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市值为什么这么少
『壹』 新浪微博市值突破290亿美元,微博为什么没有被微信干掉
微博和微信是现在最流行的两款软件,近些年微信支付流行起来,紧接着微信的下载率也有大大的提高,而且现在朋友圈的使用率也不低于微博,但是微博还是没被微信压垮,我觉得还是因为微博的影响力。
微博现在最受欢迎的就是能够关注喜欢的明星的动态,能够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可以交到朋友,可以像QQ一样进行交流,聊天!所以这也是微博最受欢迎的原因,而且微博的更新也是无可比拟的,每时每刻都能关注到时事。
虽然现在微博的下载率和使用率大大提高,但是广告与营销频繁,影响用户体验。碎片化,有价值信息少,重复内容多。未在普通人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网络,而是依靠名人、媒体作为节点,传播力带来的危害,造成谣言和假消息的滋生。希望广大用户在发表言论的时候也要尊法守法,不要发表有危社会安全的言辞。
『贰』 微博三分之二是什么梗
微博三分之二的态悔梗是微博曾经叫板微信、如今市值缩水三分之二。在2019年微博直接叫板微信,截铅中止2022年微博的市值已经缩水近三分之二,微信还在稳步增加。这就是微博三分之二的帆激正梗。
『叁』 微博市值为什么这么低
微博市值低的原因
微博市值低是因为资本市场的估值不完全和营收、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挂钩,而与前景和增长值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点:新浪微博被称为中国版的Twitter,如今Twitter的市值超过240亿美元。
因此,微博可以以中国版Twitter的名义对自己进行包装,从而获得国外投资者的认可。
Twitter上市招股书披露,截至2013年6月30日,Twitter有2.18亿活跃用户,日活跃用户量超1亿。而新浪微博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3年12月新浪微博拥有1.291亿月活跃用户(MAU),平均每天活跃用户数量(DAU)达到6140万。不论是总活跃用户数还是日活跃用户数,新浪微博可以说都超过了Twitter的一半。这可以比较好地支撑新浪微博的整体估值。从总营收上看,腾讯在2013年总收入为169.70亿元(27.83亿美元),网易2013年营收98亿元(约15.72亿历肢美元),搜狐营收达到7.379亿美元,都超过了新浪。新浪的业务结构比较单一,目前还主要以在线广告业务为主,哪码广告营收占比近80%。而腾讯、网易、搜狐除在线广告业务外,其他例如游戏业务发展强劲。新浪发展出的部分新业务,例如房产业务被分拆上市,也影响了新浪的市值。新浪房产业务李烂哪在2008年改名为新浪乐居,这部分业务发展较好。4月17日,在微博上市的同一天,乐居也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上市首日大涨18.6%。如果加上房产业务的市值,新浪市值将超过新浪微博。根据新浪发布的财报,2013年第四季度新浪微博营收7140万美元,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33.7%,并首次实现300万美元的季度营利。同时新浪微博还找到了阿里巴巴作为“靠山”。去年4月份,阿里巴巴宣布以5.86亿美元买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
根据当时协议,阿里巴巴将在三年内为新浪微博输送市场价为3.8亿美元的广告费。这让新浪微博大为受益。新浪2013年财报显示,2013年新浪微博总收入为1.88亿美元,广告收入1.484亿美元,占据2013年新浪微博总收入的78.8%。这其中,由阿里巴巴带来的广告收入达4910万美元,占新浪微博广告收入的33.1%。未来两年内,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投入费用仍将有力支撑新浪微博的广告业务。当然,单纯对比新浪,新浪微博的市值胜出。不过距离此前某些研究机构8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新浪微博目前的市值仍然差了很多。
『肆』 新浪微博市值突破290亿美元,微博和微信能长期共存吗
现在是资讯时代,网络也发达,在我看来,微信和微博应该是可以长期共存的。毕竟,他们的盈利点和关注点暂时不那么一样。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的,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总结:因为微博和微信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点,而且微博注重传播,而微信则是注重的是熟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覆盖点不一样,所以,微信和微博应该是可以长期共存的。
『伍』 微博市值反超Twitter,中美互联网局势反转
移动视频矩阵,无疑极大的增强了微博的媒体属性,也让其时效性和感染力变得更加强大。
据媒体报道,10月17日美股交易时段,微博的市值达到113亿美元,一度超过Twitter,瞬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体。今年以来,微博的股价已经累计上涨173%。
从近一年的发展态势来看,微博采用了和Twitter两种不同的战略布局,除开微博一直在盈利的大目标上不断发力,并逐步在营收上不再依靠阿里输血的自身因素外,另一大创新则是成功的依靠移动短视频实现了远超过去的用户黏性,使市场的想象空间空前加强。反观今天的Twitter已经有点落魄,频频传出被收购消息,窘迫到靠转租旧金山总部的办公空间来赚钱,令人唏嘘。
微博究竟做了什么?
