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孙宏斌如何做股市

孙宏斌如何做股市

发布时间: 2025-02-16 01:36:09

❶ 如何评价乐视网退市

如果说乐视网退市也好,关门也罢,与他人无关,倒也无妨。关键在于,乐视网之火,火势实在太猛,猛得已经烧向了网外,真正应验了“水火无情”这句话——谁对乐视网“爱”得最深,谁受到的伤害就最大。可不,被乐视网牵连的外围官司也在逐步爆发了。
据媒体7月27日报道的消息,由于乐视网股价下跌,融资客穿仓巨亏,中信证券向郝峰等13名自然人客户提起仲裁及相关司法追索。据悉,有客户于近日已收到北京仲裁委员会的传票。
据知情人士透露,13名融资客的穿仓额累计约5000万元,并形成对中信证券的负债。其中,有两人负债超过1000万元、四人超过百万元,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为自然人客户郝峰,将近2000万元。特别是郝峰,2015年10月融资买入乐视网时,股价在24元附近。此后,乐视网的股价便震荡下跌直至停牌。停牌8个多月复牌,更是走出了11个跌停的“大行情”,导致大批融资客爆仓。
如果融资金额不大,能够通过抛售股票等及时化解风险,或者达到爆仓线后迅速采取措施,补充担保物,倒也可以避免平仓。关键是,有些融资客象乐视网一样,胃口太大,大得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结果,消化不良,上吐下泻了。所以,乐视网这把火,已经从网内烧到了网外,让融资客走上了官司之路。
乐视网退市后股民怎么办?乐视网退市有多远
乐视网会不会退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还在维持,主要是孙宏斌的资产剥离和转移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一旦到位,就有可能立即启动乐视网退市。到时候,受伤的不只是贾跃亭,还有广大投资者。
事实也是,从目前乐视网的经营来看,孙宏斌已经基本放弃了乐视网。根据乐视网最新发布的公告,预计2018 年1-6 月亏损范围110,514.08万元~111,014.08 万元,将导致公司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公司经营未能得到全面好转,下半年存在持续亏损的可能性。如经审计后公司2018年全年净资产为负,公司存在股票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孙宏斌已经绝对不可能再向乐视网注入任何资产、投放任何资金。2018年净资产为负,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孙宏斌最关心的事,也已不是贾跃亭会不会转让股权,而是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融致新股权拍卖程序何时能够走完,从而让已经签订了投资协议的投资者,能够及时将资金进入到乐融致新,让乐融致新尽快步入正道。一旦此项工作完成,乐视网将全面步入退市行列,那只挂在门外的血淋淋的脚也将正式跨进乐视网的退市大门。

❷ 乐视网复牌封跌停板,还会有资本再进入乐视网吗

我们用市场的反应来看,即使是用跌停价开,也是有人出手买乐视网的股票的。依据数据有

成交量:24286手,成交额:3351万,虽然只有换手率:0.10%,还有一些单子没有成交,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人在买单。

投资者的钱就这么不值钱吗?从个人看法来讲,我希望有另一种投资方式出现,有保本,又有从盈利分红的机制。

至于具体怎么做,我想总能找到方法和方式的,我也相信我的这一种方式是符合部分人的。

欢迎关注出干货的工程师“他说历史与生活”公众号,过好现实的生活,搜索可找到我。图片均来自网络,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❸ 谁敢一起比惨地产行业已是股市“第一惨”:低位杀跌的4个原因

地产股低位继续杀跌 , 这种杀伤力是很大的 , 最近明显感觉到一些投资者的情绪波动 , 地产已经不仅仅是“地惨” , 已经是“第一惨”!

