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如何使用计价货币
❶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选用某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是的一般原则是
国际贸易中企业选用某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原则是: 出口时采用硬币种、进口时选用软币种。
❷ 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计价货币应为什么尽量选择进口用软货币,出口用硬货币
首先,我国是外币管制的国家,进出口的付汇和收汇都是向国家买卖的。软货币是指容易贬值的币种卜禅租,硬货币是容易升值的币种型兆,相信这个你知道。
其次,就进口而言,该货币对人民币贬值,就是相同数量的该外币,你用更少的人民币向国家购买相同数目的该批外币就袭弊行了,就是用更少的钱就能买更多的东西了,这是每个人都愿意的事情。还有出口也是反之,相同的东西,该货币对人民币升值,就是相同的该货币可以给你换回更多的人民币,那你不是赚了吗。
最后,就是快点给我分吧。谢谢!!
❸ 进出口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方法
1.一般是选择美岁链元或者欧元。
2.有的地区可以选择人民币,但选择人民币,对出口来说是不袜慧能退告雀答税的。
❹ 选择计价货币的原则是什么
选择计价货币的原则有三点: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计价和折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时所使用的货币。
(4)进出口如何使用计价货币扩展阅读
一、计价货币
计价货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用来计算和清偿彼此债权债务的货币,一般与结算货币相同,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只规定了计价货币,没有规定结算货币,则计价货币就是结算货币。
交易双方也可以规定计价货币是一种货币,结算货币为另一种货币,甚至另几种货币,此时,交易双方要在合同中定明不同货币的比值。因此买卖双方在选择使用何种货币时,即要考虑货币汇率的风险,又要结合自己的经营意图、市场供需和价格水平等情况做出综合性分析。
中国常用的国际结算货币有:美元、英镑、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港元。理论上人民币也可以作为计价或结算的货币,但我国金融管理规定对外使用人民币仅限于账面的收付,不能自由兑换和流动。因此,目前在一般多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汇率变动的情况和进口国家(地区)的习惯等,选用对方国(地区)货币或第三国货币。
二、计价货币的选择,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
(1)使用卖方国家货币、使用买方国家货币和使用第三国货币。
对任何一方来说,使用本国货币,承担的风险较小,但如果使用外币则可能要承担外汇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因为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上下浮动是必然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因汇率浮动造成损失。
(2)如果我国与对方国家之间有贸易支付协定,则应使用协定中的货币。如果我国与一些发展中法国家订有贸易支付协定,协定货币为瑞士法郎。如果我国与对方国家无支付协定,一般应选用“可兑换性货币”,即可以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货币,也称自由外汇。
(3)可兑换性货币根据币值是否稳定,也有软、硬之分。所谓硬货币,是指币值比较稳定且呈上浮趋势;软货币是指币值比较疲软且呈下浮趋势。我国出口商品原则上应选用硬货币,而进口商原则上应争取用软货币支付。当然在选用货币问题上,我国还是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协商,按照促进出口或进口交易的实际情况,全盘考虑,灵活机动。
❺ 计价货币的详细解释
在一般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价格都表现为一定量的特定货币(如每公吨为300美元),通常不再规定支付货币。根据国际贸易的特点,用来计价的货币,可以是出口国家货币,也可以是进口国家货币或双方同意的第三国货币,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由于世界各国的货币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的条件下,通常被用来计价的各种主要货币的市值更是严重不稳。国际货物买卖通常的交货期都比较长,从订约到履行合同,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在此期间,计价货币的市值是要发生变化的,甚至会出现大幅度的起伏,其结果必然直接影响进出口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如何选择合同的计价货币就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是买卖双方在确定价格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除双方国家订有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而交易本身又属于上述协定的交易,必须按规定的货币进行清算外,一般进出口合同都是采用可兑换的、国际上通用的或双方同意的支付手段进行计价和支付。但是,目前这些货币的软硬程度并不相同,发展趋势也不一致。因此,具体到某一笔交易,都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把发展趋势对我方有利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从理论上说,对于出口交易,采用硬币计价比较有利;而进口合同却用软币计价比较合算。但在实际业务中,以什么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还应视双方的交易习惯、经营意图以及价格而定。如果为达成交易而不得不采用对我方不利的货币,则可设法用下述两种办法补救:一是根据该种货币今后可能的变动幅度,相应调整对外报价;二是在可能条件下,争取订立保值条款,以避免计价货币汇率变动的风险。
