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多少号每年股市大跌
⑴ 如何看待和评价 2015 年 1 月 19 日股市暴跌
2015年1月19日,沪指暴跌7.7%,创7年最大单日跌幅,盘中最大跌逾8%;深证成指跌6.61%;金融股全部跌停,权重股集体奔跌停;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跌停(1月19日 新浪财经)。
笔者早就警示过,本轮行情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2007年。既是2007年沪综指达到6124.04点时,也基本没有高杠杆融资。那时的资金基本都是实实在在的“现货交易”资金,没有风险较大的类似高杠杆期货保证金性质资金入市。而这次就不同了。
从宏观层面看,本轮行情启动于央行全面降息的放水货币。央行使出吃奶的劲,定向降准、玩着花样再贷款释放流动性、彻底放松房贷政策,最后干脆赤裸裸全面降息。由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孱弱的根本吸收不了央行放水的资金,而且实体企业经营困难、亏损甚至停产倒闭,对资金包括央行放水资金没有一点吸引力和诱惑力。同时,市场本身就不缺流动性,只是流动性不往实体企业流去而已。因此,央行大肆放水的货币信贷资金全部流进了股市里,股市暴涨又吸引实体企业包括房地产原先的存量资金、特别是生产经营资金也进入到了股市里。一些生产经营资金是在沪综指3000点以上高位进入的。股市暴跌必将把这些资金彻底套牢,这种暴跌行情,一般资金都很难逃脱。也就是说,股市暴跌不仅给其本身带来风险,而且必将彻底打垮实体企业,将实体企业逼向绝境。整个经济风险将会凸现出来。这种大涨暴跌行情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危害性是难以估量的。
从微观层面上看,三大金融风险就在眼前。券商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将开始暴露。去年6月底以来,全市场融资余额迅速从4000亿增长到1.1万亿的水平,目前融资交易额占市场成交额的比例已经达到32%。加上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以及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等机构股市配资融资,整个市场高风险、高杠杆融资应该接近50%。笔者多次说过,这轮行情是央行放水和券商自演自导的行情。集中表现在融资融券业务上。同时,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大举进入到了股市里,这个杠杆率更加狂野无监管,有些配资比例高达7倍。这种配资进入到市场的资金比融资融券风险更大。再者,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等有一定额度的股票配资业务。性质与融资融券差不多,都是高风险资金。
融资融券、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和银行信托股票配资产品,在股市正常情况下,包括股市不大起大落、暴涨暴跌,只要操作周密,到了平仓线及时平仓了结,配资资金应该没有风险。但是,最怕1月19日这种罕见的暴跌行情。这种行情对于高杠杆入市资金来说,平仓都来不及。比如:中信证券(600030)一开市就跌停,全天一条水平直线封停,再高超的操盘手也无法平仓。如果连续几个跌停板,那么,券商金融风险立马暴露,大量融资将成为坏账。P2P网贷高杠杆股票配资和银行信托股票配资产品将会更加惨烈。这轮行情可以说金融行情,其中券商股威风八面、成为暴涨股票。而券商股、银行股暴涨的推动资金大多都是高杠杆的融资业务带来的。股市暴跌必将使得这个高杠杆融资泡沫被击破,也必将使得券商、P2P网贷、银行信托高杠杆配资进入股市里的巨量资金风险凸现出来。对此,监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
1月19日A股暴跌,看似证监会对12家券商违规融资业务进行处罚是导火索,其本质还是A股高杠杆融资风险累积带来的必然结果。也再次佐证了这轮行情是央行放水货币和券商自导自演行情。这种依靠流动性洪水掀起的大泡沫行情,终究走不远。
不过,融资融券业务失控,一是证监会在前几年出台这个工具后,一直没有遇到过大行情考验,对融资融券高杠杆的威力根本没有预测到。遇到这轮行情后其高风险就充分暴露出来。二是证监会对此前券商放低融资融券门槛包括开户50万门槛形同虚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一些券商已经放低到10万元,报道说个别券商根本没有资产额度要求。而证监会却视而不见,甚至默认默许。才使得这次融资融券客户大爆炸大增长,融资余额高达1.1万亿元。而现在突然收紧了,证监会竟然又想起了期初的50万元门槛,低于此就是违规开立账户。突然收紧后符合条件的客户只有有效客户总量的3.3%。股市资金立马缩水,券商等金融股必然暴跌。证监会选择性监管、时紧时松的随意性监管,几乎没有任何章法的监管,是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之一。证监会难辞其咎,必须反思。
证监会对“两融”业务进行监管整顿,处理了12家违规券商后,银监会又对银行委托贷款开刀,其中禁止委托贷款进入股市是重点。投资者应该从监管部门密集发力,整肃违规资金进入股市中悟到一些“风向”转变。是否透露出高层对目前疯牛般股市对整个经济肌体的吸血虫效应有了态度呢?投资者需要自己分析把握。不过,防范A股投资风险已经刻不容缓了。
⑵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是哪一年
中国股市经历了十一次显著的牛市时期,以下是各次牛市的具体年份:
