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货币放水
1. 央行放水是什么意思
将中央银行存的准备金注入到市场上,或者增发更多的人民币,让市场上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流通,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开闸放水是类似模颂的。
2018年央行有发布消息,从7月5日开始中国五大银行、十二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等银行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对于银行存款准备金都是清楚,是银行交到央行的资金,用于保障储户配码塌的利益,一旦下调了这个比率,那么银行用于信贷的资金就增加了,也就是释放了更多的资金到市场上,也是央行放水的一种。
(1)国家为什么货币放水扩展阅读:
央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并不是个普通的银行,实际上是个政府机构,处于一个国家货币和金融系统的核心地位。中央银行是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帮助引导了现代货币及金融体系的发展,并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各种各样的机构起着中央银行的作用。而如今几乎每个国家都建立了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日本银行(theBankofJapan)、加拿大银行(theBankofCanada)等等。货币联盟是个例外,联盟中的多个国家共享一家中央银行。
如今培圆的欧洲中央银行(theEuropeanCentralBank)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是欧元区17个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即便如此各成员国仍拥有其国家的中央银行,也是整个欧元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2. 恶性通货膨胀,买根葱上万亿!美元放水引发全球通胀该如何应对
“通胀如虎”,杀人不见血啊!货币超发所引发的通货膨胀,不仅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飙升。而且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还记得民国时期的通胀,老百姓拿着几捆纸币换大米,现在想想真的很恐怖。而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有的国家通胀率上万倍,面临着严重的通胀危机,有个国家的通胀程度达到了15个小时翻一倍的失控状况。我们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
去年疫情爆发之后,美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等受到全面的影响,美国利用美元的优势进行全球大放水,美元超发让美国国内通胀现象加剧,也让全世界因为美元的结算货币属性而分摊了美国通胀的压力。美国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下面我将从现如今通胀超级严重的几个国家经济情况着手,针对于 美元大放水背后的全球通胀影响 来进行分析解读,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处理通胀问题的。一起来揭开通胀危机的面纱!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什么所有国家都认为这种现象不好呢,为什么有时候就无法避免呢?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面,物价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为什么物价会提升呢?是因为本国的流通货币数量多,流通商品少所导致的。举个例子,市场上目前流通10块钱和5个苹果,正常情况下,1个苹果的市场价格是2元。但是由于本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出现问题,导致市场流通货币数量达到了20块钱,但苹果仍旧是5个,那么1个苹果的市场价格就成了4元,物价翻了一倍。
通货膨胀是非常可怕的,因为通胀会让老百姓的钱不值钱。举例子,比如说一个国家因为各种原因致使本国年度通胀率为10%,那么老百姓年初的10万元,到了年底就只剩9万元的购买力了,1万元不翼而飞,但这1万块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既然都知道通胀的危害,但是为什么还无法避免呢?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国家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只结合自身需求来制定,还需要考虑国际金融环境。比如说近期的美元超发,只要美国用美元到你国家买东西,那么本国就需要发行等价的货币进行冲抵,而发行的等价货币流通到本国市场中,如果本国产能跟不上,就会导致货币超发,通胀问题严重;第二,本国央行实施宽松型货币政策,但是由于产能遇挫而导致通胀问题出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前有哪些国家受通胀危害得比较严重!
