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金属货币怎么样

金属货币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5-15 19:15:24

㈠ 实物货币的优缺点 金属货币的优缺点 代用货币的优缺点

实物货币的优点:其本身就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缺点:当被分割之后,它的价值便大大降低,交易规模较小。
金属货币的优点: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等;缺点:随着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正携而且远距离的大宗贸易携带金属货币多有不便。
代用货币多指纸质竖清州货币,其优点是:交易方便、信用度高余蔽。缺点:由于其与财政赤字的密切联系,容易导致货币流通的混乱。

㈡ 金属货币的产生原因

(1)金属矿藏的发现和开采。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各种金属出现了,许多熔炼技术的发明使金属在交换中逐步成为主要对象,经常进入流通过程,从而使金属成为币材。
(3)金属具有实物货币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等。)

㈢ 信用货币和金属货币相比的优势在哪里呢

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一是由于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贵金属币材的数量不能满足扩大货币供应对其的需求,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使用金属货币极为不便;二是由于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时本身就包含着信用货币出现的可能性。作为交换媒介,人们关心的是借助于它能否换到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货币本身,只要人们乐于接受,货币就完全可以用价值较低的商品甚至没有价值的符号去代替。信用货币的典型形式是银行券和政府纸币。前者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兑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后者可称为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政府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当代以中央银行名义并通过信贷渠道投入流通的银行券已经普遍代替政府纸币行使国家统一货币的职能。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当收到货币时,由银行将付款人账户上的存款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上;当需要支付货币时,付款人可以签发由银行发给的支票,通知银行将其存款账户中的一定金额转于收款人的账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存款货币的支票划转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电子货币转移系统”所代替。

㈣ 黄金,纸币,信用货币哪个更容易充当货币

纸币。
1、纸币比金属货币制造成本低,效率高。
2、纸币在流通中方便、易携带,贵金属有磨损,且不易携带。
3、纸币可以随意协定金额,从千元大钞到一分的辅币,交易起来十分方便。
4、贵金属货币往往会因不法之徒切削或熔解金属而带来的流通不畅现象。

㈤ 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是什么概念

………………
第一个回答也太望文生义了吧。马经课睡觉了吧…………
所谓的金属货币,就是指黄金、白银等硬通货。
因为这些贵金属天然有货币的功能:易于保藏,便于分割,价值大等。
纸币的发行量比金属货币大,就会通货膨胀,发行量比金属货币小,就会通货收缩。
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金本位了,所以金属货币一般已经退出流通市场了。

㈥ 储存金属货币到底有何价值

现在很多人都会进行理财投资,有的人会投资股票基金,但是有的人却会投资金属货币。比如有一位网友,他就进行了金属货币的投吵碧资,他储存了大量的金属货币,那储存金属货币到底有何价值呢?

金属货币造型漂亮,具有收藏价值

很多金币、银币,它们的造型都是非常漂亮的,具有那个时代的风味,是非常让人喜欢的。所以也有很多人去收藏这种金属货币,用作欣赏或者姿誉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小编感觉这种金属货币就相当于一种艺术品,是具有保值功能和艺术价值的储存,这样的金属货币是能够获得收益的。所以如果你喜欢投资,但是不想投资股票和基金,就可以去投资金属货币。

㈦ 金属货币的特点是

金属货币,优点是使用寿命长,省晌伍拦去橘晌了纸币寿命短、要不断报废与新印刷的成本宴胡。但金属货币也有缺点,就是面值不大、重量沉重。

㈧ 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异同

一、含义不同:

金属货币:

是指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2.纸币:

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二、特点不同:

1.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坚固耐磨,不易腐蚀,既便于流通,适合于保存。

2.纸币: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三、相同之处:

纸币和金属货币都属于真实货币,真实货币是商品乎燃桥经济逐步发展的结果,货币逐步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出现以后,货币就开始了自身的发展段简进程。货币也逐步地从实物形态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形态。

扩岁猛展资料

随着物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货币。货币开始是由大家公认的某些等价物充当,如贝壳等。后来逐渐由金银等贵金属充当。金属货币使用久了,就会出现磨损,变得不足值,人们就意识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货币进行流通,于是就出现了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首次在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开始发行银单。银单最初是手写的,后来才改为印刷品。