这种杀跌 , 究其原因 , 如下:

1 调控政策 345的消息全面传播 , 各路资金对地产行业的增长逻辑产生了怀疑 , 认为高杠杆行业减杠杆的过程会付出巨大代价 , 进而看衰后市;

2 中报影响 各房企的中报陆续出台 , 普遍性的毛利率下滑 , 让一些预期前瞻PE的投资者猝不及防 , 很多人对此产生了信仰失落 , 对各家房企现有已售未结的利润率过于悲观;

3 人民币升值 地产股 , 一般是内房股带动行情的 , 但近期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 让部分投机资金对港币后继下跌空间有了进一步悲观的预期 , 这对内房股是雪上加霜;

4 投机者跑路 7月上旬涨得过猛 , 随着大盘的回调 , 地产股也没能例外 。 同时7月份又吸引了一批投机者买入地产股 , 譬如万科的股东一个月就增长了5万多人 , 在8月回调的时候 , 割肉频繁也就不足为奇 。

实际上 , 345选择这个时候出现 , 绝非偶然 。 类似的消息 , 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在业内传开 , 2019年11月初的时候 , 孙宏斌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 当时就说:“ 今后负债总量管理情况下 想增加负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种管理下 这个行业的杠杆肯定在下降 因为你限价 把整个行业的风险定住了 把建设总量控制之后 把杠杆率降下来了 是今年的疫情 , 让控制负债的落实延缓了8个月 。

反过来我们想想 , 16万亿之后 , 能保持销售额每年增长5%都已经不容易了 。 由于核心城市的优质土地供应越来越少 , 销售面积已经开始负增长 , 整体房价也上升缓慢的时候 , 还可以增长10%甚至15%的负债总额 , 多乎哉?很多矣!

融创今年上半年的有息负债已经下降了20亿 , 不用行业管理 , 不用限制规模 , 企业自己就降了 , 那后面的三道红线对这样的企业还会有很大杀伤力吗?只有不知轻重的冒进房企才会害怕这三道红线 , 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大的并购手笔 , 即便是落到一些今年销售增速不低的房企身上 , 也不要奇怪 。

选择市场整体增速越来越稳定的时候出台345 , 这本身就是对行业的一种关怀 , 为房地产的永续性又加了一份保障 。 那些理解成打压地产行业的人 , 要好好补一补房地产常识了 。

中报毛利下降是必然的 , 这是两三年前就注定的 , 只有那些刻舟求剑的人还在用过去的毛利率幻想未来的低PE 。 但不是每一家都是这样 , 还有一些企业的毛利率保持了相对稳定 , 也有一些企业虽然今年面临难关 , 但后面的毛利空间会越来越大 。 如果还想做地产股 , 总有合适的选择 , 但千万别看那些简单的销售额了 。

人民币升值 , 是美元大量印发的结果 , 这是大势所趋 , 但凡事都有个尺度 。 8月份美元兑换人民币贬值了2% , 对很多股价都已经下跌超过20%的内房股来说 , 并不是很大的负担 。 港股中 , 这几天也有很多股票走势良好啊 , 只要证明你的业绩是可以持续的 , 这都是小事 。

地产股的波动太大 , 重要原因就是里面的投机分子太多 , 每天在市场上追涨杀跌 。 口口声声喊着天长地久 , 稍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了 。 这样的投机者走得越多 , 后面行情上升的时候阻力就越小 。

还有人说金茂破位了 , 发几张图大家自己看吧 , 完整的上升趋势 , 何必杞人忧天 。

1 中国金茂:

2 融创中国

3 保利地产

4 金地集团

❹ 孙宏斌的顺驰融创

融创自2005年初已经开始频繁的调整。

年初按西南、华东及华北的区域划分,成立区域集团,但2005年上半年仅实现38.4亿元销售回款的现实使融创迅速将下半年的发展战略调整为提高利润率水平。

此时的汪浩,还在解决顺驰的变化与成长的问题。

如果说此时的孙宏斌把挽救顺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浩身上的话,面对汪浩在顺驰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和自己为融创开出的药方完全不同,不知他当时作何感想。

在2006年孙宏斌宣布重新主持顺驰时,他肯定了汪浩过去一年的工作。

之后,他宣布撤消顺驰三大区域集团,转为总部直接管理模式。

而在融创,孙宏斌早在2005年已完成这一战略调整。

此外,早在2005年已经开始在融创强调的成本和利润率概念,也在孙宏斌重掌顺驰后才被“复制”过来。

但是,这些使融创成功“刹车”的举措,对顺驰已几乎没有作用。

回头再看顺驰和融创的发展历程,更像孙宏斌一次惊险的房地产企业的运作“实验”。

在挑战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现金流周转率的“试验”中,孙宏斌以顺驰为主要对象,在成功向万科宣战并多番攻城掠地之后,他以为这一模式已接近成功,于是将刚刚成立的融创也拉入这一快速奔驰的跑道。

