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高通市值为什么这么少

高通市值为什么这么少

发布时间: 2023-05-19 01:05:04

A. 小米彻底乱了,为什么会和高通有关

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因为美国不会允许。如果真有这饥则种情况,那么肯定还没等小米收购,只要小米敢有这种想法,美国就会用对付华为的方法把小米封杀的渣子都不剩。

因此其他品牌再用高通芯片的可能性就不算太大了,但是世界上有没有其他高端手机SoC芯片,如果展讯和联发科发展起来那还有个替代,如果没有发展起来,那么高端手机可能世界上就余三星、华为、苹果、小米了。所以这是多么不美好的事情,虽然不可能发生,还是不要发生好

B.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失势: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谢幕的时代

高通主要业务营收或将四财季连续下滑,真的是因为华为带动了中国市场的5G吗?

8月1日,高通发布了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根据报告显示,高通第三季度营收为9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6亿美元相比增长73%;净利润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增长79%。

虽然营收和利润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70%,但高通昨日早晨盘后的交易中,跌幅达5%。

为什么会出现业绩增长股价反而下跌的情况?原因在于高通的96亿美元的收入中,48%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赔偿收入,这笔专利费许可收入高达47亿美元。剔除这部分专利收入,高通在第三财季的销售额为48.9亿美元,这一数字低于分析师预期的50.9亿美元。

营收不及预期,股价自然会下跌。

当然,股价下跌还有一点原因在于,财报中高通的主营业务营收数据不是很好。高通主营业务主要分为CDMA技术集团(QCT)和技术授权部门(QTL)。CDMA技术集团营收为35.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技术授权集团营收为12.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

从2019年第一财季开始,高通两大主营业务营就出现了营收下滑,这已是连续下滑的第三个季度。对于第四财季营收,高通预计为43亿美元到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亿美元下降12%到26%,仍旧不及预期。

至于原因,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解释:由于华为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突飞猛进,使中国的不少高通客户开始重点发展5G,并取消了许多4G机型订单,进而影响了高通公司的业绩展望。

高通主营业务连续三季度持续下滑,甚至毁团还会迎来整个2019财年的业务下滑。其中原因,真的是因羡余洞为华为带来中国市场5G潮吗?

我看未必。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说起了。

过不了的专利槛

所有手机厂商,都逃不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专利槛,尤其是3G专利,高通几乎全部垄断。

作为全球范围内手机芯片的主要提供商,高通主要业务是向手机厂商提供芯片,通过收取专利费的模式来盈利。

高通的的专利主要集中在3G领域。资料显示,高通在CDMA上拥有包括600多项核心专利在内的共计3900项专利,占CDMA所有专利的27%,垄断了全球92%以上的CDMA市场。在中国,这一比例几乎达到100%。

高通的垄断是在3g网络时代形成,3g网络的核心标准是CDMA,而高通则拥有CDMA技术标准的大部分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要兼容2g/3g/4g网络,而高通则垄断3g网络,4g网络也有大量专利。

同时高通还垄断手机核心处理器芯片,除苹果和华为之外的手机厂商,几乎都要向高通购买手机处理器芯片。在3G/4G时代,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绕不过去高通的专利墙。只要是具备通讯功能的手机,都要向高通上交一定比例的专利费。

高通高级工程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法律顾问陈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芯片本身是没有办法体现到高通一直以来所累积的庞大蜂窝技术标准必要专利的,每一台智能手机都有高通的发明。

言外之意,一部智能手机即便是没有采用高通的芯片,也一定会用到高通的蜂窝标准必要专利技术,就必须要尊重其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每一部智能手机都会用到高通的无线通信技术,不管是否采用了高通的芯片。

在专利费的收取上,高通可谓心狠手黑。譬如面向在中国销售使用的品牌设备的3G、4G必要中国专利的授权,高通对3G设备(包含多模3G/4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包含3模LTE-TDD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

