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均衡是什么意思
Ⅰ 什么是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LM曲线困竖是怎样得到的?请画图说明。
答:(1)
所谓货币市场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的状态。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
。以Y为横轴,r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
从这个等式中可知,当m为一定量时,
增加时,
必须减少,否则不能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
是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它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它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因此,国差缓民收入增加使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时,利率必须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投机需求减少,才能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反之,收入减少时,利率必须下降,否则,货币市场就不能保持均衡。
(2)
LM曲线推汪庆大导过程见图3-9。LM曲线实际上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
币的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这个推导过程,
西方学者也常用下面这样一个包含有四个象限的图3-9来表现。
象限(1)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
。
象限(2)则表示当货币供给为一定量时,应如何来划分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和投机需求的货币。由于
,所以
,或
,那条和纵横轴都成45°角的直线就表示这种关系。
象限(3)的曲线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
(y)。
象限(4)表示与货币市场均衡相一致的利息与收入的一系列组合。包含了以上三个象限的内容。这样,将一系列使货币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点连结起来,就描绘出LM曲线。
Ⅱ 货币均衡名词解释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量间保持基本平衡。
公式表示为Ms=Md。其中,Ms表示货币供应量,Md表示货币必需量,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可由政府金融机构外生决定,而货币必需量则由商品和劳务交易所产生的对货币的客观需求内生地决定。
货币必需量由以下因素决定:商品和劳务交易总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结构变化;价格总水平的不断变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信用膨胀的程度等。
货币均衡只能是大体上的均衡,是在一定幅度内Ms与Md相偏离的均衡,经济运行本身决定这种偏离的方向和大小。
Ⅲ 货币均衡
宏观经济学上的“货币供给”使用的是M1,即货币供给=C+D,其中C是通货,D是活期存款。
(但到底该用M1还是M2,哪个最好,宏观经济学上确实还没有定论,所以你有迷惑也是正常的)
Ⅳ 货币供求均衡的介绍
货币均衡,是指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基本相适应,即货币需求=货币供应。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租正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货币的运动,社会需求都表现为拥有货币支念贺付能力的需求,即需求都必须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把仔型派整个商品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对应。
Ⅳ 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你说的对。
货币均衡是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基本适应,而不是指货币供神滚给与货币需求的数量上的简单态扰相等;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并不要求在某一个时点上货币的供给与货币的需求完全相适应,它承认短期内货币供求不一致状态,但长期内货币供求之间应大体上是相游闭余互适应的。
Ⅵ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差塌,国家发行闷穗的货币与实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相协调。否则,若发行的货币虚罩圆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则会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就会形成通货紧缩。
Ⅶ 货币供求均衡判断
一、货币均衡的标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足引起的短缺。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购买力既非过多,也非不足。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三、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
1、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4、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货币供求均衡,社会总供求也处于均衡状态。
(7)货币供应均衡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货币供求状况可能有几种情况:
一、是货币供求均衡,社会总供求也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社会物价稳定,生产发展,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是货币供给不足,客观的货币需求得不到满足,整个经济必然会处于萎缩或萧条状态,资源大量闲置,企业开工不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需求不足而受阻。
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就应采取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促使货币的供求保持其均衡。
三、是货币供给量过多,超过货币需求量,整个经济必然会处于过度膨胀的状态,生产发展很快,各种投资急剧增加,市场商品物资供应不足,大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物价上涨。
这时中央银行就应采取一种紧缩的政策,缩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市场利率,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的增加,从而使物价趋于稳定,社会的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趋于均衡。
四、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构成不相适应,一些经济部门由于需求不足,商品积压,一些商品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停滞。
而另一些经济部门则需求过度,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发展速度很慢。这表明整个经济结构失调,发展畸形。
Ⅷ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通常包括以下的三层含义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通常包括以下的三层含义?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平稳。
Ⅸ 货币均衡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主要标志是:商品市场物价稳定、商品供求平衡、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量间保持基本平衡。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可由政府金融机构外生决定,而货币必需量则由商品和劳务交易所产生的对货币的客观需求内生地决定。
拓展资料: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关于货币的本质,学术界仍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专业术语为通货,主指“流通中的货币”。传统上,货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于货币的职能定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
Ⅹ 什么是货币的均衡状态,如何理解,实现条件
这是我整理的金融资料,您的答案见图表第一题,希望您解决您的问题http://blog.renren.com/blog/271026473/451498628?frommyblog改图为federal funds对货币控制的简要说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