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如何提高价格

货币如何提高价格

发布时间: 2025-04-02 15:21:15

『壹』 人民币应如何升值

一种可能方案是,先让有效汇率在一段时间内升值10%左右,同时大大扩展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可考虑结合政策有效性和国际市场变化重新评估汇率调整幅度 笔者常常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人民币应该加速市场化进程,人民币升值多少才合理?目前每年5%左右的升值会延续多久?对此,有人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应该升值10%,有人认为应升值更多,20%、30%或40%不等。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的是:第一,人民币相对什么升值对美元升值还是有效汇率升值?实际汇率升值还是名义汇率升值?第二,对谁或对什么而言合理是满足市场供需,还是实现经常项目平衡?或是符合中国经济相对于贸易伙伴的长期基本面?第三,在什么条件下升值保持资本管制,还是改变宽进严出政策?辅以其他结构性的政策,还是单靠汇率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 如果在目前情况下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让其自由浮动,那么在强烈的升值预期和疲软的美元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可能很难打住,40%也不难想见。也许这是一个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汇率,但并不一定合理,因为不一定反映中国经济和结构的长期基本面。其实,在问题实质和参数不清的情况下,众多关于升值的答案都有可能在某种条件下是合理的。 在谈论人民币汇率时,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对美元的汇率。然而,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两个国家的世界,在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单看对美元升值多少意义不大。影响中国对外收支的是有效汇率,即以贸易量加权平均的、兑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例如,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但同期有效汇率只升值3%左右,这也就不难解释升值对出口为何影响甚微了。 那么,决定长期实际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是:当一个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它的货币应该升值。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后起之秀如西班牙、爱尔兰等。这种观点源于经济学家巴拉萨和萨缪尔逊的研究。简单来说,当一个国家经济开始高速发展时,主要表现在可贸易商品产业即制造业生产率提高更快,而不可贸易行业(如服务业)生产率提高相对较慢。因此,上升更快的制造业的工资会吸引劳动力从服务业流出,从而抬高服务业工资水平;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工资水平提高及物价水平的上升,也就是说实际汇率升值。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实际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中期和短期,还有许多因素影响这一趋势的形成。就中国而言,近年来实际汇率升值不明显除名义汇率政策外,还有深层的结构性根源。巴拉萨-萨缪尔逊的理论是在一个劳动力相对充分就业的背景下成立的,而中国目前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制造业。这也许就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率提高和产能扩张并没有把工资水平推得更高的原因。而生产率提高快于工资上涨,是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没有引发价格水平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疲软,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外贸顺差不断增加。但是,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也是经济中结构性问题的表现。 首先,人口结构及政策等因素,使中国成为一个高储蓄、高投资因而高外贸顺差的国家。一个国家合理(均衡)的经常项目差额,取决于经济中国民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后者又取决于人口结构、收入水平、金融体系及市场发展深度等。中国目前正享受所谓人口红利,就业人口负担率低,储蓄率高;企业留利不分红而用于投资(储蓄),国企改革的社会负担也增加了所谓审慎储蓄;金融市场和个人信贷市场尚不发达,使大部分居民消费受到信用限制。这样一个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是中国不像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之一。在这种结构下,合理的汇率水平不等于能让国际收支平衡的水平。 第二,中国偏好投资与工业增长的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了国内要素相对价格的扭曲。这些政策包括提供低成本的能源和资源、土地,低成本的环境污染,也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不分红,使其资金机会成本非常低。这些低廉的生产要素不仅刺激国内的投资,也加大了廉价劳动力之外对世界制造业产能向中国转移的吸引力。而新产能的增加,一是替代进口,二是在国内消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化为出口,其结果就是外贸顺差增加。 要素价格扭曲的另一个结果是经济发展的资本密集度增加。低廉的资金成本使得企业倾向于投资资本密集的产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其结果自然是这些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但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不需要很多劳动力,种种结构性因素及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也使企业不能雇佣更多工人。因此,生产率的飞速提高没有同步转化为劳动收入的提高,也就难以转化为消费和购买力的提高,即实际汇率的提高。 许多人提议,为减少外汇储备增加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应鼓励资本流出。然而近期来看,由于国内投资回报高,经济发展迅速,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放松管制难以让资本流出抵消资本流入和巨额外贸顺差。从长期看,过快过早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对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稳定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当国际国内回报和投资者信心发生变化时,家庭和企业在全球重新配置资产的需求也许会让大量资本外流,对汇率产生贬值压力。而且,从长期来说,一个人口众多、就业不充分的中国真的应该是一个净资本输出国吗? 不能回避的是,加快汇率升值是有效缩小外贸顺差、降低流动性和控制通胀的必要手段。而且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度,也有利于让市场逐步发现它的合理水平。如果配之以结构政策,就并不意味着人民币需要巨幅的升值。 实际操作中,决策者可以选择多种方案。比如,第一步可以先让有效汇率在一段时间(如一年)内升值10%左右(我们估计汇改以来两年多只升了3%左右),既可以明显减少外贸顺差,又保持了汇改渐进的原则。如果美元在这期间持续疲软,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要超过10%。与此同时,应该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大大扩展现在每日上下0.5%的浮动区间。这可以增加短期投机的风险和成本,增加企业避险的动力,并有助于发展外汇市场,又可以更多地让市场因素帮助汇率逐步向合理水平发展。在此之后,可以考虑结构政策有效性和国际市场变化,重新评估汇率调整幅度。 如果继续目前对美元缓慢升值的政策,那么人民币升值压力会持续高企。在美元预期走软的背景下,目前这种每年5%-6%的升值持续几年之后,我们面临的还将会是顺差增加、资本流入、流动性过剩、资产/商品价格攀升和资源持续错配的不利局面。■作者为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