㈨ 古代钱币造假泛滥为什么没办法制止金属制币有哪些缺点

在古代,钱币造假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有些朝代还把制作铜钱的权利下放到民间,那中间就有可能出现猫腻或是牟取暴利的行为。其实各个朝代的末期,货币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快要崩溃的状态,因为古代钱币都是用金属制造,而金属的数量是有限的,偷工减料剥削百姓的事情在各朝代也经常发生,这也是金属制币的一个弊端。就算是政府出台非常严厉的钱币管制,依然没办法杜绝假币的制造,毕竟其中的利润实在太诱人了。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推动人类商业交换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贝、鹿皮、金、银、铜、纸币乃至于粟帛等实物都曾作为中国古代的流通货币。其中,用铜铸造的货币使用时间最长、流通范围最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晚期,就使用过金属货币“无文铜贝”;周朝建立后,“周而有泉”,铜制钱币逐渐普及。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铜钱成为普通货币。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古代的铜钱起初可能是由民间铸造的,因为,最早期的铜钱重量不一,如果是国家铸造的,重量会一致。汉文帝时代甚至鼓励民间大商人铸造铜钱。到了汉武帝时期,才禁止民间私铸铜钱,地方政府也不能铸造,一律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流通全国,使汉帝国的币制达到空前稳定,货币信用也好,而国家铸钱的金融传统也由此奠定下来。

随着古代商业流通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受铜矿开采量的限制,官府所铸造的铜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很长的历史阶段,民间也私铸铜钱。无论是官造,还是私铸,古人都曾经在铜钱上“做手脚”。

官方在铜钱上怎么“做手脚”?

官府在不得已情形下,以少钱充多钱。1600多年前,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刘粲政权,内政混乱,经济凋敝,主管财政的官员动足了脑筋,“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钱又减三钱,以七十七为陌”,但是,国家收赋税依然使用以八十为一百的“八十陌”钱,这相当于国家购买支付强制压价,在钱上面动歪脑筋,饮鸩止渴,做了个坏示范。

大同元年(535年),梁武帝下诏:“顷闻外间多用九陌钱。陌减则物贵,陌足则物贱;非物有贵贱,是心有颠倒……徒乱王制,无益民财。自今可通用足陌钱。”“九陌钱”就是指以九十充当一百使用的钱。梁武帝下这诏书的背景是当时无论官方和民间,都普遍从一串钱中抽10%出来,使得货币价值缩水,物族桥兆价上涨。

虽然官府曾有令禁止抽钱出来,但因利益驱使,综观整个梁朝,铜钱“短斤少两”之风愈演愈烈,“大同(年间)后,八十为百,名东钱;七十为百,名西钱;京师九十为百,名长钱。”(宋代王应麟《小学绀珠》)对此,官府也是默认的。

陈朝流通的两柱钱和鹅眼钱,价值相同,但实际重量是两柱钱重,鹅眼钱轻。看似政府省了铸造材料,却为货币市场埋下了紊乱的诱因。

中唐以后,铜钱更加缺乏,朝廷也模仿前朝政府,在钱上“做手脚”。官府实际开支以不足百钱之数为“陌”,称为“垫陌”,其不足之数则称为“除陌”,由唐宪宗年间主管财政的官员皇甫镈确立,形成了一种称为“垫钱法”的制度。唐昭宗末期,朝廷规定可流通八十充当一百使用的钱币。

宋朝太宗时期,曾规定以七十七钱为“陌”,如同十六国时期的汉国,时称“省陌”,钱陌足百数则称“足陌”,实际是沿袭了唐朝的“垫钱法”。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宋代一百个钱书写为“陌”,其意思同“百”字,是计算钱数的单位。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记述,在宋代足额一百的“陌”钱,又被形象地称为消数“十十钱”。钱有足额的兆租,自然也会有不足额的,在钱上“短斤少两”,当时人都知道。

可见,古代官方在钱币上“做手脚”是完全公开化的行政行为。虽然,官方以不足额钱流通市场解了一时之“渴”,却对国家、社会贻害深远。

宋代钱币

民间在钱上做的“小动作”

民间“小动作”——流行扣减铜钱数量。

梁朝官方铸造铁钱后,民间因为取得铁比较容易,私铸成风,大同年间,市面上公私铁钱泛滥,“所在铁钱,遂如丘山,物价腾贵”(《隋书》),相当于货币超发,币值暴跌。因交易用的铁钱数量极大,开始出现了“大额货币”,论“贯”计数。按照规定,“贯”是1000个钱,但是各地在钱的数量上都用幻影大法,名为“一贯钱”实际数额只是700钱、800钱,至多900钱,其中猫腻大家都心照不宣,懒得去追究。尽管政府一再要求钱数必须足额,“诏下而人不从,钱陌益少”。

民间明目张胆地扣减铜钱数量,这跟政府的默认有密切关系。上行下效,以至梁朝末期整个金融市场失控,甚至于民间“遂以三十五为百”,抽去了65%的应付价值,这样一来,钱的购买力可想而知,更助推了社会动荡。

“做手脚”

沈括说北宋“至今输官钱有用八十陌者”,意思是说北宋年间,民间缴纳税赋有沿袭前朝习惯用80个钱充作100钱结算的。其实,宋代货币钱陌制分为足陌制与短陌制,沈括所言的是一种省陌形式。

