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中国发163倍货币
⑴ 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年年超发货币,货币增速是GDP的3-6倍。
原因很多啊!这里我给你列几项吧房地产过热(不包括现在)导致热钱流入,需要印相应数值的货币。中国巨大的投资需要货币,记得08年的万亿投资吗?还不是各地方政府从银行借款实行投资。对金融危机货币宽松政策,信贷有17万亿元。中国高储蓄率,外汇制度和热钱流入是超高 信贷的基础。ps: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超发 。
⑵ 央行发行多少货币,由什么来决定
好老的问题,是根据金本位是英国提出来的,我们国家是根据外汇储备来发行,发行量应该是乘以GDP再乘以美元汇率。
⑶ 中国货币是否超发,谈谈你的看法
肯定是有的,但如果把中国的货币超发都归咎于央行,确实也有失偏颇。这么说的原因在于,广义货币M2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央行主要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来控制货币总量。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开启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几年下来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基础货币量都翻了近4倍,但反映至广义货币上,涨幅并不快,货币乘数并未增长反而是下跌的,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创造的主要部门,因对实体经济不看好,其投放信贷的意愿并不积极,最后各国央行无奈只能使用“零利率”政策,欧洲央行甚至采取负利率政策,结果“机关算尽”,商业银行仍不买账。
⑷ 中国为何要增发那么多的货币
1、通货膨胀,降低汇率, 稳定出口,增加税收,提高人民收入,稳定房价,提高人民收入人均GDP,
改善人人生活。
2、货币进入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借贷,钱就是债务。比如说国家要发行10亿货币,就在一张纸上写着10亿块,再盖点很官方的章,这叫国库券,然后送到央行;央行再印出一批自己的纸,叫做票据,央行再拿这个票据去买国债,这样政府就能拿到这10亿块的票据,然后把它存进银行,然后通过存款,这些票据就成为合法偿债的货币。
⑸ 人民币发行量比美元还大吗
人民币发行量确实比美国大,意味着什么?与哪些经济指标关系密切?我们探究一下。
近二十年来,人民币M2增长较快,2013年末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达到110.65万亿元;到了2020年末,M2已经高达218.68万亿元,7年间增长了97.6%,年均复合增长高达12%,增速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显示出货币发行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什么人民币M2发行量持续增加呢?
总体动因是房地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货币需求持续提升,从而促进了GDP不断增加。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为了保持孙谨GDP持续增长 。就需要不断释放流动性,直白说,就是发行较多量的货币,让 社会 各行业生产稳中有进,提高规模;
(2)稳定出口贸易。 近年来,国际 社会 一直向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较快将降低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价格变高),影响交易量,进而影响出口贸易额和利润,影响贸易顺差。为此,就需要发行适量货币,增强资金流动性,提高出口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穗凯尘优势,最大限度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3)提高市场流动性。 储蓄率太高导致市场流动性较差,2019年我国储蓄率仍高达45%,这样高的储蓄率导致资金流动性差,国内消费动力不足。过高的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逐年增多,也就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因此,需要适当释放猜禅货币量,提高流动性。
近些年,人民币M2发行量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导致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2019年宏观杠杆率增至245.4%,比上年增长超过6%;而2020年3季度,宏观杠杆率进一步增长至270.1%。2020年全年看,M2为218.68万亿元,GDP为101.60万亿元,则 宏观杠杆率降至215.2% 。
尽管2020年宏观杠杆率有所下降,但是仍远高于美国。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美国2020年GDP预计萎缩3.6%,则2020年GDP约为20.66万亿美元,因而, 宏观杠杆率约为93%,远低于中国 。
存在这样大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储蓄率低,资金流动性很大,金融工具和信用系统比较完善。
另外,美国经常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主要手段是发行美元,而美元为国际通用货币,超发的美元被全球需求端稀释了,引发国内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低。
而中国则不然,超发货币主要在国内流动,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较大。防范这通膨风险的主要手段是 “去杠杆”、“稳杠杆” ,即降低风险性较高的贷款,去除一些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控制房企贷款规模,“去”、“稳”房地产开发投资杠杆,稳定M2规模,避免过快增长。
这就是常说的“稳杠杆”:去泡沫,降M2。
我们分享一组数据:
2O10年,美联储约负债2.4万亿美元,广义货币约8.4万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负债约3.6万亿美元,广义货币约10.5万亿美元。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均高于美国。GDP占美国1./3的中国,其广义货币的总额已超过美国3O%。关键在于,美元是世界货币,约六成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人民币几乎全在中国国内流通。
据央行数据,截至202O年1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余额达到了202.3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8万亿美元。美国的广义货币余额为15.4万亿美元。相比较,中国比美国多出l3.4万亿美元。
从中美两国M2余额与GDP总量的对比看,中国20l9年GDp总量为99.09万亿元,约合美元14.35亿,M2余额是GDP总量的两倍多,而美国的GDp总量已达21.43万美元,M2余额为15.4万亿美元,为其GDP总量的72%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差异性呢?多数分析家认为:一是中美两国产业结构的明显差异性。二是中美两国 社会 储蓄余额的巨大差异性。
中国货币发行量比美国多一些,有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
不好意思跟大家说, 人民币的发行量是世界第一,是美元的1.5倍了!
