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股神在股市赚到10亿
㈠ 中国有没有通过炒股发财的人
当然有,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人发财, 炒股也不例外, 有权威统计过, 炒股70%的人是亏钱, 真正发财的是极少数, 只因市场变幻莫测, 风险极高。
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股市上,也有人凭自己的智慧,抓住机遇,获得了无尽的财富。但“人怕出名猪怕壮”,发大财的不会太张扬。很多进入证券公司大户阶层的也是从小散户发展起来的, 从几万资本增长到几十万,过百万的也不少,不过别人赚多少怎会给你知道?其实大多数股民都亏本。一般人知道比较典型的炒股发财的是这三个人——林园、青木、杨百万。
林园——有中国股神的称号,从8000元炒股起家,传说07年账户已达20亿。
杨百万——真名杨怀定,10年前已称杨百万,经过2007年的大牛市,以他的智慧应该获利丰厚,有人称他应改称为“杨千万”,这不无道理。
青木——股市中的传奇。从1994年开始,10几万资金纵横股市,96年已增长到300万以上,现今09年了,别人称他的资产早已进入8位数。他还著有几本书,个人觉得茅塞顿开,不妨一读。3本书为《战胜庄家》、《股战心法》、《形态分析精要》。这不是帮青木卖广告呀,不要误会,我只推荐给股民朋友阅读。希望大家的炒股水平更进一步。
㈡ 中国的股神真的存在吗
我觉得不存在,因为炒股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赚钱,真正能赚钱的人只是幸存者偏差。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虽然市场上确实有那些能赚到大钱的人,但这样的人只能是少数,才能成为新闻事件。也正因如此,很多人会因为这些个例而狂欢,并且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个赚钱的投资人。但事实上,多数人过度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反而忽略了投资风险,最后以亏钱告终。
一、有极少数的投资人确实可以赚到大钱。
我不知道A股市场有没有这样的投资人,也许小伙伴们在网上见过各种投资暴富的新闻。但之所以这些新闻能成为新闻,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非常靠运气,而且是偶然事件。你可能会觉得偶然事件其实也是必然,这样想也没错,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这些个例的成功投资人。
㈢ 民间股神林园从8千块赚到几佰亿,他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在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牛逼的人,用凑来的8000块钱开始炒股,炒到现在身价已经上千亿了,创造了亿万倍的惊人回报,被民间誉为股神,为股民津津乐道,他就是人们常说的民间股神林园。
在A股成立30年来,许多所谓的股神常常是坛花一现,而真正能做到几十年屹立不倒的大师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林园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成功投资人士。堪称东方的巴菲特,中国的股神。在私募界他也是一名数一数二的人物。
那么林园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年林园在读书时学得临床医学,后来到深圳干过一段时间的医生,在刚出道之前,可以说他是一个穷屌丝,最初炒股的8000块钱还是他从家里,东拼西凑而来的,或许他天生就是具有投资的天赋,他的投资生涯大致可以分为8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0年
那个时候的林园,也像我们现在的许多散户一样做短线 ,1989年他首次买入深发展,利用了信息差,因为市场信息不透明,当时深圳不同的营业厅股票有价差,他经过多次的低买高卖,反复收割,一年不到就获利近十几万元。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到1992年,当时在民间炒作的是原始股,嗅觉灵敏的林园再次发现了赚钱的机会,他不停地到全国各地,收购职工内部原始股,随着他持有的公司上市,这些原始股爆涨了几十倍,林园持有的股票市值一下就涨到1000多万元。