❻ 灵活选择和使用结算货币的原则有哪些
灵活选择和使用结算货币的原则:
(1)选择自由兑换的货币;
(2)出口收汇,选“硬币”计价;
(3)进口付汇,选"软币"计价;
(4)尽量采取本国货币计价结算;
(5)“软”、“硬”货币搭配使用。
结算货币介绍:
结算货币亦称“合同货币”或“契约货币”。国际贸易和信贷合同中规定用作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结算货币分为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 在国际信贷合同中,分为借款货币与还款货币。通常二者为同一种货币。
当二者为不同的货币,即用一种货币表示商品的价格而用另一种货币支付货款,或用一种货币借款而用另一种货币归还贷款时,则应在合同中规定两种货币的汇率,以便到期结算时换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结算货币
❼ 在进出口贸易交易合同中“计价货币”与“支付货币”的区别两者的规定有何作用
计价货币(Money of Account)是指合同中规定的用来计算价格的货币.这些货币可以是出口国或进口国的货币,也可以是第三国的货币,但必须是自由兑换货币.具体采用哪种货币由双方协定。如合同中的价格是用一种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货币(如美元)来表示的,没有规定用其他货币支付,则合同中规定的货币,既是计价货币,又是支付货币(Money of Payment)。如在计价货币之外,还规定了其他货币(如英镑)支付,则英镑就是支付货币。
在国内,支付货币(Money of Payment)经常翻译成结算货币。
❽ 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都倾向于采用什么方式作为结算货币
美元 , 欧元 ,英镑 。
人民币相对美元持续升值。所以建议用欧元如果是从事外贸业务的话,要看人民币的兑换汇率,如果你是进口商品,那么应该用软货币,也就是比较容易贬值或者是有贬值倾向的货币,如果是出口商品,则应该用硬货币成交,避免你遭受外汇损失.
再说人民币最近的汇率走势还是有升值的可能性,那么人民币就属于硬货币了,相对而言美元属于软货币.
国际结算方式多元化趋势分析一:国际贸易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要求买方出具信用证的方式逐渐落伍。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较之于国际贸易的其它两种传统方式--汇款和托收,信用证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一,汇款方式和托收方式中买卖双方凭借的是商业信用,授信方在提供信用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或收到符合规定的货物,完全取散此行决于对方的资信;信用证则是一种银行信用,出口商只要提供符合信用证规定条款的单据,开证银行就必须承担第一付款的责任,由于有了银行的介入,信用证方式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国际贸易中身处不同国家的进出口商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的问题,起到了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其二,汇款方式和托收方式中资金占压和结算风险全部集中于信用的提供者--托收方式中的出口商、汇款方式中预付货款下的进口商、货到付款下的出口商,而在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发运货物和提交单据后可通过议付很快收回货款,进口商在申请开证时只需交付一定比例的押金,其余货款要到开证行交单索汇时才支付,因此,资金负担和风险的承担比较分散。但是自90年代以来,信用证方式在国际结算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国际贸易结算领域出现了结算方式多元化的趋势。
二:买方市场使得结算方式的选择比较迁就于买方。当今国际商品市场处于典型的买方市场状态扒吵,出口商品的竞争异常激烈冲哗,对买方相对有利。买方越来越倾向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支付方式,而不大愿意采用信用证这种相对有利于卖方,不利于买方的方式进行结算。因为信用证方式中,买方申请开证需向开证行缴纳开证保证金,而造成资金被占压,在这种情况下,卖方若一味要求采用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只会贻误商机,削弱自身的竞争力。
❾ 请问在进出口贸易中,货币有软货币和硬货币,请问什么是软货币什么是硬货币
硬货币: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价坚挺并能自由兑换、币值稳定、可以作为国际支
付手段或流通手段的货币。主要有:美元、英镑、日元、法国法郎等。
软货币: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价疲软,不能自由兑换他国货币,信用程度低的国
家货币,主要有印度卢比、越南盾等。
硬货币和软货币是相对而言的,它会随着一国经济状况和金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美元在50年代是硬货币,在60年代后期-70年代是软货币,8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高
利率政策和紧缩银根政策,美元又成为硬货币。
❿ 进出口数据美元人民币哪个为准
美元。进出口是指对外贸易,按照国际规定,通用磨斗的计价货币是美元,所有数据以美元为准。进出口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碰伏活瞎吵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