控的必要措施,因此,流动性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形成的购买力强弱不同,才能有效地调控货币量。

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

狭义货币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广义货币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中央银行之所以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当代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

❹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特征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货币的功能有三: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则既不能当作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价值储存手段.

❺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什么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他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东西还包括不薄,牛羊牲畜贝壳等。后来有贵金属金银宽码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货币可以衡量其他一切慎升商品的价值模燃。

❻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货币(Currency,CCY)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❼ 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哪些重要功能

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货币的功能有三:

1.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

3.作为价值储存手段。

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则既不能当作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价值储存手段。

(7)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扩展阅读: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关于货币的本质,学术界仍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专业术语为通货,主指“流通中的货币”。传统上,货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 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于货币的职能定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

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再追溯A的来源,甲的A从何而来呢?存在两种可能:交换所得或者自行产出。如果是自行产出,那么甲就成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进一步说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因为他正在这么做。如果是交换所得,我们不妨称呼这个交换对象为天干,那么甲与天干交换得到A的时候,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把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

如果不存在丙,则市场上没有乙需要的产品D,因为乙获取市场丙需要的A就没有意义,那么乙与甲交换来获得A的行为也就没有意义,甲乙的之间的交换也不会进行,整个交换中止。就乙而言,在其所有B为甲所需的同时,其所需D也能从市场取得,那么乙才愿意与市场丙交换。对乙而言,甲同样可视为市场的一部分。这样甲与乙之间的单向匹配,乙与丙之间的单向匹配,丙与甲之间的单向匹配在归纳为个体与市场时,即表现甲与市场丙(含乙)之间的双向匹配,乙与市场丙(含甲)之间的双向匹配。而这乃是物物交换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因而货币的作用就在于将供给和需求单向匹配的双方无法达成的交换通过市场而实现,进而实现市场所有交换者的供需转换,即所有向所需的转换。将所有交给市场的同时也要求市场提供其所需乃是交换的前提,所有与所需的转换通过买卖两个独立的过程次序发生,而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❽ 货币的本质及其特点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最开始货币就是普通的商品}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二)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参阅“相关知识”栏目“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 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赋予货币的属性,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充当一般的交换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可见,考察货币的本质,应把其质的规定和存在形式区别开来。无论货币由什么来充当,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货币。 由于货币根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货币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单位则必须依赖于现实中流通的货币。正是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货币本身作为商品也存在不同货币之间量的差别,因此人们为货币也制定了一个量的标准,即规定价格标准(有时亦称价格标度)。制的是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流通手段在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之后,使得商品的交换有了可能。而流通手段则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有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由商品—商品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区别。 贮藏手段职能 含义:贮藏财富(财富的象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是足值的金银条(如金属条块等) 支付手段职能 作用: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需要现实的货币,是随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世界货币职能 作用: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需要现实的货币,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产生的

❾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什么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即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职能: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具体地讲,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
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正如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3,储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因而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拓展资料:
产生和特点: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商品交易最初是用现金支付的。但是,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是不同的,有的长些,有的短些,有的还带有季节性。
同时,各种商品销售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商品就地销售,销售时间短,有些商品需要运销外地,销售时间长。生产和销售时间上的差别,使某些商品生产者在自己的商品没有生产出来或尚未销售之前,就需要向其他商品生产者赊购一部分商品。商品的让渡同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即出现赊购的现象。
赊购以后到约定的日期清偿债务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开始是由商品的赊购、预付引起的,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商品交换和信用事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

❿ 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并试举例说明之。

【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中亩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①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②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③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④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⑤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世枣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卖返森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
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

热点内容
金种子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2-08 03:53:40 浏览:714
香港股市历史历程股票 发布:2025-02-08 03:43:09 浏览:302
哪个股票软件可以把自选同步 发布:2025-02-08 03:36:36 浏览:312
哪里可以查股票历史股价 发布:2025-02-08 03:35:57 浏览:261
什么样的货币叫硬币 发布:2025-02-08 03:35:53 浏览:435
怎么参加天纵期货大赛 发布:2025-02-08 03:34:23 浏览:732
期货盈利保护怎么设置 发布:2025-02-08 03:33:49 浏览:742
股票退市风险警示会跌价吗 发布:2025-02-08 03:29:35 浏览:629
哪只股票停牌2年后直接退市 发布:2025-02-08 03:18:56 浏览:849
智能股票软件哪个好用 发布:2025-02-08 03:08:43 浏览: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