2013年9月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专家称, 我国货币发行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中国的货币量世界第一。我国货币投放量高出美国1.5倍!
到2019年第一季度末,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2002年年初为16万亿元,10多年中增长超过5倍。我国的货币总量与GDP之比已超过200%,我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约为美国的1/3,而货币投放量比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我们国家发行的货币和美国货币有本质区别的: 美元是全球流通,大家都需要,看看外汇储备不都是美元吗,世界上大宗货物交易都用美元结算!人民币说白了,只是在国内混的货币,超发的都要投放到自己的市场的。
我国是鼓励出口的,努力创造外汇,但外汇是国家管控的,不论你卖多少东西,回到手上的都是人民币的,于是美国多发的美元也会在转了一圈后跑到我们自己的手中,这项外汇管制政策就变成为了收纳美国多发的货币,我国再次多印钞票替美国再超发一次。(没办法国家也需要美元呀!)至于多发的货币到哪里去了?大家看看 猪肉价格就知道了,物价涨了不知道多少了。
大量的货币被房地产这个蓄水池给吸收了,我国房地产大概市值360万亿了。这也是我们不敢下跌房价的主要原因,一下跌都抛售了,市场上多了360万亿现金,那物价能上天了,人民币也就和草纸一样了。
⑹ 为什么我国每增加1美元的外汇储备,国内就要相对应的发行6元多的人民币呢望大家能帮助解答一下!谢谢!
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运行要想健康,货币发行量和物资供应量应该槐渗相对应,有多少的物资,就发行多少的货币,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货币多物资少,就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如果物资多货币少,就会发生通货紧缩,流动不足。 假如最初的时候,我国的货币和物资是平衡的,市场上有10万亿人民币,也有10万亿物资,物资和货币一一对应,所以每一元钱能买一斤大米。 假设现在有一个美国商人,手持4000亿美元,来找中国央行,要求兑换成了人民币在国内投资。中国央行就新印刷了32000亿人民币,交给美国商人。 有人说了,为什么不能拿原有的人民给外商,为什么要新印刷人民币才能在理论上达到货币和物资的平衡呢? 这是因为,外商拿来的这4000亿美元在中国并非货币,而是相当于商品,相当于外商把价值4000亿美元的商品拿到了中国,放在了中国市场上,为了和这价值4000亿美元的商品相对应,央行就必须按照汇率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才能在理论上达到货币和物资的平衡。 这个平衡的等式是: 13.2万亿人民币 vs 10万亿物资+4000亿美金铅轿脊 有人说,为什么不是“13.2万亿人民币 vs 10万亿物资”呢?因为帆歼中国央行可以用4000亿美金,去国际市场上购回小麦、黄金,从而使等式平衡到: 13.2万亿人民币 vs 13.2万亿物资。 这就是“增加一美元的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在国内发行相应数额的人民币”的理论基础。
⑺ 谁能告诉我中国的货币发行量是多少和什么有关
跟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量有关。纸币、硬币的发行量一定要与储备的黄金量价值等同。如果货币发行量大于黄金量价值,则会造成通货膨胀。就像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发币一样,原来的100法币能买两头牛,几年后就只能买两粒大米。就跟它肆无忌惮的乱印纸币有关。
⑻ 中国货币到底超发有多严重能买下整个美国是真的
中国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发通胀?