当发现顺驰和融创都已如脱缰野马般不听使唤时,融创被孙宏斌所“垂青”,成为其挽救之策的试验之所。

在给融创狠下几帖“猛药”之后,融创的运营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于是,这几帖“猛药”被作为已试验成功的对症之策,运用于顺驰。

顺驰最终被出售的命运,并不能说明孙宏斌的“实验”失败;但融创的存活,也无法证明孙宏斌的成功。

在2006年中,孙宏斌曾在融创内部有过一次发言,这次发言被融创内刊整理并部分发表。

这次发言孙宏斌颇有些替自己辩护的意味:“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

虽然中国人讲求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这些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但经历了两次起伏的孙宏斌,也在反思自己,“我们在变化中得到不断成长,日益成熟。

成熟就是能够把握平衡,不走极端。”“同时,成熟还意味着发展风险和发展速度的平衡,在发展过程中,把控风险”。

孙宏斌的 *** 以及“偏执”的性格烙印依然深刻。

在融创的公司文化中,“使命般的 *** ”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句被提出,而“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对核心价值观的偏执和执行,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零容忍”也在公司文化中被强调。

但是,除此之外,融创遗留的孙宏斌张狂个性的痕迹,已无处搜寻,仅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位上,孙宏斌的名字依旧赫然在列。

孙宏斌给顺驰取名意在又快又顺,在其成长前五年还算平滑快速前进。

但在临死前3年,顺驰开始大跃进式扩张,其商业模式在纸上谈兵时经过精确计算,结论是可以快速复制。

而现实中,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标准化程度极低,在一个充满不可预见性的不太标准化行业,试图快速地精确复制,只能找死,而且是自寻速死。

2008年的房地产话题依然热得发烫,但这跟孙宏斌已经几乎毫无关系。

不管他曾经将房地产业搅得如何的天翻地覆,如今都不得不呆在被媒体遗忘的角落。

整个2008上半年,这位媒体曾经的宠儿只被真正关注过一次,还是因为路劲地产的单伟豹跳出来要跟他打官司。

当然,这不是媒体残酷,而是市场无情。

与孙宏斌的走冷不同,“顺驰”热度不减,但与2004年决然不同的是,如今的顺驰不再是报道对象,而是引用语,作为“因扩张过速而资金链断裂”的失败案例代号,“下一个顺驰”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上足以与“拐点论”、“百日剧变论”等关键词并驾齐驱。

事实上,“顺驰”一词的历史穿透力还会更强。

因为房地产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也最有看头的市场,地产英豪的传奇故事是一波接一波。

但在各路地产英豪中,速度极富冲击力,模式极具颠峰性,结局极具历史性的只有孙宏斌与他的顺驰。

孙宏斌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智商奇高,谋略颇大。

25岁时就成为联想少将,负责全国IT分销网的建设,比杨元庆资历都老,影响都大。

但1990年因“经济问题”与柳传志发生冲突,获罪入狱,一呆将近四年。

聪明过人的孙宏斌既有胸怀,又有眼光。

1994年3月出狱后,主动请柳传志吃饭认错,但他没有重操IT旧业,而是准备进军房地产。

在柳的资助下,孙宏斌4月就在天津创建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8月即获得“先达小区”的独家销售代理。

半年后,即1995年初就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切入房地产开发业务,7月即开发出第一个项目“香榭里”小区。

7个月,这个速度比房地产行业从拿地到开发的平均周期18个月快了一倍以上。

这位IT起家,受过摩尔定律熏陶,又在监狱中苦等过四年光阴的人,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了绝招之一:速度。