说起通货膨胀,很多人会想到委内瑞拉。2021年委内瑞拉的最低工资为七百万,你是不是大吃一惊,心想着这个国家的老百姓这么有钱吗!别着急,我说的七百万可不是人民币,而是委内瑞拉本国货币玻利瓦尔。那么七百万的玻利瓦尔相当于人民币多少钱呢?也就是十几块钱吧!什么?工资最低标准才人民币十几元,我没有听错吧!你没有听错,就是这样的,而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就是通胀。
当你还耿耿于怀的时候,其实委内瑞拉的通胀现象还算是轻的,如果你去看匈牙利的通胀问题,你才会惊吓到花容失色。匈牙利这个国家领土面积很小,也就是9.3万平方公里,还没有一个江苏省大。本国人口1000多万,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小国, 却上演了买根葱就要上亿元的离奇现象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出现呢?那还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
一战后匈牙利宣布独立,刚独立的匈牙利就废除了原有货币,使用新发行的匈牙利可开朗。而一战后的匈牙利由于战败的原因,不得不割地赔偿,导致本国7成以上的领土被周边国家分走,当时的人口也只剩下可怜的600万人口,这个人数只有如今上海常驻人口的三分之一不到。而刚独立的匈牙利政府由于经济压力,只能够通过印钱来刺激经济。众所周知,政府印钱短期内确实能够形成经济繁荣的假象,毕竟本国老百姓手上有钱了,就会去消费,而工厂因为消费而去生产,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国内产能无法提升,那么本国货币势必要贬值。
果然没过多久,匈牙利货币贬值飞速,到了1924年1美元就能兑换7000克朗,而在一战前1美元也只能够兑换几克朗。如果匈牙利国民把钱存在银行里面,那估计是亏损的不要不要的了!匈牙利看着这个通胀率,那是着急得不得了。幸好匈牙利加入了国际联盟,并且从其他国家那边搞了一些贷款,这才让经济稍微稳定一些。而这时候的匈牙利政府在其他国家的指导下,重新推出了新的货币彭哥,并且将彭哥直接和黄金挂钩,这就能够进一步促进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了,除此之外,还有周边的老大哥英美的帮助,让匈牙利的岌岌可危的货币体系重新回到了正轨。
可是世事无常啊,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国都把匈牙利的贷款要回去了。因为世界谷物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严重影响匈牙利本国的粮食出口。这时候的匈牙利是卖东西卖不出去,又没钱去买东西,国内局势非常糟糕。可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二战爆发了!而匈牙利由于地势原因,成为了苏联和德国的主战场,你说多惨,最后匈牙利九成的工业基建都被破坏了,超过五成的工业产能荡然无存,本来就没有多少赚钱的物件,现在全被糟蹋完了,匈牙利政府和国民那是两眼无语泪涟涟啊。于是,彭哥撑不住了!匈牙利政府一拍桌子,国内经济不景气,疯狂印钱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于是彭哥的贬值速度超乎想象,只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匈牙利就开始印发1亿面值的纸币了,后来还印刷了10亿面值的纸币,可是这些金额有啥意义呢?买个鸡蛋都要一个亿,你说给你几百亿又有啥用呢?
匈牙利在1945年时候,全国流通货币总量只有250亿彭哥,六个月之后,全国流通货币总量超过了1.6万亿彭哥,然后不到半年,货币总量超过六十万亿,然后又过了半年,全国流通货币总量达到了四十七万万亿!!对,仔细看,是万万亿。这样来看,委内瑞拉的通胀就是浮云,小kiss!匈牙利才是通胀领域的王!
当然了,匈牙利的通胀对于本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匈牙利政府当时也游走在破产的边缘,在货币体系崩溃的海里一直下沉啊!所以说,通胀如虎,要命啊!
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通胀现象又开始躁动起来了!而导致通胀问题加剧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国, 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
美国最近奉行的本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决定了美国成为了坑害全世界的毒瘤。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当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自己无法被传染的时候,全球疫情肆虐开来,而美国由于特朗普政府控制不力,导致美国疫情非常严重!截至目前,美国新冠确诊累计人数破四千万,死亡人数66万人!可是就这样,美国联邦政府还是保股市,这是为啥呢?因为美国的经济支撑就是资本,实体经济的匮乏让美国赚钱容易,但是造东西不容易啊!
