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市值多少钱
⑴ 如何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我觉得蒙牛的纯牛奶相对伊利更甘甜,但伊利比蒙牛更厚重。在电视广告中,我可以肯定的是,伊利出了一种新产品的广告,蒙牛不久就出了类似的新产品的广告。大约2008年,伊利新产品“伊利QQ星”出世,一年后便有了“蒙牛未来星”。还有更早的,伊利出了“伊利优酸乳”,蒙牛便有了“蒙牛酸酸乳”与之抗衡。在雪糕方面,伊利的“伊利心情”“伊利老冰棍”“伊利三色雪糕”,蒙牛分别有“绿色心情”“蒙牛老冰棍”“蒙牛三色雪糕”与之对应,而且销售量二者分庭抗礼,分不出谁先模仿谁。随着对高端奶制品的追求,伊利率先打造“金典有机奶”,过了一段时间(个人觉得这段时间挺长的),蒙牛有了“特仑苏”,特仑苏似乎比金典卖得好,这也蒙牛模仿伊利成功的为数不多的例子吧。随着跑男的大火,“伊利安慕希”被人熟知,而“蒙牛纯甄”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安慕希似乎比纯甄发展的要好,至少广告和口味的数量等,这些表面的东西是胜过纯甄的。个人认为蒙牛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模仿伊利,而第一热评也是可以证实这一猜想。
⑵ 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当年为什么离开
一山不容二虎。当年郑来了个调虎离山,让老牛进京学习,回来光杆闲职。老牛一气,在一堆被老郑排挤的老将攒得下,自立门户!想当年回民区的两室起家,但别忘了许多部门企业和个人的关照支持.....老牛还记得帮你们融资上市的李建新老兄吗?!
郑从始至终都没说过牛威胁到我了,都是牛自己的猜测罢了,牛不停的到处宣传,他的德,郑还是没被媒体大肆报道他攻击牛的言语。这个只能说明讲出来是很重要的,宣传很重要,自媒体很重要。
1996年,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郑俊怀进入个人声望的顶峰。他还不到50岁,年富力强,还想再干N多年。
作为郑俊怀的副手,牛根生太突出了。
牛根生从品尝咖啡中找到灵感,随机发起一场冬天里的雪糕攻势,伊利苦咖啡单品销量创纪录突破3个亿。苦咖啡成了伊利 历史 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牛根生被誉为“中凯键扰国冰淇淋大王”。
郑俊怀隐约有位置不稳的感觉。
1998年底,郑俊怀安排牛根生去北大学习,给他包了一个单间,每天240元,当年可是高价房。
这其实是逼牛根生出局 ,郑俊怀托人给他带话,如果不去学习,就收回车和手机。
牛根生到底被免职了。
这两人的恩怨在中国乳业是一段“公案” ,有人说是因为性格相冲,也有人说是利益纠葛。
当事人不亲口透露,外界也只能臆测。
但郑俊怀绝对没想到的是,他赶走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副手,但培养了一个强劲的“死敌”。
牛离开蒙牛是因为,盆满钵满,金蝉脱壳!其他,都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以后开放注册上市,股市就不是新股就一定吃香了,上市就能圈到钱了。国家现在开始整治资本市场了。很多中国上市公司,早该退市了。很多上市公司就一空壳,就不干实业,一直想办法圈钱,造假。就拿最近炒的很火的贾跃亭来说,其实和很多亮耐上市公司比,老贾还算一个实干家,最起码造出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到,用到,买到。更多的上市公司拿着国家的贷款,海吃海喝,自己给自己发着工资。一点作为都没,最后申请破产倒闭,还是股民来买单。以后股民坚决不碰不了解行业。你看看中国多少上市公司得死亡!
坊间各种谣言,这不都是伊利里自己人饭后茶语,个人认为:他的离开是迟早的事!老牛进伊利源于大黑河牛奶厂和红旗牛奶厂的合并,但是后期,两个公司又分离了,大黑河牛奶厂的一批人就留下来,包括老牛,老牛创业后有许多人都是牛奶厂的子弟。或许是经营理念不同,也或许是派系斗争!
如果我没记错,是三聚氰胺事件以后老牛辞职的吧,我们的同胞太健忘了。别忘了赢在中国当时的风光。回去看下就明白了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而且企业内部斗争激烈,而且企业内部问题较盯旦多,发展空间很大,事情很多,性格不合,关系紧张。问题非常多,所以说牛总离开是必然的,带领新企业创业发展,发展成为上市公司,而且成功被中粮集团收购,中粮也就花了100多亿港币成为蒙牛绝对控股股东,现在蒙牛市值1000多亿!刚网上看蒙牛市值1735亿港币!
