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如何控制货币
1. 西方国家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财政政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避免出现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为了对政府的超经济行为发挥有效的制约作用,防止政府为政治目的而牺牲货币政策,央行就必须有很高的独立性,而且,央行是负有社会责任的机构,它的货币政策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二)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指财政出现赤字时,央行无条件地去弥补。或者直接对政府贷款、透支,或者想法降低市场利率,减少财政向市场借款的成本。这会导致通货膨胀,并引发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恶性循环。央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虽然有义务帮助政府平衡财政预算和弥补赤字。但财政活动的客观结果并不一定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而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货币,它对财政的支持只能是一般的支持。因此,为避免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避免通过发行货币去弥补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有必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央行对政型晌府的贷款一般只限于短期贷款且有贷款最高限额,其目的之一就是限制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三)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地位不同,因而它们在考虑一些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上存在差异。行政当局更关心的是促进卜歼锋经济增长与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政策的重点是通过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其结果往往导致通货膨胀。财政部长更关心如何有效地从市场筹措资金,以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因而要求市场利率稳定且维持在低水平上。而央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货币,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市场利率,以制止通货膨胀。如果中央银行完全受制于政府,其结果只能更便于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这会使经济更加不稳定。如果央行有较大的独立性,明确其首要任务是稳定币值,央行就可以独立的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货币政策,对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也可以起到约束作用。经过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大的改革,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较之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这突出地表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上。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尽管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已经被基本杜绝,但是间接干预依然变相存在。并且,一些中央政府部门对于中央银行仍然存在变相干预。而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中央银行不仅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操作上也缺乏规范和透明。总之,没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就得不到保证。(四)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改敬地位与业务的需要。中央银行既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机关,也不同于一般的国有企业,它的业务具有高度技术性,它的政策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因此,它的最高管理人员一般都有丰富的国内外经济知识,有熟练的技术和经验。从业务看,央行的主要顾客虽然是政府和外国中央银行,但它同时还为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服务。因此,央行也不应完全受政府的控制。
2. 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货币政策案例: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抑制通货膨胀 2010年一月份提高准备金率,这是自2008年6月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间隔一年多之后的首次准备金利率的上调。我们认为三大原因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首先,经济已无后顾之忧。公布的我国2009年12月出口增长17.7%,远超预期,这也是14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这提供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证据。其次,通胀压力已经明显。根据申银万国最新的报告显示,预测09年12月通胀率在2%,今年全年通胀率为3.2%,通胀压力上升。最后,央票利率上升的调控作用及其规模,不足以达到政府控制风险的目的。
从此,开始了中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接连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以抑制通货膨胀。
3. 朝代更替的时候,新朝代是怎么处理前朝的货币的
一个新朝代建立后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新帝对于前朝货币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任其自生自灭,被新货币替代,然后逐渐退出流通市场;还有一种就是政府回收旧货币,强制停止使用,再回炉统一做成新货币。
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处在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特别是普通百姓,以自然经济为主,你一袋米我一只鸡,我一头牛你一间房这样的交换,这个时候,货币能体现出的作用并不大,仅在上层阶级流通,所以改朝换代影响不大。
古时候的钱币多为铜币,这种金属在当时价值比较高,回收起来也困难,所以不能贸然处置,新的当权者都会酌情给与市场缓冲的时间。
4. 经济衰退时期,政府采取的主要货币工具手段有哪些
政府干预经济所用的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1.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把自己吸纳的存款的一部分存在中央银行,而这部分资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如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流通中的货币会成倍缩减,因为商业银行交到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多了,可供自身支配的资金便少了,因而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就会减少,相应的,企业在银行的存款会更少,于是这个社会上就会出现“存款—贷款”的级级递减,导致社会货币总量的大幅降低。反之,如果中央银行把存款准备金率调低,流通中的货币量就会成倍增加。2.调整再贴现率:企业向商业银行借贷货币时,常常把没有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贷款。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额度,就会提高再贴现率,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借贷款数量;而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就会放低再贴现率,把中央银行手中的债券吸收过来实行贴现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社会的消费和投资,实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的金融市场购买或售卖政府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整个经济活动,实现既定的目标。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时,会向卖出有价证券的公司返侍支付货币,从而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而漏纤吵中央银行在卖出有价证券时,就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最竖散后,政府加息也可以理解成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因为加息会影响信贷规模,控制货币供给量。
5. 分析政府是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的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14、货币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
答:(1)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刺激需求的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为特点,目的在于抑制需求的增加。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要通过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要通过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抽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
6.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主要手段有三种:
1、公开市场操作
指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财政部或政府的债券或证券,以增减市场上的基础货币量,影响市场的货币的供给。
2、调节存准备金率
准备金率调高,商业银行可以发放贷款的资金量就减少,同时通过货币乘数也会缩小,将进一步的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反之,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则会增多。
3、调节贴现率
通过调节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贴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资金量,从而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提高贴现率,则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降低贴现率,就增加货币供给。
7. 国家是根据什么来决定钞票的发行的发行量是如何控制的
一般都会根据国家的经济税收状况,还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然后也会根据物价水平以及国际地位来确定发行的数量,一般都会有严格的把控,不然的话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或者是物价贬值的情况发生。
8. 清朝时期如何管理制钱
任何一个王朝,都会非常重视制钱,因为经济是国家的命脉,早期的货币可以让私人来铸造,秦汉时期就没有统一货币,文景朝的时候国内出现过多种的货币,这对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不是太好。后来武帝等人开始严格控制铸钱,之后制钱就专门由国家来掌控,到明清时期,制钱已经有严格的规定,相比明朝来说,清朝由于长期在关外生活,他们的文化并不发达,经济基础同样是很薄弱。
![](http://www.newgenesiscap.com/images/loading.jpg)
后来铜的价格不断上涨,政府铸钱的成本不断增加,原本的铜钱也必然要被替换,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铸币机打造出来的铜元,这些货币比起原来的制钱更加好用,也正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冲击,才让中国开始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货币史》
9. 古代时期在钱币上是如何控制的
古代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在不同的朝代,对于钱币的控制也是不同的。
在最初的原始社会,是没有钱币的出现的,那个时候交易采取的是以物易物,而最早的钱币是一种特殊的海贝,用贝壳作为货币,被称为贝币。所以现在的汉字之中很多与钱币交易相关的字都带有贝字旁。在这个时期,实际上对于钱币是没有限制的,谁能获得贝壳谁就可以拥有货币,但一来当时的社会交易规模很小,人也很少进行远行,所以即使获得足够的贝币也没有办法交易到足够的货物。
金属货币并非是古代唯一的货币,纸币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就是交子。而古代对于纸币的发行数量,在很多时候是有一定的控制的,古人有一定的金融思想,但还是难免滥发,所以纸币贬值在古代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而且越早发现的纸币贬值越严重。
明代的时候,曾经一度要求百姓不得使用金银,而只能使用明朝的宝钞,但因为明代滥发宝钞比宋元还要严重,导致了被百姓一致的抵制,最终明朝的宝钞彻底的失去了价值。
古代的时候,金属钱币上因为金属的有限,所以不可能出现大量的钱币,比如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开始的这是因为明朝通过贸易获得了大量的欧洲国家通过大航海得到的金银。而唐宋之所以不用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原因就是没有如此之多的白银而已。
10.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是什么
1、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