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比亚迪市值为什么高于吉利

比亚迪市值为什么高于吉利

发布时间: 2023-03-29 05:58:58

『壹』 比亚迪和吉利哪个好

就目前两个品牌推出的车型来看,吉利在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要稍好于比亚迪。
吉利创建于1986年,而比亚迪创建于1995年。从诞生历史上看,吉利的发展历史要早于比亚迪。
虽然吉利主要倾向做家用轿车,但是又不仅仅只是做家用轿车,吉利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则蠢了很大精力。比亚迪和吉利的研发揉入相差了2.4倍,可见两者根孙山陪本不在同一个量级,投入越多,意味着产出也就越多,所以从两者的造车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看,比亚迪和吉利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一家车企而言,要想看清楚谁更有实力,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这家车企的研发投入,因为只有通过研发投入,才能掌握更多先进的造车技术,才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投入越多,意味着产出也就越多,所以从两者的造车技术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看,比亚迪和吉利还存唯游在一定的差距。

『贰』 与沃尔沃合并,吉利能够抗衡比亚迪吗

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又有了新突破。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情况下,在包括电气化和智能化在内的 汽车 新四化方面展开深化合作,强化 科技 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合并之后,会对新能源 汽车 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与沃尔沃并肩作战,能让吉利战胜比亚迪吗?在新能源 汽车 的浪潮中,吉利又该怎样如何把握趋势?

拯救新能源 汽车 业务 吉利沃尔沃深度整好伍帆合

早在去年2月,吉利 汽车 曾发布公告称正与沃尔沃 汽车 探讨重组的可能性,但受吉利 汽车 回归A股影响,该计划一度被搁置。

时隔一年,这次合作才真正落实下来。 具体而言,吉利与沃尔沃将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使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以及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看,与其说是吉利沃尔沃合并,倒不如说是两者部分业务的深度整合协同。 而此次深度整合最重要的原因是 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失利。

虽然吉利在燃油车领域一路狂奔,成为国内燃油车巨头。但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却没有那么深厚的积淀。而且,即便此次与沃尔沃再携手,吉利冲出重围的可能性依然很小,毕竟负负无法得正。

2020年,吉利仅卖出6.8万辆新能源 汽车 ,在全年新车销量中仅占比5.2%;沃尔沃方面,直到2020年11月,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XC40 RECHARGE才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姗姗来迟。

如今,双方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合并,也是想合力争夺新能源市场。 而且,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 ,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吉利和沃尔沃再携手,能够加强协同效应。

但需要清楚的是,此时双方已经不像十年前的强强联手,更像是抱团取暖

十年之后再携手 吉利沃尔沃能力拼比亚迪吗?

十年前,相比于沃尔沃,吉利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玩家。当时,吉利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外界将此次收购行为称为“蛇吞象”。

但这次收购,却让吉利开启了高歌猛进的十年,可以说, 沃尔沃的技术让吉利造车入了门。同时,吉利 也帮助沃尔沃打开了市场渠道,两者互相需求、互相帮扶,在燃油车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吉利在“造车上”很乐于“拉帮结派”,善于取别人之长来快速弥补自己的短项。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不止是沃尔沃,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业务上正开展着广泛的合纵连横。

进入2021年,吉利先后宣布与网络、富士康两大巨头分别组建合资公司。并且与美国共享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araday Future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友雹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

吉利 汽车 选择合作的企业不仅数量多,在范围上也涉猎较广: 科技 巨头、代工厂、智能造车企业都成了吉利抵御风险的合作伙伴。

和吉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的另一巨头比亚迪。相比于吉利来说,比亚迪相当“自主”, 在橘游 汽车 供应链上,比亚迪已经拥有完整的“三电”制造能力(电池、电机、电控),完整的供应链布局加强了比亚迪的成本控制和风险应对能力,在去年一跃成为中国市值第一车企。

那么,同为国内同梯队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和的比亚迪相比,吉利实力到底如何呢? 笔者从销量和技术优势以及资本估值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在销量上,吉利落后于比亚迪三倍。 2020年,在吉利的新能源车版图中,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产品2020年总销量仅为6.81万辆,在总销量中仅占5.16%。相比之下,比亚迪去年共卖出19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的三倍。

往期数据相比,比亚迪优势更大。 自2015年开始,比亚迪已经连续完成了全球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四连冠,而在2019年全球销量市场上也仅次于特斯拉。根据乘联会2020年1-8月数据,无论是纯电动市场还是插电混动市场,比亚迪均排名前二,综合市场占有率约12%。

除了现有的销量外,即便是技术上,吉利也难占优势。目前吉利的技术多依赖于网络,腾讯等 科技 巨头,但比亚迪却 相继推出“王炸”技术,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超低能耗技术的发布,比亚迪让资本市场对其有了更高期待。

在资本市场上,吉利的火热程度也不敌比亚迪。 按照吉利先前公布的信息,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04.25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

而上个月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已完成超299亿港元新增配股发行。比亚迪此次配股获超200家投资机构抢购。这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近日,高瓴资本又斥资2亿美元参与了比亚迪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

生产 汽车 可以说是现代制造业的巅峰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很可能半途而废。那么,在新能源 汽车 深受资本追逐的风口,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时运不济,巨头环伺 吉利该如何把握新能源趋势?