于是,面对疫情对美国国内的经济冲击,美联储开始疯狂印发美元,整整超发了六万亿美元啊。众所周知,通胀的原因就是本国流通货币的超发所导致的,那么美国为啥敢超发这么多货币呢?难道不怕美元贬值,国内经济滞胀吗?美国不怕,因为美元是世界结算货币,美元超发的货币最终被全世界所有国家所稀释。简单来说,就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认美元,美国拿着超发的钱去这些国家买东西,人家不得不卖!这相当于美国拿着一堆纸买了其他国家一堆的商品,其实并没有付出什么。
而和美国做生意的这些国家就苦不堪言了。举个例子,你是中国的一名商人,美国拿着10万美元买了你的货,你拿着十万美元去银行兑换人民币用于国内交易使用,银行给你换了64万多的人民币。而这10万美元银行卡就自己收着了。这个流程会有64万的人民币流通到市场,有10万美元储备进入银行。可是,这时候美国仍然在不断印发美元,原来的10万美元由于通胀只具有了9万美元的购买力,那相当于和美国做生意,啥事都没做,就亏了10%!如果利润比较薄,和美国做生意可能不赚钱还亏钱。
于是很多国家由于美国这种货币霸权行为导致本国货币发行较多,国内通胀现象显著,最终只能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而该政策一落地,势必会让本国经济遇冷,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很多国家开始抵制美国,抵制美元霸权,走上了抛售美债和去美元化的道路。而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截止到7月31日,美债达到了28.5万亿,以美国年度GDP数据来看,要耗费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还利息,可见美国的经济也很困难,如果全球都联合起来反对美国,那么美元的世界结算货币属性必将消失,美元买不了其他国家的商品,只能够在本国流通,而如果美国的基建和制造业跟不上,严重的通胀会将美国吃的连渣都不剩。
这些都是后话,让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回归本国,看一看在美元大放水如此严重的国际背景下, 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美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呢?
从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来看,除了前不久的降准政策外,并没有针对美国的货币超发问题跟节奏的进行货币超发。之所以不这样做的原因包括两点:
第一,我们的美元外汇储备量较高。
中国目前是美国第二大债务国,持有美债金额过万亿。所以当美国无耻的拿着几万亿的美元跑到中国来买东西的时候,中国出于人道主义角度,还是卖给了美国。那有人就说了,这样一来,随着美元的通胀,美元进一步的贬值,我们不就亏了吗?我告诉你,由于我们持有美元储备量较高,能够通过进口美国的煤炭等物资,来进行通胀的冲抵,中间只要解决好时间差的问题,就能够让通胀流回美国。
第二,我们已经健全了经济内循环系统。
其他国家为什么会超发本国货币来冲抵美元通胀的影响呢?那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和美国打交道,许多的物资需要从美国进口。而我们目前除了芯片等高端技术需要购买以外,其他的物资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因此我国国内的经济循环系统相对是比较健全的,对于美国的通胀能够有效的应对。
虽然说我们不需要和其他国家一样去超发本国货币来冲抵美元通胀的冲击。但是针对于美元大放水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防范,毕竟我们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已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应对美元大放水的问题呢?美元大放水事件是否能够给我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呢? 我们来看一下。
如何应对美元大放水的问题,我上面已经说了两点,第一是可以用美元储备来冲抵美元通胀影响,第二是进一步健全经济内循环系统来促进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是这两条只能够算是防守之策。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应对美国的各项货币政策,我们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毕竟美国这几年对我们确实充满了恶意。
那么我们具体做了哪些准备呢?
第一,举全国之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从华为和中兴被技术封锁的事情来看,美国对于我们的 科技 进行了全面的封锁。此次美元大放水也让我们看清楚了美国的嘴脸,为了能够进一步的稳定本国经济,防止因为高端制造业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受挫问题,我们已经举全国之力来发展高端制造业,未来必定能够在芯片领域有所突破!必定能够跳出美国的产业链,自己重新组建一条属于中国的全球产业链,进一步稳定中国的国际地位,稳定国内的经济态势。
第二,就是大力发展人民币数字货币。
现在美国之所以能够通过美元来收割全球的资产,是因为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不是短时间促成的,围绕美元霸权的相关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如果武断的去美元化,势必会导致自身的经济贸易往来出现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的人民币数字化货币能够避开美元的掌控,从而实现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球产业链,从而在稳定国内经济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美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超发货币促进本国经济,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从短期来看,能够解一时之困,但是从长期来看,势必会作茧自缚,身陷囹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委内瑞拉和匈牙利的通胀现象我们能够总结出,国家务必要提高产能,才能够保障本国经济的稳定。才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目前美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仗着原来的家底在叫嚣,凭借着那几套无耻手段仍旧去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针对于美国将本国通胀释放给全球的问题,必将遭到全球人民的强烈抵制。而如今的中国已经非比寻常,应对美国的流氓行径,我们已经淡然且应对有余。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的霸权地位会因为自己作死而彻底瓦解,我国将会以开放的态度,以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继而慢慢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实现的道路有所阻挠,但是意志坚定的我国人势必能够有所突破。#通货膨胀# #美元#