这意味着,一部售价2000元的国产手机,需要缴纳2000*65%*5%=65元的专利费。手机卖得越贵,专利费交的越多。

对智能手机而言,虽然显示屏、处理器、内存、摄像头等是核心元器件,但通信才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根本。只要手机具备通讯功能,就会基于高通在1989年研发的CDMA技术,就跳不过高通专利这个槛。

苹果反击高通

2016年之前,iPhone系列产品一直采用高通芯片。

2007年,乔布斯与高通时任CEO保罗·雅各布建立友好关系并达成共识,苹果每部iPhone将向兄枯高通支付7.50美元的专利费用。至2011年库克出任CEO后,认为一协议是“非常过分”的,并推动进行修改。

后来,高通又对专利费标准加以改动。相关资料显示,在2017年之前,高通对出售的3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

苹果之所以坚持拒缴专利费,是因为在苹果等看来,“高通税”存在不合理之处:智能手机厂商只是在通信模块上应用了高通的专利,却要按照整机价格向高通付出5%专利费。

你想,一部售价800美元的手机高通收5%专利费,每部手机收取40美元,上亿台的出货量就是40亿。库克提振股市的策略靠提高产品售价,iPhone价格越卖越高都超万了,苹果出货量那可都是2亿保底,销售收入的5%都给了高通,这不就成给高通打工了吗?库克想想就头大。

苹果和高通的手机相关专利纠纷,核心问题在于苹果认为高通利用非法专利行为来垄断调制解调器芯片市场。

库克曾与高通展开多次谈判,但苹果的专利费足以决定高通的营收。要知道,高通2019财年第三季度营收的48%都是与苹果达成和解后获得的专利收入,足见苹果对其应收的重要性,所以高通断然不会答应库克的要求,双方反复协商无果。

于是在2016年,苹果弃高通而选英特尔,开始在部分iPhone机型中使用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芯片。甚至,库克还曾对高通落井下石。

在韩国调查高通垄断时,苹果提交了高通的垄断证据,这使得愤怒的高通直接扣押了需要返还给苹果的10亿美金。

2017年1月,苹果公司对高通提起了索赔10亿美元的诉讼,指控这家芯片制造商对其芯片产品收费过高。

有意思的是,这次苹果起诉高通,还得到了谷歌、亚马逊、微软、Facebook的组团支持。甚至,同一时间英特尔和三星还联合起诉高通,称后者利用其在移动处理器行业的主导地位排挤行业对手。

2017年4月,高通正式反击,在美国加州南区法院反诉苹果,称其部分iPhone机型侵犯其六项专利,请求禁止iPhone在美国出售、广告展示、市场营销和仓储活动。

这次反诉之后,苹果公司停止向高通支付专利许可费,还让供应商不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

自此,双方你来我往,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专利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大战不只是在美国展开,高通一度在全球所有苹果产品所在市场起诉苹果公司。2017年10月开始,高通正式在中国起诉苹果,要求全面禁售iPhone。后来,高通又在欧洲等地起诉苹果。

当然,苹果也不甘示弱,于2018年1月份在全球起诉高通垄断。同时,苹果在2018年发布iPhone XS系列时,干脆弃用了高通基带,全部选择英特尔芯片。

双方互诉的结果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和欧洲法院都判高通胜诉,禁止了苹果手机部分型号的销售。

高通目的很明确,就是靠起诉让苹果恢复与其合作。直到2019年4月份,高通如愿以偿,苹果与之达成和解,双方同意放弃全球范围内所有诉讼。苹果需要向高通支付45-47亿美元的补偿金,并提供一份芯片供应协议。

但苹果与高通达成和解,并不是因为其与高通在全球的官司,而是因为其在5G手机的进展上现在最好的策略仍旧是与高通合作。

自然,最后苹果也没有缴纳高通起诉的70亿美元。同时,在双方互诉的进程中,苹果等一众厂商抓着高通的专利垄断不放,也让其不得不在2017年重新调整了专利授权费用。

逃离“高通税”

