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确认和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的汇兑损益

如何确认和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的汇兑损益

发布时间: 2023-05-14 09:40:45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计量方法是什么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确认损益。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键御量:

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唤塌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稿链岩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公允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账面价值计量:

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账面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 未实现汇兑损益与已实现汇兑损益如何确认

已实现汇兑损益是指通过新的外币业务的开展,正式得以实现的汇兑损益。这种损益一般不会再随汇率的变化而变化,是已定的收益或损失。

未实现汇兑损益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在账户中已经产生,但一直没有实现的汇兑损益。如果汇率发生新的变化,这部分汇兑损益还会随之变化,与此有关的损益尚未最终确定。

对于这两种汇兑损益是铅顷否应计入本期损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对于计入本期损益的汇兑损益应按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即本期实现的汇兑损益应确认为本期损益,本期未实现的汇兑损益不能确认为本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能够真实反映本期损益,但是企业由于其他业务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惟独外币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悖于一致性原则。

另一种认为对于计入本期损益的汇兑损益应按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即不管已实现的汇兑损益还是未实现汇兑损益都应计入本期损益,只要汇率发生变动,就应确认其汇兑损益已经实现,因此期末应对各项外币性债权债务和货币资金按现行汇率调整所有外币账户的余额,产生的汇兑损益不管是否在本期内实现,均应计入本期损益。

这种处理方法与企业整个经济业务的处理一致,但是在汇率波动较大或汇率持续单向变动时,账面所反映的损益会长期虚增或虚减。当汇镇激拿率持续御搭向上或向下变动时,要不断调整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尤其是那些长期性的外币债权债务账户,会使汇兑损益出现大额的收益或损失,

从而造成账面利润虚增或虚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分配,虚增时会超额分配利润;虚减时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信用度,对那些想操纵利润的企业来说,可能会随意调整汇兑损益,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如何确认和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的汇兑损益扩展阅读

汇兑损益核算是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汇兑净损益,可以分别按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筹建期间发生的,如为汇兑净损失,应自企业投产经营起,按不少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发生的净损失,借记“递延资产”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分期摊销时,借记有关费用科目,贷记“递延资产”科目。如为汇兑净收益,其处理方法可由企业在下列方法中选定:

(1)自企业投产经营起,按不少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2)留待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亏损;

(3)留待并入企业的清算损益。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确认收益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确认收益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漆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旧准则相比,在会计处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新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变化体现在入账价值的确定、损益的确认和关联方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三个方面。 一、入账价值的确定 (一)计量基础。旧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而新准则对这一规定进行了更改。新准则要求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应该分为两种情况: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不符合两个条件之一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由此可见,在新准则中,不再按照旧准则中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单一计价方式,而是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账面价值计量两种情况。因此,新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是关键。 在现实中,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背离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以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在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会造成资产价值的高估,违背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相反,当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时,以账面价值入账,会造成资产价值的低估,会违背一致性原则。可见,运用账面价值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入账价值有着很大的不合理性,使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大大降低。而公允价值则具有明显的优势,以可靠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使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为企业资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了有用的财务资讯。 (二)入账价值的确定。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与新准则中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时的计价结果一样。 (三)对补价的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判断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贰5%作为参考。对于补价的处理,应当分为支付补价和收到补价两种情形。 依、支付补价。在支付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亩李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与新准则中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时的计价结果一样。 贰、收到补价。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新准则规定,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以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旧准则中耐隐中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所含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其中,补价所含账面价值=补价-补价中应确认的损益 补价中应确认的损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 (四)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新旧准则对同时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入账价值的分卖厅配原则基本一致。不管是否涉及补价,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两种情况处理: 依、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二、损益的确认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方法进行了变更。旧准则中规定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到补价一方应确认损益,且损益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新准则中规定,不管以何种基础计量,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的确认,而是确认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损益。另外,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无论是否收到补价。交易各方均不确认损益。 新准则对于损益的确认,能够更真实的反映经济价值的流转。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记为营业外的损益,这个差额恰恰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流转损益,这样就将会计处理与经济意义上的价值流转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损益的确认不受账面价值的影响,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反映了经济的实质。 三、关联方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提出,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应当关注交易各方是否具有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而在旧准则中没有把关联方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排除在外,这就给一些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利润的机会。新准则对关联方间交易的特别说明,恰恰弥补了这一漏洞,更具有理论进步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综上,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主要特点是:以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是否确认损益与采用的计量方式直接相关;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时,无论是否收到补价。交易各方均不确认损益。同时,提出了关联方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新准则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出的适合经济发展的企业准则,在保持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统一的同时,依然遵循着谨慎性原则。新准则针对旧准则中诸多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更改,降低了企业利用准则的漏洞来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使之更适应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我们公司以贰009年购入的生产经营用装置交换了另一家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换入的钢材准备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我公司装置的账面原价为依 5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贰5 000元,公允价值为依 四0四 000元,此前没有为该装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此外,我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了清理费依 500元。换入钢材在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依 四0四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我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依漆%。 这个账务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解答】 根据你所说的问题,整个资产交换过程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你公司以固定资产换入存货,换入的钢材是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另一公司换入的装置是生产用装置,两项资产交换后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显著不同,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因此,你公司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相关损益。 注意这里关于增值税处理的新变化:除了存货资产涉及增值税外,企业以装置换入其他资产,也涉及增值税。 因为,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贰00吧]依漆0号)要求,自贰009年依月依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贰009年依月依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你们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换出装置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依 四0四 000×依漆%=贰三吧 陆吧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9漆5 000 累计折旧 5贰5 000 贷:固定资产——××装置 依 5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依 500 贷:银行存款 依 500 借:原材料——钢材 依 四0四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贰三吧 陆吧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漆陆 500 营业外收入 四贰漆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贰三吧 陆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入账金额怎么确认?