从社交到媒体,三次短视频冲击波改造微博
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报告指出,视频和直播产品正在推动微博用户增长,并预计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将在2018年达到4亿。在产品形态上,微博已经不再是成立之初的“Twitter模仿者”,而是成为类似于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综合平台。
个中的关键词就是视频(直播、短视频都是广义在线视频的细分类别)。甚至可以说,在今年的3次微博市值飙升中,微博短视频领域重要战略伙伴一下科技旗下的三款差异化视频产品,秒拍、小咖秀、一直播扮演了强力催化剂的角色。
秒拍的崛起源自2014年度公益大事件“冰桶挑战”,72小时内122个明星使用秒拍发布冰桶浇身的视频,最后扩散至2000名明星。秒拍从此火了,如今已经成长为日活跃用户超6000万的国内最大短视频播放平台。而秒拍出现之初,亦如微博出现时那样,遭遇到了竞品的遏制性绞杀,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腾讯旗下的微视。然而这次,秒拍同开放式、媒体属性强烈的微博联手,并开始进入更高端的PGC领域,而不再仅仅是草根草创。在微信朋友圈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交空间里传播的微视反而在2015年3月宣布解散。
在秒拍最终成为国内最大PGC短视频播放平台的风头中,其母公司一下科技乘势推出了另一个短视频产品——小咖秀,依靠为明星对口型大赛迅速爆红,并形成了和自家产品秒拍的差异化补缺——吸引更多草根进入,迅速成为国内最火草根娱乐UGC视频平台。这些强有力的移动短视频,与微博这一开放式的社交网络形成化学反应,经过有效沉淀后,成为今年2月微博股价飙升的强大助力。
而在今年4月,一下科技的又一个迭代视频产品、迎着直播风口的一直播在微博试运营,同月29日,微博市值突破50亿美元,在海外市场的观点中,对于“直播+微博”这一生态的期许值之高,以及直播未来可以将微博这种社交网络真正变成一个强大媒体的可能,造就了这一次飙升。
很快,机遇又来了,奥运期间,“微博+一直播”生态联合体爆发了强大传播力,成功的推动了如傅园慧洪荒之力和王宝强事件横压奥运讨论场等热点事件的传播,奥运和宝强事件分别成为全民“看”直播和“玩”直播的分水岭,形成一波又一波话题引爆网络……8月15日,微博市值突破百亿大关,速度迅猛。微博这三次爆发恰恰和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的视频矩阵成型息息相关。
更重要的是,依靠真正能光速捕捉社会热点的短视频矩阵和已有的意见领袖内容积累,微博终于完成了从“社交”向“媒体”的转型,真正成了社交媒体。是一个能够在第一时间形成优质内容创造、发布和传播的媒体生态,而非过去的媒体报道的二次社交传播和发酵池。
最终,被低估的微博,和移动视频们强力配合之下,成功实现对Twitter的超越。
从网红到变现,移动视频正成为微博盈利窗口
Q2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达 2.82 亿,同比增长 33% ,已连续九个季度保持 30% 以上的增长。用户黏性的增长同时,微博Q2总营收达9.27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为35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5%。
是什么缔造了经历多年烧钱的微博,快速实现营收上的超高速增长?或许,其中一部分答案依然能在秒拍、一直播、小咖秀身上找到,微博不仅和一下科技在产品上实现数据互通,二者更在商业模式上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生。
靠和微博实现数据互通,能够短时间内成为爆款,但若没有自己的生态链,则难以焕发持久生命力。一下科技显然明白这一点,而其突围的路径就是四个字——制造网红。
一下科技崛起之路离不开明星、达人、KOL等头部资源,众明星参与的“冰桶挑战”让秒拍大放异彩,贾乃亮、王珞丹、蒋欣的模仿让小咖秀实现病毒传播,一直播绑定宋仲基一跃成为国内最主流的直播平台。一下科技深知明星对流量的催化,希望依靠自身产品矩阵,成就更多行业KOL,反哺微博。这正好踩在了内容创业的节点之上,而微博和一下科技也不惜血本,在网红的内容创造上全力扶持。
一方面是给钱,微博同一下科技联手出资1亿美金,整合短视频行业上下游企业,同时还以“秒拍创作者平台”、“秒拍惠”等优惠政策,不断吸引内容创业者入驻。以秒拍为例,会选择一些成长性好的PGC进行扶持,从资金、数据、流量、视频制作等方面帮助短视频创作者成长。随着播放量的增加,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资源扶持。
这其实就是尽可能减少创作者初期推广方面的阻碍,而内容创造者明白,要想获得支持,关键就在于用PGC的思维创造能够吸引到更多关注和黏性的视频,而非简单的用无聊或低俗的内容来博眼球。
其二是曝光率。一直播上线的头两周,明星直播在微博上的收看总量就已达1亿次。酷6创始人、现为一下科技创始人兼CEO韩坤曾表示:“一直播的推出,我觉得它对于我们前面两个产品来说,是一个延续,一个衔接。”而实际上,与其他直播平台不同,一直播所产生的内容会通过秒拍进行二次传播,再通过秒拍向微博和其他平台分发,进行多次消费。
这使得这个和微博深度绑定的短视频平台矩阵,拥有了所有内容创作者梦寐以求的超强曝光率,更容易成为网红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多维度的网红创造体系,也为营收创造了变现可能。其中,微博收获了更广阔营收视野,短视频产品功能和网红经济,帮助其扩展更多的商务合作。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种角色定位,让微博和一下科技两个相互扶持且各自独立的公司,找到了成功的路径。
