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股市大涨怎么看
Ⅰ 年前大涨,年后大跌,这股市为何总让人捉摸不透呢
1、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对于散户而言就容易体现为让人捉摸不透。实际上,股市运行有其自身规律,除了能够反映经济状况、价格围绕实际价值波动等属性之外,股市最大的属性就是交易价格的不确定性。正是有了这类不确定性,投资者才愿意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买进卖出,试图赚取差价收益。如果股市如同房地产市场那样呈现出价格波动性的相对确定性,则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热情将极度降低。
4、当然,今年总体股市交易的难度要高于去年,货币环境、市场预期都在出现有别于去年的变化。因此,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风险,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买卖交易,切莫做宏观环境收紧的接盘侠。
Ⅱ 春节股市一般怎么变化
春节股市没有固定的规律的:
这里是很详细的记录
http://bbs.laoqianzhuang.com/viewthread.php?tid=589185
你可以去看看
如果以12年为一个轮回来看,从1997年的牛年至今正为一个周期,1997年上证指数上涨超过30%,可谓牛年小牛市,而2009年的牛年会否会迎来牛市呢?在迎接牛年的前夕,我们来回顾一下自1997年来历年春节前后走势。
1997年,牛年。由于96年的牛市延续行情,本年春节前大盘走小阳碎步上攻,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964点,逼近千点,节后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投资者做多激情强烈,节后首日高开在969点,随后一周内突破千点大关,从而展开了上半年的绩优蓝筹行情。
1998年,虎年。节前一周稳步上升,收盘于1222点,节后股指开于1257点,跳空30多点,可是最终由于市场信心不足,大家都处于观望,股指随后走低。
1999年,兔年。节前连续阴跌使市场信心不足,股指逼近千前大关,节后低开1076点,在随后的一轮小反弹后,股指在5月创出新低并再次逼近千点,随后“519”行情暴发,科技股崛起造就未来两年的大牛行情。
2000年,龙年。节前一周大盘稳步上升,收于1534点,节后开盘首日恰逢西方“情人节”,又由于管理层宣布市值配售的利好消息,股指从跳空高开至1591点,当天大盘接近涨停,涨幅为9.05%,这一年又是中国龙年,中国股市展开了全年慢牛盘升行情,这一年大盘突破2000点大关。
2001年,蛇年。当时市场处于高位,节前最后一日高开高走迎接新年,收于2065点,但由于市场人事对大盘高位的不认同,节后首日大盘高开低走,首日跌幅接近3%,形成蛇年第一根大阴线,随后在跌破2000点大关,但由于赚钱效应使一大批新投资者入市,在上半年行成2245的高点,之后股指走下坡路,形成了四年的熊市。
2002年,马年。节前收于1506点,节后受到降息等利好刺激,股指高开呈震荡走势,节后首日涨幅为1。57%,02年最受关注的还属624行情的爆发。
2003年,羊年。节前大盘经过了一轮百点拉升行情之后,正处于整理中,最后一日收于1499点,节后开盘首日由于获利盘的回吐,大盘低开低走,跌幅达到1。31%,收于1480点。
2004年,猴年。节前大盘处于升势中,最后一日收盘在1600点整数大关。节后首日大盘沿路了节前的强势上攻行情,大盘一路高开高走,全天涨幅达1。78%,收于1629点。随后在当年创出了自2245来反弹新高1783点。
2005年,鸡年。节前最后一日高开高走,收于1269点,涨幅为2。15%,节后首日延续节前反弹之势,在高位震荡,收于1278。88点,拉出新年首根小阳十字线,虽然管理层出台一系列利好消息,但由于受到全流通的不确定性影响,在节后短暂反弹后继续探底,本年创出自2245来调整新低998点,而该点也验证了许小年的“千点论”。