3. 金融放水是什么意思
金融放水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体系注入资金,增加社会的资金供应量,加大资金流通量。
【拓展资料】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美联储持续放水,而水流到了其他国家,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之后投资了当地的股票、房产等等投资品。而这些凭空出现的货币使得部分国家输入型通胀较为严重,全球的资产因为美元的涌入而不断涨价。
为了应对物价上涨,部分国家开始加息,加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市场上存在的货币量,稳定物价。但是加息有一个危害,会减少货币的流动性,这对疫情控制后的经济恢复是较为不利的,如果不加息,放任物价上涨,那么危害更大,所以权衡一下,部分国家选择了加息。
现在美联储也没有停下放水的步伐,他们就希望将美元输送到全球各地,迫使其他国家资产价格上涨,然后利用加息将美元收回国内,完成一波收割。不过很多机构预测美联储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比较低,个人觉得加息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因为我在3月21日的文章里也说过08年美联储大幅放水后并没有立即产生通胀,而是在2010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才开始快速拉升。
问题是大多数投资者不信,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反之则下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所以上涨。因为抛售的人增多,大家不愿意买,美债收益率只能被动上涨,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这个角度来看,大家会认为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
整体来说我们的物价并未上涨,往年我们国家确实出现过输入型通胀,比如07年、08年、10年、11年。衡量是否受到输入型通胀影响只需要看看外汇储备是否快速增加,以上四个年份国内的外汇储备都_现过快速增加的现象,但今年2月份相比于1月份国内外汇储备甚至下降了50多亿美元。
4. 央行放水是什么意思
“央行放水”意为央模缓行向市场投放资金的流动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放水”比喻的用法,也有“开闸放水”的用法,意思是一样的。
“央行放水”向市场投入流动性之后,将会增加市场的存量资金,有利于激活市场,但是很可能会引起市场价格的上涨,推高物价水平。
央行放水的表巧正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一是降低准备金存款率;二是增加贷款储备、贷款途径;三是促进银行存款;四是发放国债、地方债。
(4)国家为什么货币放水扩展阅读: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1、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孝码悔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和稳定货币币值的基本保证。
3、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和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力量。
5. 全球央行“大放水”,新一轮通胀来袭你的“钱包”会缩水吗
众所周知,由于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去年全球的经济形势都不太乐观。虽然我国的GDP在2020年实现了“逆增长”,超过了100万亿元大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不少行业的发展,都发生了“滞退”。
当然,通过对比来看,我国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像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经济都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面对低迷的经济情况,很多国家的央行都选择“放水”,也就是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市场当中去,以增加市场资金的流动性,激活市场活力。
不过,根据专家的话来看,未来很可能不会加剧,我们也不用担心人民币在未来会大幅度贬值的问题。或许不久后,我国的商品价格就会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全球央行“放水”,你们觉得是好是坏呢?大家认为万一发生“通胀加剧”,那购买什么产品会比较保值呢?请谈谈你们的看法吧。
6. 各国追随美联储加息,日本央行却继续货币放水,原因何在
美联储加息不会对我们国家产生任何影响,但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美国之所以想因通货膨胀而加息,这导致了美国的经济衰退。
众所周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变得越来越严重,但这个问题导致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了经济和能源危机,美国也不例外。美联储实施了一系列旨昌码在提高利率的政策,以稳定当地经济。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增加美国的商业出口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美联储加息也将对我们的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毕竟,如果加息,那么它可能会导致每月物价上涨,从而导致扩张的爆炸性增长。为了未来的发展,加息的主要原因是美元升值,然后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稳定。
7. 什么是对经济放水,为什么要对经济放水
经济放水是指采取降低利率,降低商业银行保证金,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流动性等手段。
严格的按照经济学术语来说,放水属于货币政策的一种。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处在正常的经济繁荣期,那么企业自然会不断借贷进行扩张,到一定阶段,市面上的钱就会过多,物价飞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增。
从经济学定义上来说,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权威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达到影响其他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
