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百万市值企业什么档次

百万市值企业什么档次

发布时间: 2024-11-01 04:29:29

1. 我想问一下,韩国的整个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到底哪个实力更强大

如果拿整个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来做比较的话,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集团企业,旗下大大小小公司几十上百家,所涉及的业务亦十分的广泛,而苹果公司只是一家主要从事电脑硬件、软件、消费电子产品、数字发布等电子工业公司,和整个三星集团不能相提并论。

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交集最大的莫过于其旗下的最大的子公司——三星电子,它也是一家电子工业类公司。和苹果公司相比,它的实力还是稍逊一筹。根据财富公布的2018年世界五百强强显示,苹果公司以2292.34亿美元的营收位列五百强第11名,三星电子则以2119.4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12,差距还不算大。但除了营收以外,净利润、市值、 科技 实力等三星电子也还是不如苹果公司的,即使三星的手机市场份额比苹果高,但是净利润与苹果公司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财团,其旗下就有三星电子、三星人寿保险、以及三星物产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整个集团的营收超过3000亿美元,据说它的产值贡献了韩国GDP的20%以上。三星已经成了一个商业帝国,触角已经伸到韩国的各个角落,电子、造船、化工、机械、保险、金融、医疗、物产、航空等。它贡献了韩国最多的税收,最多的出口,雇佣了最多的员工,也极大的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而苹果公司只是美国一家实力雄厚的 科技 公司,它在美国的地位自然比不上三星集团之于韩国的地位。

当我们比较实力的时候,其实缺乏一个标准,以下我主要从公司的技术实力、边缘业务实力、集群实力、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等方面,对三星和苹果进行比较。

第一,技术实力。

其实这也是最大的争议。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苹果象征着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三星象征着高大全(高端大屏全产业链),似乎两者在技术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其实不然。

苹果的技术其实不仅仅代表自身,更是硅谷 科技 的一个代言人,硅谷模式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征——知识产权输出。

苹果在硬件方面确实缺乏如三星一般的生产制造业务,但苹果做的是顶端设计,它不需要制造生产,它只需要把产品设计出来,然后把生产制造环节交给下游公司去执行即可。三星在半导体领域比苹果要更全面,它不但涉及到顶端设计,在生产制造方面还能与同行业老大台积电掰手腕,三星相当于兼顾了苹果设计和台积电生产工艺两方面的技术能力。

至于富士康,富士康只是个代工厂,论技术难度跟台积电还有不小距离。

但即便如此,三星在硬件上的技术实力还是不如苹果,因为我前边说过,苹果不仅仅是苹果,它代表的是硅谷众多 科技 公司,它让苹果在硬件的工业设计方面远远超过三星,所以苹果的产品才能获得同行业利润的大头,所以苹果的产品才能仅发力中高端市场就已经占据世界智能手机市场的前列,多年保持销量利润第一,一直保持利润第一。

这里说的仅仅值指的是硬件技术实力。

而软件技术实力上,我仅仅讲一个事实:Windows和IOS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PC端桌面操作系统,Android 和IOS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第二,边缘业务实力

所谓边缘业务,指的是一家企业在标杆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通俗点讲就像一棵树主干外的旁枝。

一般而言比较大的企业集团都会开展边缘性业务,这是出于利益最大化而所作的发展决策。

三星的边缘性业务范围极广,几乎牵涉 社会 民生各个领域,甚至牵扯到军事领域。但苹果的边缘性业务可以说高度聚焦 科技 领域。

这是两种不同思维造成的,三星这类企业发展边缘性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把自身掌握的资源最大程度变现,同时为企业多一种选择,如果主干死了,旁枝就能够保证这棵树不死。在现代企业中,三星这类企业可以说占据绝大多数,国内如BAT,其实也是这类企业。

而苹果则是集中注意力在主干上,它要保持资源对主干的强支撑性,所以它的边缘性业务很少,或者说边缘性业务最终都变成了主干性业务。比如说iPad等。

相较而言,三星的边缘性业务在体量和实力上确实胜出苹果。

第三,集群实力

这里要说的是产品带动的产业链资源方面的实力。

其实两者之间难分伯仲,因为苹果和三星本身即使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三星更类似于苹果全球供应链库中的一员,并且是大客户级别的。

但是三星得益于安卓庞大的用户基数,也带动和引导了安卓系统下的智能手机的发展,并且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供应链库。

这方面,苹果跟三星难分谁胜谁败。

第四,经济实力

三星集团其实很难用简单的股价来衡量其价值,因为它的一部分属于制造业。制造业的特征就是重资产,重资产很容易被低估。

而纯以市值来看,苹果毫无疑问经济实力更强。

而实际上,将三星集团各部分资产进行统计后,鉴于三星庞大的员工基数,其实三星集团可调配资金远不如苹果。

所以即便以现金流和可调配资金来说,苹果的经济实力也远大于三星,并且远超同行。

最后,通过以上比较,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我的观点——三星的实力与苹果仍存在差距。

