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后使用的货币名称叫什么
Ⅰ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多,分布广,长城以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认真有效的。
(1)秦国统一后使用的货币名称叫什么扩展阅读: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5]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秦朝
网络-秦半两
Ⅱ 秦统一后的货币叫什么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
“半两”钱在外圆内,无内外轮廓,平背;篆书“半两”两个字都列在两边的穿孔处,钱文凸出,是李斯创作的,布局严谨,笔画方正,文雅粗犷。“半两”的钱圈有一个正方形,外面的正方形有一个圆形,既有刚柔结合,又有动静结合,达到了对称平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2)秦国统一后使用的货币名称叫什么扩展阅读:
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秦二世即位刚一年就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私铸蜂起。于是制作粗劣,穿孔较大,钱径不到2厘米,重不足2克的小半两,亦称“秦榆荚钱”也出现于市场。可见一国之货币可以反映国力之盛衰。
Ⅲ 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半两钱。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最早的货币立法
为保证半两钱顺利使用,维护半两钱信用,秦始皇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法规。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统一政令,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废除战国时期庞杂的货币体系,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只用于宝藏,不再为货币;二是制造和行用新钱,新货币分为两等,黄金为上币,多用于大额支付,铜钱为下币,多用于日常市场流通。
《汉书·食货志》云:“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二十两为一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是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
Ⅳ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叫什么-简短介绍
秦半两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叫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叫秦半两。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含战嫌培国)的生产共芹厅唯延续了130年。中期至西汉早期的青铜铸币。初为战国秦一国之铸币。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钱”,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而成为全伏帆国通行之法定货币。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止,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218年。汉承秦制,仍用半两钱,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止,半两钱先后经历战国、秦朝、汉朝三个历史时期,共218年。半两钱是中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按时间可分为:先秦时期、秦王嬴政及始皇帝时期、秦末时期、汉初时期。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Ⅳ 秦国统一货币后的名称叫什么
秦统一的货币叫秦半两。
在秦统一全国前,各国钱币大小、配祥蚂形状不一,而且只能在本国使用;在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承袭先王旧业,仍用半两钱,称秦半两,它分三种,可以在全国通过。圆形方孔秦半两的出现,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半两为圆形方孔,它反映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培埋而且圆形方孔钱便于携带,为人们所喜爱。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自此圆形方孔成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
秦半两的分类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半两,它根据大小、种类分为三种:
第一种:钱径3厘米以上,与战国半两普通钱大小近似,铸行于秦朝早期,钱肉较早期稍薄,重8g左右。
第二种:钱径3厘米以下(国势由盛转衰,出于市场商品流通的需要,钱币随之缩小而减重),多在2.7-2.8厘米左右,铸行于秦朝晚期,重约3-4克。
第三种:劣质小钱,有所谓“荚钱”者,指汉初榆荚状小钱,宴桐有特定时间及含义,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Ⅵ 秦统一的货币叫什么
秦统一的货币叫秦半两,于公元前221年成为秦朝统一的法定货币。秦半两铸造于公元前336年,被称为“初行钱”,一直延用到公元前118年。
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之前,各国使用的钱币并不相同,有的国家使用铲币,有的国家使用刀币,也有的国家使用环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统一了货币,将秦半两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是中国最早的统一青铜货币,从秦惠文王所处的先秦时期,一直还延续到汉武帝所处的汉初时期。秦半两的特征是钱径稍大,钱肉较早期稍薄,随着秦朝国势衰弱,秦半两也逐渐缩小、减重。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得天下,战乱刚刚平定,社会的经济需要恢复,汉高祖任用秦半两作为统一货币。但是后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在公元前186年,恢复八铢钱。秦半两的官钱面文篆书方折,字体端正,笔画粗细均匀。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统一,也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
Ⅶ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货币是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货币是秦半两。秦半两是中国最早的全国通行的统一青铜货币。秦半两可以根据大小、重量分为三种:第一种钱径3厘米以上,第二种钱径缩小,钱径3厘米以下,第三种为劣质小钱。
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自此圆形方孔成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圆形方孔钱起于战国,因为制造简朴,有孔便于穿挂,为人们所喜爱。
秦统一后,以黄金为上币,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为下币,圆形方孔钱在中国保留了两千多年。圆形方孔钱反映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且圆形方孔钱便于携带。
秦半两一直延用到汉武帝时期,五铢钱的出现代替了秦半两,秦半两货币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秦半两早在秦统一之时就被各国人民认可了。秦半两的使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半两直径较小,一般在2.5厘米-3厘米,重2.5克-3.5克,周边较圆,钱文高挺,但不如战国半两钱文高挺,呈小篆气韵,字体渐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半两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钱币。
Ⅷ 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半两钱。
秦朝半两钱为青铜质地,铜占70%,其余是锡和铅。从出土的半两钱实物看,绝大多数没有边廓,周边较圆,面穿右“半”、穿左“两”,钱文突起较高,光背无文。
书体用小篆书写,“半”字上横及“两”字下横较短,“两”字中间的“入”缩短,俗称“短入两”,后期还有“连山两”。边缘浇铸口多部磨锉,铸工比较粗糙。
最早的货币立法
为保证半两钱顺利使用,维护半两钱信用,秦始皇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法规。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统一政令,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废除战国时期庞杂的货币体系,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只用于宝藏,不再为货币;二是制造和行用新钱,新货币分为两等,黄金为上币,多用于大额支付,铜钱为下币,多用于日常市场流通。
Ⅸ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叫秦半两。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之后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
秦朝半两与战国时期半两面文相同,钱型基本无变化,铸造工艺有改进。私铸钱往往掺杂其间,有时不易辨别。官钱往往经过加工,面文篆书多取方折,字体端整,笔画粗细均匀。陕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两钱,依其大小重量约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钱径3厘米以上,与战国半两普通钱大小近似,铸行于秦朝早期。
第二种钱体缩小,钱径3厘米以下,多在2.7—2.8厘米左右,铸行于秦朝晚期。
第三种为劣质小钱,有所谓“荚钱”者,指汉初榆荚状小钱,有特定时间及含义,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9)秦国统一后使用的货币名称叫什么扩展阅读: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