具体来说,手段非常丰富,包括:调节基础利率、调节商业银行保证金、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窗口等等。
所有的这些政策都只有两个走向,要么就是扩大货币供给,要么就是减少货币供给。而央行选择用什么手段,扩大还是减少货币,就取决于我们的经济情况。
(7)国家为什么货币放水扩展阅读:
货币调整的目的: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衡量物价稳定与否。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
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因此,中央银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在接受既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其所能操纵的工具对资源的运用加以组合和协调。
一般地说,中央银行可以用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办法来促进投资增加;或者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以消除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效应对投资的影响。
8. 什么叫货币放水
放水指的是放松银根,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印钞票, 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8)国家为什么货币放水扩展阅读:
本质: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
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 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到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9. 央行放水是什么意思
央行放水的意思就是指:将中央银行存的准备金注入到市场上,或者增发更多的人民币,让市场上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流通,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开闸放水是类似的,所以被人们称为央行放水。
通过放水让钱进入企业,这其实在无形中增加了实体经济所背负的债务量,放水越多、新增越多,存量越大、负债越高,整个经济社会所背负的还债压力也会越重,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债务暴雷,那么给经济体系带来的破坏将是不可估量的。
(9)国家为什么货币放水扩展阅读:
1、货币政策:降息
当银行降息时,我们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就会减少,那么人民就倾向于不把钱存在银行,这就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则是资金流动性增加。
2、货币政策:降准
准备金率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表明流动性已开始步入逐步释放过程。
10. 2022开年的“四万亿放水”,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要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资金是如何流入市场的?以及什么是资金空转?
我们都知道,自去年12月份以来,央行开始频繁降准、降息。
每次数据公布之后,所有人都要跟着HIGH起来,各种哔哔的杂音都出来了。
比如说什么楼市要反弹,股市要腾飞,2022大水漫灌的时代来了之类的······
千万,别听他们瞎哔哔。
天黑路滑,小心驾驶才是王道!
在现代信用经济环境下,完整的放水过程是这样的:
央妈通过MLF之类的货币工具放水给金融系统,金融系统通过信贷放水给市场,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用钱投资或消费,整个市场经济链条就活了。
资金空转 指的则是央妈放给金融系统的水在银行间流动,无法到市场中去,导致资金的经济效应无法显现。关于这个现象,我有一篇文章进行过详细的解读,大家可以点击看一下:为什么央行放水了,仍然感觉市场上没钱用,手头紧?
2021年12月,央妈开始频繁降准降息,加上各种高级别发布会上领导们也频频放风,直指宽货币环境。
那个时候的情况是这样的:
先看新增贷款数据。12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13万亿元,弱于预期的1.24万亿元,同比少增1300亿元,也低于前值的1.27万亿元。
再看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9%,好于预期8.7%,前值为8.5%。
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应的是央行的降准降息释放的货币增多。
贷款规模的减少,对应的是商业银行并未把货币释放的市场上。
意思就是说: 2021年12月份,央行的降准、降息以及各项宽松手段释放的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消费,还有资产领域,而是在金融机构内部以极低成本空转。
那么问题就来了,2022年这4万亿是国家公信力背景提供的数据,是切实流入市场的货币数量,为什么还说是资金换了另一种形式在空转呢?
对于国家公信力权威给出的相关数据,并无质疑的必要,而且中国金融市场一向讲究开门红,这个成绩高层一定是满意的,的确是个好兆头。
而我们要细化讨论的是信贷规模的内部结构,也就是具体哪些指标涨了?又有哪些指标降了,这样才能看出经济的现实状态和货币流动的真实反应。
2022年开年首月的金融数据已经公布,我们一起看下具体的几个关键数据:
从总量上看,确实可以说开门红、超出预期。
社融增量创新高,M2增速超预期……很容易让人直接联想到一个结论
——水来了,钱多了,形势一片大好。
当绝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集在“M2增速达到9.8%,远超预期”时,却忽视了下面这组数据
——1月份,M1增速为“-1.9%”。
中国M1有数据 历史 以来,首次负增长。
M1是指活期现金,M2是M1加上定期存款或定期理财,两者相背离,证明活期现金在向定金存款转化。
M1负增长,简单地讲就是:消费意愿在走低,投资意愿在持续萎靡,经济活跃度依旧很差。
M1反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购买力。
高了,说明老百姓手头宽裕,愿意花钱,企业愿意投资,对于未来投资预期较高,资金流动性好。
低了,说明老百姓手头紧,没啥花钱欲望,企业对未来收益不看好,不愿意投资,现实经济中缺少流动性。
而M2的增加,只是说明了央妈给银行的钱确实是多了。
信贷总金额的增加,也说明银行确实把央妈给的钱通过信贷释放到市场中去了。
但是,市场拿到钱,花没花是另外一件事。
而这MI与M2相背离,正好说明了:市场拿到钱,但是却没花,而是转手又被人们存到了银行,再一次回到金融机构里面去了。
就像过年时候,亲戚中的长辈给孩子发了压岁钱,孩子拿到钱之后,不是拿去买东西消费了,而是转手又交给了自己家长。
那么,为啥呢?为啥要贷款出来又转手存起来了呢?