只是此时的孙宏斌还只是房地产市场一位默默无闻的新来者,没人理会他。

天津同行最先感受到了这一招的凶狠。

房地产周期主要受制于拿地和筹钱,为打通这一关节,孙宏斌1996年不惜让出董事长位置,请来人脉丰厚的张贵宗(前气象局办公室主任)。

顺驰果然从此项目不断,实力悄然大增。

之后的故事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1998年,孙宏斌看准国家停止福利分房的政策后,开始大干,当年一举拿下面积14万平方米的名都项目,声震津门。

2000年8月拿下万科与泰达都不敢碰的梅江地块,并成功开发出蓝水项目,不久又拿下面积170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太阳城,基本确立津门老大地位。

孙宏斌

从1998年到2002年,顺驰天津开发了近30个项目。

虽然孙宏斌没有赚到大笔利润,但对地产模式带来了巨大震动。

孙宏斌带来的第一大震动是速度。

他彻底打破了房地产平均开发周期18个月的惯例,一举缩短到7个月。

与速度紧密相关的是模式。

以今天的研究来看,顺驰的速度从战略上源于孙宏斌急切的称王之心,从战术上则源于他老练的IT模式。

孙宏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后来被称作“现金—现金”模式或者“地产戴尔”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很低的自有资金启动项目,迅速转入土地开发进程,然后以销售回款支撑后期建设与城建配套等,再用毛利作为新的自有资金启动新项目,如此循环,极速滚动。

按照他的模式,只要每一个时间点拿捏得当,每一步战略执行到位,这一模式不仅行得通,而且威力巨大。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孙宏斌凭借这一模式,4年就从天津一个普通的代理商变成名震津门的开发商,6年就成为天津房地产开发商老大。

而从1998年到2002年,孙宏斌四年开发出30多个项目。

其次,2002年,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叫停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孙宏斌看到该文件为开发商的全国扩张扫清重大障碍后,迅速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全国。

离开天津的2002年,顺驰规模不过10亿,到2004年,顺驰就已经逼进百亿,不到三年,翻了10倍,差一点就掀翻万科,坐上全国老大的交椅。

论智论勇,孙宏斌都堪称中国房地产业的超一流人才,但不幸的是,这个超一流人才偏偏犯了一个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错误,那就是毫无风险意识,更不要说像华为那样时刻准备过冬的危机感。

房地产业有四大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三是执行风险,四是系统风险。

从政策上,因为市场的敏感,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层出不穷,开发方向(如90/70)、土地转让方式、预售许可时间、土地款交付时间与比例、贷款利率等政策的调整,每一招都直截开发商的现金流。

市场风险与执行风险同样能要顺驰的命,像如今这样股市大跌、房价下拐、信贷紧缩、消费者观望等全线崩溃的系统风险更是如此。

在孙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据城市和项目大小把进攻路线分成M1、M2、M3、M4四条,东线进攻不利,西线驰援,南线不力,北线救主,但他从没考虑如果全线溃败还怎么玩。

忽略或轻视这些风险是孙宏斌在做顺驰过程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好像他以过人的智慧设计了一辆极速战车,但忘记了前进的路上不仅有坑有河,还有悬崖深谷,结果栽得头破血流。

孙宏斌有理由怪罪房地产的12年单边上涨行情,但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地产英雄大部分都是孙宏斌的同路人,从富力的李思廉与张力,碧桂园的杨国强,合生创展的朱孟依,雅居乐的陈氏五兄弟,到龙湖的吴亚军,恒大的许家印等,基本上都是1994年前后出发的。

孙宏斌与他们真正的区别其实并不是孙宏斌不计风险,而是人生理想不同。

一般地产商都想创富,而孙宏斌是想称王。

早年孙宏斌跟随柳传志做联想,负责分销渠道时,就已经王气毕露,企图功高震主,另立王朝,但柳传志发现及时,处理果断,孙宏斌不仅称王未成,反而获罪入狱四年。

出狱之后的孙宏斌不仅急需用顺驰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弥补失去的光阴,他一定还想向世人证明:孙宏斌就是王。

2003年,在中城房网重庆会议上,孙宏斌曾当面向王石下战书,要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哥。

孙宏斌在北京昌平金池蟒山会议中心为顺驰高层连续开会17小时,做了题为《鸿鹄之志向,蚂蚁之行动》的演讲,其实就是称王宣言,而看似口无遮拦的百亿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应景而设的登基仪式。

