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计算基础货币
⑴ 央行每季度公布的基础货币数据怎么计算
我国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主要有三种:财政赤字、信贷投放和外汇占款。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不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基础货币的方式只有央行再贷款,不过历史上曾发生过因央行体制漏洞造成的货币创造和扩张。1980年以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途径是央行发行货币;1984年以后,通过信贷扩张投放基础货币;2000年以后,外汇占款巨额增长导致基础货币的被动增加。今年前7个月储备货币增量仅为887亿元,外汇占款增量仅为2988亿元。基础货币增长缓慢致使银行间资金偏高,这也许是近期股债双熊的原因。QE3出台后,外汇占款增量将会好转,但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结构发生改变、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背景下,未来外汇占款的增量不宜过度乐观。
⑵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有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再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之分。
(2)怎么计算基础货币扩展阅读:
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
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许多国家选择利率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是可测性强,二是可控性强,三是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高。
自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的总体关联度在增强,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应以其他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
其理由,一是认为基础货币投放难以控制和货币乘数不稳定,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差并且下降。
二是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货币量与物价和产出的相关性被削弱,因而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其实,货币乘数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由于基础货币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即在预测货币乘数的基础上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就可控性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是有效的。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货币供应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
⑶ 金融学的货币创造乘数如何计算给个例子。
1、简单来说,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到流通市场,人们又将这10单位存了8单位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将6单位贷款出来给企业,企业再存入2单位作为流动资金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还可以将这2单位作为贷款放出去,这样中央银行增加10单位货币,最后导致市场上货币增加远不止10单位。这就是乘数效应。
2、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创造乘数指货币供给量(M:通货与活期存款总额)对基础货币(H: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变动的比率。
3、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根据银行体系的制度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提取一定比例留作准备金,而另一部分可以由银行向客户放款,从而进一步增加货币量。如此继续下去,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ΔM=ΔD/rd。式中ΔD为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d为法定准备率。
4、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5、以上都理解的话,直接套书上的公式就可以了。
⑷ 什么叫做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货币发行(M)与央行担保的银行债务(存款准备金,R)。 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 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现代中央银行建立不依靠财政注资和资产担保,货币发行机构和政府都没有对货币提供资产担保,货币发行实际不具有信用证的特征,因此中央银行经营实际等于负债经营,中央银行的负债规模实际取决于执行流通功能所需要的规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实际是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衍生)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不依靠基础货币也能通过发行或有负债的信用证衍生工具也能大量创造货币信用;在金融周期流通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创新工具,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实际不受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制约,商业银行的最终负债规模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净资产规模和风险经营能力)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⑸ 跪求这个计算,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狭义货币乘数,现金漏损率以及超额准备金率
基础货币900,原始存款5100,狭义货币乘数150,现金漏损率0.02,超额准备金率300亿元。计算方式:
基础货币B=100+800=900,原始存款=100+5000=5100
现金漏损率c=100/5000,狭义货币乘数=100+5000/100=150
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活期存款余额D为5000亿元,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为500亿元,因此,超额存款准备金为300亿元。
超额准备金率=300/5000.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原始存款=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
货币乘数的基本概念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以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简单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即所谓的乘数效应。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决定。
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金—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之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
完整的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m=(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货币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m=M/B=(C+D)/(C+R)=(Rc+1)/(Rd*D+Rt*T+E+C)*DM=C+DB=C+RRc=C/D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Rt为定期存款准备率、T为定期存款、E为超额准备金、D为存款货币、C为流通中的现金;R为存款准备金总额。
⑹ 准备金算基础货币吗
而只有能派生存款的货币才算是基础货币。
那为什么准备金还算基础货币呢?
很认真思考,穷根究底,追根溯源,要把货币银行学的原理弄明白,弄透彻。还没这么深入思考过呢。其实,我也没完全弄透彻。
货币乘数的推导公式,就是其原理的体现。
货币乘数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数额。
或者说,货币乘数就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我稍微查阅了一下,具体推导公式很复杂,这是个理论性的问题。E=mc^2,这个公式很简单,但要弄懂其具体原理,就不简单了。能应用就不错了。找出需要的基础,把基础打好吧,不是任何一个问题,都能马上弄明白透彻的。
这要了解基础货币的特征
1.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2.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
3.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链接参考资料的呢
MBA智库网络: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这11项因素是:
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财政部发行通货;
⑤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⑥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⑦政府持有的通货;
⑧政府存款;
⑨外国存款;
⑩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
⑺ 如何计算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 =现金+活期存款
⑻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量计算方法
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高能货币,亦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货币基础”、“强力货币”、“强势货币”、“始初货币”,它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紧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基础货币有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 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其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通过乘数效应,可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贷,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编辑本段基本特征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编辑本段运算公式从用途上看,基础货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数量上看,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其公式为: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编辑本段计量过程如前所述,基础货币是由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琢金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如果把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也视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则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现金就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大众的负债。因此,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导出基础货币方程式。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由上表可导出基础货币一般方程式可得: A1 + A2 + A3 + A4 - L1 - L2 - L3 - L4 = B 或者是:(中央银行资产)-(中央银行非货币性负债)=(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外金融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资产净额 B = (A1 - L1) + (A3 - L1) + A2 + (A4 - L3 - L4) 根据复式记帐原理,任何时候资产负债双方都是相等的。一般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增加,基础货币量必然增加;相反,基础货币量减少,反映出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减少。如果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的项目增加,有的项目减少,则基础货币是否增加或减少,要视各项资产负债变动相互抵销的净结果而定。 计算基础货币量的多少,通常所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基础货币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二者加总求出;二是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用基础货币方程式进行计算。编辑本段影响因素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