这种就属于不可确认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换入资产的价值,按照各自的账面价值去确认

一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影响损益 的题

D30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150-120
=30万元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急求解答

1、因为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所以双方换入的资产都以公允价值110万元入账。
(1)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万
累计折旧 20万
贷:固定资产-装置120万
借:固定资产清理 1万
贷:银行存款 1万
借:固定资产-货车 11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1万
营业外收入 9万
(2)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0万
累计折旧 30万
贷:固定资产-货车 140万
借:固定资产-装置 11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10万
2、公允价值不可靠,则以账面价值计量。
(1)A公司:
借:原材料-乙材料 9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 300
(2)B公司:
借:原材料-甲材料 11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原材料-乙材料 1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库存现金 500
3、具有商业实质,以公允价值计量。
(1)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万
累计折旧 20万
贷:固定资产-装置 50万
借:固定资产清理 3.925万
贷:应交税费 1.925万
银行存款 2万
借:固定资产-轿车 30万
银行存款 5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33.925万
营业外收入 1.075万
(2)B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31万
累计折旧 3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万
贷:固定资产-轿车 35万
借:固定资产-装置 35万
营业外支出 1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31万
银行存款 5万
4、A。
76-10-60=6万元
5、(1)2002年3月10日,购入装置时:
借:固定资产 120万(100+17+3)
贷:银行存款 120万
(2)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
120万/60=2万元
至2003年4月30日共提折旧:
2×13=26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26=94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94万
累计折旧 26 万
贷:固定资产 120万
借:原材料 73.8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
银行存款 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4万
补充:
1、第二题:已经是按销售处理了,因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所以只是按账面成本转了账。
2、第三题: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是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教材中应该有这么一句话:“除非有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
3、题目说了,是双方“商定”的公允价值,既然是商定,那肯定是不可靠了。这种情况下应以账面价值计量。材料的入账价值:94-10-10.2=73.8万元。

请教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问题

A公司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装置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收到的补价
故选C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税费科目问题

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的处置属于营业外收支。相应地处置时缴纳的税费等应直接计入营业外,而非营业税金。

如何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税收入

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确认,不外协商定价和第三方鉴价。
有了取得成本,再查询税则,最后还是要税局认可,才能定出税额。
没有经过这样的程式,税局认定为洗钱逃税,反而麻烦。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07年一道真题

准则给出的指示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固定资产的,其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我们不妨写一下分录
换入的资产入账价值=130+10=140 ,不考虑相关税费
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5
累计折旧 25
贷:固定资产 140
借:固定资产-装置 140
贷:银行存款 10
营业外收入 15
固定资产清理 115
写这个分录就是证明给你准则的指示……交换的损益=公允价(130)-账面价值(140-25)=15
所以答案是这样来的!至于你说的答案,130+10是换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减去装置账面价值,可是你没减掉你支付的补价啊!因此你的思路还要减去10
回答完毕!希望你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思路!我就不大喜欢用准则的思路!像还有只有换入公允价,没有换出公允价的,还得靠你那种思路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怎么解释?