从媒体到黏性,内容深度沉淀才是王道
10月18日是王宝强离婚案开庭日,微博又迎来一次流量高峰。无他,一个开放式的媒体平台和它与生俱来的社交网络,成就了无以伦比的爆发力。各路人马现场拍摄的图片、短视频、甚至实时直播的内容都在微博呈几何量级扩散开来。
移动视频矩阵,无疑极大的增强了微博的媒体属性,也让其时效性和感染力变得更加强大。相对于竞品的封闭属性,微博一直足够开放,背靠新浪自身的媒体属性,用弱关系、强传播的方式耕耘自己领地,并在和一下科技的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风口。
但短视频矩阵还必须有更强大的内容创造来配合这种成长,才能真正和微博一起形成“微博+秒拍+一直播+小咖秀”的移动视频社交生态联合体。
关键点就在于一下科技的竞争者,特别是一直播所面对的数以百计的直播平台对手们,也正在即将到来的直播平台大洗牌压力下,正在不断的构建自己的PGC内容壁垒。
一下科技的三大产品,能否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突破目前正在移动视频在内容同质化和竞争激烈化越演越烈的大背景下的瓶颈吗?这将是其能否在未来成为微博下一次迭代的关键助力的核心问题。
韩坤说:“我们不只是要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或许,这个伟大的关键,也就在于,如何让短视频这种初期上手简单、深度创作极难的产品,能够在技术上实现更多内容创造者的“简单应用”,就如当初在小咖秀中用对口型来形成极简录制、创意百出的爆款效果那般。
如何给内容创业者降低专业创造难度、让其凝神于创意,实现“减负”,或许将成为当下拥有媒体、流量和变现优势微博和它盟友一下科技亟待解决的问题。
『陆』 新浪微博什么时候倒闭
新浪微博什么时候倒闭,这个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但是所有的公司或是平台都有倒闭的时候。
以前微博因为没有广告通道,结果庞大的用户流量一直无法变现,差点死了。现在与阿里合作,阿里给了微博一个广告通道,微博才有了投放广告的广告主,这才起死回生。
抛开微博的体验感,从公司经营角度来看,现在微博正在蒸蒸日上。
从股价上看,从今年三月份以来,微博股价涨势很猛。当前股价106.11美元,总市值231亿美元。而在今年年初,微博的市值仅为86亿美元。市值增长了约两倍。
市值代表着市场投资者对一个公司未来的看好程度。竟然现在投资者都看好微博,那么微博至少现在倒闭不了,反而处于上升期。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PC、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接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互动。
微博基于公开平台架构,提供简单、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户能够公开实时发表内容,通过裂变式传播,让用户与他人互动并与世界紧密相连。作为继门户、搜索之后的互联网新入口,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分享。
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新浪微博就一直保持着爆发式增长。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超过5000万。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正式更名为微博。
2014年4月17日晚,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B,2018年11月1日上线的新版本客户端起,微博暂停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开放注册功能,10月29日,微博暂停“微博城市校园账号代运营项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 新浪微博
『柒』 腾讯微博与新浪微博市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新浪整个公司市值三十几亿都不如一个微博市值搞呢
新浪微博是独立运营的,不包含在那39.5亿中,腾讯对产品整合及推广方面做的不错,且两家公司不在同一数量级,腾讯本年度营收就已92亿美元,市值520亿美元
『捌』 新浪正式宣布,将会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这是为何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巨头,只有适应时代的企业。因此在时代前行的过程中循环往复,那些属于曾经的辉煌最终都被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而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来说,美股上市公司新浪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 。在上世纪的21年之后,新浪正式退出资本市场舞台,说到新浪相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作为铸就了中国早期互联网辉煌的三大门户网站,无论是搜狐还是网易,都曾是互联网界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微博就像是一家顶梁柱,靠一己之力拉扯着一帮不争气的兄弟姐妹向前走,CEO曹国伟持有新浪58.6%的投票权,如果新浪退市成功,微博的市值还能涨不少,有了钱,微博就可以做更多的未来尝试。
