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千亿市值的神话
A. 盲盒品牌十大排名
泡泡玛特以其独特魅力和高人气,在盲盒品牌中位居首位。2020年,泡泡玛特的IPO迅速创造了千亿市值的神话,被誉为“年轻人的茅台”。特别是Molly形象的产物,从2017年至2019年,其销售额占品牌总收益的比重分别达到89.4%、62.9%和32.9%,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幸运盒子在2019年凭借其新颖的抽奖机制吸引了消费者,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商场中。奖品包括平板电脑、手机和拍立得,为消费者带来了惊喜体验。
名创优品也紧随潮流,推出了包含钻石和水晶的盲盒,甚至包括1克拉的钻石,显示了其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探索。
瑞幸咖啡在2019年因一款与代言人刘昊然相关的盲盒系列而引起轰动,服务器一度崩溃。其推出的鹿角杯、马克杯及实体礼品卡等周边产品,附赠限量版“遇见昊然”盲盒,引发了消费者的狂热追捧。
Molly盲盒的成功,得益于其与Fluffy House、Labubu等知名IP的深度合作。例如,与经典IP胡桃夹子的合作限量睁裤版盲盒,引发了全球粉丝的热烈追捧。
B. 揭秘比特币全球第一大券商“币安”
马斯克的一把火,让比特币再度成为公众性话题。毫无疑问,比特币正在成为影响世界货币支付的 历史 性趋势。
但实际上,币圈交易平台的NO.1并不是Coinbase,而是币安。
2017年7月,加拿大华人赵长鹏与前一下 科技 副总裁何一联合创办“币安”,定位为世界级的区块链资产交易平台,币安的核心团队以及投资顾问团队也由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组成。
自币安上线的50天内,其用户就覆盖了18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币安支持大约120种加密货币,预计未来还会不断有新币种陆续上线,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交易选择。
与当红的Coinbase相比,币安也是有其明显的优势之处:拥有最多可投资币种的开放式交易平台,让投资者和交易者实现灵活多变的投资结构优化和组合;以智能链(BSC) 为代表的、助力节点、代币持有者、开发者和用户均能获益的生态赋能价值,使得其运营模式的长期价值得以凸显;以前两者为核心所带来海量高净值用户的强劲盈利能力。
正因如此,在Coinbase宣布上市之后,币圈交易者、投资者立刻就把目光投向了币安。如何把握时机,分享尚处于爆发期的币安的红利,成为圈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你必须盯着球场”
比特币近期市值连创新高,更受到了主流投资机构广泛认可。
特斯拉公司公布称在今年1月份己对比特币进行了15亿美元的投资,并且接受比特币作为购买电动车的支付方式。马斯克还将其社交媒体账号的头像,更换成拥抱比特币符号的动漫人物。
另一重磅消息来自于高盛集团——高盛已经重启了其加密货币交易部门,将为客户交易比特币期货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等交易服务。
在国内,但斌等投资界大佬也纷纷表达了对比特币投资价值的认同,并开始积极布局。 吸引专业投资者从观望到积极入场,一个根本性原因就在于比特币正在成为数字货币的代表,其投资性和交易性被越来越广泛认可,其稀缺性、可长期保存、可以变现的多重投资价值,正随着时间不断显现。
由此,比特币万亿美金市值只是开始,随着各国企业、投资者和公众的共同参与,比特币交易和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放大。
Coinbase之所以能创造估值千亿美元的“神话”,也就是作为交易平台,其业务量和营收必将随着比特币交易规模、频次的不断增加而快速上升。
而作为全球第一大比特币券商币安公司——这家由华人控制的交易平台在2020年度的机构开户数量猛增46%。伴随着2020年末至今的比特币牛市,币安的交易量不断刷新 历史 记录, 24小时交易量已经超越A股。
如果将币安与Coinbase进行对比,我们就可以清晰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根据 CoinMarketCap基于流量,流动性,交易量以及对所报告交易量合理性的置信度对加密货币现货交易所所进行的排名和评分。币安排名第一,其24小时交易量几乎是Coinbase的8倍。
