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政策的起点是什么

货币政策的起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3-19 05:43:30

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什么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叫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此时中央银行希望调控的是信贷的成本。而定量宽松货币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关注点从控制银行系统的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的环境下。对于这个政策而言,“量”意味着货币供应,而“宽松”则表示很多,当然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自己的指标。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意味着放弃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因为对于央行而言,他们不可能既控制资金的价格又控制资金的数量。
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票”,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助于经济恢复增长;但是,长期来看,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起滞胀。另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刺激本国出口的同时,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式,导致贸易摩擦等等。

Ⅱ 什么是货币政策

    我们经常听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都是国家调控经济平稳运行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也属于这类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年度货币供应量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结构的金融根本政策。具体由中央银行负责执行,如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央行等,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

    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框架,包括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三个部分。

    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四个: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但这四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只能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分别叫单一目标制货币政策和多目标制货币政策。

    具体选择什么的目标,主要根据各个国家国情和实际追求什么而定。如美联储一般喜欢盯住就业,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自己的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一般选择经济增长,同时兼顾币值稳定,采取双目标制。但最近几年,把币值稳定提到了经济增长之前,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货币政策追求的取向有所变化。

    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近年来,又不断创新,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长期补充抵押贷款(PSL)。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如何传导,是货币政策实施的关键。货币政策传导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信贷,另一个是利率。信贷是数量调控,利率是价格调控。信贷调控可以使用行政手段,利率调控则完全靠市场方式。

      我们国家曾经长期使用信贷渠道,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也一直习惯叫货币信贷政策。后来,随着货币政策的改革和深化,利率调控越来越占更多比重。目前,仍然是信贷与利率混合使用的调控方式。

      信贷政策一般是引导金融机构向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对薄弱落后环节信贷资金投放倾斜。重点支持小微,民营,三农,普惠,下岗失业再就业等领域。利率渠道,实质上,央行盯住利率和通货膨胀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进行金融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量的调控,是市场化调控,对央行调控手段和艺术有较高的要求。

      无论是哪种调控方式,无非是要完成年初既定的货币供应量。而一个国家的年度货币供应量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基准是经济发展中需要多少的货币供应。供应量太多,会使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供应量太少,又会引起通货紧缩,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受到其他临时重大因素的干扰,而不得不做出加减调整。如应对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各国纷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这个是货币政策选择的问题,是个大话题,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聊。

    刚才说到货币供应量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经济增长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注意,这里使用的是“潜在”两个字,我们经常听到的经济增长率都是实际经济增长率,最多再衍生出是否剔除价格因素而已。它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不是一回事。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在全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情形下,经济增长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也是最优经济增长率。是经济学家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宏观调控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般情况下,用广义货币M2增长率代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前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M2增速普遍接近20%。近几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M2增速大体保持在10%以内。这就是我们国家每年的货币供应量水平,也是实现的货币政策效果。

   

Ⅲ 什么时候用货币政策,什么时候用财政政策,他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

一.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二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拓展资料: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Ⅳ 货币政策是什么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1]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热点内容
基金如何避免套利 发布:2025-02-14 01:59:52 浏览:390
持有的基金怎样买入一字涨停股票绝招 发布:2025-02-14 01:56:28 浏览:717
退市后的股票可以分红吗 发布:2025-02-14 01:43:35 浏览:517
基金限大额买进是什么原因 发布:2025-02-14 01:30:18 浏览:571
怎么判断股票第二天涨停价格 发布:2025-02-14 01:26:02 浏览:320
华中科技股票行情查询 发布:2025-02-14 01:23:35 浏览:543
历史股票入富后指数 发布:2025-02-14 01:10:30 浏览:541
那个股票软件能看集合竞价 发布:2025-02-14 01:10:27 浏览:805
1号文件影响股票 发布:2025-02-14 01:08:51 浏览:373
股票涨停板附近巨量成交 发布:2025-02-14 00:53:28 浏览: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