事实上,在“高通税”的强压之下,有能力的手机厂商都会千方百计想着如何摆脱高通的控制。

譬如苹果,一直以来都在尝试脱离高通芯片对其的束缚。从iPhone 7开始应用英特尔芯片,到iPhone XS摒弃高通基带,都是苹果在尝试的方法,即便英特尔的基带芯片性能不如高通。如果英特尔能够顺利研发5G芯片,苹果应该还不会与高通和解。

苹果一直在变着花样尝试如何绕过高通,积极设计并研发无需任何高通组件的iPhone和iPad。

过去几年,苹果一直在扩展其定制芯片的开发和使用,并尝试为自己的设备构建更多的无线组件,比如将自己的蓝牙和Wi-Fi芯片放入最新的Apple Watch和AirPod耳机中。

为了提高通讯芯片的研发能力,更是做了很多布局。2014年,苹果开始大幅招聘相关工程师;2016年,苹果开始在新款iPhone上使用英特尔的相关芯片。

2017年,苹果挖来了在高通工作8年负责技术路线图的副总裁Esin Terzioglu,以研究将调制解调器芯接集成到苹果A系列芯片上。因为调制解调器,是iPhone中较贵也是耗能较高的芯片组之一。

虽然在iPhone XS和XR中只使用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但苹果一直对其性能和可靠性存在疑问。迫于英特尔5G基带芯片的缓慢进展与产品缺陷,苹果干脆买下了英特尔的芯片业务用于自研。

苹果从iPhone 7开始就通过引入英特尔的基带与高通进行对抗,不断在产品设计及芯片研发上布局,主要就是为了逃离“高通税”,甚至不惜新机型通信质量受影响导致品牌力下降的后果。

王吉伟频道认为,苹果代表了反抗“高通税”却又不得不与高通相爱相杀的一股势力,而像三星、华为等厂商因为及时布局,已在5G芯片专利上基本告别了高通。至少可以通过交叉授权等方式免费获取专利,同时还能在5G芯片行业中分一杯羹,打消高通过往凭借专利垄断欺行霸市的嚣张气焰。

“高通税”的不合理早已引起多国政府的重视,2015年我国发改委处以高通2013年度在中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合计60.88亿元。此后,高通修改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

5G不占优势

5G时代来了,但高通并没有能力再次垄断5G,甚至它在5G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被华为、三星等厂商超越。其实在4G时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高通已经没有原本的垄断优势。

在过去的2G、3G和眼下的4G时代,高通长期以“不获得专利授权、没有芯片销售”的商业模式,用知识产权大棒和断供芯片的威胁,逼迫下游手机厂商乖乖缴纳巨额的专利费。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厂,都曾受到过高通威胁,就连苹果与华为也不例外。

但随着3G和4G技术的发展,新通讯技术正在逐步取代旧技术。同时华为、三星等厂商在基础科学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和人才经费,这些厂商在新通讯技术的发展进度上甚至已经超过了高通。由此,高通的CDMA专利技术正在被更新的技术体系所稀释,高通的垄断优势正在被逐步瓦解。

一个鲜明的写照就是,在4G时代包括高通、联发科以及华为海思等全球范围内的厂商都在研发手机芯片,并非只有高通一家在做,甚至就连小米也推出了澎湃芯片。至于AI芯片,中国厂商目前的研发进度并不比国外厂商差。

掌握了芯片设计研发的厂商,往往会在手机最重要的通讯模块芯片商进行努力 探索 。譬如华为,大多数旗舰手机都会采用自家的麒麟芯片,基带也会待在自产巴龙芯片,还与射频芯片都已实现自产。

当然,其他型号手机或许会采用高通芯片,但很多新品都已经实现了自产替代。这样做,首先是不再受高通的要挟,其次是不用向高通交纳太多专利费。

随着5G的逐渐到来,更多的公司掌握了5G专利,高通的垄断优势就会越来越弱。当然,凭着高通在通讯领域的技术积累,高通在5G乃至以后6G可能仍有优势,但这个优势正在逐渐减小,同时更多掌握先进通讯技术的厂商也会与之瓜分这个优势。

