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政策转向怎么办

货币政策转向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4-09-10 01:11:36

『壹』 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1、向市场释放大量的基础货币

中国央行降准,不仅来得急,而且降准幅度也比以往大。因为新一届中央政府上任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基本上都是采取定向微调的方式,即使降准也只有0.5个百分点,但最近一次降准却达1个百分点。

而上一次中国央行降准1.0个百分点,可以追溯到2008年底,是为了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

这次央行突然降准1.0个百分点,有市场分析误解为是因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在增大,政府不得不放宽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即误解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由中性转向强刺激,或中国版的量宽政策正在启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从央行以非常规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意义来说,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已开始。

从已有数据来看,至2014年底,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为33.8万亿人民币,以当时汇率计算,为5.4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53%,是2006年底时资产负债表12.9万亿人民币规模的2.6倍。

同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为4.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26%,是2006年底时资产负债表9037亿美元规模的5.0倍。也就是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绝对及相对规模都比美联储的要大,只不过,美联储的扩张速度要比中国央行快而已。

上述数据表明,2008年以来的“中国式量化”,其规模要大于美联储,只不过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方式与美联储不同罢了。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主要是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购买债券)方式来进行,因此,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目前持有2.46万亿美元的各年期美国国债以及1.74万亿美元的证券化资产,占比达到93%。

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主要来自不断购入外汇,结果是,2014年底,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产为27.1万亿人民币,占比80%。尽管两者成因不同,但两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都意味着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或流动性。

2、央行降准力度的加大

美国及中国都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但中国主要是针对银行或机构(比如不同的银行实行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言,美国主要是针对不同存款额度而言。

比如,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8.5%;而美国存款额度为1450万美元至1.036亿美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3%,高于1.036亿美元的为10%,其他情况为零。不过,尽管中美两国法定存款准备率差距很大,但总的存款准备金水平却比较接近。

2014年,美联储法定及超额存款准备金达2.5万亿美元(但其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之比为1:18),相当于美国10.4万亿美元存款的25%,相当于美国GDP的20%;中国法定和超额准备金(两者之比为7:1)总额相当于106万亿元存款的22%,相当于中国GDP的37%。

也就是说,中美两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的差异在于中国绝大部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而美国主要是超额存款准备金。这就使得中国央行将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而美联储则不需要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

美联储存款准备金的增加主要通过美国银行去杠杆化,把过多的流动性又回流到美联储的账户。中国央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主要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用它来作为对外汇占款形成的流动性的对冲。

因此,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外汇占款流入多少及流入速度。比如,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2003年的6%上升到2011年的21.5%,主要是与外汇整体大量和持续流入、以控制因为购汇而释出的大量人民币这一流动性货币的供给有关。

如果外汇占款突然收缩,央行就得通过降准来向市场增加流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央行突然降准,很大程度上与2015年一季度外汇占款突然减少有关。也就是说,这次央行降准力度的加大并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而是基础货币形成条件发生了变化。

(1)货币政策转向怎么办扩展阅读: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需统筹考虑物价、就业、增长及国际收支等的关系

与发达国家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发达国家的单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更关注利率工具,用政策利率稳定物价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

但是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多元化,就得统筹考虑物价、就业、增长及国际收支等目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多重目标制与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有关,同时由于长期面临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国内流动性投放过多,使得中国央行不得不关注国际收支等问题。

因此,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目前中国央行可采用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及数量型工具。

首先,中国的基准利率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基准利率是商业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而美联储是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前者是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直接定价,后者则是金融市场间接利率,需要相关的传导机制影响金融市场各行为主体的信用风险定价。

中国银行利率是管制下的利率,而美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市场化的利率。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容易受到扭曲,而且当商业银行都在突破央行的利率管制而产生严重的金融脱媒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效用更是容易弱化。

这也就是为何中国央行的降息所产生作用不大的原因所在。

其次,由于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全面开放,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还没有确立,人民币汇率不可自由浮动。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长期以来都受到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的困扰。1994年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出现。