而这种差距的根本在于两家企业的理念不同。三星是一家重视重资产的企业,它并非典型的互联网 科技 企业,它更传统。苹果则是重视思想创新的公司,它的立足点已经不仅仅是创造好产品,而是更高远的理念。

以上。

其实以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来对比,完全是不在一个档次上,三星集团目前来说占据着整个韩国经济GDP的1/5左右,这与苹果相比来说有着天壤之别,三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寡头公司。



从类别上来说,三星的手机只是三星集团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而已。三星集团除了农业之外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包括电子工业、机械和重工业、化学工业、金融服务和包括物流!

除此之外三星集团还有一些附属公司这些附属公司所延展的行业就更为广泛了。造船、精密化学、石油、保险、风险投资、酒店、医疗院、物业、福利院、经济研究院,在重工业方面,包括三星重工以及三星精密化学等,韩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气。



与此同时,三星在手机这个比较重要的部门上,也是掌握着绝大多数半导体的供应链,比如说三星不是垄断了闪存颗粒的一家手机厂商,除此之外三星在屏幕方面也接近于垄断。

除此之外三星还有自己的摄像头,处理器等等,凡是手机上使用的三星几乎都可以自给自足,这是非常恐怖的地方。



相比来说苹果虽然净利润非常高,但与三星相比来说,苹果依旧还是一家硬件企业,也没有在供应链体系的绝对话语权综合来说的话,苹果方面还是在于品牌和ls的软实力方面,做的比三星好,,尤其是iPhone的手机利润是整个智能手机界最高的。

所以综合来说的话,苹果肯定是与三星集团没有办法相比,但相比来说苹果在手机部分包括智能硬件已经几乎是做到极致了,要知道如此高额的利润空间,简直是国产厂商们想都不敢想的。

我的看法是,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都属于顶级强大的 科技 公司,但是它们的强大各自体现在不同的层面——

三星集团的强大,主要是硬件更强大,三星应该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全产业链产品的企业,没有之一,CPU、内存、摄像头、显示屏等等,尤其是它把每一个产品都做到了一流甚至顶级地位,在全球都占有一个不小的市场份额。

如果放眼全三星公司,就是不仅仅谈论三星手机所涉及的三星电子,那么三星就更庞大、更强大了,但仍然还是以硬件为主,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保险等,还有什么火灾、重工、机械等等。

苹果的强大,完全局限于 科技 产业,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它的业务超出 科技 行业的。但是,苹果公司最近几年好几次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好几次市值超过万亿美元,这个强大,恐怕将三星公司旗下所有公司的市值加起来都没有苹果公司高,这是苹果的第一强;苹果手机在高端品牌上占据了全球一半市场,虽然手机总销量比三星手机要少的多,甚至被华为赶超了,可是总销售额却仍然高于三星手机,更远超华为,这是苹果公司的第二强;苹果公司首创电脑上的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在以后的很多年间也一直领先瘟都死,同时,苹果也是首创了最美最佳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卓学习模仿后才后来居上,但总体上,苹果的电脑操作系统和瘟都死两强并立,苹果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安卓两强并立,这是苹果公司的第三强。

三星之强,苹果不具备,所以苹果手机也是可能受制于人的,比如苹果公司除了自家研发设计CPU外,几乎所有硬件来得采购人家的东西,连CPU都要让专门的代工厂生产,苹果只是设计而已。从这一个层面上说,苹果比三星弱爆了。

但是苹果之强,三星也不具备,苹果在高端电脑和手机品牌方面的建设水平,远超三星,苹果似乎在这方面的工作极具天赋,看看这几年苹果公司在影视剧方面的投入,今年搞出了几部影视剧,也非常的像模像样了,苹果TV已经可以和亚马逊、奈飞、迪士尼+、HULU、HBO等一起被评论家奉为流媒体六大,而 三星在这方面毫无动作,所以三星在网上无法形成自家的生态世界,而苹果公司的封闭生态世界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没有一家 科技 企业可以与之匹敌,苹果公司在营造自家的网络世界上,其野心几乎要和整个互联网世界相抗衡。

——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的发展模式不一样,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总体来说,两家公司都属于当今世界顶级企业之一,实力之强大,也都属于当今世界最高层面,一个重在硬件和传统业务,一个重在 科技 领域、网络和系统以及高端品牌。苹果公司总市值更高,三星集团更庞大。如此而已。