其中华为公司以1481族占据榜首,占比28.9%;瑞典爱立信公司1134族紧随其后,占比22.1%;韩国三星集团1038族,占比20.3%。而高通,并不在这个榜单。

显然,在5G技术标准中,高通在专利数量已经不占优势。

垄断的另一面

专利授权模式可以为高通带来巨大收益,但它同时也有致命的缺点。

专利授权模式的优点很多,其垄断特性能够让厂商在竞争中就能占据较强优势。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风险性强同时投入更高。

王吉伟频道认为,高通面临着专利稳定性能否持续的问题,譬如购买的专利技术何时到期,自身的专利到期后如何继续维持,以及交叉授权专利能用多久等。

另外,专利技术还存在技术越过的可能性,如果技术被超越或者被淘汰,这个垄断技术也就没有太大的存在意义了。

从上文分析亦可知,高通在5G专利数量上并不占明显优势,从3G到4G再到5G,在专利这个层面高通一直在走下坡路。

在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下,专利费并不是基于提供的芯片的价格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整机。即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也就是说,在4G手机上镶嵌一块钻石将其做成售价10万元奢侈品,高通也会在6.5万的基础上收取3%-5%的专利费用。这一点,为全球厂商所诟病。

更令手机厂商气愤的是,高通不止垄断通讯专利,还按照芯片和专利费捆绑销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走专利签订的流程并缴纳5%专利许可费用,也就没法获得高通芯片。

并且高通还与众多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公司签订交叉许可,如果不签订协议,就没法获得高通专利授权,比如用联发科芯片,联发科难以绕过高通专利,后者依旧能凭借其条例,朝联发科下游客户按销量收取专利费。2016年高通起诉魅族,就是因为魅族使用联发科的芯片而没有向高通交纳专利费。

重要的一点在于,高通的主要营收就是靠专利费。中国是高通最大的市场,据高通财报统计,在2016财年国产手机厂商为高通贡献了53%的营收,共计252.8亿美元,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专利费用。

再以2017财年为例,高通总营收为223亿美元,其中来自高通技术授权的营收为64.45亿美元,税前净利率高达80%。

以上两组财务数据证明,高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技术授权。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苹果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用后,高通当季度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这意味着,如果通讯技术越来越新,高通的专利越来越少,掌握5G以及未来通讯技术的厂商越来越多,高通就越来越没有优势。高通的专利授权业务就就会不断枯萎,其营收也将会不断减少,并将会进一步导致其市值下跌。显然,这个事情正在发生。

高通过往的底气来自于大部分手机厂商绕不过去的专利短板。但现在厂商正在不断补齐这个短板,专利垄断与高价授权反而成了高通的短板。

除了商业模式本身,在监管层上,过于垄断的行业,又很容易招惹各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及罚款。

从2010年开始,韩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就多次对高通涉嫌垄断做过处罚。尤其在2017年,高通先后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监管部门认定垄断,并开出了巨额罚单。

甚至,就连美国贸易联邦也看不惯高通的长期行业垄断。2019年1月,美国贸易联邦委员会,对高通提起垄断诉讼,并已初步获得法院的支持,判高通必须向竞争对手(芯片厂商)授权必要专利。

高通的通讯专利授权模式,正在一步步迈向垄断失控。

后记:IOT、车用能否放飞高通?