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近2.5倍。中国 汽车 产业在面临深刻变革,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是 汽车 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赛道。再加上资本市场热捧,这让传统车企吉利加速 科技 转型、强攻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意愿更加强烈。

但是,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上却频频失意。距离2015年吉利提出“蓝色吉利行动”战略已经过去6个年头了,2020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却只有个位数,距离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蓝色吉利行动已然失败,而现在的吉利,不仅错过了国内新能源补贴的窗口期,还要面对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面爆发,那么,吉利该怎么把握趋势呢?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品牌大多盘旋在低端市场,但是在中高端市场上却表现不佳,比亚迪旗下旗舰车型仅比亚迪“汉”成功入围高端轿车市场,而吉利与沃尔沃在新能源市场上实力都不强,尽管拥有领克、几何、极星、沃尔沃等多个中高端品牌,但没有一款品牌可以称之为成功。

吉利想要突破重围,要做的就是改变消费者对品牌中低端定位的刻板印象,在高端市场上有所建树。

除此之外,新能源 汽车 出海也是不错的选择。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有222855辆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到海外,其中72677辆出口到欧洲地区,同比增长211%。占比为32.6% ,由此可见,欧洲市场已成为我国新能源 汽车 出口的主要市场。

而澳洲和北欧对于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欢迎度也显著增高。 比亚迪将与挪威经销商合作,在今年向挪威用户交付比亚迪唐EV纯电动SUV。此外,还将在澳大利亚推出国内大火的汉EV,计划售价区间在5.9万至9.9万美元之间。

新能源 汽车 在海外市场广阔,IHS Markit预计,2024年全球 汽车 总销量大约为9230万辆,其中电动 汽车 占比将占10.2%。BNEF(彭博新能源 财经 )也预测,到 2040 年,电动 汽车 的销量将超过全球乘用车销量的 50%。

在资本狂欢的同时,新能源 汽车 事故频发,也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每次自燃事故之后,都是股市的狂跌。在内外形势千变万化的新能源市场中,如何站稳脚跟,如何打造出足够安全、可靠、接受度高的产品,是吉利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

尽管政策利好,但吉利尚未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笑到最后,在新能源 汽车 上,吉利与比亚迪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吉利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不断寻找新机会的吉利,对新能源 汽车 的野心未变。

本文作者:宁缺

『叁』 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按技术先进程度排序,该怎样排为什么

先谈奇瑞。

别看奇瑞这几年销量不行,但在早几年奇瑞的技术确实是国内主机厂里最好的。在 汽车 行业内,奇瑞的技术早几年是公认的No.1,被誉为 汽车 行业的黄埔军校,不少后来发展起来的主机厂比如吉利、长城等,其研发中高层很多都是来自奇瑞。为什么,因为奇瑞是最早一批从事 汽车 工业的企业,且注重人才培养,早期送出去了几批的潜力苗子去美国戴姆勒还是福特学习,回来后都相继成为了目前国内研发的中坚。还有一点,就是奇瑞注重的是基础研发与技术积累,它在NVH、CAE分析等性能研究方向一直是国内领先。只不过奇瑞早年不注重造型设计,生产出来的 汽车 都是叫好不叫座,也白白断送了国内销量老大的位置。

再谈吉利。

这两年吉利确实风生水起,收购了沃尔沃以后对沃尔沃开放技术的吸收转化做得淋漓尽致。李书福董事长的打法是通过收购消化吸收技术实现弯道超车。这一招还真灵验了,这两年吉利的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得益于愿意花高价去聘请行业专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技术吸收。从目前来看,吉利的技术应该是国内主机厂里最平均的,没有短板,它的研发中心软硬件投入都是国内含合资厂在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包括自己的碰撞实验室每天至少碰撞1辆车来验证其安全性,动力系统副总裁王瑞平又是国际响当当的动力总成专家,短板不上来了,吉利的技迟宴术就整体上来了。这从吉利目前投放到市场上的车辆的整体市场反馈评价中,就能够切身感受。

再谈比亚迪。

众所周知,比亚迪的核心优势在电动新能源领域。事实上比亚迪集团的整体战略在做调整,他们目前把资源在往电池领域以及电动公交车、云轨道交通这方面倾斜,因此在 汽车 领域的资源自然就减少了。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 汽车 目前的销量基本都在百位、千位数,且以新能源 汽车 为主,这与比亚迪的整体战略转型分不开。比亚迪每年招收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如果论整体技术,比亚迪不比奇瑞、吉利,但就新能源来讲,由于王传福本身就是电池专家出身,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即使吉利近两年在新能源领域加大了投入,技术能力仍然比不过比亚迪。

最后谈一下长安。

长安其实从很早开始就两条腿走路,SUV和轿车的发展都很平均,这也是长安在去年前年吉利还没今年这么销量突飞猛进之前,霸占着TOP Sale的原因了。长安因为平均,所以在技术上并没有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在面试他们工程师的时候,只能够感觉他们技术积累还是有的,毕竟有和福特合资,但总觉得哪里差了什么,这里对长安有深入了解的小伙伴也可以讲一下。