为了称王,孙宏斌在两个方面向利润做出了重大妥协,一是不惜代价拿地,二是合作开发。

在拿地方面,莽山会议之后,顺驰一年时间拿地近千万平方米,仅需要支付的土地款就高达100亿元,尤其是轰动京城“北京世纪第一拍”,更显出其王心之急,霸心之重。

高价拿地的直接后果是顺驰的房价往往明显高于其周边其他项目,管理成本占总成本也高达8%~9%,远高于2%~3%的行业平均水平。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贯被认为是暴利的房地产行业,顺驰2003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率据称只有3~4%,而万科从来不会低于15%,富力与中海更是超过30%。

但孙宏斌偏偏不看重利润,只要能当上老大,挣多挣少,他不在乎。

合作开发的后果同样严重。

因为这不仅会分流利润,还有造成管理混乱,更重要的是难以达成战略共识,完美方案往往被执行得牛头不对马嘴。

当然,孙宏斌不是丝毫没有意识到合作的副作用,为了抵消这一点,他大胆启用年轻人,因为与老将相比,年轻人更勇猛、善学,执行命令不打折扣。

在顺驰的团队中,鲜有40岁以上者,后来的董事长汪浩更是只有34岁,开全国地产业之先河。

孙宏斌的新兵战略也是用意明显,以最快的速度复制顺驰模式和体系,而不是产品。

这并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他对速度的追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根本没有足够的老兵来带新兵,结果顺驰很快变成一帮乌合之众的名利场,孙宏斌的雄韬伟略到他们手里已经演变成吹牛扯蛋。

孙宏斌的命运颇有戏剧性,他为公司取名顺驰,本身也具备称王的很多素质,但他的称王战略偏偏与中国最有名的一句称王口诀背道而驰。

孙宏斌如今正以融创为平台,谋求东山再起,但如果不改霸王之术,他恐怕还会落个悍将之命。

孙宏斌曾有一段话:“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

虽然中国人讲究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20年前,孙宏斌的梦想是“做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这个梦想曾经推动着他勇往直前,不惧风险,但又不是鲁莽草夫。

孙宏斌有着对市场优于常人的敏感--柳传志评价他是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只不过这种敏感提前踏空了市场的节拍。

1994年,孙宏斌创建顺驰,以房地产中介的方式进入地产界。

同年8月,为了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孙宏斌向柳传志借款50万元。

随后,顺驰在天津开始迅速扩张,并成为当地绝对的“大哥大”。

当时的顺驰是用了近乎10年的时间,才占据了天津市场10%的份额。

一切皆因“招拍挂”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2002年6月,顺驰成功竞得天津塘沽一地块,综合费用甚至比协议价还要实惠。

仅仅3个月,在这块地上开发的“莱茵春天”就开盘销售。

这让孙宏斌看到了高周转与招拍挂相结合的市场契机。

2003年8月,在一次业内会议上,孙宏斌在既定的发言中突然话锋一转,称顺驰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

他顿了顿后说道:“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诸位,包括王石。”坐在台下的王石拉长脸予以反驳,“提醒”他要注意风险。

2003年,地产老大万科销售额只有63.8亿元,当时的王石已经开始预测楼市拐点。

而孙宏斌却放言,他不信未来5年中国地产业出不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

从2003年到2004年,顺驰先后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拍得10余块土地,行动迅速令人咋舌,“天价地制造者”的大手笔更是惊人。

顺驰的销售额也随之扶摇直上,从2001年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7亿元。

“孙宏斌就是一个到处拿地的偏执狂。”这是多年以后,一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回忆起孙宏斌最深刻的印象。

最疯狂时期,孙曾经创下一年拿地6000亩的历史纪录。

5年之后,如孙宏斌所预测,中国果然出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

这家企业不是顺驰,仍然是老大万科。

也正如王石所预测,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让同年计划赴港上市的顺驰惨遭夭折。

直至2007年,由于资金链过于紧绷,孙宏斌最终将顺驰的控股权低价转让给路劲,他本人抽身潜心发展融创。

关于顺驰“灾难性”的骤变,现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的聂梅生曾表示:“别人都用一个瓶子一个盖或者两个瓶子一个盖地周转,但孙宏斌是十个瓶子两个盖地玩,这能不出问题吗?”

