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性货币政策怎么影响价格水平
A. 为何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跌
通常是提高利率。利率升高,资金向银行回流,债券,股票,期货,黄金等金融资产受货币供给减少影响,价格下跌。
B. 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是5年紧缩货币政策(注意:目前这并不现实),考虑存在半年至一年的政策时滞:
1.银行存款利息上升,我会存更多的钱在银行
2.银行贷款利息上升,我会购买更少或不购买房产和汽车
3.通缩压力上升,我手里的钱能买到更多东西(升值了)
4.紧缩货币政策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改善外汇收支,造成本币升值,于是我会将持有的外汇更多的兑成本币
5.长期紧缩导致的信贷紧缩会造成经济衰退、就业下滑,我和我的家人可能被辞退,或者找不到工作,因此非常痛苦~~
6.。。。。。
自己想去吧~~呵呵
C.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本国货币汇率的影响
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收入(以税收等形式)减少政府支出,企业税后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经济发展减缓,人们收入减少,消费减少,进口减少,国际市场对外币需求减少,外币贬值,本国货币升值.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供应减少,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增加,消费与投资减少,进口减少,同时套利资本会流入,这些均引起对外币需求的减少与对本币需求的增加,使本国货币升值。拓展资料:一国货币价格,即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单纯来讲,一国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市场资金供应充足,市场利率下降,使该国货币汇率下降,货币贬值;反之,该国货币升值。
但这一切都是两者间简单的关系,而且其影响结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长期。因为货币价格变化不仅受到本国与他国市场利率的影响,也受到本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比如我国采取紧缩政策,造成市场资金短缺,促使货币市场利率相比其他国家要高,自然吸引一部分外资入境,使人民币汇率升高。而且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向上,对于外资的安全性也有保障,同样加快外资流入,推高人民币汇率。但如果一国央行推行宽松政策,导致货币贬值,在一定时期内,同样吸引外资入境,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推高该国货币汇率,当然这多半是经济强国才可能会出现此情况。并非一国央行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即所谓加大印钞速度就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要关注央行的整体操作,即一方面投放基础货币,一方面是否在公开市场业务等方面回笼货币做对冲操作。同时,者的盈利预期也是推高货币价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日元在前期因货币宽松政策导致日元汇率下跌。但下跌程度过大,使者认为日元已跌至较低水平,就开始大量购入日元,在短期内反而推高了日元汇率。k另外,一国货币价格与该国的贸易状况也互相影响,如该国贸易顺差导致本货升值,该国贸易逆差导致本货贬值,而本货贬值又促进贸易出口。无论一国实行紧缩与宽松政策,都是一个量变导致质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货币政策与汇率的关系,并要结合该国国内经济形势与国际间贸易状况。同时还要参照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与货币市场利率的状况,他国货币的主动贬值程度也对我国货币价格有影响。另外,一国外汇储备的大量减少,也会使者对该国货币汇率变化产生下降的预期,在市场上大量抛售该国货币,导致该国货币加速贬值。
所以说,货币政策并不能单纯影响该国货币价格,有很多因素互为因果。经济学研究对于过去与现在的的经济问题能够提供可靠的分析,但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由于受到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只能依据现有的数据和理论,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并针对国际经济变化做相应调整。
D. 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提高利率
1.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货币相对变的稀缺,货币的价格提升,自然利率上升。
2.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说明市场上货币多了,需要控制资金的投放,这时候提高利率指的是贷款利率,这样借贷成本上升了,贷款的人就少了,原来贷款的人的成本也上升了,还款的时间也会因为成本的上升而提前,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增加公开市场业务的卖出业务、提高利率。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最终目标都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进行调节,因而是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E. 什么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
中央银行将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总需求的下降,会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降低通货膨胀率。
(5)紧缩性货币政策怎么影响价格水平扩展阅读: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调节对象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F.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紧缩货币会带来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导致利率的上升从而使投资减少,最终达到抑制经济过热的目的
G. 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分析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均衡产量 价格水平 利率水平的影响。
LM意思是liquidity & money.流动性和钱
IS意思是investment & saving.投资和存款
分析货币紧缩,
要分析2个不同情况,一个是固定利率,一个是浮动利率。
先说第一种,浮动利率。
如果是浮动利率,货币紧缩,会导致LM减小,那么LM就向左平动(LM1 to LM2)。汇率升高由E1 to E2. Y(output和收入)减少由Y1 到 Y2.
