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政策参考机制
Ⅰ 什么是货币政策
我们经常听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都是国家调控经济平稳运行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也属于这类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年度货币供应量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结构的金融根本政策。具体由中央银行负责执行,如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央行等,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
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框架,包括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三个部分。
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四个: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但这四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只能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分别叫单一目标制货币政策和多目标制货币政策。
具体选择什么的目标,主要根据各个国家国情和实际追求什么而定。如美联储一般喜欢盯住就业,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自己的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一般选择经济增长,同时兼顾币值稳定,采取双目标制。但最近几年,把币值稳定提到了经济增长之前,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货币政策追求的取向有所变化。
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近年来,又不断创新,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长期补充抵押贷款(PSL)。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如何传导,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关键。货币政策传导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信贷,另一个是利率。信贷是数量调控,利率是价格调控。信贷调控可以使用行政手段,利率调控则完全靠市场方式。
我们国家曾经长期使用信贷渠道,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也一直习惯叫货币信贷政策。后来,随着货币政策的改革和深化,利率调控越来越占更多比重。目前,仍然是信贷与利率混合使用的调控方式。
信贷政策一般是引导金融机构向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对薄弱落后环节信贷资金投放倾斜。重点支持小微,民营,三农,普惠,下岗失业再就业等领域。利率渠道,实质上,央行盯住利率和通货膨胀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进行金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量的调控,是市场化调控,对央行调控手段和艺术有较高的要求。
无论是哪种调控方式,无非是要完成年初既定的货币供应量。而一个国家的年度货币供应量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基准是经济发展中需要多少的货币供应。供应量太多,会使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供应量太少,又会引起通货紧缩,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受到其他临时重大因素的干扰,而不得不做出加减调整。如应对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各国纷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个是货币政策选择的问题,是个大话题,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聊。
刚才说到货币供应量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经济增长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注意,这里使用的是“潜在”两个字,我们经常听到的经济增长率都是实际经济增长率,最多再衍生出是否剔除价格因素而已。它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不是一回事。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在全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情形下,经济增长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也是最优经济增长率。是经济学家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宏观调控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般情况下,用广义货币M2增长率代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前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M2增速普遍接近20%。近几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M2增速大体保持在10%以内。这就是我们国家每年的货币供应量水平,也是实现的货币政策效果。
Ⅱ 述货币政策的机制.工具与运用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孙橡仿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如带,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率是说商业银行根据吸收的存款数量要放到中央银行一部分现金作为保证金,避免发生支付风险;贴现率是说企业拿着手中的未到期票据可到商业银行兑换现金,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比率就是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就是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常见的就是买卖国债,通过这三种工具达则纤到调控流通中货币量的作用。
Ⅲ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丛瞎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货币政策是决定产品、企业、控制权甚至商品等事物是以多少价格倍数来交易的重要因素。
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从而指郑信间接控制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以及基准利率四种。
货币政策唯轮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个方面:
1、控制货币发行。
2、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5、调整再贴现率。
6、选择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Ⅳ 货币政策是什么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Ⅳ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需求的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抑制需求的增加。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要通过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要通过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