抛开情感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在这场货币发行大赛中也不能独善其身,甚至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对中国国内经济来说,中国需要印钞,这能带来经济的繁荣。而且,我们印钞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出口,被动印钞来平抑人民币汇率。
按常理来说,大幅度印钞最大的顾忌就是会产生通货膨胀。最近世界范围内大幅度的量化宽松,产生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超过100万亿。中国发行这么多的货币,为何没有引起显著的通胀?中国的货币发行后都流失到了哪里?会不会有什么隐患呢?
首先,中国的货币超发本身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的失调和通胀的产生。我们货币量M2远远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冠军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础。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大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80%。而与之相反,在中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市债市规模则仅仅为20万亿元。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处消化,进而导致了M2的激增。当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国这样的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货币发行后进入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等黑洞漩涡中。以至于在中国,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需要特别多的货币发行。
然而这还不能成为全部的理由,不能说中国的货币超发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中国的货币超发现在没出现问题,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
在经济学上,货币发行量代表的只是一个国家通胀的潜力。也就是说,印钞只是代表一种潜力,而并不马上产生通胀,从印钞到产生通胀,是需要一段过程来传导的。从国外经济学统计来看,货币M2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可能只需要1年时间。但这个传导过程,放在咱们中国这样特殊的国家,那可就说不定了,也许这个传导过程会很长很长。
货币发行到通胀的这个传导过程时间取决于什么呢?我们能想到一些术语,比如产能过剩。假设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超过需求,那么即使货币再多,也未必能推高这种产品的消费价格。显然,这个传导时间就变长了。
当然,类似影响传导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这都不是关键。中国为什么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时间很长呢?关键的所在是房地产。我们只要印出一块钱来,无论这钱是首先流到老百姓、家还是一些官员手上,都被用来推高房地产价格了。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习惯所致,也是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崛起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无论老百姓、家还是官员,都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一种保障。买房就是一种最好的、一种最好的安全感、一种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国进入了全民买房时代。无论是老百姓、家还是官员,只要有了钱,必先买房,无论是一套、两套还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费品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会越来越低。像粮食、蔬菜等消费品对应的CPI没有明显的上涨,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胀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印出来的钞,大半变成了,尤其是房地产。
有人会问了,那买房的钱不是钱么?房价不也应该算入CPI么?还真别说,房价还真不能计入CPI。宏观经济学的这种设计是对的,房子属于一种,不是一种消费。买了房子,你甚至可以在几年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跟消费品有最本质的区别。所以,房价确实不应该计入CPI。
有人说,那房价涨难道就跟通胀无关了么?答案是,房价涨确实应该跟通胀有关,但计入CPI的应该是房租,而不应该是房价。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占据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笔钱,很多在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触,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几乎一多半被用来交房租了,更别说买房了。也就是说,房子明显是跟通胀有关联的,具体的关联点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计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据那么大的比例,那么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对。问题是,在我国实际统计的CPI中,房租所占的比重很低很低。虽然有关部门从来不公布权重,但能推算出来,这个权重一定高不了。也就是说,是因为这个权重问题,才让公布出来的CPI比我们实际感受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得出来的:第一,中国实际的通胀应该比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要大一些,但还没到多严重的地步。第二,货币超发,现在虽然没出现严重的通胀问题,但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只是中国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太长,这种通胀的潜力还没有显现出来。
对于一国经济整体来说,货币发行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在手上,提高了政策效率,是利于发展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便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杜绝贪污腐败,让民众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果实,国富民也富,这才是真正的强大!(许一力)
