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水平上升怎么影响货币价值
① 为什么说如果一国价格水平相对于另一国价格水平上升,则该国货币贬值。
货币的价值在于购买力,而购买力与该国物价成反比,因此,一国价格上升,则该国货币购买力下降,该国货币就会贬值(这里指货币对外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
一:货币贬值(又称通货贬值,外文名Currency Devaluation)是货币升值的对称,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二: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三: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
四: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兑换300元人民币,今年兑换400元人民币,则人民币贬值了。
五: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六: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作为国际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消除失衡的调节措施等问题。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历来得到经济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从失衡恢复到平衡的条件,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政策主张,其中以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最具代表性。
七:尽管各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大多没有专门探讨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问题,但各种不同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对运用本币贬值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均探讨了应具备的条件,或前提条件或假设条件,当这些假设不成立或前提不满足时,其结论便会出现偏差,也就是“失灵”问题。
② 为什么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呢
1.价格总水平上升,也就是说东西卖得贵了,东西贵了就表示钱不值钱了,那么钱这种货币贬值了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钱来换取物品,物品内在的价值是不会变,所以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
2.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钱来换取物品,可是价格总水平上升,需求降低了,即使用更多的钱换物品,不也还是货币交易需求降低了吗? 价格总水平上升就是以前100元的东西要200元了,其实这个时候人对物品的需求是不变的,但是钱在贬值啊,你再把钱存在手里可能200元都买不了了,或许要300、400了啊,钱贬值了人们就会想要把钱换成保值的物品,尤其像是金银这种东西啊,这个时候货币的交易就要往上涨了,需求就增加了。 这是因为物价上涨,持有货币就意味着时时刻刻遭受货币贬值的损失,而把货币换成黄金、房产等其他实物,却能保值,甚至有收益,因此在通胀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愿意持有货币。
拓展资料:
1.通货膨胀(inflation)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一国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与非货币政策两方面。货币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利率汇率手段调节经济;非货币政策包括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造成贷款膨胀,国际贸易中出口顺差长期过大、外汇储备过高,投机垄断、腐败浪费提高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等。
③ 价格水平上升为什么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
价格上升时,同样数量名义货币的价值就会下降,不足以购买和以前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为了将以实物形式体现的所持有货币数量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人们将会希望持有更多数量的名义货币(物价水平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是在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出现新的转换和外向度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发生的,结果导致总量、结构和国际因素交织混杂在一起,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大了识别通胀原因和分析通胀机制的难度。
(3)物价水平上升怎么影响货币价值扩展阅读:
实际货币供给注意事项:
以流动性的大小,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程度高,即在流通中周转较便利,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反之,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M1/M2表明侠义货币供给相对于广义货币供给的比重。
当M1/M2的值趋于增大,表明代表现实流通的货币,即现实将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在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比重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反之,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