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面每一种发展会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A.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直接增加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买卖有价证券也可以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B. 请简述若央行决定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会如何影响市场货币供给
如果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会有效增加市场的货币供给量。例如每下调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8000亿元左右的货币供应量。
C. 1. 解释以下事件是如何影响货币供应量M1和M2 (上升还是下降)的:
M1=流通中的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和储蓄存款
所以,解答是:
1)M1由于通货的减少而减少。M2由让塌于M1的减少而减少;
2)活期转储蓄基滑歼,则M1减少,M2不变;
3)同理,搏冲M1增加,而M2不变
D. 储户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储户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说明中央银行、银行、储户三者分别如何影响货币供给。找考题网
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货币供给,从而改变非借入性的基础货币。它也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增加借入性准备金.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找考题网
存款银行行为如何影响货币供给_网络教育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搭仔物
网络戚运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财经窝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包括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货币供应是指国家发行一定数量的货币支持和帮助社会经济运作,以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货币供应反映在央行指导下...
财经窝2022-09-13
其他人还搜了
储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不同的主体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中央银行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贴现率提高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市场利率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财梯网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商业银行的信贷 收支,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财政收支状况。货币供应量指 的是在某一时期,国家为了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行一定量的货币用以支持,并为社会经济运作...
财梯网2021-02-09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铁华图
下面去看看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基础货币由流通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基础货币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
www.tiehuatu.com2021-12-20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呢-叩富网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
叩富网2018-07-18
储户用银行存款账户中的部分存款偿还信用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回答:2
储户用银行存款账户中的部分存款偿还信用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影响并没有太大。信用卡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后则可能使得基础货币虚拟化,从而减少了流通中的现金,在银行存款准备金总额...
网络知道2022-12-08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有帮助]叩富网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一)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管理权、信贷总量控制权、利率调节权得到强化,但还有少量失控情况。(二)财政收支与知液货币供应量...
叩富网
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_网络知道
回答:1
增加储蓄会使总的均衡收入减少。按照凯恩斯主义 的说法,消费越多,国民收入也就越高,经济发展也就越好。但是这产生了一个问题或者说是悖论,因为增加储蓄对家庭或者个人来说,是有利于财富的累积,能提高效用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储蓄的增加,个人投资和消费会减少,这就会使社会总的...
网络知道2022-11-19
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位参与者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回答:2
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位参与者:美联储、银行及储户。应答时间:2021-04-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网络知道2021-04-20
相关搜索
货币供给的三个参与者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中央银行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减少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
降低贴现率对货币供给产生的影响
存款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如何影响总需求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商业银行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E. 试述货币形式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货币形式的发展演变对经济的影响
1 )货币形式旅锋派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的演变; 2 )货币形式的发展表明:货币本身作为商品的价值的大小对货币发挥各种职能的影响越来越小,货币形式从最初具有实在价值的商品演变为完全没有内在价值的符号;货币形式的发展越来越便利于货币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 3 )货币形式的发展对拆贺经济的影响:
第一、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到以纸币和存款货币为重要形式的信用货币,每一个变化都使货币在发挥交易媒介功能时更加便利,交易效率不断提高; 第二、货币形式发展到信用货币阶段,货币数量的变化更加具有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快速增长基稿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交易对交易媒介的需要; 第三、一国货币当局能够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进行调控。
F.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货币政策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点: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虽然其发生作用的途径同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基本相同,但它的效果比这两种政策更为准确,并且不受银行体系反应程度的影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实施货币政策。依弗里德曼之意,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也不会造成经济的不必要紊乱。这就可以使中央银行连续、灵活、不受时间数量方向限制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而不会因为经济主体的适应性调整,造成经济运行的紊乱,即使中央银行出现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进行修正。这是具有强烈“告示效应”的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所做不到的。第三,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它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另外,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普遍运用,广泛地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据此,弗里德曼坚持主张中央银行可以用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取代法定准备金制度和进行再贴现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和全国性的金融市场,证券种类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3)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如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就不能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不足是缺乏这三个条件的国家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个政策手段;此外,它的收效缓慢,因为国债买卖对货币供给及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缓慢地传导到其它金融市场,影响经济运行。
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点:(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G. 论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公众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的
中央银行兄键陆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亮缺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羡顷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
H. 利率如何 影响货币供求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更多是由央行决定的。利率影响的是货币需求,利率的变动确实能导致货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发生变化,这当然可以导致市场上对货币的供需变化。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货币需求上升。
拓展资料: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
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以天为基本单位,所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货币量实际上是吞吐货币的银行每日营业结束之际那个时点上的数量。在这个基础上,月货币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计算的细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货币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两个货币存量数的平均。同样,年的平均货币量计算亦是如此。对有些问题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货币余额这样的数字。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
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有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再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之分。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I.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应答时间:2022-01-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J. 谈谈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0项决定因素: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7、政府持有的通货;
8、政府存款;
9、外国存款;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二、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素。但是,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决定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决定于商业银行及社会大众的行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