PS.题主为什么不谈长城?其实我觉得长城还是挺有意思的。

「国产 汽车 -五大品牌」技术先进程度排名大致如下

品牌排名:

国产 汽车 技术水平的排名应当是这样的,当然这是有些结果导向的评价;其中争议比较大的是「奇瑞 汽车 」,从技术层面分析这是家有些过程导向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


奇瑞 汽车 成立于1997年,在自主品牌中属于有些资历的企业;不过初期作为车企却没有整车生产资质,首批车辆是以芜湖客车的目录登记销售,结果是只能作为营运车辆(出租车)使用;这对于车企而言显然是无法生存的,而想要获得生产资质就必须与其他整车厂合资,上汽则成为了奇瑞的目标。

然而上汽集团从1984年就开始与大众 汽车 集团合资,随后又与通用 汽车 有深度合作;对于奇瑞而言自然是缺乏兴趣的,不过最终在经贸委的协调下还是接受这个新手。于是奇瑞将3.5亿股份无偿划拨到上汽集团名下,这一阶段的奇瑞 汽车 叫做“上汽奇瑞”。


然而上汽对于奇瑞的未来并不看好,所以提出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分红,不管理,不担责,只是给了奇瑞 汽车 生产资质而已。由此可见奇瑞 汽车 早期是不受待见的,那么这家车企的“求生欲”也自然会特别强,结果则做出岁旦肢了一些让上汽非常难堪的事情,也就是大量山寨 汽车 。


奇瑞 汽车 早期知名车型均为山寨车,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是种最理想的低成本起步方式,绝大多少中外车企都是这么起步的,比如本篇点评的品牌一个都不例外。只是奇瑞山寨的原型车比较尴尬,车型如下。

这些原型车主要都来自上汽的合资品牌,也就是说奇瑞多多少少有些挖人家墙角的味道;最终因引起大众 汽车乎世 与通用的起诉,上汽一度承担了3000万马克的赔偿代价,结果当然是被上汽踢开了。但好在此时的奇瑞已经有生产资质,只是奇瑞似乎养成了这种坏习惯。

【子品牌】是奇瑞 汽车 的关键词,该企业近年来阶段创立过瑞麒、威麟、开瑞、观致、凯翼、捷途、星途等品牌;其中除了早期的“瑞·麟”因销量低迷而自然消失以外,开瑞的状态已经非常差,剩下的观致被宝能收购、凯翼被宜宾五粮液实际掌控,捷途销量尚可,星途销量低迷大有重演观致的味道,然而奇瑞 汽车 还是乐此不彼。


这也许就是早期因生产资质受制于上汽,与上汽分手又显得不是那么“piu亮”;所以奇瑞也就“沉迷”于倒腾生产资质,在技术研发方面真的是严重的言过其实。

参考奇瑞称之为自主研发的4T15B-1.5T多点电喷发动机,这台机器曾经还是不错的,在个人使用瑞虎的早期确实挺希望1.6L-DVVT能换这台机器;然而就事论事此机器并非真正的正向自主研发,因为技术源自AVL李斯特公司,这是家全球知名的提供内燃机解决方案与生产设备的公司,增压器是霍尼韦尔,电控来自联合电子,这就曾经的卖点。


变速箱方面是与吉利早期起步方式相同,甚至连收购的企业也相同的模式,收购的是澳洲DSI变速箱公司的团队;后期打造的产品包括4AT和无级变速器,很显然这都些低端机型,至此奇瑞在很长的阶段内都不再有优秀的产品了。


近两年推出的直喷1.6T说是不差,136.5kw的净功率(非最大功率)中规中矩,290N·m(2000~4000rpm)的水平也不怎样,因为国产1.5T发动机已经有更强的选项了;而且在1.6T机型中还有两台水平更高,比如冷门品牌海马和PSA高功率1.6T,这两台机器不论参数还是实际性能表现都更强。

但也不能否认奇瑞的1.6T在 紧凑级的SUV和中型轿车上还够用,然而奇瑞又没有适合匹配10万级以上车辆的变速箱;能选择的就只有面对二三流品牌的格特拉克7挡湿式双离合,基于优化水平一般造成量产车的实际性能表现都不够理想,这就是奇瑞 汽车 的技术储备了。

重点是至今也没有一台量产的直喷2.0T发动机,以小排量1.6T对标竞品的2.0T,这无疑是自不量力;所以奇瑞 汽车 的人设很不稳,该品牌的特点是首台车用户居多,换车用户往往是比较少的。


燃油动力四强

1:哈弗4B15B-1.5T直喷增压机,动力储备124kw/285N·m(1400~3000rpm),配合气门升程连续可调技术,装备于接近1.7吨的SUV上,性能表现不比瑞虎7/8逊色;这就是技术优势,要知道作为中型车的瑞虎8也才1.5吨多一点,推重比的领先没有性能的优势就很尴尬了。