截至目前,币安交易所的代币“BNB”(类似券商股)市值已成为仅次于比特币、以太坊的第三大全球数字货币,市值超过390亿美元。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去年12月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预计,2020年全度的净利润预计达到10亿美元(64亿人民币)。数据显示,中金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为68.28亿元~75.52亿元,这意味着币安过去一年的净利润已可与中金匹敌。
巴菲特曾经说过: “投资者应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股票市场的短期前景。价格最终将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在投资过程中如同棒球运动中那样,要想让记分牌不断翻滚,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
显然,在比特币这场棒球运动中,投资者需要找到球场上的领先一方,而币安显然是棒球场上打出最多本垒打的主攻手。
“造铲子的价值”
如同任何一个新兴投资领域一样,如何辨识该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价值环节,是投资获取回报最大化的关键。
币安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具有聚合国际币圈资源的护城河优势;同时,币安智能链(BSC)为代表的、助力节点、代币持有者、开发者和用户均能获益的生态赋能价值,能够持续吸引各方进驻,并实现高活跃度和强黏性;币安在币圈投资交易用户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行业领先优势,也就有了令人瞩目的强劲盈利能力。
更重要的是,从上币到交易,币安正在为投资者打造“一条龙服务”。对于平台币BNB,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明确表态 “BNB大于币安”,币安目前并不寻求上市,全部价值赋能到BNB上面,成为其既定战略。
币安从创立之初就确立国际化发展的定位,使得其不仅能快速吸收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同时可以让其同步获取世界各大市场的用户需求变化,从而对自身进行持续迭代升级。
从中心化交易服务平台到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从BNB到BSC,币安在币圈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进化能力才是其不断赶超对手的关键所在。
就此而言,币安不仅是“卖铲子的”,更是“造铲子的”。
币安的另一处“宝藏”
币安不仅仅只具有“造铲子的价值”+交易所,其还在做公链。
区块链通常分为三类: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
这三类区块链主要区别在于,公有链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联盟链对特定的组织团体开放;私有链对某个人或实体开放。
以太坊之所以在币圈大名鼎鼎,是因为以太智能合约是区块链领域第一个提供智能合约功能的项目。比特币的网络是最早的数字货币网络,其主要功能是为了进行价值传输或者说支付价值尺度使用的,比特币本身没有智能合约的功能。
但是以太智能合约出现之后,出现了大量的项目利用以太的智能合约去发行自己的代币,大量的项目跑在以太坊公链之上,奠定了以太坊当时作为全球第一大公链的基础。
以太坊这样一套完整的智能合约功能,为整个数字货币生态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以太在 历史 上曾经造就的辉煌。
目前,头部公链ETH(以太坊)是市值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数字货币,但ETH的发展瓶颈是网络拥堵和GAS费高昂,而币安的公链BSC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ETH的技术能力毋庸置疑,但是项目、用户选择了用脚投票,速度更快、GAS费更低的BSC成为用户们的新选择,这一变化也成为以太坊系与BSC系激烈抗衡的开始,作为BSC上的GAS,BNB也成为这场抗衡的赢家,叠加Coinbase效应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数字货币。