为持续保持领军地位,高通早已布局5G,并进军物联网、 汽车 领域。

并且,为了进入 汽车 领域,高通早于2016年就以470亿美元收购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车用芯片制造商。

但是在IOT领域和车用领域,已经推出从芯片到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国内外厂商已有不少。仅NB-IoT芯片级的玩家就有英特尔、华为、中兴、联发科等十家厂商之多,高通只是其中一员,这还不用说国内的紫光展锐等厂商。

云计算厂商方面,阿里云的IoT芯片,在2018年销售量就已超2亿片。并且,在7月25日发布了ALOT芯片玄铁910,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7月3日,网络云也推出了首款语音AIoT芯片。小米也在近期投资收购了两个公司,准备做IoT芯片。

家电厂商中,海尔早已推出自己的物联网芯片,美的也已经实施了芯片计划。

目前中国已有数家能够生产IOT芯片的厂家,同时AIOT芯片领域的创业企业已不少于30家。还有寒武纪、商汤等自研AI芯片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对于很多能够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的厂商,车联网也只是其IOT战略的一个应用场景。

因此,在IOT芯片这个领域,高通想要在中国市场兴风作浪,应该没有那么容易。至于专利授权,还要看其掌握的专利数量以及专利稀缺性与稳定性。

与高通垄断3G专利的一枝独秀的时代相比,现在的5G、IOT时代是众多厂商百花齐放的场景。即便万物互联的市场足够全球厂商吃一个时代,高通又能不能凭借现有的芯片+专利授权模式做这个时代的吃豆人呢?

或许,垄断破除的时代,即是高通模式谢幕的时代。

C. 一天损失1.23万亿!美国科技巨头遭重创,暴跌原因是啥

一天损失1.23万亿万的美国科技巨头没有谁,正是世界手机产品的霸主,苹果!就在前几日,美国科技股票遭遇大跌,这其中正包括苹果这个美国科技巨头,据统计,苹果公司市值最高一天亏损1.23万亿,损失的市值超过苹果公司市场总市值的9%,可谓真的是损失极其惨重,而不仅仅是苹果,美国一大堆科技公司的市值都在损失,包括芯片领域的巨头高通以及其他的科技公司,可谓是惨状一大堆,而之所以会造成美国科技公司市值大规模暴跌的原因没有别的,正是因为美国政府针对华为5G和华为芯片所颁发的一系列禁令所导致。这个惨痛现状对于美国来说正是应了那句古话:“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是,这影响到的公司并不仅仅是华为,毕竟现在是全球一体化,华为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通信和芯片公司,全球范围内与华为展开合作的公司数不胜数,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科技巨头,比如高通,因为高通不再合作的无信誉行为,这导致我国国内许多厂商不再与高通合作,转而寻找联发科。但是,这对于与华为没有直接合作的苹果公司也有影响,因为华为芯片生产设备被禁止使用,导致华为手机不能搭载国产芯片,而苹果作为华为的最大竞争对手,既然我国的华为被制裁了,那么苹果在我国国民的心中必定会受到强大的抵制,因此其销量必然会下降,再加上前不久的下架微信风波,更导致苹果的市值亏损。因此对于苹果市值亏损1.23万亿的行为,并不值得同情,只能说是美国政府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一种连锁反应。

D. A股69只芯片股市值等于0.4个腾讯,如何评价这一现状

多年来,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一家公司市场价值的一个参照物。从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A股中芯片概念股共有69只,总市值约为11265亿元(数据截至2018年4月21日),仅相当于0.4个腾讯,这是国内芯片业落后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芯片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纯造一款芯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款芯片要想在市场销售,必须能够运行各种应用,而且与其他硬件能够良好的兼容。由于大部分硬件厂商都是欧美企业,而软件层面的话语权也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打造一个芯片产业链的难度可想而知。归根结底,芯片研发不仅需要充裕的资金作为支撑,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国内芯片企业显然不具备这两个要素。既没资金,又没技术,国内芯片企业市值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要想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国内芯片企业需要并肩作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E. 博通比高通小,为什么能收购

中关村在线消息:博通正式宣布计划以每股70美元现金加股票价格收购高通公司,其总交易价值为1300亿美元。

若次交易能够达成,这也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交易并购案。

目前高通还正在针对此次交易进行评估,还未进行任何正面答复。

博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Wlan芯片厂商,而高通则是移动技术领域的芯片巨头,两者的结合必然会重构整个行业格局。

高通在消费级市场名声赫赫,而相比之下博通不那么为人所知。

作为无线局域网络方面的巨头,博通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前博通总裁CEOScottMcGregor曾经公开表示,全球99.98%的通信数据传输至少需要通过一颗博通芯片来完成,其行业地位可见一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两家都是苹果公司的主要供货商,之前还因为专利问题产生过法律纠纷。博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进行收购、收购之后会给双方带来什么?

