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这书怎么样
⑴ 怎么看待货币战争这本书
之前听朋友说过这本书,因其主要说中国该如何防御美国发动的金融战争而受到无数爱国青年的追捧。刚开始只看从朋友那里看到部分内容已深深打动了我,当从当当得到这本书里,我五天把它读完。《货币战争》为我们披露了滑铁卢战役背后那一段发人深醒的历史。原来,战役的结果关乎着英国公债市场的价格方向。如果威灵顿战败,英国公债会变得几乎一钱不值,而如果威灵顿将军能够战败拿破仑,那英国公债将是另一番景象。可以说,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电报电话的年代,这种情报具有更大的价值。 而罗斯切尔德家族——《货币战争》中介绍其为最显赫的金融家族,则已经非常有远见的在欧洲建立起了他们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的马车和船飞奔或行驶在欧洲的街道和河海。毫无悬念,6月19日清晨,他们最先获得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甚至早于英国政府。 内森,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在英国的成员,他先是抛出了一笔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样一波比一波猛烈,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毫无表情的内森以及他的抛单被市场认可,抛售变成了恐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经变成一片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而这时,内森和他的交易员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的信使终于到达了伦敦,这个晚了一天的情报,让内森狂赚了20倍的金钱,而罗斯切尔德家族也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像是惊险刺激的好莱坞大片?遗憾的是,这就是发生在我们熟知的战争之后的历史。这也只是《货币战争》这本书所给我们惊讶的开始。 实际上,罗斯切尔德家族不仅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很发达,而且还兴旺至今。《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他的博客里介绍,该家族下属的银行也已经进入到中国这个全球最热的市场。2006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1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并批准其在中国银行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宋鸿兵称,该银行即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法国的一家银行。除了QFII之外,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还在中国获得了设立私人银行代表处的牌照,希望介入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端个人资产管理领域。 现实近的我们可以去触摸,但历史却已经走远,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背后,还蕴藏多少如滑铁卢战役背后英国公债市场的故事? 一战的背后?二战的背后?美国南北战争的背后?乃至上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这些战争的背后都有国际金融家的影子和黑手? 《货币战争》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麻烦采纳,谢谢!
⑵ 请问《货币战争》这本书怎么样
1楼摘抄的太恶心,他从头到尾说了N多,却没从事实上去反驳。大家注意那些话,他是在阐述状态(没落),而没有探究其因,每每听到这些话总觉得不够,不清楚。
我也想听到反对《货战》的声音,尤其能出现一篇强有力的质疑。
baggio2003你就保持一般心态去看吧,这书举了很多例子,看起来很有真实性,我是属于半信半疑,偏向相信。关键还是要增加各方面见识,知道的多了就有自己的判断力了,格物致知!
⑶ 请问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这书怎么样值得认真研究么
不怎么样,本书的基本常识性观念的错误的,不推荐看,如果你相信书里的观点,就会被误导,还是看一下正统的金融类书籍。
⑷ 《货币战争》这本书怎么样
评价有好有坏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其他人觉得好看,你觉得不好看,或者其他人觉得一般,而你却有独特体会和所得。
如果感兴趣不如去下载个电子版的,浏览下。
如果你对金融感兴趣,还是翻翻吧。
该书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再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旨在告诫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⑸ 货币战争这本书好不好