4C20B-2.0T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为165kw/385N·m(1800~3600rpm),这台机器水平如何可以去体验6.6秒破百的F7x四驱版,以及H9这台笨重的硬派SUV;或者北汽BJ40PLUS也可以测试,长城 汽车 作为整车厂的产品能被竞争车企接受,这才是实力。

(变速箱有DCT450型七档湿式双离合,整体水平偏上,质量表现已经通过H/F和WEY品牌得到印证)


2:长安 汽车 的优秀机型并非大排量的直喷2.0T,因其实际性能表现并不是很理想,不过最起码还是有的;该品牌最优秀的发动机是NE平台打造的产物,比如JL473ZQ3/5,这一平台不仅有自主研发生产的能力,同时能够OEM。

参考473ZQ5-1.5T,这台机器的动力储备有132kw/300N·m(1250~3500rpm);造成奇瑞1.6T上市没多久就算落后的原因,正是这些机器在2020年的不断推出。再加上长安 汽车 也有自主研发的7挡湿式双离合,整体表现偏平顺设定;同时还有东安研发的6AT手自一体,整体技术储备与水平显然要更高一些。


3:吉利 汽车 的技术储备也比较“偏”,比如逆向研发的主力优秀机型是「4G18TD-1.8T」,这种排量标准与1.6T一样奇怪;都是消费税标准较高,已经被其他车企淘汰的排量标准,但好在装备这台机器的车辆价格足够低,所以产品性价比还是有一些的,这就是在SUV阵营中排名仅次于哈弗和长安的基础。

同时吉利 汽车 还有与沃尔沃共享的内燃机技术,DriveE系列2.0T-T5发动机水平优秀;在变速箱方面有联合研发的7挡湿式双离合,有DSI的6AT手自一体技术储备,也与爱信成立合资工厂的继续学习,未来也是不可限量的。


「新能源 汽车 」显然只有比亚迪值得讨论,电机自主研发也许还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奇瑞通过与日本安川合资“自主”研发电机,殊不知优秀的电驱系统主要在大陆;但是能做到自主研发动力电池,且能够将NCM&LFP做到行业顶尖水平的就只有这一家了。

电控系统中的IGBT功率半导体,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打破垄断的车企;同时比亚迪还有研发28纳米级别的CPU,以及更高标准的技术储备,这就不是一般车企的话题了。


而在内燃机方面比亚迪也不弱了,骁云米勒循环1.5T动力储备高达136kw/288N·m(1500~3700rpm),实际性能表现与循环方式的结果匹配;DMi平台的全新高功率2.0T有43%的热效率,这也是国产发动机的巅峰水平了。

所以比亚迪 汽车 在技术方面绝对是领军标准,目前的问题只是乘用车板块的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差;但是在商用车型、轨道交通、材料学、军工领域以及IT领域都有很高的水平,这是家不可估量的企业。


最后以企业市场价值来收尾吧:

奇瑞 汽车 没有上市,但是在增资扩股后也有上市的规划,目前的主要股东是青岛五道口、芜湖建投公司等;按照五道口的持股比例和投入金额分析,奇瑞的市值应低于230亿。


天和MCN授权发布

按照我的排序,现阶段汽油方面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

吉利:坐拥宝藏的潜力股

我认为吉利潜力最大,但也仅仅是潜力而已,但现阶段在三大件的技术积累上还不如其他三个对手。吉利坐拥着沃尔沃、莲花 汽车 的技术宝库,就像一个找到一堆宝藏的寻宝者,正往外一遍遍往外搬。另外都2019年了,还有人质疑沃尔沃的技术吉利能不能引进,吉利收购的只是沃尔沃乘用车业务(轿车SUV业务),这部分业务100%属于吉利,全资收购的公司技术不能引进?吉利-沃尔沃联合研发中心、CMA平台、领克、吉利星越都体现了吉利在吸收沃尔沃的技术。不然凭吉利能造出领克这样的车,星越上能用上沃尔沃的T5发动机?不光是沃尔沃,路特斯的技术也将成为吉利的战略储备。

但是吉利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我无法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就拿发动机这一项就能说明问题,曾经的吉利金刚直接采用丰田的8A发动机,后来博越等采用逆向研发EA888的1.8T,前阵子正向研发的1.4T距离国内顶尖水平都仍有差距,稍大排量的发动机一个都拿不出手,只能用沃尔沃的,至于底盘就不说了懂得自然懂。

奇瑞:稳扎稳打的实力派

就在大家对奇瑞的技术有所质疑的时候,奇瑞最新的1.6T横空出世,打消了人们的质疑。这款第三代ACTECO 1.6TGDI发动机,实力完全可以媲美合资品牌,它的参数为145kw(190PS),290牛米,从参数上看远超于同级排量的发动机,甚至可以媲美1.8T的发动机,独家的IHEC燃烧系统,应用了直筒型高滚流进气道、优化燃烧室、高压直喷系统以及高能点火系统等,能够有效提高燃烧充分性。热效率37.1%和自主首台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直喷发动机,足以证明奇瑞的实力。