币安BSC与ETH的竞争态势,很像多年前的阿里巴巴与易趣。对于用户而言,无论是投资还是其他交易行为,选择能够提供更良好使用体验、更低使用成本的平台,是其决策的出发点。而币安BSC正是充分发挥自己在速度、费用等方面之长去攻ETH之“短”,最终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心。
这是币安的另一处“宝藏”,也使得其等同于放大版的Coinbase+ETH的价值总和。
结语
在币圈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定义一家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投资价值?首先是币安的技术能力,经权威认证的内存撮合技术,处理速度高达140万单/秒,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对于讲求交易响应速度的币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服务基础设施。
币安作为交易平台,采取严选标准,只选择信用良好、用户基数大、流动性强的项目。项目被币安选中的概率是3%,比哈佛大学的录取率还要低。在此基础上,币安支持大约120种加密货币和240个交易组合。在交易质量与交易开放性上,币安都有着其他平台无法企及的整合能力。
在全球货币持续超发的大时代下,无数投资者都希望能寻找到新的投资洼地,从而确保自身资金及资产的保值增值。
比特币持续上扬的行情证明,越来越多的主流机构都在配置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人们通过比特币进入加密资产世界,最终也会 探索 加密资产领域的其他资产,比如仅次于比特币的币安币。作为提供交易铲子乃至更进一步炼金术的币安,也就站在了币圈的投资中心点。
C. AMD不再是“万年老二”
(图片源于网络 侵删)
文 陈博
53岁的AMD和苏姿丰,正在迎来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同样AMD收购赛灵思也将会形成“1+1>2”的双赢模式。
“万年老二”终于扬眉吐气了。
壹
在英伟达的老黄收购ARM失败还倒赔了12.5亿给孙正义的同时,AMD的苏妈却在情人节和赛灵思结了缘。
2月14日,AMD正式完成了对全球第一大FPGA公司赛灵思的收购, 而由于AMD的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大幅增长,所以原本350亿美元的收购价,最后竟然飙升到了490亿美元,堪称是天价收购。
不过,现在 科技 大厂之间的收购案,动不动都是上百亿美金起步的,不然就显得太没诚意了。
AMD和英特尔可谓本是同根生的欢喜冤家,在半导体行业中一直对掐得很是焦灼,成立的时间也只不过相差一年。不过,在这长达50年的竞合关系当中,AMD一直是一个活在“老大”阴影下的“万年老二”。
早期的AMD一直是被英特尔降维打击的对象,不仅创始人不如英特尔的创始人赫赫有名,而且产品在CPU领域也没有什么起色。可以说,在上世纪70-80年代,英特尔被认为是微处理器技术唯一的先驱者,而AMD则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弟。
到了2004-2006年,那段时间曾经是AMD和英特尔分庭抗礼、市场份额最接近的时期。 然而,2005年英特尔推出了“钟摆计划”,以此为标志,此后便拉开了AMD近10年衰落期的帷幕。从雅虎的故事,我们就能知道一家公司的衰落往往伴随着CEO的频繁更迭,还有市场份额的持续下降和股价的暴跌。
有数据显示,在2006年,AMD的全球市场份额还能勉强与英特尔实现55开,到了2016年就下滑到不足10%。 尤其是在更强调性能的服务器市场,英特尔巅峰时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99%,而AMD则不足1%。
这10年间,AMD股价的表现也一样惨不忍睹。在2002年10月到2006年3月,AMD的股价曾累计上涨13倍之多。但2年半后就暴跌近96%,甚至到了2015年8月的时候,AMD的股价触及到了最低点,股价竟然都不到1.6美元。
在AMD沉寂的这10年间,英特尔几乎垄断了高端处理器市场,而这种颓势一直到2014年才有所缓解。那一年资深华裔女工程苏姿丰接任了CEO职位,从此以后AMD一扫颓势,越战越勇。在2017年,AMD以“Zen”架构的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打了一个极度精彩的翻身仗。而“老大”英特尔却陷入了研发的瓶颈。
自2011年英特尔推出了SandyBridge架构之后,这款架构在进一步奠定了其PC处理器霸主地位的同时,也让英特尔进入了“挤牙膏”的开端。 因为其每次升级CPU时,仅仅就只是把CPU的频率、核心数和线程等的性能稍微提升一点点,然后还把这样的微小升级美名其曰为是新版本CPU,这样极其缓慢的更新,也给AMD带来了“老二掀翻老大”的机会。