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该书展是的新视角挑战了传统的货币发展机理及其货币关系的决定机制,令人震撼而后思。 推荐理由: 有多少人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有多少人知道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有多少人知道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苏联的解体、卢布的贬值;亚洲金融风暴,“四小龙”们偃旗息鼓;日本经济仿佛被灌了药似的一蹶不振。难道,这些都是巧合吗?如果不是,那么谁是幕后的黑手呢?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之际,中国经济行还会一帆风顺吗?真相即在书中。 作者简介: 宋鸿兵,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
⑹ <货币战争>这本书怎么样真实性如何
我觉得写的挺好 挺深刻的 但仅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免放大了货币的作用 我觉得这东西看看就好 不用太较真 保留自己的观点 管他真的假的 我个人认为还是挺真实的 但不排除社会主义诋毁资本主义的成分在里面
⑺ 货币战争这本书的可信度 , 到底有多少啊
我读过,原理正确,情节精彩,但内容太过夸张和阴谋论,觉得读书还要去判断,我们不要拿来主义。他只代表他的观点和自己的目的。 个人觉得他写的过于偏激。 《货币战争》写的不完全是真的,有一部分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这些机密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整理,再部分夸张表现出来的,他让这本书出版的目的是揭示世界货币发展的真相,特别是让世人改变对美国的看法。 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甫一问市,立即引发了众多媒体的热评,也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引发了财经界与学界的热烈争论。日前在《第一财经日报》、中信出版社、上海若邻网络联合组织下,宋鸿兵先生携《货币战争》来沪发表演说,并与上海的部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进行对话和交流。 有什么办法能够保护我们挣来的钱? 在这次小型论坛上,宋鸿兵指出:很多人不知道美联储是个私有性质的机构。对于“央行本身是中性的,主要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认识,宋鸿兵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谁拥有中央银行,谁就掌控了金融市场。美联储有很多内幕操纵。 宋鸿兵表示,美联储负责美国整个的发行制度,事实上影响世界。它完全独立,不对政府或国会负责,无人监督、审核,也就是三权之上还有第四权,如果有人能够控制货币发行,那么现在金融市场的基本理念就出现问题了。 在美国不是美联储要向总统汇报,而是总统应该向美联储汇报。中央银行的权力某种程度上大于总统的权力。这样的制度存在问题,一是利益冲突问题。商业银行是央行成立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当时的商业银行控制着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中,这些人是真正制定策略的人,他们早于市场的参与者知道政策的变化,利率政策变化的先知权使他们拥有种种赚钱的机会。二是公平性。商业银行如果用自己的钱来发行货币,不构成任何问题,但事实上银行是以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货币,国债是未来收益的承诺,这涉及到公平性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和黄金挂钩,它的币值是非常稳定的。从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它真正的购买力已经下降了90倍以上。从1970年到现在,尤其是最近十年,现在它的购买力是越来越弱,黑市上做美元的黄牛都下岗了,这也是美元加速贬值的过程。美国的房地产最近也涨得很厉害,上世纪70年代6万美元的房子现在的价格是40万美元,内在价值没变,实际上是货币不值钱了。现在人民币和美元都一样,购买力在快速下滑。 美元近十年来加速贬值,如果国债用未来作为抵押,实际上购买力就必然下降。通货膨胀的两个结果是购买力下降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如果了解这样的运作机制,我们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够保护我们挣来的钱? 宋鸿兵说,按照现在货币增发的量来计算,存钱是无法依靠利息来抵冲通货膨胀的。金融系统在通货膨胀中获利最大。中央银行在印刷货币。美元流通中只有3%是在流通中的货币。信用货币会越来越多,而不是纸币。比如存100元进银行,银行可以扩大到190元用于贷款,银行就相当于在印钞票,离银行系统越近的行业、贷款最多的行业实际上获利最大,完全不找银行贷款的人受损最大,实际上是把离银行系统最远的人手中的财富转移到离银行系统最近的人。 百姓要对现在的金融系统有所理解。钱和财富之间是不完全一样的。财富的拥有是指你拥有产品、服务。拥有钱本身并不意味着拥有等量的财富。货币和财富之间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当你收到钱的时候,不要被货币的数量所迷惑,最重要是看你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人民币对于真正的财物它是贬值的,为什么对美元来说它是升值的呢?因为美元贬值得更厉害,所以应该从财富的角度考虑,人民币实际上是在贬值。人民币、美元、股指都泡沫化,也即学术上的资产通货膨胀。泡沫化问题严重,都会导致房地产等被高估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寻找被低估的地方。 对通货膨胀最稳定、最有效的指数是黄金的价格,包括资产,也包括物价的因素,它是最综合的,所以如果用黄金价格来做测算,是最能反映通货膨胀的。