2006年,狗年。这一年在尚福林主席对于股改“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坚定态度下展开了稳步上升的走势,摆脱了千点底部。节前最后一日大盘收于1258点,这一数字被私募理解成“要让我发”,节后大盘高开高走,以长阳回应了节前的吉利数字,全天涨幅达2。29%,收于1287点,随后,在短暂调整后步入了超级大牛市。
2007年,猪年。大盘持续上升,突破了2245点,解放了几乎全部投资者,节前最后一日大盘高位震荡,盘中一度突破3000点大关,收盘收于2998点,虽然没有能收在整数关口,令人有点遗憾,但是在牛市行情中人神共奋,每个人都沉浸在欢天喜地中。节后首日虽然低开,但由于众多投资者的热情不减,买盘众多,一举将股指推上3000点上方,当天收盘收于3040点。猪年的开门红使得这一年的牛市行情继续扩大,并且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
2008年,鼠年。在创出6124点新高之后,这一年随着大小非的逐渐解禁,市场压力显现,新年伊始大盘便跌破5000点大关,随后节节败退,在跌破年线之后的一根大阳线将大盘救于危难之中,节前最后一日大盘在大阳线之内整理,跌幅达1。55%,收于4599点。由于大小非因素以及信息不足,节后首日开盘低开整理,收于4490点,跌幅达2。37%,随后的日子里,大盘跌破4000点大关,之后3000点,2000点大关均告破,之后创出1664点低点,全年跌幅达60%,创出中国证券史上最大跌幅年。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除这12年的行情回顾外,前几年的走势笔者根据统计资料进行了整理。1991年,春节后大盘从110点附近一路盘升至135点附近。 1992年,春节前大盘从310余点一路升至春节后的360余点。 1993年,大盘在春节后跳空扬升,从780点一路飙升至最高点的1558点。1994年,市场正是熊市,春节后大盘平开低走,击穿了所谓“政策铁底”的777点大关。 1995年,大盘在春节后低开低走,再度考验500点大关。1996年,由于降息导致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松动的利好预期,使得大盘节后就由节前的552点高开于583点,从而展开了一轮大牛市。
Ⅲ 过年后股票一般是涨还是跌
根据过去十年的交易情况来看,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80%是上涨的。所以,今天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概率是上涨的。
Ⅳ 春节假期,该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大家怎么看
股市每逢长假之时,散户们都会面对一个选择恐惧症,到底是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关于这个问题持股还是持币,根据当前的A股市场情况,下面说说我个人分析和看法。
按照当前A股市场的环境与行情,我个人建议大家这个春节“轻仓持股过节”,意思就就是持币又持股,这样分配也许是最好的,既控制风险又不怕完全踏空,一举两得。
近A股连续两个交易日大涨之后,这个大涨有喜有优,毕竟大盘已经重回3600点了,但缺陷是成交量萎缩,所以根据这特征说说选择持股和持币的看法。
1、为什么不能空仓持币呢?
因为当前大盘已经重回3600点了,尤其是近两天连续大涨之后,大盘已经强势修复各大均线,似乎已经重回上涨趋势。
比如选择轻仓持股,即使春节后出现大跌,这个时候轻仓被套,还有备用金进行补仓自救的,补仓后很快会扭亏为盈的。
轻仓持股过节的真正原因是防范股市假期未知风险,防范一些不确定性风险,风险是提前预防的,而不是等风险爆发后才后悔的。
汇总
针对这个春节是选择持股还是持币过节,上面已经根据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并且做出了回答,最好的选择是轻仓持股。
轻仓持股过节是最好的,拒绝满仓或者空仓,这两种操作都是错误的,大家是否认同呢?