近年来,AMD更是凭借多款性能出色的产品,成功晋升为芯片圈的流量大户,凡其新讯出没之处,总有其追随者热情的刷屏“AMD yes! 同样,在这位女CEO的苦心经营下,AMD的股价也逐渐走回了正轨,很快就把曾经不到2美元的股价拉到了最高逾158美元,并向英特尔的CPU腹地发起了猛烈攻势。
贰
被AMD收购的赛灵思,成立于1984年,是全球最大的FPGA芯片厂商。它的主营业务为FPGA和高性能可编程SOC,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中国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55%。
赛灵思和Altera并称为“FPGA双雄”,后者曾在2015年被英特尔以167亿美元收购。 FPGA是一种特殊的高性能芯片,就好比是数字世界的乐高,随着5G通信、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军工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FPGA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这就是为什么英特尔和AMD都愿意花大价钱收购FPGA大厂的原因。
曾经的AMD一直被称作是“万年老二”,不过在完成对赛灵思的收购后,AMD正式成为集CPU老二、GPU老二、FPGA老大等三大标签于一身的芯片巨头。可以说,收购赛灵思为AMD补上了最强的一环,综合实力将会极大地提升。
未来AMD还有可能把FPGA和CPU做一定程度的技术整合,把两个强势的技术整合到同一个芯片当中,这就极有可能会在半导体行业带来质的跨越。因为芯片技术是可以不断演化的,GPU就是从CPU里面分化出来的技术。因此,AMD收购赛灵思主要还是为了帮助自己拓宽更广的市场,为云计算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
AMD这家公司特别有意思,在我20多年前刚接触电脑的时候,他们就一直在扮演英特尔小弟的角色。产品总是比英特尔差一点点,价格也要比英特尔便宜一点点,综合来说是一款性价比还算不错的产品,但就是总被英特尔压着一头。甚至有很多消费者都开始对AMD产生一种充满期待,又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感情,因为但凡AMD能多点能耐,英特尔也不敢如此放肆地挤牙膏。
不过,还好奄奄一息的AMD遇到了苏妈,在她的高端操作下AMD逐渐变得愈发元气满满。 甚至在成功收购赛灵思的第二天之后,AMD的市值就首次超过了英特尔,迎来了 历史 性时刻。2月15日,AMD以121.47美元的价格收盘,总市值成功突破1977.5亿美元,比英特尔的1972.4亿美元高出5.1亿美元。
虽然“万年老二”逆袭“老大”的战绩只持续了一天就结束了,但这对一个6年前还在破产边缘徘徊,被许多业界人士看作是“烂摊子”的公司来说,这可是一个对比极其鲜明的转变。如今在芯片圈烜赫一时AMD说是业界神话也不算夸张。
叁
现在,AMD和英特尔的实力几乎已经到了不相上下的时候。我个人非常看好这笔收购案。如今芯片行业已经到了规模取胜,越大越强的时代,不论是老大哥英特尔还是硬件巨头英伟达,他们都已经成长为了市值过千亿美元的公司。作为只比英特尔小一岁的AMD是时候该扳回一局了。 我个人判断,在此次收购之后AMD和赛灵思将会共享技术和客户,取长补短,让这笔收购变成一个1+1>2的双赢模式。
这比收购案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今年开年以来,国外大厂发起了好几起高金额的收购案,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这笔收购案之所以能成功,其中一部分功劳得颁发给前微软副总裁Mike Ybarra,他2019年宣布加入暴雪,4年后暴雪就被收归到了微软旗下。这招屡试屡爽,因为微软还在2010年指派企业部门总裁Stephen Elop去诺基亚“潜伏”,同样也是4年后微软就顺利收购了诺基亚。
AMD能成功收购赛灵思,估计也是学习了微软的这一招。2018年1月4日,赛灵思宣布任命Victor Peng为第四任CEO,届时他已经在赛灵思工作了有10年。而很有意思的是,在加入赛灵思前,Victor Peng曾在AMD硅工程GPG(图形产品事业部)部门任副总裁,同时也作为AMD核心硅工程团队的重要领导者支持图形和 游戏 机台产品,CPU芯片和消费事业部。你看,这就说明两家大型的公司要结合,前期就必须要指派一个核心人物去做铺垫工作。
肆