『玖』 新浪微博是怎么一步步衰退的
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新浪很独特,是一个没有大股东(占大额股份)的公司,曹国伟只是个小股东,整个管理层掌握着少量碎片的股份,如果说阿里巴巴属于马云、网络属于李彦宏、搜狐属于张朝阳、网易属于丁磊,那么新浪属于谁?谁来为公司的未来心急火燎?管理层的MBO、微博从新浪的剥离、高层的权力争夺、阿里的收购、微博的商业化,都说明了,管理层把新浪当成了逐利的平台,微博,不是他们抚养的娃,而是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大众点评、豆瓣、知乎等这些慢公司,创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经受住商业化的诱惑,放弃短期利益。总得说来,微博这个产品的初心错了,结果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2.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
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新浪其实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队。腾讯微博的态度是“妈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态度是“不要了啦”,结果也可想而知。
产品形态的方向摇摆不定。是要重媒体,还是重社交?如果结合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以及新浪的资源和能力,加强媒体属性是没有错的。但是,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远远低于做成facebook,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所以有一阵子,微博想往社交上转,记的2012年的时候,微博客户端的首页有个入口,里面是一些兴趣组,什么电视剧歌曲等等,目的是创造UGC的场景促进更多的UGC,但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想基于兴趣图谱建立社交圈。所以,这还是初心的问题,想把猪肉买更多的钱,猪肉就变成了注水猪肉。
3.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
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得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这可以通过提升发微博的体验、创建发微博的场景、让其他粉丝尽可能多的反馈、官方运营大号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补充等方式促进UGC,这是生态发动机;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这取决于平均粉丝数、用户活跃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让生态的整张社交网络更密集,这个生态就更有生命力。这个电气系统就是“评论/转发”,非常巧妙的是,它还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都自发的去筛选和过滤,所以,质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了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竟然出现了故障,而微博的团队没有有效地维护,在各方逐利的心态下,生态里到处是垃圾,微博没有拿出像微信一样的决心去解决信噪问题。孩子病了,家长会不顾一切:“医生,再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钱都行”;猪病了,赶紧出手吧!初心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明星运营。在产品发展早期,这种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让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追赶。但是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兴趣。后来微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帮助草根发展粉丝,但为时已晚。
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产品迎合变化的需求。先说获取资讯的需求,如果永远是心灵鸡汤,时间长了也会腻,而且重复率越来越高,有的都在转1年前的段子。当有更多体验优秀的深度阅读产品(搜狐新闻、新闻头条等)出现时,这种快消式的资讯产品就显露了不足。再说发微博的需求。用户为什么发微博?自拍的,去哪吃了,吃了什么,去哪玩了,买了什么,以及无病呻吟显露文采和内涵的,从用户心理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产品经理会说,抓住了人虚荣爱显摆的本性。那人为什么要显摆?