听说过海尔集团不?恐怕很多人的意识种只知道青岛海尔,就是做冰箱那个。苹果和三星集团比,就相当于之前有人拿格力和海尔比,想想就想笑。

千禧年后,最大的垄断就是生态链的垄断。就像众所周知的宝洁。潘婷,飘柔,海飞丝,吉列,佳洁士,护舒宝,帮宝适,这些都是宝洁旗下品牌,不说不知道,一说,发现用的全是宝洁。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就是一瓶慢性毒药,让你慢慢中毒,从此再也离不开他。这就是生态链的价值。

三星集团的生产链遍布各行各业,从出生到死亡,一直离不开三星产品。就算其中一截链条断掉,也不会伤筋动骨,可一旦生态链成熟,那么就是一座很难逾越的大山。就如同Windows系统,苹果的生态,这些都是很难超越的。为什么苹果不止生产手机,还生产电脑,手环等等?

很多成熟的企业都会寻求多元化发展,从拳头产品不断延伸出去,扩大生产链,即使亏钱也要去做。董姐姐为什么要去做 汽车 ?因为在制冷系中,空调已经做到瓶颈了,冰箱有巨头海尔在,很难去分一杯羹,而国内 汽车 ,新能源这块基本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至于说市值,市场价值。泰囧里面提过一词,油霸。油霸一出,石油价格巨降。这从侧面说出,假如手机界一旦发生类似变化,而苹果没有抓住,那么苹果的市值就会巨降,三星集团则不会。这就是完整的生态链和单一产品的区别。

能看懂的自然知道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的区别,目前的强与弱。

很多人用过三星手机,但是对三星集团并不太了解,只是觉得很大,毕竟号称 “三星帝国” ,那么这个帝国究竟多少份量?能不能干过苹果呢?

三星集团:1938年由李秉哲创立,是一家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行业的跨国企业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占据了韩国国民收入的20%,有着“三星帝国”之称。

三星电子:1969年成立,韩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也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主营业务有: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PC、显示屏、通讯、智能家电等。 三星电子是整个三星集团最核心的业务,营业额占到整个集团的70%,净利润占比更是超过80%,2018年最高达到93.5%。

可以看出三星电子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净利润都在整个集团占比非常大,是 整个集团的支柱产业

我们只要对比三星电子和苹果,就知道三星集团和苹果谁强谁弱了。

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星电子 2019年营业额2215亿美元,利润399亿美元,世界500强第15位。苹果2019年营业额达到2601亿美元,净利润552亿美元,世界500强第11位。营业额超过了三星电子,但距离三星集团的3100亿美元还是有差距,但是净利润绝对打败三星。

2、 科技 实力: 可以说三星电子是一家硬件公司,而苹果则是软件公司

三星电子硬件:半导体制造、显示屏制造、芯片代工。显示屏制造世界第一,尤其在 手机OLED屏幕中市场占比高达93.3%,柔性OLED中的占比更是达到94.2%,芯片代工技术世界第二,尽管和第一的台积电仍有差距。

苹果iOS系统2007年发布,目前手机端市场占有率为22%,同时iOS还是电脑端的第二大操作系统,并且拿走了整个手机行业的净利润的66%,这足见苹果的软件实力绝对强大。

3、产业链:三星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硬件,依靠显示屏世界第一和手机销量世界第一打开了整个硬件产业链。

苹果则依靠iOS操作系统和iPhone建立起世界级的产业链,尤其在中国的iPhone产业链及其庞大。而三星电子则失去了中国市场。

没有中国的市场算不上世界市场,所以产业链上还是苹果获胜。

4、抗风险能力:目前全球仍处在新冠疫情中,可以说风险一触即发,引发金融危机也是有可能的。巴菲特说过“ 现金就是氧气 ”,危机中只有现金能让你活下来。

三星现金储备:三星电子的现金储备已经超过100万亿韩元(888亿美元)

苹果现金储备:苹果拥有约2600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16625万亿元),真是 富可敌国

而三星电子号称30万员工,苹果公司员工137000人, 一旦发生风险,苹果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远超过三星电子。

可以说三星集团非常强大,可以称得上“三星帝国”,但是实力仍不敌苹果。

这根本不需要对比,只要看看三星在韩国是怎么样的地位,有哪些产业,就知道苹果在三星面前是个小弟弟!