所有黄金的价格要被严格控制。一旦黄金的价格上升,欧洲银行就会拍卖黄金来压制它的价格。宋鸿兵认为现在的黄金价格被低估了。真正美元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现在黄金价格数字的至少2倍。如果用黄金进行类比,那么黄金的价格现在至少被低估了50%。 当一个国家对其纸币发行制度发生怀疑的时候,纸币就会贬值。 当人们对美元资产发生动摇的时候,黄金、白银必然会涨价。当百姓对美元产生动摇的时候,就不会再信任任何货币,转向黄金、白银。今年很多欧美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有篇文章直接提出了主权货币终结这样的观点,也就是说各国中央银行的制度现在都失灵了,很可能像1929年出现大衰退。这是我们看到的对美国金融最大的警告。 货币发行恢复“金本位制”不可能 对于宋鸿兵先生的观点,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坚却认为,在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宏大规模的状况下,货币发行要恢复“金本位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陈坚说,首先,各国政府是不会同意恢复“金本位制”的,因为这种制度会严重制约政府通过发行纸币来调控经济的权力。所以,不会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央行),特别是经济大国,会同意恢复“金本位制”。当然,政府行为的背后是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身对一种富有弹性的货币发行制度的需求,在“金本位”制度下,有限的货币供应量根本满足不了一个大国乃至全球经济对货币的需求。 其次,老百姓也不会喜欢“金本位制”的恢复。在现实生活中,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大家对采用哪一种货币制度,关注度是不高的,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过日子,大家都希望拥有一个比较宽松的、自由的环境。大家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现有的货币制度已经比较适应了,不存在改变这种制度的念头。 关于现有货币发行制度的弊端,可以通过加强监督和制约等手段予以完善,陈坚认为,随着货币的过量发行、随着其弊端的不断暴露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不会回归到“金本位制”的轨道上去。在纸币超量发行的时代,如何避免被人“剪羊毛”的问题他是非常赞同的,他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正确理财。把黄金投资作为个人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其合理性的。 中国应该警惕货币战争 就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提出的美元主导世界金融的风险,上海交通大学经济战略研究所沈思玮副教授深有同感。沈教授强调:美国是一个资源高消耗国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难堪重负,为了直接获得石油资源不惜诉诸军事手段,陷入伊拉克泥潭,高油价以及军事支出的剧增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剧增,美元大幅度贬值。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并不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反而借助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变本加厉推进世界金融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本质上,是要求世界各国对于美国所制定规则的全面履行,这就是美国所推行的“规则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是外生的,对于美国则是内生的”。 所谓“政治一体化”就是指世界各国应该接受“美国两党轮替执政的民主模式”,并被标榜为人类普世价值观,这只不过是另一种宗教。本质上,其目的是可以使美国更好地干预别国内政以获取最大利益。所谓的“金融一体化”就是金融自由化,本质是美国通过美元从世界各国融资,再通过政治、军事、金融手段低价购买别国资产,来获得最大利益。沈教授表示,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发行价格总是很低,在国内发行价格总是很高。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外投公司高价买入黑石优先股,而黑石又买入蓝星公司股权,我们为什么不自己买自己的股权呢?本质上是由于如果你不对美国让渡利益,国际市场不允许你参与,这又是什么逻辑呢?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世界金融市场越来越脆弱,本质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全世界资本的冲击。但全世界的资本决不会冲击美国,因为美国金融机构掌管着全球美元,美国次级贷危机,美元不跌反涨,这就是金融霸权的含义。 请给分
⑻ 货币战争一书怎么样
不算难,深入浅出挺大众化的。也没有说的那么夸张吧,市面没的卖?我在我们这里的新华书店还看见很多呢,当然上网买会便宜一些的。建议有时间还是下载一个或买一本看看,增强自己的金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