⑼ 为什么外汇储备增加,国内基础货币也会增发
为什么外汇储备增加,国内基础货币也会增发
首先理解货币:如今通常所说的货币,就是我们兜子里的纸钞,它是商品经济下的一个为方便商品交换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无价值,由国家银行释出并强制流通。你拿着美元到中国境内商店买东西,商店老板就当美元一张废纸,因为美元要在国内使用必须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行。
不同国家的货币不能在不同国家范围内流通,而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就有一定的经济来往,为了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好友蔽商贸及货币问题,就涉及到外汇及外汇储备两个概念。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富有,不是这个国家发行或拥有本国货币的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这个国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而不是货币,也就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
国家之间商贸,如下简单地分为出口和进口两种情况:
对于出口情况,如果拿美元当外币,也就是中国跨国企业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拿到美国境告胡内销售,换回的别国的货币,这对中国人,由于外币在中国市场不允许流通的,所以在中国市场内外币相当于一叠废纸,所以中国的出口企业把外币卖给国家银行换成人民币,国家拿着外国的货币,同样没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终反映在物质享有多少上,而货币只是物质交换的一个中介和工具,所以,对中国来说,我们国内的企业把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给美国用,而美国只给我外币(债券),这样形成一个债务关系:即就相当于我国是债权方,外国(美国)是债务方,外汇(美元)就是债务关系凭证。
对于进口情况,不影响外币储备,比如外商到国内出售外国商品赚到人民币,央行就拿外汇储备(美元)从外商手中买回人民币(因为这部分人民币是国内流通的,不算为外汇储备),也可能是外商拿人民币到他自己本国兑换本国货币同样形成本国的外汇储备(实际过程是不是如上述这样,还不知道,不是学经济,只是猜测)。买回实际是一个对冲过程(真正意义的对冲好象是央行拿着外汇进行海外买购),也可以这样理解:外国的商品看成央行自己生产的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样,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经由外国商品通过央行归还给老百姓,也就还债。
通常国家的在流通货币量与国家的产出的商品量相互对应的。(物质财富与货币量相对应)
中国企业出口商品,可看成:中国国内生产的商品过多(也就是对应的流通货币不够),
国内企业通过出口形式拿到外国市场进行商品销售交换,拿本国的商品本可以交换到外国的商品,但由于外国货币的存在,就交换回了外币,这些外币实际上相当于外国消费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债务,而这些债务,统一划到国家银行的名下。这样就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越多,说明国家放债越多。放债就相当于发行货币,国家放债过多需要发行大量货币,就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商品不够,而流通货币很多),这时国家通过国际从外海购买商品,把外货消耗掉换回商品,从而达到稳定平衡经济的目的。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央行通过投放大量货币来换回外汇储备,这种货币的增加不是通过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引起,而是由 *** 央行强制的,这样货币增加,如果放大来看,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也就老百姓手上的钱贬值了,被贬值的一部分被央行无偿占有。所以可以理解为: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因为它是央行用人民币从老百姓手中换回来的,那么总有一天老百姓想要兑现这个资产。
由于中国的外汇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美国经济一但出现波动导致美元贬值,中国外汇储备就会有随之贬值的风险,外汇储备贬值也就是中国资产的损失。
一言以蔽之:外汇储备就是老百姓与别国之间的一种债务关系体现(储备并不是国家资产,而是劳动人民的钱),而老百姓作为债权一方,将债权统一转交给国家央行,统一以央行的名义挂著。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外汇储备多少主要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外汇储备是用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易。
要友州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这样可能会引起国内市场的货币膨胀。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国内外经济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进口多,国内市场充斥着外国商品,引起国内货币紧缩),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巨集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消费需求增加,商品不够),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巨集观经济的平衡。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
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
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外币资产贬值)损失。
由于外币在国内市场不能流通,所以央行在国内多投放(通过出口、引进外资)一定货币的同时,又代表国家多储备了一定的外汇。此时人民币在国内运用,而外汇本身却独立于国内的经济执行,被央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用于保值增值。
关于外汇储备和增发基础货币的关系
两者是同时进行而不是因果关系。
如果用商品贸易来讲的话,出口大于进口使得外商用人民币支付要大于中国商人用外币支付,于是对人民币需求增加,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于是央行增发货币满足市场需求,就等于用人民币换外币,央行的外汇储备同时增加。
直接投资也是一样。
即使是商品出口时是用外币计算,中国出口商拿到外币也不能在国内使用,还是要到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这跟外商直接兑换是一样的效果
在现行货币发行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要以基础货币增发来对冲?为什么要增发货币?
