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的方向如何面对滞与胀的挑战

货币的方向如何面对滞与胀的挑战

发布时间: 2022-02-06 08:16:31

㈠ 如何理解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

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总体来看,近年来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总量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居高不下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是我国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1、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
2、信贷增长过快,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
3、随著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4、物价持续走高,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从未来的趋势看,人民币仍面临著较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自国内外两方面。从国内来看,宏观经济的快速高位增长,进出口
贸易顺差的居高不下,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都对人民币的进
一步升值构成了强大的压力。从国外因素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尤
其是美国。面对巨额的美中贸易逆差,美国政府不断给我国施加压力,表面上是为了减少贸
易逆差,实际上是想迫使人民币继续升值,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人民币升值压力
的存在,使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㈡ 经济滞涨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

一般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以美国为例:
80年代初期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面临滞胀(经济停滞不前,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及由此带来的美元疲软,采取政策:(1)大规模削减联邦税收和调整公共支出,即为松的财政政策,其目的是保持工商企业的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实行高利率即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压缩通胀,稳定国内物价,使大量的短期国际游资源源涌入,为改善其国际收支助了一臂之力,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结果:美国经济状况明显好转,83-84年GNP实际增长4-5%,通胀83-84年稳定在3%,这对于一直不振的美国经济来说很不容易。

㈢ 通胀到底有多可怕该如何面对货币通胀

通货膨胀的最可怕之处是一般人收益不增,生活成本增了,一般人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因为一般人可怜的一点点儿积蓄全是现金,一通货膨胀不值钱了,原来能买辆车的钱只能买个轮胎了,富人拥有大量的实物资产,实物资产是不怕通货膨胀的,钱不值钱了东西值钱,东西会变贵,把通货膨胀消化了。

第三,去一线城市或更发达的地区买房子。

一个人的自律是有限度的,智商等因素也是先天的,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一个新的能够促进自己进步的环境。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极端重要性。同样是努力,在大山中每天辛苦地放羊,和在上海、广州、纽约、东京这样的地方打扫个卫生,收入可不一样。在大城市,打扫个卫生,一个月还能剩下个3000元人民币,在茫茫大山中放羊,每月能存下多少钱?同样是辛苦,发达地区能提供给你更多的价值计算,甚至能给你提供很多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大城市的房子,不会因为一次通货膨胀就偃旗息鼓。经济和社会发展早晚,还要向前发展,更多的人口会继续涌向大城市,价格会继续升高。如果你的资金足够充裕,可以来大城市买房子。你的现金换成这里的房子,在不断涌入的人流中,基本不会贬值。

㈣ 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解决滞胀问题

经济本身的问题,还得靠它自己解决。人为的干预一定要慎之又慎。
因为市场有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它。
而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主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现在的经济下滑,是市场正在起作用。把效率低的,落后的产业淘汰,把新的高效的行业引进市场的高位。之所以会出现市场巨大波动,正是由于那只看得见的手伸的太长了。

㈤ 货币紧缩政策包括哪些具体的措施怎么抑制通胀和影响的汇率的请具体说一下~

货币紧缩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发行央行票据等)、窗口指导(告戒银行注意贷款规模和速度)

紧缩意味着投入市场的资金被严格控制,市场中的钱相对少了,对市场价格的推动作用就减小了

对于汇率,目前的紧缩并没有什么影响,现在的汇率加速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好处的

㈥ 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该怎么办

1、 金融发展中创新与发展的矛盾。

由于金融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创新,但是创新也要有基础,金融杠杆不能肆意放大,否则只会招致泡沫的破裂,而且是金融系统的连环套的问题。中国在这次的危机中也有一些损失,不过只是局部的而且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这次美国的危机是一次教训,对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西方国家的自由经济理论再次受到挑战,周期性的经济泡沫对经济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如果在市场和调控之间寻找一个落脚点,适度的调控是极其必要的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手段,不能机械的照搬西方的经济理论,这次危机就是个教训。