1、政府背景: 韩国经济总量2018年排名全球11,而三星这一家公司占据了韩国GDP的20%,可见三星在韩国是一个举足轻重,是一个行业巨头,它发展的好坏将会严重影响整个韩国。可以说三星和韩国政府的利益是直接捆绑在一起的,一旦三星出问题,将对韩国政府出现致命的打击,仅三星的失业人口就能让韩国出现混乱。因此,韩国政府对于三星是不余遗力的支持。整个三星发展史,就是韩国官商合作的典范,三星能在半导体行业出人头地,韩国政府功不可没。

2、工业化实力: 题主可能只知道三星 科技 领域的内容,比如手机、电脑、内存、屏幕等等,但其实整个三星集团的业务范围要比这广泛的多, 三星是有自己完整的工业化产业链, 可以说韩国人的生老病死均离不开三星。整个三星包括65个下属公司,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 汽车 、交通等数百个领域,甚至三星还是韩国第一大军火商,比如K9自行火炮在全球销量不错,抢了我国火炮的不少生意。

3、半导体方面: 以上是整个三星的实力!那我们再来看看三星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实力,或许单独拿这块出来比对也更合适。这块其实包括了三星电子和三星半导体两块业务,存储芯片三星排名世界第一、液晶面板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全球第四,前两项也都算是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必备配件。

对于以上这些内容,我想苹果都是不具备的,不可否认苹果的 科技 实力很强,能自己研发手机芯片,能打造出iPhone、Mac这样的 科技 产品,但是在现代化 社会 中,工业基础以及制造业才是这个 社会 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础就是无根之水(尤其是对一个现代化国家来说)。而三星现在就是这样拥有了完整工业化产业链,有自己的制造产业,自己掌控上下游产业链。简单说,苹果和三星比,其实就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在对比(美国某杂志曾以“韩国三星共和国”为题报道三星),因此往大里说,苹果在三星面前其实就是渣渣!

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19年美国《财富》500强排行榜,沃尔玛以5144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一,苹果公司以265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三,同时苹果在2018年市值突破了万亿美元。


三星电子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43万亿韩元,折合2190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530亿美元,净利润为340亿美元。


三星电子的营收占据三星集团80%,所以从市值来说,三星集团还是差苹果公司不少。


很多人说三星集团不止垄断电子,作为全韩最大的企业,其业务还涉及金融、酒店、军工、机械等领域。


其实那都是老黄历了,三星真正领先的,其实也就是乘着美国打压日本时期成长起来的半导体和面板产业了。


而随着华为+海思麒麟+紫光+京东方+中芯国际的崛起,三星的优势又能保持到什么时候?


相比而言,苹果公司在行业的垄断地位、领先程度要厉害的多。


尽管乔布斯过世之后,一路唱衰,手机行业又面临华为、小米等强劲冲击,苹果业绩还是一路飙升,2018年甚至到达万亿美元市值。


而这一切都是由十几万员工的苹果创造的,其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简直不可想象。


就算苹果影响力在减小,但其领先优势没有5-10年其他公司超越不了。


结论就是,单纯讲公司实力,三星集团比不上苹果公司。如果不是考虑韩国政府的扶持,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在以后的日子里,真正双雄争雄的只会是中美企业,其他国家只能是争老三罢了。


送一条五年后的提问:


我想问一下,中国哪家公司和苹果公司实力一样强大?

苹果比三星强,在2018年二季度的一次全球智能手机营收比重中,三星手机比重只有17%,而苹果占总营收的62%。在世界五百强中,三星排名第12,苹果排名第11位,从这个角度,三星是比不过苹果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三星手机属于三星电子中的业务,而三星电子确实三星集团中的一份子,仅仅三星电子就让苹果公司疲于应付。三星集团和苹果公司的区别,有点像西瓜和苹果的区别!三星集团的体量,不是苹果可以相比拟的。

我们先看看两者在500强中的比较,就能看到两者的差异。

苹果:


三星电子:

可以看到,苹果的总资产为3753.19亿美元;而三星电子总资产为2819.05亿美元。确实,苹果更多一些,可是我们要知道三星电子只是三星集团的一份子!

三星从1938年成立,如今已经过了81年的 历史 ,它基本上已经渗透到韩国方方面面,它有众多的公司,比如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航空、三星人寿保险、雷诺三星 汽车 等,关键它的领域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方面。
这是一个巨无霸,而苹果相比它就逊色许多。所以,我们说三星是西瓜,苹果公司确实是一个屏幕,毕竟,三星基本上和韩国息息相关,而苹果可没有和美国休戚相关!

先分析一下两家优势,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更注重软件设计的公司,其市值曾高达一万亿美金,现金流为2300多亿美金,营业利润排全球500之首,2018年全年营收达到2655亿美金,为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企业,反观三星电子,他的优势在于全方位纵向一体化的垂直产业链,是一家注重硬件生产的企业,背后依附集团内其他兄弟企业,和韩国政府加成,确实实力不容小视,三星电子的营收占据三星集团80%,2018年达到2200亿美金,利润不及苹果公司,现金流更是不如,只有1000亿最多,连整个三星集团总市值也只有三千多亿美金,不过三星目前来说赶超的力度很大,且三星集团的总体营收应该达到三千亿美金左右,超过苹果公司两千六百多亿,总体而言,苹果大而精,三星大而全