就是你换给别人的东西没别人换给你的值钱,你就赚了两个东西间的差价,就是利得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税费问题讨论

首先,换入资产的成本为换出资产的成本+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或者减去收到的补价其次,换出的商品为企业存货,按视同销售处理,同时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再次,换出的商品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其税费计入换入资产成本。无形资产的营业税计入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差计入营业外收支最后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金融资产的,一般不涉及到税费。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投资收益等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和计量原则是怎样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宽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金额的差额计入当迟巧让期损益: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金额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换出资产的当期损益:

该项码局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无法可靠计量。

因此,在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基础和交换所产生损益的确认原则时,需要判断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地计量。

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账面价值怎么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账面价值计量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不涉及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账务处理原则:换出资产按账面价值结转,不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6. 按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应如何确认汇兑损益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时计算汇兑损益。上述第一种情形指敬敬下产生的汇兑损益,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时的市场汇率与会计期间终了时的市场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稿袜,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第二种情形下产生的汇兑损益计算较复杂,本文拟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两种方法。

1.剔除分算法。即逐笔核算货币性外币账户上汇率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的价值变动额,而对汇率没有发生变动的外币金额则不予考虑。其计算公式是: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外币金额×(期末汇率-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上述结果若为正值,表示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2.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计算公式是:唯慎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和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为换入资产、换出资产,换入资产应在符合资产定义并且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换出资产在满足终止确认条件为终止确认。

关于 确认的时点 :

1.通常,换入资产的确认时点与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时点应当相同或相近;

2.换入资产满足确认条件、换出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换出确认为负债,如反之换入确认为资产。

计量原则:

1.以公允价值为镇谈基础计量

①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②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一般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计量前提条件:

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公允价值确认的具体原则(顺位):

①优先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②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

③均能够可靠计量时,可参考输入值层次;(第一层次最可靠、第二层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第三层为不可观察)

※实务中御陪碰,考虑补价调整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一致。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处理原则:

①按上述方式确认公允价值后、差额计当期损益;

②存货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③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差额计资产处置损益;

④长投或金融资产,差额计投资收益,长投将其他综合收乱团益和资本公积转投资收益,综股结转其他综合收益;

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账面计成本,差额计损益,结转公允价值变动、其他综合收益至损益。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按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计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对价均不确认损益。

商业实质的判断方式,符合其一即可:

①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②使用换入资产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继续使用换出资产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理解商业是逐利的)

8. 如何以账面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满足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一)不涉及补价的埋并世,

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对于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不确认损益。

(二)涉及补价的,

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对于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不确认损益。

(三)同时换入或换出多弯肢项资产的,

对于同时换入的多项资产,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相对比例,将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涉及补价的,加上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或减去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分摊至各项换入资产,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各项换入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可以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的相对比例或其他合理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蔽漏进行分摊。

对于同时换出的多项资产,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均不确认损益。

9.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怎么确认

1、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下,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不涉及补价的,换入资产的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涉及补价的为,换入资产的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不涉及补价的,换入资产的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涉及补价:换入资产的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换入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热点内容
什么是股权激励中的预留期权 发布:2025-02-08 18:08:38 浏览:498
股票涨停板后还能买卖吗 发布:2025-02-08 17:58:12 浏览:645
如何提升农村金融发展 发布:2025-02-08 17:52:15 浏览:724
万兴科技股票研报 发布:2025-02-08 17:52:06 浏览:545
上海股票交易所职位 发布:2025-02-08 17:40:43 浏览:952
股权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什么 发布:2025-02-08 17:14:42 浏览:575
恒华科技属于科技股票 发布:2025-02-08 17:14:07 浏览:706
中性类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2-08 17:10:08 浏览:408
股市行情中黄线什么意思啊 发布:2025-02-08 17:09:33 浏览:725
基金乱七八糟的怎么选 发布:2025-02-08 17:04:41 浏览: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