言语中,聂梅生流露出惋惜。

“只要再撑一段时间,孙宏斌就会像2008年走到资金链边缘的许多企业一样,绝处逢生。”如今在业界叱咤风云的龙湖地产也曾徘徊在生死边缘,龙湖一位内部员工向记者回忆道:“2008年,龙湖几乎都发不出工资来,内部传闻称,高层已在谈收购,但后来‘四万亿’ *** 计划一下子让龙湖活过来,飞速发展至今。”有时候,地狱与天堂就在一念之间。

只不过,在顺驰的前世,“幸运”没有来到。

多年以后,再谈起顺驰,孙宏斌冷静地说,中国MBA案例教学,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顺驰失败的案例,这挺荒唐的。

“顺驰是有做错的地方,但也不全是不好,现在的高周转、招拍挂、现金流(管理)等,别人都是跟我学的。”

“我打心里觉得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吃过亏,有过挫折之后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事。

确实吃过亏、有过挫折以后是一个经验积累。”痛定思痛的孙宏斌说,“这些坎坷之后,我的性格并没有变,变的是我对做企业的认识。”

基于新的认识,东山再起的孙宏斌极度强调公司运营的安全性、稳健性和纪律性。

正在快速成长的融创中国,如今账面上有超过100亿元的现金,销债率(销售额/净负债)接近2,几乎是行业的最好水平;2013年,孙宏斌要求融创更加重视现金流管理,融资的资金成本不能超过13%。

他为融创定下了铁的纪律:在拿地时谨慎,绝不盲目争抢“地王”。

2012年7月10日,备受业界瞩目的北京万柳地块开拍。

由于央企身份备受争议,融创中国的联合体合作方保利地产暂时退出万柳地块竞争,只剩下融创孤军奋战。

在与中赫置地经历了200轮的“贴身肉搏”后,融创最终不敌对手,与万柳地块失之交臂。

竞拍结束后一小时,孙宏斌更新了一条微博,公开回应“失地”称:“我说我们喜欢这块地,但从来没有志在必得的地块,合适就拿不合适就不拿。”

在疯狂的抢地面前,孙宏斌选择了忍耐。

他们所谓的拿地纪律是指:针对具体城市的具体地块,对土地的毛利率以及内部回报率设定严格测算,一旦超过该红线,无论多喜欢,融创立刻停止再举牌,其中,毛利率的红线最低不能低于30%。

鉴于顺驰当年在全国摊子铺得过快过大最后倾覆的教训,在区域战略上,融创开始坚持“区域深度聚焦”,只布局京、津、渝、沪、杭五大区域,缩短管理半径,在一线城市回暖的2012年,区域聚焦的策略让融创赚得盆满钵满。

“对我自己来说,没变的是理想、 *** ,变了的地方就是要讲究平衡,不走极端。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

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是一个矛盾。”孙宏斌说。

2012年12月31日,中国房地产企业2012年度销售TOP50榜单出炉。

融创中国全年销售额上升为356亿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创中国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还远在30名之外。

❺ 万达负债4205亿,37家万达甩卖苏宁,王健林将跌落神坛吗

回答:从2017年6月王健林和融创孙宏斌、富力的那笔600多亿元的大甩卖(主要是卖掉万达的文旅资产)开始,万达就开始了卖卖卖的模式,直至今日还没有完全停下来。

财富杂志的数据,都要从企业方面获得确认,所以起码2016年的数据是可信的。由此观之,万达自身通过盈利造血的能力并不强。所以,要还本金和利息,万达必须变卖资产。今年第一笔是卖掉37家万达百货,应该还不是终点,因为这笔交易尚不足以填上至少200多亿的现金需求——因为万达百货本身肯定是有负债的。

❻ 150亿投乐视孙宏斌承认"有错判"吗

150亿投乐视,孙宏斌今天承认“有错判”“愿赌服输”!18万散户迎终极审判。

去年12月如果我不投老贾,那乐视就死了,我就得帮他,我得一直帮他。我一直说人要心怀善意,为什么我们在并购市场上这么牛,我们不想着害人。我是一个比较率性的人,要心怀善意,我一定要把乐视做成一个好的公司。