当然是因为觉得投资赚钱不靠谱,不如吃息差啊!
说到底,还是没信心,市场对于投资预期很悲观啊!
央妈给银行资金成本调低了之后,银行贷款的利息也在走低,资金使用成本已经降了下来。叠加上银行为了完成任务,各种无息/低息贷款产品开始推向市场,这种情况下,一些机构便顺势开启了信贷转存套利模式。
比如说,中信证券在央行全面降准降息以后,立马启动配股募资,结果钱到手之后却拿了80亿去华夏银行存了个定期,券商都要吃利息赚钱,这种躺赢不香么?
钱绕了一圈,还是回到金融系统里面空转,只不过区别于去年12月份来说,市场下局,参与了这次资金空转。
好歹资金到市场中走了一圈,对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自然是没什么毛用!
不信?我们再看下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细类:
1月份人民币总贷款规模增加了3944亿,而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只增加了600亿,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却都是减少。
居民短期贷款对应的是生活消费,这个又减少了,说明了消费端不行;
居民中长期贷款对应的是房贷,这个也在萎缩,说明楼市不太可能有啥小阳春;
这两样都在减少,那些看到4万亿就开始高呼楼市反弹,价格上涨的声音是不是该停停了?打不打脸?
只是这数据上,钱的金额对不上啊,剩下的钱都去哪儿了?放出来的水到底流向了哪里?
当然是企业短期贷款和企业票据!
其中,企业短期贷款创下 历史 最高!
大家都知道,企业短期贷款都属于一年期以内的贷款,利息低,放款快,操作简单。
短期贷款大幅增加,中长期贷款却在缩减。
这说明什么问题?
银行在利用短期贷款冲指标,市场上一些机构配合着银行,一同造出了个开门红!
所谓的信贷规模增长,剖开来看,数据反应出的并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更不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而是人为的强拉贷款指标,主动推高信贷规模,为的,是数据好看!
可笑吧?
2021年12月,央行高层提出了“主动出击、支持实体、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的信贷任务。其言语之恳切,态度之强烈前所未有,金融系统也有信贷压力啊,需要给市场释放积极的信号提振市场信息和投资预期啊。
于是,各大商业银行都在通过大量投放“短期贷款”,冲刺高层提出的信贷任务。纷纷找到一些信用不错,经济效益良好的合作单位,低息贷款走个任务,转手又存到银行里吃个利息,一来一回任务完成了,谁都没有亏,数据一上去,央行和金融系统脸上就都好看了,银企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这个银行开门红,银行也确实努力了,主动出击,积极放贷,忙的马不停蹄。
现实经济环境中呢,有钱的企业玩着短借转存的 游戏 ,真正缺钱的企业因为风险指标高依旧是融不到钱,依旧没法搞好生产,企业运营,扩大规模,提高就业仍旧没法得到根上的解决······
但这也没办法的事儿不是么?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寒蝉效应哪里会一下子就突然消失的、。
想想银行的信贷口,为啥放贷难,不仅仅是疫情影响下的企业躺平,不敢贷款,银行放贷也怕风险啊,现在信贷都是终身负责制,银行负责人既要完成任务也要规避坏债啊。
这样的思维导向下,与其冒着大风险把钱放给真正需要的实体企业,不如拆借给同行或者和不需要钱的企业玩一玩短贷换存款的 游戏 呢。
有人总结,央行费了那么大劲,从宽货币(央行放水给银行)到宽信用(银行放水给市场)一直无法真正的有效发力,根本原因不就是市场不敢投资,人群不敢消费么?