『贰』 美国怎样逼人民币升值的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升值10大利好:
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人民币汇率升值6大危害:
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
2.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5.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6.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何新: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用意
据有关报道:4月15号,是美国财政部决定中国是否操纵汇率的最后期限日,中国将会如何行动令人关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赶在这个期限之前调整汇率。但多数经济学家则感到对此举之利弊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
有必要先谈点有关汇率的基本知识:汇率是一种货币对其他货币的交易价格。汇率反映的是一种货币的国际币值。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各国货币有“硬通货”与“软通货”之分。所谓“硬通货”即可以直接对他国贸易进行结算、支付的国际货币,相当于黄金,因此称做“硬通货”。
所谓“软通货”,则是必须与“硬通货”相交易,兑换成硬通货后才有结算和支付力的货币。
美元是目前世界贸易体系中主要的硬通货,是黄金以外主要的国际通行货币。所谓人民币升值,主要是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升值。
人民币至今在国际多数地区仍然属于软通货。换句话说,在进行的国际贸易中,人民币必须兑换为硬通货后,才具有支付能力。
在中美经济往来中,人民币必须结算为美元后,才能成为结算货币而具有支付能力。中国国家所持有的美元资产,都是国家银行支付人民币而购买的。人民币高幅升值,对这些美元资产,将造成极其重大的国民经济损失!
这个问题丝毫不难判断,本来应当只是一种常识!
2
中国外汇储备的70%—80%是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意味着:
1)人民币在美国市场的名义购买力增强,可以多买到一些美国愿意卖给中国的商品。
2)同量人民币可以换得比以前更多量的美元。
但是:(3)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约2.4万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则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即对人民币贬值1%,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虽然名义价值仍为2.4万亿美元,似乎没有减损,但实际币值对人民币则将自动减损1%即240亿美元,相当于损失1600亿以上的人民币。
(4)由于中国2万多亿国家外汇储备中的60%以上,购买了大量的美国资产——美国国债及其他债券、证券,总额约为1.5万亿美元。这些债券均用人民币折合美元后购买而且始终以美元估值——不要忘记,这些美元资产都是中国银行已经支付人民币购买的,因此,其实际资产量将因人民币升值及美元贬值而发生大幅度缩水。
美国政府声称,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低估40%—50%以上。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施压要求人民币最终升值40%—50%。这样一来,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将自动减少40%——50%,即每一万亿美元资产自动缩水4000亿——5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资产至少损失3万亿人民币以上。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国家去年GDP总额33万亿人民币的10%。在这个数字面前,所谓“保7”、“保8”之举还有任何意义吗?
[注:据美国财政部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及其他债权,总量在1.5万亿美元左右。如果人民币升值4%,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将损失600亿美元。如果升值40%,中国将损失6000亿美元,即4万亿人民币。]
3
所以在本质上,美元升值根本不是一个什么“贸易平衡”问题。所谓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汇率被中国政府操纵和低估的问题,纯粹是美国蓄意制造的一个声东击西的假问题。中美汇率之争的焦点不在贸易,决定者不应在商务部,真正的战略性焦点是在外汇管理局管理的中国国家美元资产上。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美元对人民币债务的实际币值将自动减损一半。这才是美国国会两党130名议员史无前例地联署上书,要求人民币立即高幅升值的根本原因和真正原因。
在人民币升值40%——50%以后,由于美元债务对人民币自动减少近万亿美元,而美国政府即可对世界增发一万亿美元的国债来挽救美国经济。由此所引起的国际通货膨胀后果和美元对其他货币的贬值后果,将大大地减弱。此事关系美国国家的重大利益,也是当前这场中美汇率战的真正现实意义所在!
除此之外,美国逼迫要求人民币升值,还有一石多鸟的以下效果:
(1)抑制中国产品出口,
(2)促进中国国内通胀,
(3)使中国国内银行及政府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共累积债务对美元自动升值。
上述政策招招均是经济杀手锏,有剑剑见血封喉的效果,足以断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命脉,其用心之险恶令人发指!而中国国内经济学人由于对国际金融问题的无知,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之麻木,则令人不禁更为齿冷!
[参考事件:3月8日,冰岛全民公决,以压倒性优势否决了政府议案:拒绝为破产的冰岛国民银行偿还英国和荷兰两国储户债务39亿欧元——其额度仅仅约60亿美元。而中国人呢,对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国民外汇资产千万亿以上的巨大损失,则不仅全体茫然无知,而且似乎完全麻木不仁!这才是真正可悲的国民悲剧!]