这些问题可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高通正值调整期或为收购最佳时期

在3G、4G时代高通是行业中当之无愧的王者,而5G时代标准的高度统一让每家移动芯片公司都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除了高通之外,目前包括华为、MTK、英特尔等公司都在积极布局5G,这对于高通来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另外一方面,和苹果的专利纠纷也让高通的业绩受到的影响。

以刚刚公布的其第四财季财报为例,由于受到专利诉讼苹果拖欠专利费的影响,其净利润仅为1.6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6亿美元,同比下滑89%,上季度为净利润9亿美元,环比下降81%。

为此,高通的股价今年累计已经下跌了16%。

目前高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芯片出售与专利授权,目前专利授权模式在全球几个主要市场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这也是高通业绩近期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F. “美国”失算了!国产芯片崛起,“美国”芯片巨头可能地位不保

随着此前华为的迅速崛起,让美国有了危机意识,开始对华为进行各种围追堵截,甚至修改相关规则,让华为出现芯片断供,以此来限制华为。

由于受其修改规则的影响,我们的国产智能手机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在芯片自研上发力, 同时把国产芯片联科发作为国产智能手机的首选芯片。

联科发也借着这股势头顺势崛起,继天玑1000以后,又先后发布了天玑1100、天玑1200以及天玑1000+等芯片,在旗舰机性能跑分中,联科发也开始步银瞎入高端行列。

近日又有爆料称,联科发将实现基于4nm芯片的首发,预计可能在2021年第四季度或2022年初开始量产。

并且联科发在3nm芯片产品上,计划仍然台积电的代工方案。这意味着联科发未来极有可能继续发布高端旗舰级芯片,如此看来国产芯片联科发已经强势崛起。但对于高通来说,这不枝搏培是一个好消息。

此前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联科发已经在市场占比上,已经以31%的市场占有量反超高通的29%的出货量,强势崛起实现反超。

其实高通作为一家美国芯片 科技 公司,每年有60%的营收来源于我们的国产智能手机,国产智能手机对于高通骁龙芯片的依赖和追捧,让这高通的市值不断增长。但是由于美国对相关规则进行修改,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开始更多地选择联科发芯片,照此发展,便会发生联科发超越高通,高通可能位置不保的情况。

高通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窘境,其实也是美国的失算。

为了限制华为的猛唯发展,保住自己 科技 大国的地位,美国对华为进行一系列的“疯狂围追堵截”,不过虽然目前限制了华为,但也导致诸如高通这样的自家 科技 企业,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失。

不仅如此,美国的这些“优秀操作”,还让我们国产智能手机从“温水煮青蛙”的环境中觉醒,促进了我们开始大力研发自主国产芯片。

同时,一些“盟友”也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了危机感,之前就有报道称,美国的这些举动,让一些其他国家感到不安。

对华为和我们进行各种“围追堵截”,和“技术封锁”,以为这样就可以保住自己 科技 大国的地位,并限制我们的发展,本来这算盘打得不错,可想不到它的这些做法,不仅让高通陷入到可能位置不保的窘境,还促进了我们开始大力研发自研国产芯片,同时又让自己的“盟友”感到不安,甚至让本来不足为惧的联科发,将自家的高通从芯片巨头第一的位置成功“拉下马”,看来这次美国失算了。