在宋朝初期政府是允许“短斤少两”的,属于短陌制的一种。 而宋代短陌制除了“省陌”外还有两种类型:一是行陌,二是市陌。“行陌”是各行各业自定的短陌,因行业区分各不相同;“市陌”是各地在不同情况下的短陌, 形式很多。如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都市钱陌》记载:“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 街市通用七十五。鱼肉菜七十二陌,金银七十四,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短长使用。”其中,“官用七十七”是“省陌”,可以用之与官方结算;“街市通用七十五”是当时东京的“市陌”结算标准;其后,鱼肉菜行、金银行、服务业以及书写润格等,都有各行业的“短陌”标准。宋代的行陌、市陌,完全是民间所为,支付标准繁缛复杂,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流通,对于普通百姓也是种剥削。

宋代钱币

铜钱也有“鱼目混珠”

南朝宋时,市面流通的货币缺乏管理,轻重不一,给交易带来很大困难,有人特意将官铸的铜钱进行剪、凿,以取铜另外牟利,这些经过修剪的“残疾铜钱”照样混入市场流通,助长了刁滑的社会风气。当时即有大臣建议:“若官铸已布于民,便严断翦凿:小轻破缺无周郭者,悉不得行。”要禁止剪凿官方铜钱、混用残破钱币的非法行为,却没有能严格执行。

梁武帝时期铸造了肉好周郭的“五铢钱”,“周郭”是指铸钱的圆边及其方孔都有凸起的轮廓,很精致。还铸造了一种圆边没有凸起轮廓的铜钱称为“女钱”,以这两种钱币作为法定货币。尽管官方一再重申必须用法定货币,但是百姓却悄悄在市面上用前朝古铜钱,“趣利之徒,私用转甚”,轻重不一、规格各异的铜钱,使得市场交易矛盾颇多。

铸钱

陈朝流通货币,两柱钱重,鹅眼钱轻,于是民间奸商将两柱钱溶化了改铸鹅眼钱,瞬间就得暴利。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朝廷铸造法定货币“五铢钱”,规定“一(五铢钱)当鹅眼(钱)之十”,到了陈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又铸“六铢钱”,一个六铢钱法定兑换十个五铢钱,也就是说,100个鹅眼钱才能换一个官方的六铢钱。这使得鹅眼钱的币值更低,恶性循环,其材质更劣,混杂使用,钱币市场乱象横生,当时属于陈朝的一些岭南地区就不用钱币,采取易货交易,“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

北朝的钱币私铸也悍然成风,被大做手脚的劣币充斥市场,军事强悍、政治专断的北方政权虽然也对金融货币管理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没有什么效果。隋唐时期,被做手脚的劣质铜钱也不少。

五代时期,“闽铸铅钱,与铜钱并行”。当时的湖南地区还铸造锡钱,与铜钱并行流通,1枚铜钱等同100枚锡钱,起初只是在湖南境内使用,因商业来往,也流布到了中原。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三月,政府指出民间混用铅、锡钱属于非法行为:“泉布之弊,杂以铅锡,江湖之外,盗铸尤多,市肆之间,公行无畏。”尽管政府禁止铅锡钱流通,若有发现,立即没收,但是政府的无法完全抑制商业洪流,铅钱、锡钱在中原民间也照用不误。还有的不法商贩在流通铜钱中掺杂铁钱、铅锡钱混用,以次充好。

铜钱范

两宋时期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遂出现很多毁钱铸器现象,铜钱在市面上日趋紧俏,有些地方使用铁钱,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曾铸行过少量的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现象。

清代铜钱制沿袭明朝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即一文小钱。清朝民间商务中大数额的用银两,小数额支付用铜钱,钱、银并行,因法令趋于严峻完备,在钱币上动心思做手脚的案例日趋减少。

钱币“做手脚”,小心遭罚

汉武帝时期,法令严峻,颁布缗钱令后,规定私自铸造钱币判处死刑,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一清查,“自造白金、五铢钱后,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资治通鉴》),而没有查获的私造钱币之人更是无法计算,“犯者众,吏不能尽诛”。

王莽新朝,对于私造钱币和货币造假行为判处死刑,但是私自铸造钱币的利润太诱人,顶风作案的人比比皆是,政府也只好退一步,王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政府“乃更轻其法,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官吏以及犯法私造钱币人的邻居如果知情不举报,也与犯法者同罪,反观可知,当时在钱币上“做手脚”的现象非常普遍。

王莽减轻私铸钱币的刑法,貌似仁政,实际上却助长了更多人谋取暴利、作奸犯科之心。“(王)莽既轻私铸钱之法,犯者愈众,及伍人相坐,没入为官奴婢;其男子槛车,女子步,以铁琐琅当其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

王莽所铸契刀五百(长得太像我们现代的钥匙了~)