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由于人民币单边升值,上述情况更是极端化。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资本流入和外汇占款较快速增长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政策工具既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模式变化及产生结构调整,也影响国际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流向及规模,影响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的主动性。所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汇率工具同样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考量。

综上,当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就得在现实的基点上及既有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逐渐地挤出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得去杠杆而不是加杠杆,从而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

就得促进当前中国经济由旧的增长模式向新的增长模式转型及保证经济增长,而不是重新启动又一轮的信用过度扩张或推出所谓的中国版QE,让中国经济重新回到以往的增长快车道。

因此,在当前经济内外失衡的大背景下,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应是今年或当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贰』 货币政策要转向了

近日举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专题研讨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出席会议并发言。


下面重点摘录马骏的部分原话来解读分析


1: 202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25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杠杆率大幅上升,自然会导致未来的金融风险。”


解读:基于疫情的影响,在过去的一年来发行大量货币来救中小企业,例如专项债,快速地把M2增速推升到1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各项的救急措施终将回归常态化,目前对于增量货币的发行有危机意识,不仅停留在意识形态,已经做出行动了。如12月存量社融增速13.3%,环比超预期下降0.3个百分点,1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


2: 有些领域的泡沫已经显现,去年我国几个主要的股市指数都大幅上升,接近30%,在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牛市,不可能与货币无关。另外,最近上海、深圳等地房价涨得不少, 这些都与流动性和杠杆率的变化有关。如果不转向,这些问题肯定会继续,会导致中长期更大的经济、金融风险


解读:红色内容是重点。基金发行日光,超出募集额度比比皆是,看得出大家的热情了。基金抱团推升局部股票上涨,在二级市场称为结构性牛市,这些都得益于货币的超发引发的资产通胀,但是上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风险性,目前消费、新能源、光伏已经出现了泡沫化,例如海天味业100倍的市盈率, 历史 新高的估值是否能够持续,哪些朋友现在还在往消费基金里冲的?你现阶段还去定投这个行业是否要考虑下收益风险比?

海天味业历年的估值位置


楼市从去年深圳的摩拳擦掌到今年的上海出台调控政策,都有点按不出的意思,很多朋友也认为威海房价会再次迎来普涨的机会,只不过滞后点时间而已,可以很明确的说想多了,这次真的不一样,参考我以前的一些文章。


3: 货币政策转向不能太快。目前我国通胀不高,CPI今年看上去会更好看,因为去年猪肉基数效应。PPI会往上涨,但不会涨得太多,也没有要求一定要转得太快。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强烈要求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或者要求转得非常慢,认为转得太快会导致项目停工、烂尾、坏账等问题。


解读:大方向是定调了,货币肯定要回归常态化,不能让鸡贼们发国难财了,泡沫搞大了,还得政府来承担,现在有小火苗就得慢慢压住了。但是会结合经济发展步伐、审时度势制定回归政策,如果CPI和PPI上涨速度加快,那货币紧缩会加快步伐。基本证实了稳步回归的政策。


这就是第二条说的定投基金的朋友,没有深度研究的现在可以收手一下,已经过了盲目定投的阶段,等过完年一季度后在看情况决定操作吧,年前由于春节需要保持流动性宽松,年后未必了。


啥是CPI、PPI 普通人对这种专业缩写词汇不明白,我解释下方便大家理解政策的前后因果关系


CPI是消费者居民价格指数,就是我们日常吃喝用需要消费的东西,2020年CPI比2019年涨了2.5%,意思就是你买东西比去年贵了2.5%,这是增长速度,每年都在发生,只要不超过3%都属于合理通胀。通过上图可以看到疫情前的2019年末CPI大幅拉升,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的暴涨引起的,这是特殊情况,因为猪肉是强周期,过去十多年都没变过的周期规律,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快速恢复,能繁母猪及商品猪出来都回正了,虽然非洲猪瘟的影响下不能平稳回归往年水平,但逐步下降的猪肉价格会降低CPI增速。