他们所担忧的不就是贷款利息太高,怕还不上么?
那就把利息持续往下走,或者直接干到0不就行了!
白给钱花,谁会拒绝?
而且,发达国家不都是低利息,有的甚至还是负利息么,为的就是防止人们躺平,把钱存起来而不是去投资,中国迟早也要走这一步的,为什么不再来几次全面降准降息呢?
这样有用么?
当然没有用,而且风险很大!
首先,中国国内目前的经济环境,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债务风险,不再适合加大杠杆了。具体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这篇文章:中国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债务危机?
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不敢借钱,就算把宽信用降低到最低,也没有行业敢借钱。更何况,原先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行业一直在出清缩表,就算他们敢借,国家也绝不会允许资金再往楼市里流入。
为啥?
因为脱实就虚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样对实体经济冲击更大,国家放水的目的是为了托底经济,更是为了发展实业,实现共同富裕。
而房地产行业早就是金融属性了,它要出清转型成真正的实体经济,实现其真正的居住属性。
进一步将,如果让资金进一步流入房产,让拥有更多房产的人群财富持续增长,无异于加大贫富差距,这与国家调控的初衷完全是相背离的。
而且,2021年中国住户部门杠杆率已经高达72.2%,已经高出了国际平均水平,还继续给居民加杠杆?这不闹么?
回想下,日本房产泡沫危机爆发时候,多少个家庭被债务拖下深渊。加大居民杠杆,无异于持续透支居民未来购买力,寅吃卯粮的做法不可取!
最实际的,还是要从根上着手,通过给实体企业注入资金托底经济,有效提高居民就业,实现经济增长。
其次,美联储加息预期日益强烈,美国为了促进资本回流,方便它收割掳掠,正在全球各处搞事制造危机。先是哈萨克斯坦开年暴乱,现在全世界还盯着俄乌的形势,局势如此不稳定的情况下,大放水刺激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无异是添乱。
大水漫灌,那是主动制造通胀,推高资产泡沫,难道还主动给美元收割提供机会不成?
很显然,中国“以我为主”的货币规划策略不会这么干!
最后,疫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经济环境与政治息息相关,绝大多数时候,是政治决定经济。
2022年上半年是冬奥会,下半年是二十大召开,这两件大事,决定了中国的“疫情动态清零政策”会更加趋严。
因为,冬奥会的重点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其城市治理水平,目的是为了收获一定的政治正向舆论支持和经济投入回报。所以,2022年的上半年,国内顶层绝不会允许疫情失控,只会更加严守严防,而付出的必定是经济相对收紧带来的损失。
而下半年,在二十大正式召开之前,中国的民生保障,经济稳定,就业指标,疫情管控等各个方面更是不会被允许出现任何问题,这是政治正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2年的中国货币政策,不会有什么大水漫灌!
2021年中国的GDP再创新高,全年GDP总量高达114.3万亿,比上年增长了8.1%。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8.2%,位居各大产业之首。
没想到吧?
2021年拉动GDP增长的不是房地产行业,不是消费口复苏,竟然也不是外贸增长,而是高技术制造业!
其中,新能源 汽车 ,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保持了强劲增长动能。
在房地产业、建筑业等投资持续收缩、严重拖累GDP增长的前提下,高新技术制造业凭着超高增长率硬是把GDP拉到了8.1%的数值。
这说明了什么?
国家经济结构变革已初见成效!
从2021年年底开始的货币宽松表达,以及2022年真金白银的开始往市场放水,到今天的信贷规模开始放大,国家维稳经济的步伐一直在前行,每一步都走的很稳!
只不过,这宏观货币政策调整就像开车一样,需要稳着来:
轻轻踩上一脚油门感受下车的动能;
不行了,加重点力道再踩;
还不行,就加了力连续踩——直到车开始启动。
如今,经历了数次积极的货币政策调控,虽然资金仍旧在空转,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货币流通遇到了堵点。
但我们要明白,一切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都需要时间和过程,所有的堵点都需要有形之手一点点地去疏通,去解决。
而且,效果已经初现,市场已经开始接触到资金了不是么?
有了这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那么接下来给市场中的实体企业注入动力,重塑市场信心和预期还会远么?
分享完毕,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观众席上的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