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不自觉的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漂亮的,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有钱的,有品位的,有地位的,或者有才华的,于是,就通过微博去建设自己的这个形象,比如发个美图秀秀美化了N遍的自拍,然后焦急地等别人的评论,如果有人说“啊,你好漂亮啊”,她就暗自窃喜,这次建设目的达到效果了。人就是这么不断地去建设自己的形象。但是,问题是,这些“导演”的才华有限,他们无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手段,时间长了,也就停止了,吃饭不想再拍美食了。另外,这些“导演”的潜在观众在哪里?现在看来,微信朋友圈更精准。至于其他非核心的需求,如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大V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并没有衍生的产品去更好的对接。
没有有效巩固自己的城墙。其实微博的城墙足够厚,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微博上沉淀了大量的网络资产(好友关系,发的微博),以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户迁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个产品帮用户把创建的好友关系迁移过去,并且该产品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易信和来往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除非能把用户微信里的好友关系快速的重建起来。但微信做到了,当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公共号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
~~~~~~~~~~~~~~~~~~~~~~~~~~~~~~~~~~~~~~~~
另外,有人提到了其他的原因,我不敢苟同:
1.有人说因为百花齐放的产品不断出现抢夺了用户时间。其实微博衰退的时候仍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而且移动的使用习惯在不断加强中,这会缓冲用户时间的争夺。另外,我们说的产品成功,是指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的成功,像这种外部环境的问题,对所有的产品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作为自身衰退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竞品微信,用户使用时长是不断提升的,就不该抱怨这个了,只能说自己没有像微信那样把产品做好。
2.有人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用户流失。我相信新浪的产品经理应该做过调查,清楚用户流失的原因。可以肯定,因为受到攻击而放弃微博的用户只是极少部分,不应该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且微博不像论坛,它不需要人工去维护,它有自身的修复和过滤机能,通过“评论/转发/关注“把发优质内容的良币暴露在前面而把劣币沉到底下。
3.有人说微博越做越重功能太复杂。其实微博的核心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微博客户端的首页,绝大部分用户只使用首页就够了,其他次级功能还是收敛起来的,并不干扰用户。另外,大量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就是做得极简,喜欢极简的是有很多的选择。微博和微信一样,作为普及的产品,老用户较多,较高的退出成本,没有其他替代产品,是有条件丰富功能的,其他产品就不要学了。
『拾』 传微博第二次赴港上市,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想上市
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好处。
据路透社透露出的消息称,微博已经聘请高盛、瑞信以及CLSA安排自己在港二次上市的相关工作,最高募资甚至可达7亿美元。在之前的2月18日,彭博就报道说,微博最早可能在今年在港进行二次上市,但微博未对此二次上市的消息进行评论。微博首次上市是在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以美股2月22日收盘计算,微博股价为每股58.30美元,市值约为132.03亿美元。
不同公司,其上市目的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大多数公司上市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上市是企业一种合法的融资方式。在上市后,企业能够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融到资金,使得企业能有更雄厚的资金来经营企业。可以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企业可通过发行股份这种方式来获取所属行业内的优质的资源,以此优化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可以得到其他的好处,例如政策的帮助,中国法律允许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银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