G. 高通和英特尔哪个厉害

高通和英特尔两家的主业务方向不一样,因特尔是PC时代的芯片巨孽,高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芯片新贵,所以无法比较。

但是一个移动互联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已经正式到来,而高通跑在了最前面。资本市场推高企业市值主要看两个关键指标:成长空间与盈利能力。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高通都要优胜于Intel。

(7)高通市值为什么这么少扩展阅读:

对比高通在移动领域的春风得意,Intel的处境则有些堪忧。虽然Intel在PC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80%,但是在移动领域确实乏善可陈。

而随着智能手机基带芯片未来向全模全制式(支持2G、3G、4G网络)发展,高通的专利优势将会延续下去,而这也意味着高通可以持续维持高利润率。

H. 多款芯片价格“雪崩”!部分芯片价格骤降90%,行业巨头的市值情况如何

行业巨头的市值还是稳定在一个较为平衡的位置,因为行业巨头们玩的是高端芯片,而不是那些技术含量低的低端芯片,怎么可能价格也会跟着骤降。

总的来说,行业巨头们的市值在这次的芯片价格“雪崩”之中,还是处于比较高的状态。

I. 2022年智能手机销量

这是来自产业链上游的预测。

11月3日,高通发布2022财年第四财季(2022年Q3)财报。报告期内,高通实现营收113.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28.73亿美元,同比增长3%;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35.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其中,若按业务类型划分,高通来自设备和服务的收入为9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8.5%,来自授权业务的收入为15.89亿美元,同比下降6.7%。

若按业务部门划分,高通来自半导体部门QCT的收入为99.04亿美元,同比增长28%,来自专利授权部门QTL的收入为14.41亿美元,同比下降8%。

在QCT的四块核心业务中,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占比最大,报告期内的营收为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次是物联网业务,营收19.15亿美元,同比增长24%。

除此之外,目前高通正发力的汽车业务,营收为4.27亿美元,同比增长58%,而射频前端业务收入为9.92亿美元,同比下滑20%。

整个2022年财年,高通的营收为4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为129.36亿美元,同比增长43%;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42.54亿美元,同比增长45%。

尽管在2022财年,高通的财务表现基本满足了市场预期,但是,对于部分业务未来的发展,高通也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

一方面是来自授权业务,其实在上个财季,高通的授权业务就已经增长乏力,而该季度直接开始下滑。这部分业务有接近七成的税前利润率,未来该业务的收入收缩,也将对高通的利润指标带来一些影响。

另外一方面,是目前占高通营收过半的智能手机业务,也面临着行业性的收缩。在第三财季,高通调整了此前对今年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的预期,预计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下降中个位数,而在第四财季,高通进一步降低预期,认为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以两位数的百分比下降。

高通指出,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需求迅速恶化和供应限制的缓解,导致渠道库存增加。当客户都在清库存时,这也将对高通的财务指标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2023财年第一财季(2022年Q4),高通也给出了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业务展望。高通预计,2023财年第一财季的营收将为92亿美元至100亿美元,而分析师预期为120亿美元。

截至11月2日美股收盘,高通的股价为112.5美元/股,总市值约为1263亿美元。财报发布后,高通的股价盘后下跌7.56%。

热点内容
什么是创新未来基金 发布:2025-02-08 10:23:35 浏览:467
当天会涨停的股票的特征 发布:2025-02-08 10:09:55 浏览:200
股票交易方式什么期 发布:2025-02-08 10:09:45 浏览:440
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txt 发布:2025-02-08 10:08:08 浏览:374
期货订单怎么买 发布:2025-02-08 10:06:42 浏览:369
基金里面的余额如何使用 发布:2025-02-08 10:01:32 浏览:302
海航基础股票的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2-08 09:30:27 浏览:319
企业股权转让如何解决债务 发布:2025-02-08 09:20:43 浏览:687
币圈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2-08 09:19:58 浏览:778
200万理财产品能赚多少 发布:2025-02-08 09:17:34 浏览: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