通过这笔收购案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众所周知,硅谷已经被印度人给拿下了。现今,三大硅谷IT公司:苹果、谷歌、微软,后两个的CEO都是印度裔。除了谷歌与微软外,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这些知名国际巨头的CEO都已经成了印度人的天下。
有数据表明,从1999~2012年,虽然印度雇员只占硅谷整体雇员人数的6%,可是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比例,却从7%飙升到了15.5%。可以说,美国人的硅谷,已经变成了印度人的致富天堂。
然而,在另一个 科技 领域境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半导体领域,华裔正在国际上日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苏姿丰、赛灵思CEOVictor Peng、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Marvell创始人、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Cadence全球CEO陈立武等全部都是华裔。
苏妈现在领导的AMD正值春风得意时期,收购了赛灵思后他们的产品性能将会更加强悍,足以让AMD的粉丝扬眉吐气,又让英特尔的追随者捶胸顿足。
在未来,AMD与双“英”的对决中,苏妈将会与黄仁勋风头一时无两。这时就得问问身为老大的英特尔到底慌不慌了?要不你们也试试换个华裔CEO,看看能不能改掉“挤牙膏”的毛病。
D. 依靠充电宝发家致富,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杨蒙注册了一家名为“海益电商”的公司,并接连邀请了几位北大同学和谷歌同事。经过9年的发展,更名为“安克创新”的该公司在杨蒙的带领下,于去年8月登陆创业板,现在市值翻了三倍,达到700多亿韩元,飙升至千亿台。国内消费者对Anker创新及其旗下的Anker、Soundcore等品牌所知甚少,但在海外知名度上却超过了众所周知的腾讯和大疆3354著名市场研究公司Kantar公布的“2020年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大”名单。“隐形冠军,跨境电商领先,海外品牌领先”经纪人和媒体经常这样形容这家公司。
通过亚马逊,Anker成为当年北美市场的USB3.0、智能手机电池领域的领先品牌。Anker的突然军队受到国内同行的冲击,被业界人士奉为“神话”。与其他单纯的电子商务卖家不同,Anker特别注重维持自己的官方网站和论坛运营。据Anker相关人士透露,公司无论使用什么产品,都会先在主页上营销,并通过自己的客户管理系统(CRM)与新用户和现有用户进行沟通。值得注意的是,Anker网站并不卖东西。每当用户有购买需求时,Anker都会通过页面销售链接直接导入亚马逊。业界相关人士分析说,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消除用户对第三方平台的担忧,同时将销售沉淀在平台上,提高店铺排名。
E. 全球最富有的人资产始终停留在千亿,达不到万亿,这是为什么
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应该是贝佐斯和比尔盖茨,前者最近几年成为新的世界首富,后者则是一直连续十几年占有世界首富的宝座,但是无论比尔盖茨还是贝索斯,他们的财富都始终最高保持在1400亿美元左右,从来没有达到万亿美元,到底是什么限制了它们呢?
一.富豪们的身价都和股权相关
1、现代经济是资本经济的时代
现代经济是资本经济的时代,当前的任何一家企业背后都是资本在驱动。资本是什么?资本就是股东。在国内,马云的身价来自于持有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马化腾的身价主要来自于持有腾讯的市值,他们的身价绝不会是对应的等量的房产、 汽车 ,或者是现金,主要都是股权的价值。
所以,富豪们的身价都和股权相关,股权决定了他们的身价,那么反过来,他们的身价取决于两个东西,第一个就是他们的公司的市值,第二个就是他们持有的公司的股份比例。
2、一个人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比例的上限
一家企业的创始人会持有企业的股份比例是多少?企业做的越大,那么最后创始人的股份稀释就越厉害,持股比例就会越低,到最后基本是在20%以下,比如京东的刘强东目前持有的股份比例大概是15%,李彦宏持有网络的股份比例大概是16%,马云持有的阿里巴巴的股份是7%左右,
越是市值大的企业,创始人持股比例就越低。那么这个时候一个创始人的身价就取决于公司市值的高低了,那么一家企业的市值的峰值会是多少?