2. 全棉时代什么档次

全棉时代应该是属于中档次的这个产品吧,他们家的东西都基本上比较的便宜。但是质量还是可以的。

全棉时代是指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简称Purcotton全棉时代)是稳健医疗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李建全。

Purcotton全棉时代,取自Pure+Cotton的单词组合,意为用天然棉花生产出健康、亲肤、高品质的生活护理用品。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简称Purcotton全棉时代)是稳健医疗集团的全资公司,传承了稳健医疗集团在医用棉制品行业20余年的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以“全棉水刺无纺布工艺”为核心技术载体,成功实现了医用产品向民用产品的拓展。

2020年8月,全棉时代以100亿元人民币市值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56位。

以全棉水刺无纺布为原材料开发出的Purcotton全棉系列生活用品,如纯棉柔巾、奈丝公主卫生巾、奈丝宝宝棉尿裤、全棉化妆棉、全棉面膜等产品。

3. 听朋友说有个股权投资,是一家快上市的公司入行7000,还能拉下线,那赢利是多少听着像传销呢

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股市,经过十余年的超速发展,上市公司总数已突破1000家。单就这一点来看,可以说,中国股市仅用十年左右时间,便跨越
了发达国家曾花一、两百年时间走过的股市历程。这的确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熟股市相比,我国股市在质与量上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
一段差距,这些差距正是我国股市前进道路上需要攻克的堡垒。
一、上市公司规模

众所周知,企业规模是与企业内在素质相关联的。所谓适度规模或经济规模,正是由企业或企业家的内在素质所决定的,即他们有能力驾驭的资本或资产总规模。事实上,企业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它不仅需要优秀的企业家,更需要有生命力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本扩张力。打一个比方,一个企业本来经营好1个亿的资本就相当不错了,但你却硬要一下子给它10个亿的资本让它经营,其结果一定是不如将这部分"多余"的资本存入银行坐收利息来得好。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7.11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亿美元,仅相当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亿美元的68.7%。即使以中国工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1998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1999年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全部进入世界500强,但相比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经营政策做大的。因此,我们的国有银行虽有世界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乏跨国大银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能算作名符其实的世界500强。

不难想象,从上述企业中产生的上市公司,其规模也必然会是偏小的。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30指数所含30只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规模普遍都是偏小的。以2001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30只成份股中,可流通股本不足1亿股的就有2只;1~2亿股有12只;2~4亿股有8只;4~6亿股有6 只;6亿股以上有2只。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不足2亿股,而且没有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达到10亿股。即便从这30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来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其中,总股本大于20亿的只占2家;而总股本不足7亿的则占18家;总股本介于7~20亿之间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33只成份股中,大多属于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规模现状是:5亿股以下只有1只;5~10 亿股有6只;10~20亿股有7只;20~30亿股有12只;30~50亿股有4只;50亿股以上有2只;100亿股以上有1只。
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也还不到十年的时间,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仍处在改革与成长初级阶段,尤其是上市公司中有相当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改制而来,"底子"还很薄弱,尚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与发展。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送股、配股、增发等方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股本规模,上市公司之间以及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正在兴起。不难设想,上市公司总股本因送配增发将不断增大,总资产也会随着经营与并购而不断扩张。

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依世界各国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而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大块,而且,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仅30%多一点。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时,至少会引发以下后果:

其一,由于股市的实际股本流通量狭小,易于大户操纵控盘,从而形成"投资不足、投机过剩"的格局,最终导致股价失真。曾经制造中国股市"天价奇迹" 的亿安科技,为何能与其业绩如此不符地冲上126元的"天价"?后来人们从证监会的公告中才得知,原来是南方四个大户联手操纵的结果。其实,只要看一下亿安科技的股本结构,我们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7000多万的总股本已是够小的了,而可流通股更是少得可怜,仅有3500万股。正是由于流通股本太小,易于操纵,因此,经常的现象是,大户"坐庄",散户"抬庄",赚者投机,套者投资。

其二,由于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尤其是处于控股地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一方面,它不仅造成了上市公司与上市股本的不对称,而且还导致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市场并购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它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存量活化与结构调整,易于造成国有资产的沉淀与流失。换言之,上市公司总股本不能整体上市流通,严重障碍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退化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能。

此外,国有股与法人股的不能上市流通,易于形成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由于股权的过分集中,监督与决策机制失衡,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正常的关联交易经常发生,强制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担保、私分上市公司财产、抽逃上市公司资金,甚至大肆掏空上市公司,中饱私囊或满足小集体的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是我国股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与法制完善的过程中,国有股与法人股暂未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庞大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一下子上市相当于股市扩容数倍,市场承接乏力;二是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国有股匆忙上市,国有资产有可能严重流失或被侵吞;三是有相当的国有股分布在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国有股上市后有可能失去控股地位。尽管如此,国有股及法人股最终总归还是要上市的。