Ⅳ 股市过年前几天的行情是上涨还是下跌
Ⅵ 为什么股市春节前后上涨概率很大
每年前或长假之前各路资金都比较谨慎,投资和交易的意愿都不高。但如果大家做一下春节和十一长假之后的首日的涨跌比较的话,逻辑上,可以推出长假之后上涨的概率远远大于下跌。
原因是节前谨慎,或者是取部分资金用来过节,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导致出场资金的比入场资金多。但他们并不集中在某一天,而是节前的这些天都存在。而节后,这些因过节而谨慎或出场的资金却会在节后集中入市,因为更集中,就导致了长假之后的上涨的概率更大。
也就是说,年前跌得差不多了,春节后股市第一天看涨。
Ⅶ 股市上涨如何动看待
股市上涨如何动看待?股市上涨理性看待,静心使出精准一击。
动态地看,经济复苏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未来宏观经济会继续向好的条件下,不仅现在的市场估值会得到修复,而且,相对估值或者绝对估值有可能依然还是偏低的。
我们说要理性看待股市的上涨,言下之意,其实也是说要动态地看待股市的上涨。用动态的眼光看股市,它的走势不仅是一种可以与历史对应比较的客观存在,而且更是一种自身内部动因激发而起的发展需求。人不可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的道理,把股市的运行简单地看成历史的重演,也是一种有着很大局限性的观点。我们看股市,任何时候都应该动态地发展地去分析。
一方面,同过去相比,现在的指数点位虽然比1664点翻了一倍多,但相对于6124点则不过收复了一半多一点的失地;另一方面,同未来的发展相比,在IPO重启的条件下,未来的指数无论结构成分或估值基础都将发生不同于过去的变化,与其说股指即将走到非调整不可的终点,不如说是市场又将揭开一个新的起点。
静态地看,目前无论是整体市场的股指还是部分行业或股票的估值同原来的业绩相比,确实已经处于相当不低的水平。但是,动态地看,经济复苏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未来宏观经济会继续向好的条件下,不仅现在的市场估值会得到修复,而且,目前的相对估值或者绝对估值有可能依然还会是偏低的。
估值是一个多维的空间概念。估值预期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企业盈利状况的变化,在特定的条件下,跟政策预期的变化和人们信心的弹性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在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时候,市场估值会高一点;在货币政策比较紧的时候,估值会低一点;当市场信心比较强的时候,估值会高一点;当市场信心比较弱的时候,估值会低一点。对于投资者来说,估值永远是一个探讨不完的有意思的话题。
离开了估值的动态变化,人们或许很容易就被泡沫的定性给套住。其实,什么叫资产价格泡沫,谁能真正给说得清楚?
在经济学概念中,其实有许多是没有确切的统一定义的东西。它们在某种时候,不过是为人所用的鬼影子。如果不是金融危机让一切沽名钓誉的伪经济学原形毕露,通胀斗士的金字招牌或许至今还在格林斯潘的头上熠熠闪光。
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前13次的连续减息,后来的连续17次加息也就没有了出师之名。而如果没有连续17次加息后的迫不得己的再度连续大幅度降息,美国的次贷风波也就不至于演化为一场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连续五届的任期中,先是连续减息刺激过度投资,接着又连续加息抑制通货膨胀,然后再连续减息吹大房地产泡沫。通胀斗士格林斯潘后来反而被指为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通胀预期成了格林斯潘手里爱捏成什么模样就捏成什么模样的橡皮泥。但是,格林斯潘念念有词的通胀预期,其实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的通胀风险,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鬼影子。所谓的通胀斗士,说穿了,无非也就是挑战鬼影子的鬼斗士而已。可悲的是,人们被这位通胀斗士玩弄于股掌二十余年,到头来还没有看到真正的通胀到底是何模样,反而被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陷于灭顶之灾。
现在不少人都在喋喋不休地鼓噪通胀的风险,但是,今年一至五月有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CPI还是PPI,都是在逐月下降的。这与其说是通胀,还不如说是通缩。通胀的预期莫非空穴来风?
对于目前刚刚展开恢复性行情的股市,现在谈论泡沫不泡沫显然也还为时尚早。市场资源供不应求的格局还远未得到改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不仅对经济复苏是一个有力的支持,而且也使得投资者有了一个目前来说还不是风险太大的投资场所。目前的流动性不仅大致上合理地反映了对资产价格的估值预期,而且也是可以支持这轮恢复性行情的发展趋势的。随着新股供应量的增加,市场自身会相应地进行必要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