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货币量稳定物价
『壹』 高一政治: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是指什么: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你都不懂,我只能讲得更简单一点了。
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就是说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强调货币代表的东西的多少(经济学称为实物量)基本不变,就算变,变化也不是很大。例如:10元钱可以买一斤猪肉,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可以买一斤猪肉,或者猪肉一斤涨到14元(也可以下跌到6、7元),也算相差不远。这就是币值相对稳定。如果10元半年内只能买一斤白菜,而猪肉要30元了,再过一段时间,10元只能买一个棒棒糖了,这就叫币值不稳定。
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强调在兑换外币时的变化幅度不大。例如:假如现在100美元换610元人民币,几天或几月后,100美元换680元人民币(或者500人民币),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对外升值或贬值的幅度比较大,说明人民币汇率不稳定。(汇率怎样算稳定呢?以国家说法为准,国家说稳定就稳定,说不稳定就不稳定,自己不要乱下结论)
意义:安定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
『贰』 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保持物价稳定(每种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具体运用)
央行: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物价稳定
2011年02月16日 18:04 来源: 一财网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央行2月16日发布新闻稿显示,央行副行长杜金富表示,央行将密切监测国内外粮价走势,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创造货币条件。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1月CPI环比涨幅为1.0%。
杜金富是在央行部署做好金融春耕抗旱、稳定粮食生产的金融服务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杜金富表示,央行将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点地区抗旱救灾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再贷款地区间调剂。并围绕当前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合理调整信贷结构,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三农”,用于当前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
杜金富还部署了开展农村信用社支农情况重点调查工作。为了准确掌握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杜金富要求各分支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以核实资本质量为重点,进行深入摸底,调查农村信用社在票据兑付后的资本真实性和实际经营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1.7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为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556.8亿元。
『叁』 什么是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的反面:一,人民币升值 如果人民币升值,我国的出口贸易会受到严重打击。 我国出口的大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东西:衣服 鞋子 布一类,科技含量不是很高,因为我们的劳动人口很多,所以生产这些东西的成本低,其他国家也是因为看中价格低这一点而进口我国的东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这些东西的价格会上涨,我们的东西本来质量不是很高,价格上又没有什么吸引力,外国自然就不要我们的东西了。 大量小工厂因此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动荡二,人民币贬值 我们手里钱不值钱了,所能买的东西少了,生活负担加重,社会因此动荡不安。这比较容易理解本人的知识比较浅薄,以上是个人的理解,如有不妥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肆』 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 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