实际上,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要想转让股权,目前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经证券主管部门批准,与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签订转让协议,可以一次性完成大宗股权的转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这种转让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买壳、借壳等资产重组行为而展开的。业已开始试点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显示:国有股减持将采取二级市场配售、增量发行、上市公司回购、向非国有企业协议转让等四种方式进行。我们相信,随着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行,中国股市的国有股与法人股的类别划分,将最终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消失。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一般地,本土上市公司应该是本土民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是本国或本地区优秀企业的代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反映了该国或地区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规模的综合体现。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有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每股收益(也称每股盈利或每股税后利润)侧重反映企业当前经营业绩的好坏;每股净资产则着重反映企业经营的现实资本,及其未来创造利润并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纵观世界各国股市,凡属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股市发展史差不多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一样,长达一、两百年,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其中有不少是跨国公司)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以美国为例,1999年,在世界500强中,美国独占185家,我国大陆地区则只占5 家。正因如此,美国股市有着大批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如J.P摩根1999年每股收益竟高达11.16美元。美国类似公司,80年代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可口可乐等;90年代则有IBM、英特尔、微软、戴尔等。正是有了这一批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绩优股,美国股市与股指才能不断地成长壮大。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恒指33只成份股中,绝大部分每股收益都在1港元以上,也有不少在2港元以上。其中,长江实业每股收益曾高达7.66港元。类似业绩的蓝筹股还有汇丰控股、九龙仓、恒生银行、和记黄浦、新鸿基地产等。这些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一般都达20港元以上,有的每股净资产甚至接近50港元。

我国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么幸运。以2000年度业绩为例,沪深两市1000余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0.20元,每股净资产为2.6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亏损面8.55%(剔除年内新上市公司后则亏损面将达10%)。其中,业绩最差的每股收益为-3.12元,每股净资产最低的为- 8.93元,每股未分配利润最少的为-10.96元;即便业绩最好的上市公司(一家酿酒公司)每股收益只有1.60元,每股净资产最高的公司(当年才增发新股)也没有达到10元。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同世界500强相比,中国工业500强的盈利能力明显偏低。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78%、1366美元/人和27456美元/人,而当年世界500强的同类指标分别为11.29%、11093美元/人和 288855美元/人,前者分别仅相当于后者的24.62%、12.31%和9.51%。由此可见,作为上市公司基础的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但可以相信,加入WTO后,随着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不断推进,已有二十年成功改革经验的中国人民将会创造出大批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来。业已进入世界500强的将会更强,尚且进入的将会不断挤身于世界500强之列。到那时,我们的企业品牌不单是"国内知名"品牌,它们更多地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享誉世界。

四、上市公司利润分配

按照国际惯例,上市公司必须在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先行对税后利润至少作出如下几项必要的扣除后,才能对股东进行最后的利润分配。第一项扣除是抵补以前历年亏损;第二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积金;第三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益金。

从国外发达股市来看,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基本上是以派息为主的,而派息的多少则是依盈利水平而定的。例如,从香港恒生指数的33只成份股来看,公司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派息,而且绝大多数公司的派息水平都在每10股派5港元之上。其中,派息最多的是恒生银行,从网上可查阅到的1995—— 1998年的资料来看,该公司连续4年派息都是最高的,其每年派息都在每10股派30港元之上。汇丰控股每年每10股派息则都在20港元之上。对股东如此丰厚的利润分配,如果没有极强的盈利能力,那的确是很难想象的。

相比之下,大陆股市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则以送股、配股、或直接增发新股为主要形式,而派息不过是象征性的,派息面与派息率均很低,例如,每10股派 1元,甚至只有几角钱。这种现象在我国股市中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上市公司股本偏小,客观上只有通过不断地送配或增发新股,才能"做大"股本规模,尤其配股和增发还能同时提高每股净资产含量;其二,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较弱,每股盈利水平不高,若强制性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派息最低限,势必影响企业资本积累与投资扩张。因此,送配增发形式的分配方式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举两得的现实选择。

五、机构投资者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成熟股市一般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这种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它们是集合投资、规模经营、专家管理、风险分散,而且有着强大的专家队伍、分析技术和快捷信息作保障,因此,它们不仅是中小投资者的集合体和保护伞,更是股市的中流砥柱。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大小及其内在素质高低,是股市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统计,1996年2月,美国共有5000多个开放式共同基金和500多个封闭式共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1亿多人,共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美国GDP(7.4万亿美元)的40%;1997年6月,日本有基金管理公司44家,管理基金5300多个,管理资产近45万亿日元;1997年底,英国有单位信托基金管理公司154个,管理单位信托基金近1600个,管理资产1500亿英镑,另有投资信托公司570多个,管理资产 580亿英镑;1997年底,我国香港特区共有46家基金管理公司、788个投资基金,基金资产总值约为600多亿美元。