在底盘上,奇瑞是少有的拥有正向研发能力的企业,艾瑞泽7是奇瑞iAUTO平台的产物,全新的TX车型诞生于奇瑞全新的M3X平台,单这一点就已经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奇瑞扣分的地方在于发动机的产品线没有长安完整,2.0T还在研发阶段。

长安:被低估的绩优股

人们在提到国产 汽车 三大件时,总是首先会想到奇瑞,却对长安 汽车 选择性忽视,其实长安 汽车 的技术实力非常强。长安 汽车 已在中国重庆、上海、北京,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形成了“五国七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化研发体系。底盘方面,长安拥有P3、P4平台,P3平台上主要针对小型和紧凑级车型,以及在研高端中级轿车、在研中型SUV等;P4平台包括高端中大型轿车和SUV。并且在底盘调教上,长安品牌位列自主品牌的前列,底盘的厚重感和支撑性不逊色于同级别合资车型。

发动机方面,长安蓝鲸系列发动机涵盖了1.4T、1.5T、2.0T三款汽油发动机,其中1.4T最大功率116kW、最大扭矩260N·m,1.5T最大功率131KW,最大马力178Ps,最大扭矩

265N.m

比亚迪:爱钻研的尖子生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是四者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从最近传出的丰田将于比亚迪合作,采用比亚迪的电池就能看出来。我们重点说说燃油车领域,前阵子曾经传出消息,比亚迪的DM4.0-2.0T发动机点火成功,热效率可以高达38%,但是我们在衡量一个车企的技术水平时只衡量已经量产的技术。比亚迪目前拥有主流的1.2T、1.5T、2.0T发动机,目前来说只能说是主流水平。旗下车型沿用最多的代号BYD487ZQA的2.0T发动机,采用铝合金缸盖和缸体,最大功率151千瓦,最大扭矩320牛米,最大扭矩转速1750–4500转,数据水平只能说一般可以看出来比亚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混动车领域。

这就是我对这四个自主品牌技术实力的排序,你们怎么看?

这四个品牌,应该是自主品牌的前四名,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吧?有人说长城,说从技术层面来看,长城还真没资格和这四个站在一起。长城就是赶上好时候了,一款哈弗H6打天下。我外观好看,空间大,配置高,然后三大件不出大问题,油耗高点也没事。长城也好,哈弗也好,没啥过硬的技术沉淀,还是趴在原有的东西上吃老本。能守成就不错了。


第一名,比亚迪。


看最近股价就知道了,比亚迪风头正劲!股票的飘红,可以侧面反映出市场预期。比亚迪成为A股首家市值超过5000亿元的车企,位列全球 汽车 厂商市值排名第四, 超过了奔驰、本田、通用,仅次于位列第三名的大众 汽车 。

要知道,比亚迪的销量可赶不上吉利长安,为啥市值这么高,股票这么疯涨?资本市场看的是未来。而比亚迪为什么被看重?技术!

引用谢灵运自吹的一句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换到 汽车 领域里,可以这么说,国有品牌技术算一石,比亚迪独占八斗,吉利、奇瑞、长安、红旗共得一斗,余者加起来都凑不齐一斗。

因为它是国产,因它起了一个很low的名字,让我们忽视了它技术上的 革命性创举 。我举个例子:奔驰推出一款发动机,2.0T,动力能达到百公里加速5秒,油耗百公里只需要2升,这技术是不是可以引起 汽车 行业的革命,是不是领先了其他车企一个时代?

过去,插电式混动就只有比亚迪一个车企有,而现如今,上到豪华品牌BBA保时捷,下到普通合资的丰田大众,再到国产的荣威吉利,都纷纷推出了插混车型。为什么?这是市场趋势,这是潮流。这是行业变革的信号。比亚迪已经走到了前面。


就好像奔驰,找比亚迪合资创建了腾势,腾势X完全就是唐DM换了个壳而已。丰田也是如此,宣布和比亚迪合资建厂,开发纯电 汽车 ,新车将贴丰田车标。

请问,奔驰、丰田找比亚迪合资,是看重了它什么?品牌吗?资本吗?都不是,是技术!

我们一汽、东风、广汽、北汽等国企和丰田、奔驰、本田等车企合资,是用市场换技术,现在因为我们国产的技术,人家主动找我们来了。把比亚迪排第一应该没人反对吧?

第二名,奇瑞


感觉奇瑞像是闷头研发的理工男,也不擅长营销,就一门心思的高技术。

奇瑞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正向研发的车企。知道什么是逆向研发吧?简单说就是拆人家发动机,然后仿制,山寨。因为装配工艺落后,没有核心技术,那时候国产车是真不行。而正向研发是自己设计发动机,最近奇瑞新出的两款中国芯发动机,热效率37.1%,代表了国内发动机的顶尖水平,不过有自主产权,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人家奥地利人帮着研发的。包括底盘调校、装配工艺,奇瑞造车已经完全不输合资了,要不是变速箱和发动机调校匹配差,动力油耗表现还能上一个台阶。个人认为奇瑞是目前燃油车最好的国产品牌。


