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中性和什么中性

货币中性和什么中性

发布时间: 2023-04-22 13:31:50

⑴ “购买力平价”和“货币中性”这两个怎么理解呢

购买力平价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便能够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一般来讲,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价格才能得出。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配纤相毁卖闹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纤罩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

⑵ 什么是中性货币政策

问题1:什么是中性货币政策?

问题2:中性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

货币政策分三种:扩张性的、紧缩性的、中性的。可以利用的工具有利率、货币供应量、政府债券之类的有价证券、央行票据等。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常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或者降低利率的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或者控制银行信贷规模等。而中性的货币政策,介乎两者之间。

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相等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货币政策。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货币政策理念,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才连续多次加息,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担心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利率变化实现一种市场均衡的复归才是最重要的考虑。

中性货币政策可以治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泰斗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纤灶塌何地都只能是一种货币现象。据说,这是他依据所观察到的美国货币与物价之间的长期联系而得出的结论。该等联系是指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的过度扩张引起的,因此可以透过对货币供应量的适当控制来防止通货膨胀。

实际上,货币主义关于物价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理论存在一个重大缺陷,这就是忽视了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对物价的影响。于是,修正后的货币数量理论就变成:在商品供求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减息促进的货币供应量扩张导致通胀,由加息促进的货币供应量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即使紧缩也无助于物价下降,倒是可以透过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增加投资并因此缓解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方式促进物价下降。

必须承认,与美国相比,中国内地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的。考虑到增加商品供给必须首先扩大固定资产投辩滑资,因此,抑制内地毁圆高通胀最有效的办法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加息以及相应的紧缩货币政策,而是中性的货币政策。确切地讲,该等中性货币政策就是在提高存款利率以约束消费并因此吸收流动性的同时,通过缩小存贷利差或相对降低贷款利率的手段鼓励固定资产投资,并因此释放流动性。

⑶ 不同的经济流派是如何阐述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问题

所谓货币中性问题,实际上就是货币是否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问题。也就是说,货币是否仅仅是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而并不使消费、投资、产量、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关于货币中性的争论只能放到货币经济模型框架中进行。
按照货币理论界对货币中性的一般解释,“如果名义货币供给变动引起初始均衡的破坏,新的均衡与所有实际变量数值 和货币供给变动同时达到,货币就是中性的。否则,货币就是非中性的”。因此,判 断一个特定模型中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标准 是,确定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均衡的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或者,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化。因为相对价格或利率的变动包括了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动,货币就不是中性的;如果名义货币余额变化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那么,所有的实际变量,包括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 在内,都不会改变。如名义货币供给的倍增只引起了绝对价格水平的相应提 高,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

由于在新古典理论家的头脑中,存在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两分,这样在理论上人为地创造了货币理论(总量理论)和价值理论(相对价格理论),以分别解释货币总量问题和商品交换的相对价格问题;前者以费雪的数量论和剑桥方程为基础,现代版本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而后者以马歇尔局部均衡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价值理论为核心,现代版是阿罗-德布鲁模型。

⑷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中性和货币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尽量用人类语言解释

简单来说,货币中性是指货币的供应(流通)量,不会影响经济的实际产出,只会影响价格水平。
货币非中性就是货币的供应量会影响经济的实际产出。
货币中性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迅速传导到(全部商品的)价格,经济参与者可以对价格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包括投资,劳动供给等),因此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工资上涨10%,消费物价也上涨10%,你可能不会选择加班,也不会旷工)
货币的非中性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各种商品价格的影响不一致,不同步,经济参与者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从而实体经济也会变化。(例如工资上涨10%,消费物价也上涨1%,你可能会选择加班)

⑸ 货币中性名词解释

货币中性:货币兄拆“中性”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

⑹ 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

货币一定是中性的

⑺ 为什么长期来看只有“货币中性”而没有“财政中性”

长期来看只有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是成熟稳健的,稳健是与中国经济环境连在一起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通货膨胀,中国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通货发行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更多与劳动成本上升有滚睁关。货币政策要控制这种导致的物价上涨难度比返唤较大,出现了局面政策紧一点大世岁,物价并不能降到理想水平。政策一松,物价将涨的快。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将长期处于中性。

热点内容
手机如何支付数字货币 发布:2025-02-11 16:07:04 浏览:98
买哪个银行理财产品最好 发布:2025-02-11 16:02:18 浏览:752
期货市场最大多少倍数 发布:2025-02-11 15:57:59 浏览:96
中国国旅公司股票投资分析 发布:2025-02-11 15:34:37 浏览:690
疫情来了那些股票受影响 发布:2025-02-11 15:32:57 浏览:612
基金经理都在哪里直播 发布:2025-02-11 15:31:20 浏览:157
股市向右向左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11 15:26:04 浏览:227
招商app买基金怎么看收益 发布:2025-02-11 15:18:14 浏览:66
外国货币为什么降低 发布:2025-02-11 15:02:10 浏览:616
基金持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发布:2025-02-11 14:52:21 浏览: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