2、 正视目前全球经济现状。

现在美国救市甚至欧洲救市的基调已经确定,美国11月将举行大选,大选的结果也将左右未来美国的经济政策,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兴亡都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目前巴菲特出手了,日本人也出手了,国内的一些经济界人士坐不住了“我们也要去华尔街”的言论很高。认为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的时刻,其实纵观各国的崛起总有些标志性的事件,但是如论英国替代西班牙的蒸汽革命,还是美国替代英国的石油革命。崛起的大国必将是顺应天时、地利。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内部的发展和内生动力的出现。我们看以往的大国崛起特别是经济的崛起靠的是战争比如,英国替代西班牙。然而最近一次,20世纪初美国替代英国就是一种自然和平的崛起。对于本次危机发展的状况应该说还没有结束,危机正在进一步的深化,近期危机有向实体经济领域转化的可能,我们回想巴菲特买入某些股票也是要经历一两年的阵痛,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购买得某些资产还是没有回到原值。美国100年来从未有过如此得紧张得神经。欧洲方面,富通集团问题开始暴露,英国政府干预,本轮危机在欧洲如何蔓延还不得而知,所以要等欧洲局势稍微稳定再有动作。

总的说全球经济伴随美国经济的放缓成为必然,但是如何正视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国家冷静面对。

3、 中国如何应对目前的局面

首先,要看到全球的经济疲弱的根源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金融制度导致的。这种衰退不只是金融领域,他会引导道生产领域和实体经济。对有可能受影响的房地产、信托、股权、银行和一些依赖中短资金生存的企业有个摸底,一旦危机发生可有应对政策。

其次,适时的放松财政政策,对某些对国民经济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和企业给与税收上的支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在必要时,综合全球的货币政策,利用利率工具来刺激经济,但是要防止美元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物价的飞涨对国家的稳定是不利的。

最后需要冷静思考客观看待全球经济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消费在内部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要抓住这个点,但是又不能让老百姓过渡消费,要将政府的发展方向从房地产、土地这个圈子里拉出来,鼓励政府发展地方企业,发展国有经济,企业的发展放到经济发展的首位。企业可以带动经济活跃度,可以决绝就业压力,反过来就业人口可以促进消费。最后等危机基本平息的时候购买一些美国资产,建议是试探性的中小规模购买。

㈦ 未来几年货币政策面临的新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货币政策面临的新选择:
2017年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的总体思路之下,货币政策整体上还是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中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第一,保持适度流动性,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央行要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抵押品管理框架,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
第二,将经济增长、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纳入统一框架。货币政策面临着经济减速过程中的资产泡沫问题。因此,必须权衡“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经济稳定”三方面的关系。为了约束金融资产膨胀,需要收紧流动性,使资金价格回归供需决定的实际水平,但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并通过回波效应导致经济波动甚至衰退,因此,中央银行要密切关注宏观部门和微观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充分考虑债务积累因素和杠杆化程度。这就需要建立灵活的资产价格波动应对规则。中央银行必须充分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对信贷变动、金融和经济稳定的不利影响,密切关注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对经济的影响。如果资产价格的波动没有脱离基本面引起信贷、总需求的变化,那么,中央银行无须对资产价格变化做出反应。反之,中央银行就应该积极调整货币政策。
第三,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对待流动性的变化要更具前瞻性。约束金融资产膨胀要求货币政策立场要偏紧,但货币政策紧缩会带来经济学中所说的“逃往质量”。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逐步放开规模管制,更多关注“价”,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通过判断和预测信贷市场对于政策操作的反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调节规模和时机,切实增强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性、稳健性和可预见性。同时,要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金融领域的风险监测分析、做好风险压力测试。还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顺周期、跨市场风险及风险传导的分析。强化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㈧ 如何解决中国通货膨胀问题

你说的是“滞涨”问题。"滞涨",是指经济陷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扩张的财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

滞胀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供给冲击,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使得社会供给不足,在带来通货膨胀的同时还会导致产出下降。高失业,高通涨,这是滞涨的典型表现。

如何对付"滞涨":
一般来说,对付滞涨,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
对付"滞涨"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目前中国不会存在滞涨问题,仅有的一次是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即滞涨现象。

㈨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滞涨”问题

(1)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其中,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货币政策是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3) 当经济出现滞胀时,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1