举例:我们现在支付宝使用人数6亿人,为阿里创造企业带来的盈利100亿,那么马云的盈利就是7亿。马云的资产想靠支付宝增加14亿,支付宝使用人数要达到12亿。但是市场会饱和,无论哪个企业都会有饱和。
二.时间限制
1.时间因素
创造财富神话是需要时间的,怎么也要十到三十年左右,而人的寿命和精力是有限的,高峰期一过,很可能就要走下坡路了。家族事业,要一代传一代。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任何家庭、行业都有它的兴衰过程,这是自然规律,也是 社会 规律。
我们以李嘉诚为例,福布斯公布的财富是不到2000亿,不过有人说他的财富已达8500亿,即便如此,他的财富离万亿规模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已经退休,并且马上面临分家。
2.个人赚钱速度有限
股神巴菲特一个小时赚95万美金,被称为是世界上赚钱速度最快的人。即便如此,他一天24小时也只能赚2280万美金,一年也只能赚83.2亿美金,如果他要赚到1万亿美金,则需要120年的时间。可见,就算巴菲特从出生开始赚钱,也不太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更何况其他人。
3.过多的财富是负担
金钱,在千亿在富翁手里就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还会转化成负担。因为上千亿,你是要投资、管理、使用、消化的,这放在谁身上,都是个沉重的负担。曹德旺先生就说过:“钱多了,是个负担,要捐出去,就感到一身轻了”。曹德旺先生已经捐了50多亿了,被称为是著名慈善家,而不是企业家。
三. 社会 财富总规模有限
世界的总财富是有限的,它虽然在逐渐增加,但是这个增加速度依然是比较“慢的”,每个人都可以从这块世界总财富的“大蛋糕”里面分一块,当然世界首富所分得的“蛋糕”是最大的,但是分的的比例应该是维持在一定的数值区间里面,只有当世界总财富变得更大更多,世界首富分到的总资产才有可能会超过万亿。
我们以2018年各国的GDP作为参照,2018年中国的GDP为90万亿人民币,如果富豪们的个人财富达到万亿规模,也就意味着他一个人资产就占全国全年GDP的1/90。
2018年美国的GDP为20万亿美元,如果杰夫.贝佐斯的个人财富超过万亿规模,则他一个人的财富就占美国GDP的1/20,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要知道很多国家的GDP都很难达到万亿的规模,更何况一个人的个人财富。
四.受制于“反托拉斯法”
一个企业实控人想要达到万亿级别的资产,那么,要么企业是十万亿美元级别,要么企业实控人持股比例要类似中国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在50-70%甚至90%。
而企业达到十万亿美元级别,这基本是不可能,因为按照西方的“反托拉斯法”这是不被允许的。一个企业到了一定的“垄断程度”,就会被“反托拉斯法”勒令分拆。
1913年洛克菲勒和摩根合起来就占美国财富的1/3,或者说这两人占世界财富的1/10。
1937年洛克菲勒去世的时候,个人财富折合成现值至少有2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9年年末外汇储备的10%。
然而,财富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涉及一个问题:垄断(或称之为托拉斯),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形成阻碍,于是美国政府开始颁布法令打击托拉斯。
洛克菲罗创意的标准石油,全盛时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业务范围垄断全美石油行业,直接被美国政府拆成34个子公司,有一个叫埃克森美孚的子公司2018年营收2443亿美元;
当年的房地产和金融寡头摩根公司,因为涉及垄断被拆成摩根大通和JP摩根,现在市值都是千亿以上;
世界巨富的身价最高就是千亿,因为公司市值存在上限,这个上限就是反托拉斯法。
万亿美元什么概念心里有数没?特朗普不过也就几十亿美金,人家就可以在总统大选充分发挥财团优势,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万亿美金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已经是我们想破脑袋都不可能想到的啦。
在这里,科普君要质疑下目前发布富豪榜的主要有两个榜单,一个是美国的《福布斯》杂志;另一个是《胡润百富》。如果说《福布斯》杂志还有一点点的专业的话,胡润一开始就是一个个人的爱好。1999年,第一个《胡润百富》是胡润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查阅了100多份报纸杂志及上市公司的公告报表后,自己估算排出来的,所以其富豪榜也一直广受争议。
福布斯和胡润每年出一版富豪排行榜,而且范围极广,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有排名,除此之外,他们还排了慈善的富豪榜、明星富豪榜、品牌榜、创业富豪榜、顶级酒店排行榜以及各行各业的的富豪榜、各省市的富豪榜等等。
如果说真的要深入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全世界那么多个主要的国家那么多个各类榜单,没有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团队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是福布斯和胡润参考各个杂志、新闻媒体报道、股票、年报以及自己估算的数据,富豪们有多少隐形的资产他们根本无从得知。
另外,最顶级的富豪们,如果他们不想出现在排行榜上,那么最少有999种方式不上榜,所以福布斯及胡润的榜单,本身而言,就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