通常所说的货币,是商品经济下的一个为方便商品交换流通的媒介及工具,其本身无价值,由国家银行释出并强制流通。你拿着美元到中国境内商店买东西,商店老板就当美元一张废纸,因为美元要在国内使用必须通过央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行。
不同国家的货币不能在不同国家范围内流通,而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就有一定的经济来往,为了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商贸及货币问题,就涉及到外汇及外汇储备两个概念。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富有,不是这个国家发行或拥有本国货币的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这个国家商品的多少,商品才是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而不是货币,也就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
国家之间商贸,如下简单地分为出口和进口两种情况:
对于出口情况,如果拿美元当外币,也就是中国跨国企业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拿到美国境内销售,换回的别国的货币,这对中国人,由于外币在中国市场不允许流通的,所以在中国市场内外币相当于一叠废纸,所以中国的出口企业把外币卖给国家银行换成人民币,国家拿着外国的货币,同样没么用,人民生活的富裕最终反映在物质享有多少上,而货币只是物质交换的一个中介和工具,所以,对中国来说,我们国内的企业把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给美国用,而美国只给我外币(债券),这样形成一个债务关系:即就相当于我国是债权方,外国(美国)是债务方,外汇(美元)就是债务关系凭证。
对于进口情况,不影响外币储备,比如外商到国内出售外国商品赚到人民币,央行就拿外汇储备(美元)从外商手中买回人民币(因为这部分人民币是国内流通的,不算为外汇储备),也可能是外商拿人民币到他自己本国兑换本国货币同样形成本国的外汇储备(实际过程是不是如上述这样,还不知道,不是学经济,只是猜测)。买回实际是一个对冲过程(真正意义的对冲好象是央行拿着外汇进行海外买购),也可以这样理解:外国的商品看成央行自己生产的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样,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经由外国商品通过央行归还给老百姓,也就还债。
通常国家的在流通货币量与国家的产出的商品量相互对应的。(物质财富与货币量相对应)
中国企业出口商品,可看成:中国国内生产的商品过多(也就是对应的流通货币不够),国内企业通过出口形式拿到外国市场进行商品销售交换,拿本国的商品本可以交换到外国的商品,但由于外国货币的存在,就交换回了外币,这些外币实际上相当于外国消费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债务,而这些债务,统一划到国家银行的名下。这样就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越多,说明国家放债越多。放债就相当于发行货币,国家放债过多需要发行大量货币,就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商品不够,而流通货币很多),这时国家通过国际从外海购买商品,把外货消耗掉换回商品,从而达到稳定平衡经济的目的。也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央行通过投放大量货币来换回外汇储备,这种货币的增加不是通过市场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引起,而是由 *** 央行强制的,这样货币增加,如果放大来看,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也就老百姓手上的钱贬值了,被贬值的一部分被央行无偿占有。所以可以理解为: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而不是资产,因为它是央行用人民币从老百姓手中换回来的,那么总有一天老百姓想要兑现这个资产。
由于中国的外汇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美国经济一但出现波动导致美元贬值,中国外汇储备就会有随之贬值的风险,外汇储备贬值也就是中国资产的损失。
一言以蔽之:外汇储备就是老百姓与别国之间的一种债务关系体现(储备并不是国家资产,而是劳动人民的钱),而老百姓作为债权一方,将债权统一转交给国家央行,统一以央行的名义挂著。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外汇储备多少主要取决于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外汇储备是用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易。
要增加外汇,则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人民币供给就会增多,这样可能会引起国内市场的货币膨胀。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国内外经济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进口多,国内市场充斥着外国商品,引起国内货币紧缩),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巨集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消费需求增加,商品不够),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巨集观经济的平衡。
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
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
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外币资产贬值)损失。
由于外币在国内市场不能流通,所以央行在国内多投放(通过出口、引进外资)一定货币的同时,又代表国家多储备了一定的外汇。此时人民币在国内运用,而外汇本身却独立于国内的经济执行,被央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用于保值增值。
为什么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导致国内货币供
因为外汇管理制度的强制结汇,让每个进入中国的外汇账户想在境内花钱都只能换成人民币,进来多少外汇就按照汇率换成多少人民币投入境内市场。每年净增加的外汇越多,外汇管理局发行的人民币就越多。中国中央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是唯二的发钞机构,你不知道吗?