旗下瑞虎8P,捷途(保十年),都有过硬的产品力。


第三名:长安


长安的蓝鲸动力系统和奇瑞的中国芯一样,都是有自主产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英国人帮着给弄的,分和谁比,和老三菱比是强了不少,不过比奇瑞的中国芯还差了点。都是最让人恶心的是动力虚标,动力没强多少,油耗也不见低,让我对其观感大幅下降。不过长安的做工用料,装配工艺还是不错的。作为国企,愣是把合资的福特给干趴下了,不靠合资,光是自己的自主品牌混得风生水起,确有独到之处。


让我不能原谅的就是虚标的问题,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第四名,吉利


实话实说,吉利的技术积累其实并不怎么样,它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业务,不是技术。吉利是在福特手里收购的沃尔沃,18亿美金可能把发动机技术和平台技术给你吗?有点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像是帝豪、博越这些畅销车型,和技术没什么直接关系,大多是靠营销。从装配工艺角度来说,近些年是有很大提升,包括NVH也从沃尔沃身上学了不少。但是动力弱,油耗高,并没有哪里特别出众。你说帝豪有什么技术含量?博越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能走一个物美价廉。

不过旗下领克子品牌,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有资格和合资车一较高下。

我是车无定论,欢迎加关注一起聊车!

传统燃油车领域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应该依旧是奇瑞,虽然这几年销量表现不佳,但是技术储备和实力依旧在那。例如自主品牌最先推出的T1X平台,热效率37%的1.5T发动机,以及接下来要装机的热效率40%的1.6T缸内直喷发动机。而且在变速箱领域也是自主品牌力为数不多有建树的企业。

而新能源领域技术最先进的肯定是比亚迪,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现在是燃油车的天下,但是未来的大趋势肯定是新能源,所以比亚迪是等于是第一个拿到未来 汽车 市场入场券的,所以这个技术储备肯定要为比亚迪加不少分。

至于吉利,虽然之前一直绑着沃尔沃宣传。但是在领克出现之前,沃尔沃对吉利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支持,最多在理念、管理和安全性等软实力上帮助吉利。所以吉利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进步。不过随着领克的CMA平台,以及最新的BMA平台推出之后,吉利的技术突破应该会越来越快。不过这一切仍需要时间。

至于长安,在自主品牌中一直是存在感不高的一个。虽然销量一直不低,但是并不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企业。当然不否认其蓝鲸2.0T发动机不俗的实力。但是整体而言,并没有一个自己突出技术领域。比较中庸,没有明显弱项,也没有明显强项。

综上分析,我的观点是,近期来看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排序是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安,远期的排序应该是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

不前进就是退后,五年前也许奇瑞可以谈什么技术领先,五年后的今天就再也谈不上了?从平台、发动机、变速箱来讲,吉利完成了1.0T、1.3T、1.4T、1.5T、1.8T、2.0T的矩阵布局!变速箱有6速干式双离合,CⅤT,7速湿式双离合,自家6AT,爱信家6AT,平台有CMA,BMA,DMA,总之什么样的车用什么平台,什么发动机,什么变速箱,都很有针对性,产品丰富!率先别人用上ACC,预碰撞系统,现在又领先别人普及L2智能驾驶,这些都说明了他对沃尔沃技术的消化应用!反观奇瑞,一台中型SUV虎8上还用着小型SUV虎3一样的1.5T低效发动机,6速干式双离合!说他技雄厚?这有多尴尬

说技术的话,目前能自己生产发动机,自己生产发动机电脑,而且发动机电脑的程序都是自己写,还有自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控制电脑,控制程序,都完全自己能做。时间最早的,我知道的只有比亚迪和奇瑞。吉利和长安,这几年也应该摆脱了供应商的控制影响。其他的大部分还是购买发动机,或者代工或者买技术。

比亚迪当年自己研发ABS,博士马上和比亚迪协商把两千多的价格降到几百块,后来比亚迪没有自己开发ABS,转而自己开发ESP。还有发动机,比亚迪和奇瑞都是最早能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而且最难的是发动机管理电脑程序都是自己标定的。十年前左右,比亚迪F3是进口三菱发动机,现在的1.5,1.5T和2.0T发动机都是完全自己技术,自己生产,没有技术专利纠纷。

还有新能源技术,传统 汽车 ,外资已经做了一百多年了,很多专利都在别人手里。可是新能源技术不一样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是领先世界的。电池,控制器,电机,我们国家都能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目前新能源大巴只有比亚迪一枝独秀,其他厂也想,可是没有技术。纯电轿车只有特斯拉可以比划比划,混动只有比亚迪。

你好,题主,这里是车之国产,不请自来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按照技术来说的话奇瑞排第一无可厚非,国内最早研发发动机的是奇瑞,并且有了不错的成绩,现在的奇瑞车发动机质保10年或10万公里证明了奇瑞发动机的底气,奇瑞也最早拥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观致,虽说定价高,销量低,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辆好车。

排第二的是比亚迪新能源,之所以排在奇瑞身后是因为新能源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就国内来讲,新能源技术比亚迪一家独大,从微型车e1到中大型车唐,比亚迪新能源也得到了完善,因为比亚迪做电池出家,电池技术、电机技术都是自家生产,而其他车企都是拼凑,另外比亚迪电池电芯终身质保也是其他车企做不到的。