第三个阶段是1993-1994年,他回到家乡西安搞起了房地产,虽然赚得不多,但他却幸运逃顶避开了熊市,保住了胜利的果实。
第四个阶段是1995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正值牛市,他先后在低位买入深发展,四川长虹等公司实现了从一千万到一亿元资产的增值。
第五个阶段是2001到2003年,市场走熊,他转向海外股票的投资,资产从一个亿增长到3个亿。
第六个阶段是2003年到2005年,他投资茅台等优质蓝筹股,资产实现了4个亿的增长。
第七个阶段是2005年到2007年,他先后加杠杆买入黄山 旅游 ,上海机场,招行等进行可转债套利交易,在这两年中,他的资产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到2007年末,他持有的股票市值超过了20亿。
第八个阶段是2003年到2021年,他在2003年前后以20-40元买入的茅台一直持有到现在,据林园自己说,他目前持有约2%的茅台股份,换算一下,他持有茅台的市值大约为600亿元,因此他的投资收益大约翻了近300-500倍。
通过他的投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林园,凭借敏锐的观察力,进行短线的投机,后来当他的资产庞大时,继而选择长期持有绩优成长股,最终实现数以万倍的增值。
林园为自己总结了一套统一的投资方法论,只投资那些具有高护城河,加上成瘾性产品的公司,他把选择行业作为他投资的首选,他在过去30年的投资生涯中,主要围绕着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品种进行投资,这中间累计复合涨幅非常的可观。同时他在A股、亚太和欧美证券市场的,投资业绩和国内市场比较接近,他的投资方法论,具有普适的方法及思维优势。不受不同市场和环境的限制。
林园在投资时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减少投资上的失误,他先想到是会不会亏钱,在相全的基础上,再去考虑能不能赚钱。
他所投的公司都会亲自去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亲自了解管理层,公司在市场的地位,终端市场销售情况,弄明白公司财务报表,这也是我们散户,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林园曾以30元买入茅台后,跌到20元,他没有割肉,而是越跌越买,坚定持有,可能是他了解到茅台公司业绩非常的优秀,在遇到市场的波动时,而有坚定持有的信心,最终他赢得丰厚的回报。
另一面林园喜欢集中资金,重仓买入一个公司,长期持有,提高利润,他掌握了股市的规律,他说市场90%以上的时间,不是在震荡就是在下跌,仅有10%的时间在涨,他就坚持等待上涨的时刻到来,让利润飞奔。
我们从他的投资的轨迹中也可以发现,他很几乎不投看不懂的 科技 股,而投一些业务简单,主营业务强的,跟嘴巴有关系,成瘾性强,产品能反复销售的企业。因此他买的不是酒就是药,而消费和医药行业,在美国和中国 历史 上,都是能穿越牛熊且容易诞生大牛股的行业。同时他所投的企业兼具成长和价值,在低估时买进,耐心等待公司的发展。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㈣ 为什么在股市中赚不到钱
首先,笔者认为绝大多数人赚不到钱的股市主要指的是国内的股票市场。毕竟,在国内投资股票的投资者成功概率要远远低于美股,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另外,投资者自身的投资水平良莠不齐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由于目前国内的投资渠道非常狭窄,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不少根本不懂得股票的人在牛市巨大的财富效应下盲目入市。殊不知散户在信息、资金等方面同机构投资者的差距极大,能够见好就收获得牛市收益的投资者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一窍不通的散户还没来得及分享牛市的收益,就沦为了在山顶上的最后一批接盘侠。
㈤ 到底有没有特牛逼的炒股神人
个人的话是没有的,中国的股市想要成为股神,除非你能未卜先知,不然别做梦了,就算从证券交易系统那边得到数据,发现有很多人一年好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我都信,但你敢保证下一年还是他们吗?如果是,他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内幕,有超强的背景,这样的人股票对他还有多少吸引力呢!