后唐天成年间,不法商贩在流通铜钱中掺杂铁钱、铅锡钱,政府一再重申:“应中外所使铜钱内铁镴钱即宜毁弃,不得辄更有行使。如违,其所使钱不计多少,并纳入官,仍科深罪。”(《五代会要》)

综观史料,官方对民间私铸钱币的管制以隋朝初年最成体系。

隋文帝统一南北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后,除旧布新,对流通货币也进行了改革。“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隋朝初期铸造的新钱非常精美,“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隋书》)为了防止奸商私自铸造钱币偷工减料,隋文帝下令在各个城门关口展示100个隋朝新铜钱作为样式,经过的客商人等,查验身上所带钱币,将之与政府新钱币对照,“勘样相似,然而得过,样不同者,即坏以为铜,入官”。——看来,隋朝早期,即便是私自铸造的铜钱,只要样式、重量与官造的钱币一样,也就可以堂而皇之流通市面了。这同当时技术有关,因为除了对样式与重量进行比照外,也没有更好的防伪措施了。

隋文帝重铸五铢钱后,一再严令禁止南北朝时期流通的形式各样的劣币。但是,市场那么大,帝国政府无法对每一场交易都监督到位。于是,中央政府将这个推行新钱的任务下压给地方政府,直接跟地方长官的经济效益挂钩,命令:如果地方还在使用以前的旧钱、劣币的话,一经查到,县令扣减半年的俸禄。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严令推行,五铢钱得到了普及使用,“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杨坚所造之隋五铢(杨坚果然很有一套)

旧问题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当时铸造五铢钱,都要掺杂一些锡、铅,这两种金属比铜要便宜很多,于是,在铸造时掺入多少锡铅,成为牟利多少的关键,私商铸造,追求利润第一,从外表和重量上看,钱币符合政府标准,但其中的含铜量却大大降低了。

最大的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商人铸造钱币做手脚不是要用锡、铅么?隋文帝时期规定:“禁出锡镴之处,并不得私有采取。”从材料源头上掐断奸商做假的条件。然而,暴利之下,偷工减料的钱币难以禁绝,隋帝国干脆“一刀切”,不许私人再铸造铜钱,“是时钱益滥恶,乃令有司,括天下邸肆见钱,非官铸者,皆毁之,其铜入官”(《隋书》),而且执行起来相当严厉,一些顶风作案,铸造、使用劣钱的人甚至被处死,这一措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数年之间,私铸颇息”,此后的整个隋文帝时期,帝国的金融市场、商业市面都平稳有序地走向繁荣。

好景不长,杨广登基后,内政混乱,一些豪强又开始私铸钱币,变本加厉地做手脚,“钱转恶薄”,隋朝开国皇帝煞费心力整顿出的渐上正规的货币流通市场,一时之间变灭殆尽,钱币造假更加触目惊心,原来国家规定“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偷工减料为一千个钱只重二斤,还有的甚至骤减到一斤。最骇人听闻的是,民间刁滑之人剪铁皮,“裁皮糊纸以为钱”,夹杂在官方铜钱中滥竽充数地使用。这样做了手脚的钱币,一是不容易发现,二是即便有人在一堆铜钱中发现了几个这样的“纸铜钱”也没有办法,如此情形下,夹杂在官铜钱中的“纸铜钱”越来越多,实在不像样子,造成隋朝末期市场混乱,“货(币)轻物贵”,民不聊生,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帝国灭亡。

隋朝疆域图

政府既有严惩措施,为何在钱币上做手脚一直都有市场?

最主要的原因是,铸造不符规制的钱币有大利可图。同时也跟古代开采不易,铜矿、铜原料极少有关。再者,还跟官方规定的流通货币铜钱不能满足社会交易的需求量有大关系。所以,我国古代社会很多时候,都是杂用各种钱币、实物,乃至于外国钱币,作为交易结算的,官方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常常默认。著名文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就指出:“历代亦从未注意于民间货币的足不足,而为之设法调剂,所以货币常感不足于用。”

热点内容
农业银行买基金的费率怎么看 发布:2025-02-08 14:24:32 浏览:230
股票涨停板颜色设置 发布:2025-02-08 14:06:34 浏览:958
期货版块怎么登录 发布:2025-02-08 14:05:46 浏览:483
异丙醇涨停受益股票 发布:2025-02-08 13:45:08 浏览:588
金融猎头网站哪个比较好 发布:2025-02-08 13:44:19 浏览:113
大城金融律师多少钱 发布:2025-02-08 13:18:19 浏览:918
信诚鼎利基金是什么股票 发布:2025-02-08 13:13:10 浏览:476
创业股权分裂是什么 发布:2025-02-08 13:09:20 浏览:187
虎虎科技股票 发布:2025-02-08 13:09:19 浏览:569
人死了买的基金怎么处理 发布:2025-02-08 13:07:48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