第三吉利,吉利完全靠收购和营销创出了一片天地,收购沃尔沃难道不是为了他的技术吗?有些网友回答沃尔沃不会提供技术给吉利,但吉利领克 汽车 多少还是有沃尔沃技术的,不排除吉利在运用到自家轿车上,相信吉利慢慢研究沃尔沃,渗透沃尔沃,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技术

第四是长安,长安近几年的颜值在稳步上升,虽说长安是最早的军工企业,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颜值最高的国产车,硬生生靠颜值和内饰拉高了自己的销量,并且比起自主二三线 汽车 ,长安的技术还是过硬的

好了,这里是车之国产,选车用车,为您提供高性价比的国产车资讯

我来排一下,首先请把长城加上!第一,长城不能忽略,因为这不公平,毕竟是全国SUV第一名。第二,这个排名要分开,因为比亚迪是主打电动 汽车 ,伙在燃油车一起排名对他们也不公平。光从燃油车领域进行排名吧,又要分为轿车和SUV,轿车方面来看依次为:奇瑞(奇瑞发动机、变速箱可靠性最强)、吉利、长安、比亚迪。SUV排名:长城、长安、吉利、奇瑞、比亚迪。

一、如果按汽油机技术排行:1吉利、2奇瑞、3比亚迪、4长安。

理由:吉利收购沃尔沃并技术转化了博瑞博越及领克01、02,接着收购了莲花等品牌,入主了奔驰,前途无量,技术转化应该是恐怖级的。奇瑞发动机技术在国内是知名的,其出口量也是名列第一的,比亚迪在发动机方面也是有所创新的,长安脱胎于面包车生产线排在最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如果按新能源技术排行:1北亚迪、2吉利、3奇瑞、4长安

理由:比亚迪在三大电,特别是锂电池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功力有目共睹。吉利最早与知豆合作积累经验,并宣布2020年90%产量为新能源。奇瑞在第一时间把QQ改为新能源EQ,市场反响也非常不错,当然与众泰E200销量还有一些差距!长安开始新能源还是晚了很久!

新能车悦:专注新能源 汽车 市场推广!

『肆』 汽车行业市值TOP5,为何又是比亚迪,吉利、长城呢

千变万化用来形容当下的汽车行业,每一个汽车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尤其对2020年的汽车厂商来说。而汽车市值作为衡量汽车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最直接指标,向来被各大厂商看重,毕竟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曾经丰田、奥迪和戴姆勒等传统车企,常年占据市值榜单位置,不过这样的结果终究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每一位汽车人息息相关。如果说特斯拉改变了人们对于自动驾驶的认识,那么市值第一也就是当之无愧的,然而比亚迪、蔚来等自主企业上榜,多少还是让人内心多了几分激动,驱动它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总之,核心实力或者直白的说就是研发能力,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伍』 吉利/长城/北汽净利下滑,江铃/比亚迪却大涨,为啥

[汽车之家行业]?上期我们横向解析了五家上市车企的财报(上篇传送门),本期我们将聚焦北汽、江铃及吉利、比亚迪、长城三家民营车企。虽然不是我们有意制造“综艺效果”,但净利润排名后五位的这些企业更受人们关注,其中北汽当前面临最大危机,董事长刚刚换届却面临净利大降、利润奶牛意欲效仿宝马增持股比;江铃净利润逆市大涨,哪个版块在崛起;三家民营上市车企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他们的经营思路和策略如何?如何应对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带着这些看点,让我们走近本期财报解读。

就当前来看,戴姆勒想要提升股比,或仍需要跟北汽长时间博弈,因为一方面,就当前业绩表现看,北汽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奔驰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谊辞任董事长前给北汽留了后手,未来北汽可增持戴姆勒股份,以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若上述情况属实,北汽未来可在戴姆勒要求增持北京奔驰股比时增加谈判的砝码。不过对北汽来说,在二级市场收集超过4.69%的戴姆勒股份并非易事,但这对于北汽来说是不得不出的一张牌了,否则围绕自身的危机将来得更快更迅猛。

如今北汽除了萎靡不振的自主板块外,还面临海外品牌提升股比的棘手问题,这对于新上任的姜德义董事长和北汽集团来说都非易事。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前有宝马和大众分别增持华晨宝马、大众江淮股份至75%,后有放开政策支持,如今的北汽烽烟四起,每一步都需小心斟酌。

■江铃:营收净利双增长,且净利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却十分亮眼,是十大中国车企中净利增幅最大的企业。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3亿元,同比提升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涨252.98%。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江铃实现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36.6%。

从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支撑江铃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的提升,数据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14.12万辆,同比上升3.33%。江铃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则是:开源节流。除了整车销量提升增加了收入外,江铃今年还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看来江铃对于今年车市的严峻形势有自己认识的同时,还迅速梳理了应对方案。

财报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将销售费用缩减了16.11%至5.92亿元;同时,研发投入也相应减少9.93%至8.24亿元。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车企都采取了减少研发资金规模的方式,因为在疫情等导致的严峻形势前,保证公司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第一位。????