㈥ 为什么巴菲特炒股可以成为股神富豪,而普通人却难以做到呢
文/北越南清
这是因为巴菲特天生具有投资的天赋和兴趣、具有专业和丰富的投资知识以及成长在健康稳健的资本市场大国美国。
一、巴菲特具备投资的天赋和兴趣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在某个行情大凡有大成就的人,往往从小就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了。
郎朗2岁就对钢琴演奏者的手指产生了兴趣,并在无师自通情况下在钢琴上弹出了基本旋律;李连杰8岁就开始进入北京什刹海学校习武,9岁参加中国武术比赛获得杰出奖。
同样地,上世纪美国投机大王利佛莫尔14岁开始接触股票。而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7岁就开始买股票了。 我敢说,全世界能在10岁以内就开始买股票的人肯定屈指可数,而巴菲特就是其中的一个。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投资理财越早越好。
巴菲特,不仅接触股票非常早,而且对股票非常感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当跟姐姐第一次买股票,买入后下跌了,随后上涨回到成本后,卖出了,但这个股票后来有更大的涨幅,小小年纪, 他就开始钻研其中的道理了。
二、 巴菲特具有专业和丰富的投资知识
巴菲特虽然没能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但是后来还是 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跟著名的投资学家格雷厄姆学习,在大学系统、科学地学习投资理论和知识。
股票投资是进入门槛非常低的行业,但是其竞争程度非常高,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然铅早后, 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就想从中赚大钱, 可是往往以亏损而收场。
巴菲特毕业后,还跟人合伙成立了基金公司,在后来还收购了别的公司。所以,他投资经验丰富,资本运作经验也丰富。
三、巴腊仔菲特成长在健康稳健的资本市场美国
美股股市早前也是造假、内幕交易、坐庄等不良行为盛行,但是后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制度,逐步规范了市场。
在1933年制定了《1933美国证券法》规范了内幕交易行为和交易中的不公平现象。
在2002年制定了《萨班斯法案》规范了证券欺诈发行内财务造假,对违法者严惩轮激汪。
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规范,美国逐渐走上了规范健康的道理。 与此同时 ,美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技术创新优势明显,重视教育,造就了美国股市总体上长期处于牛市, 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从2009年长达10年牛市。
综上所述,巴菲特,巴菲特天生具有投资的天赋和兴趣、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复利的威力,通过专业化投资和实践,经验丰富,另外,他成长在资本市场健康稳健的美国,国家比较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市场总体长期处于牛市。而其他普通人没有他这样综合的优势条件,所以在股票投资上要么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要么市场不够健全完善,导致了以亏损居多而逃离股市。
㈦ 全球股市暴跌,股神巴菲特损失惨重,为何阿克曼却能获利26亿美元
因为阿克曼提前获得了消息,他早就知道美股会暴跌,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做空美股,美股跌的越多他就赚的越多,而巴菲特没有做空美股,他也没有把自己持有的股票卖出,所以股价下跌,他也会受到相应的损失。
最大的鱼都藏在水里,小鱼却在活蹦乱跳,那么等待这条小鱼的命运是什么,当然已经显而易见,他将会面对美国人的怒火,或许在近期这个结果不会影响到他,但这个时间不会太远,过几年再看他吧,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㈧ 之真人真事,看看从十万赚到十亿的股神是怎么炒股的
谈谈首先要具备的要素:
一、佛系心态。不然10万涨到100万,没多少人扛得住不抛;最好属于健忘状态。
二、市场大环境。只有牛市才能催生这种机遇;
三、投资组合有一定的行业泡沫。纵观经济史,上万倍的回报率只有泡沫行业和泡沫经济来描绘;
四、此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有了这个要素前边三者都可以没有;没有这个要素,前边三要素再厉害也没用。那就是运气!
㈨ 一年炒股赚10亿是真的吗
可能性不大!一万的本金按单利计算也能赚13.5万元,按照复利算可赚近20亿元。
所以,股市中最不缺的就是赚钱的机会。不过,想要在股市中每天抓一个涨停板,赚个5%或10%,甚至是20%,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就是股神巴菲特来也不可能做到。
别说是每天赚10%或20%,就是每天赚1%就很难。因为就是每天赚1%,一年下来也能翻十几倍。除非是能抓住几只超级大牛股,否则正常来说都很难。
㈩ 股市上有所谓的股神吗
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近期创下天价,每股价格超过10万美元。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的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非常反对短敏野念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桥困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脊基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2003年《财富》杂志资料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280亿美元,是世界10位亿万富翁之一。2004年《富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沃伦 ·巴菲特个人资产429亿美元,是全球富人的第二把交椅。沃伦·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中坚持中长期投资,至少是5—10年,这需要坚持投资他熟悉的领域,坚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做熟不做生”是他决不动摇的操作方法,巴菲特就是这样成为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