- 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涨1380%)
- 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 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 1995年5月18日至5月22日
- 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涨幅超过1000%)
- 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 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最高达到6124点)
- 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8月4日(从1664点涨至3478点)
- 2012年12月4日至2013年2月18日
- 2013年6月25日至2013年9月12日
- 2014年3月12日至2015年6月12日(最高涨至5166点)
牛市期间,市场特征包括:小盘股领涨,利空消息下股价不跌反涨,利好消息公布时股价上扬,波段式上行,个股和指数同步上涨,人气高涨,新投资者涌入,法人机构和大户买进活跃,技术指标如移动平均线呈多头排列,以及经济形势好转等。这些特征反映了股市繁荣期的特征和投资者信心的提升。
⑶ 2008年股市大跌是几月,一月
2008 年股市大跌是一月份。从 2005 年到 2008 年,三年时间范围, 中国股市的财富 上涨 3 倍,又在短短的一年中, 直接缩减 三分之二。新 年 开始的两个星期,是仅有的牛市 行情的 两个星期,在下跌的第一个环节,许多投资者以及机构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熊市的开始,这一场下跌,从好多个月前就早已被埋下了。上证综合指数上到 5500 点的时候逐渐调头,此刻和中国 平安 的 巨额 融资是一个时间点,股票价格的拉高,让诸多上市公司 开始 融资方案, 大小非的卖出, 机构投资者 感觉 拉不 住了 , 股价 逐渐急跌,熊市进到第二阶段。到了 2008 年 4 月中旬,跌穿 3000 点,这三个月的下跌超出 45% ,大小非的 厉害 ,这一轮熊市,变成大小非的主题。 4 月 23 号,合同印花税从 3% 降低到 1% ,大盘在第二天贴近涨停板,可是好景不长,股市 很快 进到熊市第三阶段,尽管有反跳,有横盘,可是小 涨 大跌,跌至 10 月份 1664 点。 从 小 半 年的行情中,用户也意识到,宏观经济下降 迹象 十分明显,中国经济变缓,全球金融危机的双 重作用 , A 股市场早已是 雪上加霜 。以上就是 2008 年股市大跌是几月相关内容。
造成 2008 年股市大跌的原因
1 、 2008 年 2 月 1 日, 4195 点上升为 4672 点 ;
2 、 2008 年 2 月 20 日,大盘从 4695 点下跌到 4123 点 ;
3 、 2008 年 3 月 4 日,大盘从 4720 点下跌到 3271 点 ;
4 、 2008 年 4 月 3 日,大盘从 3271 点下涨到 3656 点 ;
5 、 2008 年 4 月 22 日,大盘从 2990 点上涨到 3786 点 ;
6 、 2008 年 5 月 6 日,大盘从 3786 点下跌到 2566 点 ;
7 、 2008 年 6 月 20 日,从 2695 点,上升为 2931 点 ;
8 、 2008 年 7 月 3 日,大盘从 2566 点上涨到 2952 点 ;
9 、 2008 年 8 月 21 日,大盘从 2523 点下跌到 1802 点 ;
10 、 2008 年 9 月 18 日,大盘从 1802 点,上升为 2333 点 。
本文主要写的是2008年股市大跌是几月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⑷ 全球股市震荡:美国股市1月18日停盘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股市1月18日停盘的原因是交易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而言:
- 系统故障:在当天开盘前不久,交易员们开始遇到无法执行订单、价格异常等问题。投资者在尝试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时,系统显示错误、交易被拒绝等情况频繁发生。
- 电子通信网络问题:故障源于交易所与股票经纪商之间的一种被称为“电子通信网络”的系统连接出现问题。该系统在以往运行中从未遇到过如此大规模的故障,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
- 监管介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对此事表示密切关注并展开调查,以确保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不受影响。
这次停牌事件引发了外界对金融科技领域风险的关注,特别是在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等新兴形式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传统金融业务正日趋依赖计算机化操作和自动化程序。然而,技术层面的高效率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如软件漏洞、网络攻击等问题。此外,该事件还对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以及投资者产生了影响,提醒人们在追求高效和便利的同时,不可忽视技术风险所带来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