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量货币为什么多
❶ 人民币发行量比美元还大吗
众所周知,我国的主权货币与美元是全球唯二发行量最多且主权信用犹存的法币。
单纯从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2来看,美国是16万亿美元,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比为75%(美国GDP为21万亿美元),而中国是27万亿美元,与GDP之比是接近200%(中国GDP为15万亿美元)。
很显然,我国的主权货币是比美元要多的,然而从人均持有货币量与市场流通货币量的维度来看,我们的货币却未必比美元多,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虽然同属主权货币,但对应的国情不一样。
我国的主权货币和美元皆是由各自的国家权力机构发行以先行流通于各自国家的各个交易市场里头,但二者的客观属性却不同,美元拥有全球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而我们的货币目前暂且不具备这一地位及属性,绝大部分流通于国内而无法像美元那样做到于全球范围内流通自如,故而二者对应的情况无法就供应量达成统一,也就造成了虽然我国主权货币的发行量比美元高,但流通量和持有量均不及美元。
二、虽然同是资产价值锚定,但供需端不一样。
美元资产具有价值投资属性,若想比其他货币资产更值钱,就得间接使美元相比其他货币发行量要小,充分体现了相对的稀缺性,况且美元的需求端主要在于金融服务业,华尔街之所以可以向全球输出金融资本,正是得益于美元的币值及其资产的价值相对要高。
而我国货币资产普遍只具有固定投资属性,加上非全球交易体系内结算货币的因素,我国务必以产业资本为供给端发展自身,使得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但无法形成对全球产业资本的输出,故而造成货币需求端主要以国内为主的局面。
三、虽然同是发行量唯二多的货币,但造成的后果不一样。
综合以上两点,美元虽发行量大,但对应的国情是基于美元霸权,可以在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里流通,且得益于金融资本的输出,诸如恶性通胀、购买力下降、主权信用崩坏等一系列的风险要小得多。
我国主权货币则反之,发行量大,但持有量和流通量不够大,基于产业资本积累的弊端,诸如供给产出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的问题,所要面临的货币超发风险很大。
故而,人民币发行量的确比美元大,但人均持有量和市场流通量均不及美元。
❷ 财政为什么会有存量资金
所谓财政存量资金,是指政府作为财政收支主体,在其财政年度中因收入支出时间错配而正常持有,收入超预算增长、收入延迟划拨而消极持有,支出计划不完善不可执行而被迫持有的财政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就是指收入已经发生、尚未安排预算,或者预算已经安排、尚未形成实际支出的财政资金。也就是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在年末还没花完的钱,或是没花出去的钱。
存量资金是一个用在证券市场上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于证券市场上的资金,这可以从每天的成交量上看得出来。存量资金的多少对大盘的走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存量资金相对应的是场外资金,一般来说,存量资金有一部分是由场外资金补充而来的。
(2)中国存量货币为什么多扩展阅读:
财政存量资金:
财政存量资金,主要是指要把一些没有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依然趴在账上的沉淀结余资金用起来,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针对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2013年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
面对中国经济面临诸如外贸增速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PPI连续负增长等不利局面,与此同时,银行间短期资金利率不断走高,A股市场持续低迷,希冀管理层进一步放松银根成为了解决“钱荒”的常规模式。
2013年6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他曾指出,“在存量货币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