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顺差采用什么货币政策
⑴ 为什么国际收支顺差使用扩张的政策
1.当国际收支顺差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因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作用如下:
一方面扩大国内需求,进口需求增加,经常账户顺差减少
另一方面则降低利率,使资本外流增加内流减少,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减小,从而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账户+经常账户)余额减少。
2.蒙代尔的政策搭配中,提出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顺差(其实逆差也是),是由于货币政策对外部均衡影响较大,而财政政策对内部均衡影响较大的缘故,这是最优指派原则的应用。
3.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即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入大于出,而国际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结算,这种结算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国外其他国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国央行就将顺差多出来的美元储备起来,而发行3倍于储备左右(我国就是这样)的本国货币,以维持货币流通量的平衡。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自然就会增长的越多。
⑵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和顺差时,应该采取哪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啊
一,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和顺差时,应该实行扩(紧)财代表扩张(紧缩)的财政政策。扩(紧)货代表扩张(紧缩)的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灵,就是政府失灵。按主流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经济学理论来看,经济活动分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分别是政府和市场。政府的主要干预手段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当陷入通货膨胀下的政府失灵的经济状态,一般称为,滞胀。所谓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节货币量,来引导和增加消费与投资,通过温和的通货膨胀,减少资本闲置,加快资金周转率;所谓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政府投入,增加或减少公共开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三,货币政策失灵,主要原因是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即货币的利率已经非常低了,低无可低,再增加货币供给也不可能降低利率,也就是资金的价格,不能通过调节货币量来扩张总需求;同时,由于公共投资的效率和公共债务情况,导致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即每增加一部分由政府财政政策所扩张的需求,都会导致减少一部分被挤出的民间需求。在这个情况下,政府即陷入了无计可施的情况。
内生变量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解决滞胀问题,如果不考虑其他外生变量,即技术进步和战争、天灾人祸,要解决这一障碍,只有依靠出口。首先应该停止扩张货币政策,以恢复被扭曲的资金供给市场,这时,利率上涨,本币走强,是不利于出口的;其次,财政政策的失灵,本质上是政府债务问题,增加进出口规模,活跃国内经济,增加政府税基,有助于政府减少其负债规模。因此,政府应在鼓励进出口贸易的同时,适当对本国货物出口加以扶持。既不能单方面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也不能鼓励进口限制出口。
⑶ 当一个国家通胀,国际收支顺差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时,建议可以采用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是为了增加税收,减少支出,使国内经济降温,影响人们的收入和购买,使物价下降。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国际收支顺差,紧的货币政策,是增加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利率,利率上升而使本币升值,同样的外币兑换的本币下降,减少国际上对本国商品的购买,影响出口。同样的紧的货币政策会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上升,影响国内市场货币的流通量,抑制通货膨胀。
【拓展阅读】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段话指的是剥削阶级国家怎么使用财政政策。
⑷ 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应怎样用货币政策调节,用三个货币工具分别说明
货币工具有税率、利率、货币流通量等。当一个顺差时,说明该国出口大于进口则该国外汇增加,使得本国货币升值。另外,外汇增加 ,也就使得该国国内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于是发生通货膨胀。因此,如果顺差比较严重,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就起不了什么作用,需要政策的调节。
在政策调节中,货币政策采用得比较频繁。
1、贴现调节:即利用再贴现率,借以影响金融市场利息率,这样,当顺差的时候,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使得金融市场利息率下降,这样要投资的资本就会增加流出,这样,国内的资本就会相对减少,另外也影响了国内的投资(投资少了使得生产少了,生产少了,能出口的东西少了,那么减少了出口,这样顺差降低,从而使收支趋于平衡)、消费需求和贸易收支,从而影响国际收支,使其趋于平衡。
2、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在顺差的情况下,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用以贷款的资金规模减少,因而市场上的货币量会相对减少,另外可用以贷款拿去投资的钱也就少了,钱少了,投资成本增加,那么投资业就相对减少,于是就和上面的规律是一样的。
3、另外就是汇率政策。本来一国货币的汇率应该是由市场来决定了,但是像我国这样外汇储备的超级第一大国,完全可以通过自我售出外汇来调节自己的外汇汇率,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外汇汇率来影响进出口,从而达到国家收支平衡。顺差的时候,可以提高本国货币对外汇率,这样出口就会相对减少,进口会相对增多(因为该国货币汇率升高,对外国来说你的货币就相对以前要值钱了,那么就想把东西卖到该国的人会增加,于是进口增加),这样国际收支就能相对趋于平衡。但是汇率的浮动,也是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货币流通及投资消费等。
不过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很,必然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这从前面的分析就很容易看出。
⑸ 顺差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为什么
蒙代尔分配法则:顺差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总需求水平,增加进口,同时降低利率,促进资本流出,从而消除国际收支顺差。,,这是从国际经济学上学的,多看看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