总结全文:从上述财报分析可以看出,本期的北汽股份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除了业绩和销量双下滑外,合资公司股东也在虎视眈眈谋求提升股比,若戴姆勒等股东成功增持,将直接降低北汽集团的利润来源。而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相对优秀,依然是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良性发展,且三者的共同点还在于它们都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寻求多条腿走路以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车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净利大幅提升。江铃则通过整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综合上期选手来看,这十大中国车企盈利各有渠道和手段,但就长远来看,需要提醒未能倚靠自主板块及主营业务盈利的企业,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激烈、更透明,尤其是乘用车股比开放已成悬在多个国有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努力提升自主板块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对冲未来风险的最可靠途径。(文/汽车之家宋爱菊)

『陆』 比亚迪的市值超越了大众,比亚迪是如何做到的

比亚迪目前实力已经到绽放时刻了,关于其桐清罩前景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内容无需赘述。

但既然题目谈到比亚迪市值已经超越福特跟通用,实际上就应该考虑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企业需要开始筹划高端子品牌了。

真正懂得消局闹费者心理的市场营销团队,让人一眼并不能将其与“比亚迪”直接关联的外形内饰设计语言,甚至于独立的子品牌4S店……(雷克萨斯车主是不会跟丰田车主在一家店保养的)

这方面,其实国内从不缺乏优秀人才(毕竟豪华汽车品牌的宣传团队人才多了去)。

希望比亚迪趁着这股破万亿的东风,多多吸纳人才加盟。

这样一来,只要比亚迪的产品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豪华”认知……

那么两万亿也未必是奢望。

『柒』 比亚迪和吉利哪个公司大

比亚迪。比亚迪大,比亚迪已经上万亿的市值,新能源这一块已经遥遥领先,主要是他还不是只坐汽车衫含坦,他还给代加工手机,还有比亚迪半老岩导体,目前比亚迪在我或桐看来主要就这三块;吉利主要就是汽车,而且这两年把沃尔沃收回来以后也挺累的,在中国还要渗透,还要深耕,更主要它就是一个燃油车。

『捌』 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诞生,超越奔驰宝马,位列全球第四

在早前,中国汽车行业因为受到技术封锁的原因,导致发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不过,短短20年时间,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也诞生了一批实力强大汽车集团。如今,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巨头诞生,超越宝马、奔驰、法拉利,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

不得不说,如今的自主品牌正在迈向世界,成为全球知名车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玖』 比亚迪和吉利谁更厉害研发投入相差2.4倍,一目了然

对国内汽车品牌有足够了解的人都知道国产车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相比于合资车来说各方面的优势都很明显,比如亲民的价格,还有品牌的影响力上都有不错的表现,销量都不比合资车差。国产车里面应该属吉利和比亚迪最有竞争力,那么比亚迪和吉利谁更厉害?研发投入相差游局2.4倍,一目了然。

不过还有一点,也需要看它的研发占比。比亚迪的投入资金85.3亿,但是它的研发占用比例却是6.5%。吉利210亿的资金研发占比只有6.4%。看起来只有1%的区别,但是吉利去年的总收入为3285亿,这样对比起来就知道,比亚迪的占比会更大了。总得来说,吉利在自身的实力上和发展潜力方面都可以说是国产车的佼佼者,从它收购以及入股了那么多汽车品牌来看,完全不比其他国产品牌差。所以吉利和比亚迪相比吉利会更胜一筹,不管是总收入还是研发神凳让资金,比亚迪和吉利谁更厉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拾』 比亚迪市值跻身全球前三,比亚迪是怎么做到的

根据比亚迪有关部门的数据报告显示比亚迪的市值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跻身了全球前三名,之所以比亚迪的市值如此之高,猜穗埋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比亚迪成功的带动了市场的情绪价值。例如在全球顶尖的特斯拉工厂几乎是丰田汽车工厂的两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市场情绪的价值在发挥作用,例如美国人对穗蚂比亚迪的认可度是相当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消费,而比亚迪作为国企的一个品牌,自然也会起到相当的市场情绪价值,并且比亚迪本身定价就不高,因此就成为了国民汽车中选择比较多的一个品牌,也就是所谓的爆款汽车。

总体来说,正是由于种种因素共同促成了比亚迪成为了国民汽车品牌中的一个爆款,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的数量。

热点内容
金融消费争议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13 00:37:46 浏览:554
怎样导入股票软件 发布:2025-02-13 00:26:57 浏览:298
尚荣医疗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2-13 00:21:14 浏览:922
股票累计收益率影响因素 发布:2025-02-13 00:19:05 浏览:694
产值1亿净利润15市值多少 发布:2025-02-12 23:56:59 浏览:151
怎么看哪些基金是跟着打新股走的 发布:2025-02-12 23:54:17 浏览:203
如何投资罗老爹螺蛳粉股权 发布:2025-02-12 23:46:01 浏览:223
江淮汽车股票的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2-12 23:42:33 浏览:430
如何获取腾讯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2-12 23:22:37 浏览:283
打工族靠理财能挣多少钱 发布:2025-02-12 23:18:03 浏览: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