另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个人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0%,个人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7%;机构直接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 28%,机构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5%;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比例约为55%。1997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增长很快,1960年为40.9%,1984年为64.4%,1989年为72%,1997年即增加到 81%。

相比之下,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也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1998年初,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诞生。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交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都属于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小规模只有5亿个基金单位(占11只);最大的基金规模也不过30亿个基金单位。

按照加入WTO谈判的承诺,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一旦置于WTO的开放环境下,在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由于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他们将无法成为市场稳定的力量,因此,培育大批机构投资者的工作非常重要。事实上,为了满足股市超常发展的需要,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正在大力培植机构投资者队伍。例如,已经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取代"老基金"、券商资本扩容、企业准入放宽限制、保险基金入市等;随后还将推出的其他举措包括:开放式基金面世、社保基金与养老金入市、外资设立基金入市、混业经营下的银行资金直接入市等,直至完全开放的外资机构入市。到那时,我国机构投资者将是股市最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它们将支撑着我们股市的健康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全的国际化。

六、股价分布

股价作为虚拟资本的一种价格,它是股票市场最重要的信号之一。股价只有在市场给予合理定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从而做到准确有效地反映宏观基本面和微观景气度。反之,失真的股价,则不仅会失去"晴雨表"的作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还会误导股市投资和社会资源配置,进而削弱或退化股市的经济功能。

一般地,股市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其股市价格分布大多表现为极差(即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较大的均匀分布。例如,美国股市最高股价为100多美元,股价仅有1美元多的也不少,甚至还有不足1美元的。很显然,其股价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均超出了100倍之多。

相比之下,我国股市价格分布则不妙。以2001年5月11日(星期五,年报出尽后的第一周)收盘价为例,最高股价为华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价为马钢股份3.94元,二者相差仅12.5倍。在1091只上市A股中(不含PT股),站在50元之上的有1只,介于40~50元之间的有9只,介于 30~40元之间的有31只;而落在7元以下的仅有20只;介于7~10元间有84只;其余的946只股票的价格则分布在10~30元之间,占全部股票的 86.7%。其中727只股价高度密集在10~20元之间。也就是说,我国股市的股价分布是"一窝蜂",是"大锅饭",股价基本上没有拉开应有的档次,这样的股价分布,当然也就反映不出上市公司质量的优劣与差异性来。反过来讲,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正是股价普遍拉不开档次的根本原因。

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价分布结构(2001年5月11日收盘价)
价格(元) 合计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
占比(%) 100.0 1.8 7.7 66.6 20.1 2.8 0.01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本规模偏小,这就使得股市客观上供不应求,而流通盘过小的股票则更成为投机者的追逐对象,无论公司业绩好坏,其股价均居高不下;相反,为数不多的流通大盘股,即便是绩优大盘股,其股价由于流通盘较大不易炒作而始终偏低,例如,10元以下股价中大盘股占多数。这种因股本而排列的股价严重偏离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投资价值。过度的投机行情及短期财富效应,使进入股市的人们大多热衷于"短平快",希望能一夜之间暴富,每天都想逮住"黑马——庄股",投资往往成为"被套"的代名词。客观上的股市投资不足和投机过剩,势必造成股价整体水平高企,股价严重扭曲。以同时发行A股和 H股的上市公司股价比较,同股却不能同价,普遍情形是,上市公司在大陆流通的A股市价无一例外地高于在香港流通的H股市价5~10倍,有的甚至达到近20 倍。例如,200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昆明机床的A股和H股收盘价分别为17.69元人民币和0.88港元。可以肯定的是,香港股市显然比大陆股市成熟而规范。

七、股价指数的成长性

股价指数是衡量并记录一国或地区股市成长历程的重要指标。股市的成长,意味着股指不断地向上"长大"。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础,是股市的生命力之所在。股指"长大"正是上市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必然结果。因此,优良上市公司群体是推动股市成长的生力军。与此同时,反映股市涨落的股指,又是国民经济波动的"晴雨表"。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会带动股指长期性上涨;反之,一国经济经常"大起大落",必然会导致股市对应地"同起同落"、难以长大。

上个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少见的长达100多个月的经济持续增长,这也许是西方世界的奇迹,但正是这一奇迹制造了美国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正是这股动力推动了道琼斯指数在近10年中的超常"生长"。美国道琼斯指数每次突破1000点整数位收盘的日子:1991年4月17日首破 3000点;1995年2月23日首破4000点;1995年11月21日首破5000点;1996年10月14日首破6000点;1997年2月 13日首破7000点;1997年7月16日首破8000点;1998年4月6日首破9000点;1999年3月29日首破10000点;1999年5月 3日首破11000点。尽管目前该指数已回落至10000点附近,但它仍算是"不断壮大"的。