PPI是生产价格指数,通俗点说就是企业单位购买原材料和生产产品的价格变动指数,衡量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上图黄线可以看出2019年以来PPT一直是负增长,处于通缩状态,这对经济发展是负面的,传导路线是这样的,消费不足——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减少——企业生存危机——居民收入降低——消费紧缩不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疫情更是加剧这一状态,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大家消费,让这个循环回正。所以你应该明白了我们倡导国内大循环的根本道理了。


昨天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的讲话,意思同上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的一个小组会议上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央行不会过早退出其支持性货币政策,同时也会留意风险。


货币政策不会过早退出,意思就是早晚要退出。


对政策风向最敏感的就是资本,所以今年的股票市场波动会加剧。


这两位人物的讲话不会空穴来风,提前让市场做好波动准备等于是泄题了。再打不了高分,就需要努力 学习下了


公众号:观威海楼市

解读威海新售楼盘、数据分析、政策解说、买房技巧。

『叁』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 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有何影响

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短期看,将有助于收紧境内货币金融条件,保持人民币正利差优势,缓解资本外流压力;长期看,将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夯实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金融基础。当然,在防风险、去杠杆、挤泡沫过程中,也不排除短期会产生金融动荡,推高境内风险溢价,这将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压力。因此,有必要将“稳汇率”与“稳经济”“稳金融”统筹考虑,趋利避害、稳中求进。
不能把人民币加息作为“稳汇率”的手段。有人认为,针对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我国应该考虑提高人民币利率。对待这种建议需要非常慎重。首先,作为大型开放经济体,要不要加息,关键要看国内经济运行和物价走势。有需要则加,没有需要,则不能牺牲国内经济而强行加息,这是本末倒置,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市场信心;其次,尽管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大家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应该考虑金融稳定和资产价格,但利率政策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政策工具尚无定论。汇率作为资产价格,能否对于利率信号做出预期中的反应也值得商榷。从这个意义上讲,加速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确立可信的货币政策锚,是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关于人民币汇率相关资讯推荐http://news.fx678.com/news/keywords/cny.shtml

『肆』 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08年金融危机,国家出了4万个亿来支持。当时可以说是货币宽松政策
而现在,货币政策是转向了稳健!

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转变,是中国决策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科学应对,最终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当前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同时外部流动性泛滥、国内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到了回归稳健的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保证中国经济更加持续发展。

“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11月中国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PMI达55.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中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国内物价上涨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

“在经济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后,现在更需要关注物价上涨的风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此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可以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央行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对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微调。

接受采访的专家还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货币环境,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张礼卿认为,在货币过于充裕的环境下,企业不会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只有当货币环境回归常态、资金价格保持在一定水平后,企业才会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才会加快。

专家指出,与“适度宽松”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紧缩,并且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

历史资料显示,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3年之后,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曾不断微调。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中国还面临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因此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后,财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度的扩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稳”搭配发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热点内容
模拟投资股票的体会和建议 发布:2025-01-13 14:16:55 浏览:649
汇顶科技为什么被基金放弃 发布:2025-01-13 13:56:01 浏览:456
钱没有多少需要学理财 发布:2025-01-13 13:31:44 浏览:847
股票软件如何新建指标 发布:2025-01-13 13:26:38 浏览:753
限售股解禁涨停的股票 发布:2025-01-13 13:26:27 浏览:891
股票怎么选涨停的 发布:2025-01-13 13:19:11 浏览:617
金融圈为什么要名校 发布:2025-01-13 13:19:04 浏览:64
工资股市什么 发布:2025-01-13 13:05:54 浏览:321
非增发股票对股票影响 发布:2025-01-13 12:45:57 浏览:595
中兴通讯股票历史业绩 发布:2025-01-13 12:45:42 浏览: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