AD向左边移动。那么r(利率)增加。Y(收入或者产出)就减小。
Y和价格(P)是成反比的效果,(M/P=L(r, Y)),所以:Y减小,P增加。由于E由E1上升到E2, 那么国家的出口减少(NX),导致Y(真是收入)减少。经济达到新的平衡。(K)
如果是固定汇率
当货币紧缩,那么LM1会向LM2移动,E会暂时上调。但是由于是固定汇率,所以央行会马上将汇率调低,汇率会回到E1。那么投机者会大量卖出持有的货币给央行。这样市场上的货币量就减少了(M减少)。 LM就会回调到原来的水平。
总结: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是低效的。没有什么效果,
兄弟,这个问题是有点搞。我这有2个图,我自己画的。如果你要就加我qq:199067775.反正我就大致写了一下。感觉也没写好
H. 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长期如何影响价格水平
紧缩性货币政策银行贷款利率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必然要提高,所以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也向上移动,故紧缩性货而政策会导致市场价格上涨
I. 短期和长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怎样的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造成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2002年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带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而且每年新增数量不断上升。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企业和居民大部分不愿意持有外汇,藏汇于民的政策变成了结汇于官,使得企业居民的大部分外汇都变成了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2001年外汇储备增加投入的货币中93%变成了外汇占款,到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98%。强制结售汇制度下,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最终成为央行的资产,而央行资产方的增加即表明流动性的增加。当前,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数量、有价证券的数量都较少,外汇储备超常规增长由此带来外汇占款快速投放,超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因。
为了控制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避免银行信贷过快扩张并可能由此带来经济过热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从2002年起,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利用窗口指导和上调基准利率控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
由于全球经济失衡是各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表现,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假以时日,没有一定的时间是难以到位,人民币不断增加的升值预期将加快投资、投机资金的进入,这些因素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因此,从较长时期来看央行将实施以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商业银行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扩张的货币基础仍将维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增加利息收入有利
据测算,维持每年GDP增长10%、贷款增长16%、M2增长16%的水平,需要投放基础货币约5000亿元左右。2002年以后,外汇占款的增量已远远超过了经济金融发展所需基础货币量。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对冲外汇占款大于基础货币增量的部分,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2002年以来基础货币的增长额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2000年和2001年基础货币比上年增加分别为2871和3360亿元,2002-2006年,则分别比上年增加5286、7703、6015、5487和13415亿元,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货币环境仍然偏松。 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时候,中央银行会把社会的超额储备的流动性控制在尽可能少的数量上。各国通行的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使得商业银行尽可能保留最低超额准备金率。但是由于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被动性以及特殊的准备金收益率制度,当前银行体系存在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准备金仅是使部分超额准备金变成法定准备金,因此不会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产生紧缩作用。从实际运作结果来看,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存贷比不断下降,银行体系并不存在资金面紧张的问题。
由于未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这些紧缩性的措施将不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宽松的资金环境和信贷业务快速扩张的货币基础。此外,由于目前法定准备金利率为1.89%,高于超额准备金0.99%的水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部分超额准备金转变为法定准备金,对增加银行利息收入有利。
2、央票发行对银行贷款存在挤出效应,对银行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有贷款、有价证券投资和外汇占款等三部分, 2006年末,这三部分资金运用分别占资金运用总量的62%、11%和27%。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增量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央行票据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央票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2003-2006年央票当年增加值占当年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总量分别为4.6%、22.8%和16%,央票对贷款的挤出效应趋于明显。
由于一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在2.9%左右,远低于一年期贷款6.39%的收益率,央票对银行贷款挤出将对银行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而定向发行央票属惩罚性手段,发行对象主要是贷款发放较多的银行,在于抑止贷款的过快增长,其收益率要低于一年期央票,对银行盈利负面影响更大。
3、窗口指导将控制贷款过快增长态势,但对盈利的负面影响有限
2006年以来央行多次实施窗口指导,都是要求商业银行控制贷款过快增长。年初以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召开窗口指导会议,提醒各家银行要对过快增长的信贷投放保持警惕,严格控制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银监会则明确表示所有违规违法的信贷资金都要查处。受窗口指导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势头将会受到控制,但由于总体上银行信贷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银行的盈利增长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4、加息有助于扩大银行利差,增加利息收入
加息将有助于提高贷款平均利率水平。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投资需求较为旺盛的情况下,贷款需求不会因加息而受到影响,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会因为加息而缩小。2006年央行于4月和8月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合计54个百分点, 2006年1季度贷款利率为5.85%,为基准利率的1.05倍,到4季度的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升高到6.58%,为基准利率的1.08倍,4季度较1季度提高了73个基点,要明显大于贷款基准利率54个基点的提高。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仅没有因加息而缩小,反而略有扩大。
加息对于存款平均利率上调影响弱于贷款。央行数次加息没有调整活期存款的利率,仅仅提高了银行定期存款的成本,在目前存款利率存在法定上限的条件下,加息对于银行存款平均成本的影响主要由银行定活期存款结构决定。尽管加息使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利率的差距有所扩大,可能使企业和居民选择期限更长的存款,进而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但实际上,由于居民和企业选择定期存款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利息收入,而选择活期存款是为了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才是驱动活期存款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在目前股票市场火爆,企业投资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加息不会降低银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银行存款仍将呈现明显活期化的趋势,加息对银行存款成本影响不大。
由于加息使商业银行平均存款利率有所提高,但要明显低于贷款平均利率的提高,将使银行利差收入得到扩大。加息对宏观经济紧缩作用有限,并不足以降低信贷的增长,因此加息后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