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货币是否增发
⑴ 什么情况下才会增发货币
那要看政府负不负责任了,像某些政府财政赤字巨大,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就大量增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比如说解放前夕国统区的通胀就是这么来的
一般情况下,增发货币对内都是为了刺激经济,防止经济出现衰退;对外就是为了维持汇率水平。比如说我国央行为了减缓人民币升值速度,就在外汇市场用人民币买外汇,导致了人民币流通量的增加
正常情况下就是我上面第二段说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内主要就是刺激经济,防止通货紧缩,对外就是作为一种维持外部均衡的手段
⑵ 如何确定货币发行的数量
首先认识为什么要发行货币?一般人都能说出来,是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社会商品流通的需要,为了消费和居民积累财富的需要,等等。那么,国家是根据什么来发行货币的数量呢?过去人们认为,货币发行的数量应该是根据国家贵金属或外币的存储量确定的。虽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时不存在什么贵金属或外币的存储,所以,货币发行量是根据社会经济的规模和社会商品流通量的估计来发行的。中国发行的货币量肯定大于越南发行的货币量,这是不言自明的。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货币是否应该继续增加发行量呢?虽然也是不言自明的。然而,货币发行量的多少不是一个量的计算,而一种质的估计。所以,增加的货币发行量需要一些经济方面专家的准确判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检验增加的货币发行量是否恰当,就应该根据增发货币后的社会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的效果来评判。如果增发的货币量多了,社会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现象,如果增发的货币量少了,就会产生企业或单位之间相互欠账,国家财政吃紧或给农民打白条(就像20世纪末中国出现那种现象一样)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影响正常商业流通等现象发生。
货币增加的发行量是通过何种形式流入社会之中的呢?一般存在这样几种形式,1,以政府财政赤字的形式让增加的货币量流入社会。2,中国生产的黄金或购买国外的黄金用多印制的货币购买。3,国际贸易产生顺差的外币用多印制的货币补充。4,国家之间相互交换的货币量和国外政府用于人民币储备的量可以用多印制的货币补充,等等。
⑶ 增发货币是什么意思
不管是字面意义还是实际意义来说,这个词都必然具有货币总量增加的结果,意为货币总量的增加就是增发货币
关于增发货币的方式:
1)很多人都以为国债是货币增发的形式,但是仔细思考之后,会发现,如果是以正常的债务理念来衡量的话,在国债发行前和国债到期后,如果不考虑债息的话,货币总量是不应该变化的——也就是说,国债,事实上不是货币增发的方式。
2)其他增发货币:
1、贴现
2、购汇
3、放贷
这些,却都体现的是在直接拥有新增货币价值之后的行为,即比如人民币购汇,在购汇发生之前,购汇方已经有了人民币,这个时候,这些人民币已经算是进入市场,这意味着这个时候增发的行为已经结束,后面的购汇行为只是增发之后的事情。
⑷ 如何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考察货币政策实行时的目标是否与其实施的结果相符合,以及差距是否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⑸ 我知道货币总量是跟国内实物总量相等的,具体来说,货币是如何增发的
央行是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三种方式调节货币工作量的,央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它在货币短缺的时候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即发行国债等)等方式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在流通中的货币量多的时候通过赎回的方式来回收流动性就达到调节的目的了。
另外货币量需求量和货币供应量不是总是相等的,他是一个动态的理想的概念,我们需要进行适时调节是市场趋于理想状态。
最后流动中所需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值总量除以货币的流动速度。
⑹ 如何判断是否货币超发
简单来说,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一般来说比较稳定),货币增速也应该等于生产总值增速,如果多了就是超发,超过多少就意味通胀多大
⑺ 中国货币增发的依据是什么,海量货币增发的目的和意义这些货币以什么形式存在
依据是物价水平的涨浮 一定的物价水平对应一定的货币供给 发行方式是实体货币
⑻ 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某一时期是否存在货币超发
判断货币是否超发,可以有结果和过程两个标准。从结果标准上看,如果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的话,肯定是货币超发;而从过程标准来讲,如果当年的货币增长超过实体经济增速和金融深化对货币的需求,则可以看成是货币超发。通常来说,是以当年的M2(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大致等于GDP增速(大约为7%),加上通货膨胀率(大约3%),再加上金融深化指标(2%-3%)来进行判断的。(摘自《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