人民币升值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虽然如此,但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具备现实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中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2)影响到中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靠中国产品价格的低廉,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竞争力受到打击是很可怕的。
3)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泡沫一旦破灭,受害者最多的还是国民。
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吸引外资,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
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
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 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 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历年人民币汇率表
1949年 2.3
1950年 2.75
1951年 2.238
1952年 2.617
1954年 2.617
1955年 2.4618
1971年 2.462
1972年 2.245
1973年 1.989
1974年 1.961
1975年 1.859
1976年 1.941
1977年 1.858
1978年 1.684
1979年 1.555
1980年 1.498
1981年 1.705
1982年 1.893
1983年 1.976
1984年 2.320
1985年 2.937
1986年 3.453
1987年 3.722
1988年 3.722
1989年 3.765
1990年 4.783
1991年 5.323
1992年 5.516
1993年 5.762
1994年 8.619
1995年 8.351
1996年 8.314
1997年 8.290
1998年 8.279
1999年 8.278
2000年 8.279
2001年 8.277
2002年 8.277
2003年 8.277
2004年 8.277
2005年 8.2765--2005年8.0702
2006年 8.0705--2006年7.8087
2007年 7.8135--2007年7.3046
2008年 7.2996--2008年6.8009
2009年1月6.8399--2009年5月5日 6.8201
2009年12月31日 1美元兑人民币6.8282元
2010年01月04日 1美元=6.8281人民币元
2010年03月28日 1美元=6.8265人民币元
2010年06月10日 1美元=6.8281人民币元
2010年10月13日 1美元=6.6643人民币元

热点内容
期货现手代表什么 发布:2025-04-02 15:21:24 浏览:502
货币如何提高价格 发布:2025-04-02 15:21:15 浏览:240
国内什么数字货币可以合法交易 发布:2025-04-02 15:11:18 浏览:387
一月二三千该怎么理财存钱 发布:2025-04-02 14:48:04 浏览:241
BD公司如何进行股权奖励设置 发布:2025-04-02 14:43:05 浏览:178
德国金融城哪个最好 发布:2025-04-02 14:43:04 浏览:210
四平理财产品怎么样 发布:2025-04-02 14:35:32 浏览:52
怎么不让老爸炒股 发布:2025-04-02 14:32:31 浏览:595
股票退市了还可以上市吗 发布:2025-04-02 14:31:08 浏览:320
股权池是什么时候设置 发布:2025-04-02 06:23:25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