孙宏斌在说到这里时瞬间哽咽,眼眶中已经有了眼泪,会场内响起掌声。

——这是2017年9月1日,在融创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让所有人动容的一幕。但是,眼泪和情怀并不能救上市公司乐视网于水火。

就在乐视网停牌282天的今天,孙宏斌在“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经营情况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

人有时候要敢叫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

我会尽力,希望不留遗憾。但如果仍然没有办法,那也只能遗憾了。

愿赌服输,这是融创中国投资乐视网1年来,孙宏斌的体会;而一位买了乐视网股票的散户,同样也说出了这四个字。

乐视网召开投资者说明会

从2017年4月17日乐视网(300104,SZ)停牌至今,已经过了282天了。但这282天,乐视网18.59万投资者每天都在煎熬。


圆明园九州景区

一度,我是很恨贾跃亭的。不断的画大饼,然后跑路,剩下一地鸡毛。但作为男人,平心而论,某种程度上,我钦佩他敢想敢做的个性。我的人生是千万普通男人的人生。

那一刻,我的思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乐视已是如此,于我而言,我怪责贾跃亭于事无补。如果可以用法律手段追偿,我当然应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在资本市场混,要想活得好活得久,首先应该想想自己为何会犯这个错,而不是把责任都怪责到下套的人身上。毕竟,按下买入卖出按钮的,都是我本人。

之后,我的日子渐渐恢复了正常。妻子度过了最初孕吐厉害的阶段后,在家安静待产。

时至今日,我并未告诉她真相,但仍然心存愧疚。如今,乐视也许要复牌了,这一刀迟早将要落下来。重组失败,其实并非不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总会有所失望——因为一切没有尘埃落定之前,我总会难免心存侥幸。

我不知道到底几个跌停板我才能卖得掉;我也不知道到底乐视还有没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家庭新成员来临,妻子暂时没有工作,儿子的钢琴课、跆拳道,房贷车贷,林林总总的费用都落在了我身上。

若是乐视的投资全部都打了水漂,我不知道未来何时我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这是真心话。人生就是单行道,当我二十岁的时候犯个错,我有很多时间来纠正。但我四十岁的时候犯了错,纠错的成本会非常高昂。

乐视的这次错误,就算是我经历了再多的心理建设,接受了愿赌服输,在复牌也许将到来的时刻,仍然感到一种茫然。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割肉”。熊市,那是钝刀子割肉,慢慢麻木了的疼。乐视,是一刀砸下来血花四溅的剧痛。

我和妻子说起甘薇,2017年12月31日,孤身一人回来面对这一切。我说,现在的甘薇,会不会后悔嫁给老贾。她的微博,是作秀,还是真心?

妻子说,这些都不重要了。即使他们两人私下有再多矛盾,甘薇内心再不情愿再痛苦,也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们是夫妻,现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必须咬牙一起把难关扛过去。就这么简单。

只不过,有的人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有的人能共富贵而不能共患难。难关过后,他们是否还能走下去?我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我听着妻子睿智的分析,心里默默的想:“让我们一起走下去”。

热点内容
数学对炒股有什么好处 发布:2025-04-16 17:07:31 浏览:788
广发钱贷子货币如何转入余额宝 发布:2025-04-16 16:45:10 浏览:893
炒股买了什么时候有收益 发布:2025-04-16 16:40:00 浏览:625
到什么地方开户买基金呢 发布:2025-04-16 16:31:33 浏览:667
布朗怎么应对金融危机 发布:2025-04-16 16:29:41 浏览:373
国内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发布:2025-04-16 16:24:30 浏览:335
韵达总市值是多少 发布:2025-04-16 16:18:36 浏览:689
天天基金网怎么赚钱 发布:2025-04-16 16:09:18 浏览:521
为什么新股民炒股亏钱 发布:2025-04-16 15:44:13 浏览:365
金融类经济师可以做什么工作 发布:2025-04-16 15:40:48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