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端正对货币的认识
㈠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
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参阅“相关知识”栏目“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
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赋予货币的属性,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充当一般的交换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可见,考察货币的本质,应把其质的规定和存在形式区别开来。无论货币由什么来充当,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货币。
㈡ 如何正确对待货币
金钱是用来进行物物交换的一种等价物,是为了简化交易而出现的交换工具。1.金钱本身没有感情和意志,他可以为做好事的人服务,亦可以为做坏事的人 效劳。金钱既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问题在于他处在什么社会制度下,怎样获取金钱,钱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怎样利用它。2.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取得的金钱,就是正当的,是合理的。
㈢ 我们到底该如何认识货币
至从接触了比特币一个绕不开话题就是货币,到底什么是货币?看了很多资料说法不一,从货币的诞生到货币的用途,都莫中一是,当然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我们求同存异,总地来讲,货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人达成的一种共识,即大家都认为用某种货币和去交换你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是一种基本的认识。货币这个说仍然偏书面了,更通俗的讲法我们叫钱,说到钱我想大家不会陌生,然而究竟什么是钱呢?首先他肯定具有如前所说的交换共识的性质,然而我更推荐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上对钱的解释:这里说的钱指的是一种概念,而不只是硬币或者钞票。不论任何物品,只要是人类愿意使用、能够有系统地代表其他物品的价值,以作为物品或服务交换之用,就可以说是符合了钱的概念。
作为一个金融小白,我是十分认同这种表述,简单通俗易懂,又直达本质。所以符合这种定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称其为钱又或者叫作货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某一国的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发行的,它也只是钱这个概念中其中一种形态而已。不得不提点的就是,任一国家的主权货币,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它的流动性都是有限的,可以说是很窄的。
而钱产生的一个重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全世界的物质和财富的流动,也许最初在世界还没有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时候这种世界性的流动并没有意义,然而在有限区域里的财富灵活的流动依然是它最大的存在意义。而在地球村形成已久的现代社会,这种世界性的流动需求,与日俱增,因为全世界都需要进行各种文化物质和财富的交流,这种交流必然少不了金钱的参与,因为这些东西的互气换都离不他们共同的中介钱来进行定价交换。正如《人类简史》里所讲的:正是因为有了金钱的概念,财富的转换、存储和运送都变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后业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及蓬勃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没有钱概念也就不公了现在如此发达的世界性市场经济也就不会了后来人类社会的繁荣。整个世界的交互流动将会十分有限。
然而钱这个概念归根结底却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的,金钱并不是物质上的实现而只是心理上想象。也即我们所使用的信用货币并不是这个种货币的物质形态所产生的价值,承载这种使用交换价值的是人们对这种货币达成的想象共识,所有人都接受到了这个集体的想象。这种共识也就是我们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信任,信任成为了所有金钱形工的基本原料,小到过去的部落团体,大到现在主权国家和国家团体(例如欧盟),都是基于这种共识信任发行各自的货币。
所以从这种程度上来进,金钱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系统,也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效的互信系统。然而,主权货币我在前面提到了,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性,依然很差很达到全球共识,主权货币的发行是不可控的,其所承载的交换价值可以遭到人为恶意的破坏。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比特币,它已经安全运行了将近十年,几乎也已经是一个完美的信任系统。在我看来它也承载了所有金钱的价值和意义,它的发行数量和流通不受人为控制。
似乎今天我突然看懂了比特币。
㈣ 如何科学的正确认识货币
可以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一)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最开始货币就是普通的商品}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二)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参阅“相关知识”栏目“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赋予货币的属性,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充当一般的交换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可见,考察货币的本质,应把其质的规定和存在形式区别开来。无论货币由什么来充当,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货币。
㈤ 如何“正确”的认识金钱
“金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对人们这么重要?大多数人只想着如何赚钱、花钱和存钱,却很少认真思考金钱的真正意义。
大多数人认为金钱只不过是纸钞和硬币,这种观点完全不对。
钱不是物体,而是一个观念、一种沟通方式和一种生活物资的交换形式,纸钞和硬币本身不是钱,它们只是钱的表现。了解这层关系后,才能真正理解“金钱”的含义。才能真正的让金钱为你的生活服务。
“金钱”就像个千面女郎,不同的人对金钱有不同的认识。
1、金钱是保障。钱可以使行态搜你远离贫穷和残酷的世界。没有钱,你就是一个失败者,将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你在银行有一大笔存款,职业又稳定,那你当然就会得有保障。
2、金钱是困扰。有些人一想到钱,就觉得头痛。如果你不停地思考如何赚更多的钱、而又担心失去已经得到的钱,终日忧心仲仲,这样的话,钱对你而言的确是个困扰。
3、金钱是力量。在现实社会里,拥有足够的钱就拥有了尊敬与忠诚。富裕的人较之一般的人,可以轻易满足很多欲望闭念。
4、金钱是一种承诺。金钱交易包含两个意义:第一,我们认同交易对象的价值;第二;我们交付的金钱,可以由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并且其价值不会改变。从第二个观点看来,钱可以说是一种承诺。
5、金钱是动力。就某种程度而言,钱并非独立于社会之外档历,它可以使社会产生互助关系。一个人是否富有,与他的身份和职业有密切关联,一个人和钱打交道的时刻正是他发挥生命动力的时刻。就这个观点而言,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可以代表他的生命力。
以上这些观点并不能代表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和拥有自己的金钱观。但最重要的是财富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必须取之有道。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法则,谁违背了,谁就得付出比金钱还昂贵的代价。
好东西,要分享!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点击右上角【关注】“老廖爱生活”,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谢谢!
——文章来自网络,仅参考!
其他分享:
㈥ 怎样全面理解货币的含义
现行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对货币的定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怎样来理解货币的这个含义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货币是商品,但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货币既然也是商品,它也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货币作为商品和一般商品的相同点。货币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是可直接购买任何商品,价值是生产金银耗费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各不相同。货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就在于它的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具体,如粮食可以满足人们食用的需求,衣服可以可以满足人们御寒的需要,书籍可以满足人们学习阅览的需求等等,货币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比较一般,是购买其他一切具体的商品,即它的使用价值在于“购买”。其次,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商品交换的总种类增多,为解决交换过程所出现的麻烦,货币便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各种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吸引人们去消费;另一边是货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存在,它以富有者的身份出现,对商品挑三拣四。在物物直接交换中,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货币出现后,买和卖成为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也带来新的矛盾。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第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又不同于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等于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不同地区一般等价物可能会不同,但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固定的,固定的由金银来充当。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在货币产生以前,一种商品可以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甚至和几种商品相交换,但不能和一切商品相交换。自从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都必须和货币相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开始大显神通。第四、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它自然也就成了财富的象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年度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多少,可以显示出其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一个企业拥有产值利润的多寡可以看出其规模和经济效益如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拥有货币量的多少,可以判断出其富裕或穷困的程度。商品生产者能否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关系到其经营的命运。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在历史上,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这种新的财富观念使整个社会掀起了崇拜金钱的狂热。这种财富观念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