而仅有十年发展历程的我国股市的确还很年轻。如上所述,我国股市价格分布过于集中,在股价普遍偏高且拉不开档次差别的情况下,宏观面上稍有风吹草动,极易导致股市大起大落,进而形成股价上的普遍性同涨同跌,投资者方面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在股价反复的齐涨齐跌中,股指似乎很难长大。

以沪市综合指数为例,1992年股指从最低293点猛窜至1429点,但年末却又徒落至386点;1993年新年刚开市股指又猛升至1558点,随后又快速步入逐波下跌之路,直至1994年7月底跌至325点,随后上海综指强劲反弹至9月13日达1052点,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股指累计涨幅达 223%,而年末收市又跌至600多点;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沉寂之后,1996年初股指从550点逐步启动,1997年6月股指直逼此波行情的最高点 1510点;随后股指退守至1000点附近,这种进退两难的格局又维持了近两年,直到1999年6月我国连续第七次降息及《证券法》的即将实施,终于推动股指快速上扬至1756点的历史新高。

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曲折后,股指终于第一次摆脱1500点的历史大箱顶,进而大步冲向2000年的最高点2125点,2001年5月份继续冲高至 2200点之上。很显然,自1996年启动的这一波超长大牛市,一直没有大回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成功"软着陆"后的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国民经济摆脱了过去长期以来的"大起大落"的格局;二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断:随着这一波牛市的必然终结,下一波熊市的最低点如果能站稳在1750点之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国股市已经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难以"长大"的历史,这将是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八、股市的国际地位

国际股票市场,不仅拥有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国际资本供给空间。一国或地区要想将国内或地区内的股票市场变成国际股票市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完全开放的贸易和金融制度、充分发达的经济和金融、规范的法治和有力的管制。从当今的国际股票市场来看,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地的国际性股票市场,它们无一例外地建在国际金融中心或开放的国度里。

以国别而论,美国在股市上占有多项世界第一。其一,上市公司总数最多。1998年底,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在NASDAQ 注册的企业有5068家,再加上其它全国性和地方性股票交易中心,实际上,美国共有28000家公司的股票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二,股票年发行额最大。1996年美、英、日三国的股票发行额分别以84844亿美元、30888亿美元、17402亿美元占据世界的前三位。其三,股票年交易额最大。 1996年美、日、英三国的股票交易额分别为71215亿美元、12520亿美元、5785亿美元。

1996年,美、日、英三国股市股票总市值分别为88272亿美元、32842亿美元、17405亿美元,它们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5.6%、 71.4%、151.9%。1994年全球共有43个国家285家公司在美国发行了ADR,共筹资达200亿美元,交易额达2480亿美元。在这些国家的开放股市中,既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上市公司,也有来自世界各地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群体,它们共同促进了这些国家股市的发展与繁荣。

目前,大陆股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超过香港股市,仅次于日本东京股市,成为亚洲第二大股市。截止2000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1088家,比 1993年的183家增长了近5倍;股票(A、B股)市价总值达48090亿元,比1993年的3531亿元增长了12.6倍;股票总市值占GDP比重为 53.8%,比1993年的10.2%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流通市值为16087亿元,比1993年的862亿元增长了17.7倍;股票当年交易额为 60826亿元,比1993年的3627亿元增长了15.8倍;股票当年筹资额1554亿元,比1993年的315亿元增长了近4倍。从动态看,我国股市在短短十年中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市在质上作横向比较则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尚无外国企业直接来大陆上市,而且除在香港上市外,我国在海外直接上市的公司也很少,仅有10余家。

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前进,我国经济的现代化指日可待。事实上,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正在不断地提升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加入WTO,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随着中国加入WTO、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企直接上市、外资直接入市的逐步推进,人民币将会演变成国际性货币,中国也将会有若干城市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到那时我国国内股市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股票市场。

热点内容
炒股亏钱你是怎么还钱的 发布:2025-01-11 20:38:22 浏览:760
600628新世界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1-11 20:35:10 浏览:14
小产权股权如何分配 发布:2025-01-11 20:25:31 浏览:745
京东金融保险可提额度是什么 发布:2025-01-11 20:07:58 浏览:463
炒股总是不知道怎么做 发布:2025-01-11 19:55:25 浏览:221
投资咖啡股票前景 发布:2025-01-11 19:42:09 浏览:464
股市如何运用二八法则 发布:2025-01-11 19:29:02 浏览:553
疫情对于股票的影响 发布:2025-01-11 19:12:24 浏览:578
allin是什么货币单位 发布:2025-01-11 19:07:54 浏览:237
10万股市怎么赚钱 发布:2025-01-11 19:07:52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