㈩ 中国货币所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帐户反映,资本流动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种情况。国际资本流动可以采取很多形式,最常见的有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融资和国际负债三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的国际流动日益活跃,成为许多重大经济事件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着密切关系。这些情况其实也不外乎一种非常简单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关系。从需求角度来看,一是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增加推动了养老金规模的逐步扩大,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其投资和获取增值收益的主要场所;二是中产阶层人口增加,他们的经济实力强,对投资的需求旺盛,又理解而且愿意为获取更高投资收益而承担更高的风险,于是,其收入积蓄从传统的银行储蓄流向更高收益的股票市场,从而推动了共同基金的迅速发展;此外,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的管制从8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放松,客观上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国际资本市场的现状 资本市场的组成不外乎两个方面: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上的产品。20年前,商业银行构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部分,而今天,尽管银行类机构仍然是清算体系的使用者和主要管理者,但是从资产规模来看已经远远低于投资类机构,如养老金和共同基金等。 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产品两方面同20年前相比已经大大丰富,从组成模式来看当前的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的格局,也就是说网络化。在这种日益凸现的网络化趋势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这就是一些传统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手段受到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所谓的对银行8%最低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现在看来并不“充分”,因为银行仅仅有8%的“垫底资本”并不足以抗御日益增加的资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后果就是:实际生产部门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对银行领域的“波及效应”被网络大大放大了。另外一个因素:电子交易手段的成熟和不断更新带来了更复杂的资本流动形式和更大的市场波动性,大大提高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速度。更多的资金以短期获利为目的,导致市场波动性不断增加。70年代因为石油危机导致全球发生债务危机时,如果人们对当时全球各个分割的市场之间的连锁反应(chain reaction)还有惊诧的话,那么,在21世纪,如果由于全球资本市场体系中的某一个市场发生问题而导致整个体系陷入危机,估计大家不会再惊诧了。因为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哪一个市场会在全球危机的状态下而再独善其身。 导致国际资本市场资本流动加快的另一方面原因还在于进入90年代以来开始的放松管制策略的流行。各国放松金融管制造成的直接效应就是交易成本降低,跨境资本流动大幅度增加,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全球各地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很低而且市场规模很小,但已经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外部市场变化的波及效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介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资本流动壁垒和保护墙将逐步减少直到最终消失,这些波动的影响将变得更为直接和明显。所以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引发的问题从现在起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成因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资本和技术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波动和因此而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全球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为主要特征,金融资产价格波幅之大,传播范围之广,为前所未见,这种剧烈的波动及其附带的扩散效应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离中国并不远。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末是金融危机多发时期:从最早的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再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近的有2000年的南美金融危机。其中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具备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当然破坏力也最具全球性质。 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传导输送系统,国际资本市场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令人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及其触发的全球范围的市场动荡不安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直到今天其影响仍在继续,这足以说明国际资本流动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对它的成因以及对策的研究是关系到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如果简单的列举,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贸易收支巨额逆差;外资的过度流入;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过早的金融开放。但是在实际中这些因素往往是综合起来起作用的。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子来具体分析就不难看出,是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导致了金融危机的总爆发。具体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 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增长很快。但长年的高速增长也积累了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些国家都注重于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忽略了对结构问题的解决。 “地产泡沫”破裂后造成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银行呆帐的增加大大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危机之前一些金融机构已经濒临破产。 从外部看,其它资本市场,如日本股市的复苏和美元的持续走强,都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撤离,构成了对这些亚洲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巨额国际资本的高流动性和高投机性终于搅起了这场空前的金融动荡。国际金融危机具有广泛和巨大的影响。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子,它对各国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由于在进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调控和管理得当,那次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对中国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不管如何,我国仍然感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种种间接影响。

热点内容
年金险和其他理财哪个好 发布:2024-10-19 22:15:24 浏览:864
n金时股票涨停吗 发布:2024-10-19 22:03:13 浏览:21
股市一千点是多少钱 发布:2024-10-19 22:00:38 浏览:1
期货炒股开店炒房理财哪个好 发布:2024-10-19 21:32:20 浏览:901
国内ST股票12涨停板违规 发布:2024-10-19 21:15:25 浏览:364
期货交割违约金怎么计算 发布:2024-10-19 21:12:58 浏览:299
股票交易数据能不能下载xls 发布:2024-10-19 21:04:35 浏览:979
如何计算新股市值 发布:2024-10-19 21:03:49 浏览:938
如何选股市最强的股票 发布:2024-10-19 20:43:51 浏览:329
股票软件付费指标有用吗 发布:2024-10-19 20:42:23 浏览: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