外汇储备 来源 基础货币 影响
1、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经常专案顺差,二是资本专案顺差。部分外汇储备其实是通过“通货膨胀税”获得的;央行购买外汇所使用的人民币中有一部分货币属于“经济发行”。而这样过多的外汇储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年积累的经常专案赢余,另一方面是多年流入的外资。
2、基础货币影响来自7个方面,1是央行收兑黄金 ,2是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 ,3收兑外汇 ,4财政透支, 5央行购买有价证卷, 6央行对票据再贴现 ,7 央行支付利息。
外汇储备增加实际是央行丢掷人民币购买美元,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一般用于维持汇率稳定等,同样有强烈的本国货币升值也会导致热钱流入导致汇率储备增加,说白了就是央行干预汇率而印钞去兑换美元。所以外汇储备上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基础货币上升
同样,外汇储备下降,其实是用外汇储备去购买人民币,市场上的人民币就减少了,基础货币减少。这个就是央行收兑外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外汇储备增长为什么意味着不断投放基础货币?
企业通过出口拿到外汇之后要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来继续生产
为什么了储备资产增加了,基础货币就会增加??
比如储备美元增加100美元,这100美元是企业从国外赚来的,现在交到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就要发行680元人民币,这样基础货币就增加了.当然这中间需要商业银行来做中介.
为什么外汇储备的增加会使货币供给增加?
外汇储备的增加是由于本国的贸易顺差造成的。出口的增加是企业对国内市场的表现。
为了保证国内的经济平衡(不造成通货紧缩)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 *** 内需, *** 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增加本国货币的供应量,鼓励人们的消费。
另一个方面就是外汇的增加的一个前提就是有与之相平衡的本国货币的供应量,那么当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我们的 *** 就会加大本国的货币的供应来保持汇率的平衡,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和谐的汇率市场。
为什么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会被动的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
因为外汇不能在我国境内流通,必须兑换成人民币,少量的,可直接在商业银行兑换,钜额的,就要央行增发货币并投放市场。
关于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的问题
外汇的来源有: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基础货币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它能够派生出货币来。还有,若不释放出更多的货币,本国的货币就会升值。
⑽ 为什么要推广数字人民币
央行准备发行数字货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的代表,在货币形式探索上走在了前列。全球大多数国家对其是又爱又恨,尤其是中国对比特币发起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但是比特币仍旧是屹立不倒,展示出超强的生命力。
不过,央行计划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具有货币属性的,有央行的信用背书。央行版的数字货币会首先应用到票据市场。央行版的数字货币在国内进行普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与此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应用型数字货币。例如,普银集团推出的普银数字货币,这是一种本位制数字货币,背后有相关茶叶资产的信用背书。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成本,增强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发行数字货币的作用:
1、低交易成本
与传统的银行转账和汇款相比,数字货币交易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其交易成本更低,特别是与跨境向服务提供商支付高额费用相比。
2、交易速度快
数字货币中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散化的特点,不需要任何类似清算中心的集中机构来处理数据。事务处理速度更快。
3、高度匿名
除了没有中间人参与的点对点交易之外,数字货币相对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的一个优点是它支持远程点对点支付。它不需要任何可信的第三方作为中介,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交易双方无需任何帮助就可以完成交易。
相互信任,具有较高的匿名性,可以保护交易者的隐私,但同时也为网络犯罪创造了便利,容易被洗钱等犯罪活动所利用。
(10)为什么国中国发163倍货币扩展阅读:
数字货币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依靠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除数字货币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这也是比特币流行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货币被公众广泛用作货币,将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如果数字货币被广泛接受并能发挥其作用,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给政策制定带来困难。由于数字货币的发行人通常是一个不受监管的第三方,货币是在银行系统之外产生的,发行量完全由发行人的意愿决定,这将使货币供应量不稳定。
此外,当局无法监控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这将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经济运行。政策制定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削弱了政策传导和执行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