⑶ 蒙牛,联想,海尔这些企业国家有股份吗
蒙牛:
蒙牛乳业在上市前共有六大股东,分别是银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MSDairy(8.7%)、CDH(5.9%)和CIC(3.4%)。
其中,后三者分别是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CDHChinaFund)和英联投资(ActisChinaInvestment)三家外资金融机构为投资蒙牛设立的公司,而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则分别是由蒙牛的高管人员和“与蒙牛业务关联公司的高管人员”于2002年9月23日在BVI注册的境外公司。金牛公司由蒙牛高管组成,共有15位股东,牛根生持股28%。
联想:
联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有企业,
联想的全称是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政府部门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
中科院有一家控股公司,
拥有联想57%的股份。
但2004年联想公司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
该控股公司的股份降至46%。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营业额达到206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7%(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1994年香港联想上市的时候,整个公司一共是7.6亿股左右,每股上市时的股价是1.33元,整个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亿元。1997年,北京联想的业务与香港联想整合后,总股票数是16多亿股,市值是39亿元。由于我们这两年不断发展,业务做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将原来占70%多的股份卖出一些给基金及国外投资人,这时候联想集团控股公司这家国有企业所占的股份,约为57%,海外公众股就占到了43%。而我们上市公司的总股数是74亿股,股价也大大升高了,整个市值高达500亿元。由于我们的业务发展良好,业绩也越来越好,股价也随之增加,股数也增多了。1994年上市的时候,公司的市值是10亿元,到2002年时大约是5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我们的市值增加了50倍。(就在记者成稿时,联想集团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股权置换收购了IBM PC的整个业务,从而使联想的股权架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所占股份从57%降至45%,IBM所占股份为18.5%。)
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骨干受到越来越大的风险压力,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也就是我们的大股东,对联想的产权机制及时进行了改造。1993年,联想成立了员工持股会。董事会做出决定,将每年利润的35%奖励给员工持股会。中国科学院作为大股东虽然在当时无权代表国有资产对企业的股权实行改造,但它有给员工奖励、分红的权利。而员工持股会就把这些奖励积存了起来,直到2001年在国家的批准下,用它买回了联想公司35%的股权。总之,联想控股公司由一家国有独资企业变成了一家真正的股份制企业,联想的创业者和骨干员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主人。
有管理界人士在评价联想的成功时指出,如何扩大营销能力、建立ERP系统、发展产品技术,这些都极为重要,但回看联想20年高速发展历程,能几次越过风险,走出低谷,迈向新高峰,其更根本的原因是产权机制的改革。
海尔:
拟向境内外投资者增发9亿股,其中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拟认购4亿股,国际金融公司(IFC)拟认购1亿股,剩下的4亿股将由国内机构参与认购。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和IFC将分别占比20%和5%。
⑷ 如何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这两家企业其实已经根本不在一个高度了,大家切切要看明白。
28日晚,蒙牛乳业(HK:02319)公布半年报。集团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约15%,而股东应占利润为20.7亿元,同比增长33%。不派息。利润增速如此大规模超越收入增速,按说一片大好,竟然也不派息,什么原因?好吧,这个值得商榷。
更重要是的,明明知道港股当前惨淡局面,稍微派息一点安抚人心也行啊。“就不”。结果,次日,蒙牛股价报31.5港元,暴跌近6%。利润如此增长,而市场如此打脸,太伤人。
次日,港股市场仍是不留情面,翻脸猛做坏人,以成交额高达近80亿港币的天量成交,股价承压1.27%。真是的,一年多了,作为一个分析员,我从来没有见过惊人规模的蒙牛股票抛售。感觉一个从16年以来不断膨胀的业绩神话,正在逐步受到残酷现实检验。
今年年初,蒙牛公告换董事长,原来的董事长走了。中粮又换了一个新的。当时我遍读各种报告,论调都很乐观,感觉如发了通稿一般。譬如,国金证券分析员唐川说“更迭…,对蒙牛乳业并未有任何方面影响。”当时读完我就乐:一家市值如此规模的公司换董事长。
竟然“毫无影响“,也太瞧不起董事长这个职位了。如果如此不堪,董事长这活儿干脆撤了得了,没影响?那你还上任什么?更何况,如我记忆不错,蒙牛换帅,好像一年就好几次了。总是换,能没有影响?各位读者,你自己考虑。其实,蒙牛的各项貌似靓丽的经济数据,如果与伊利比较,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两强之争。实某些舆论主动贴上去的两强。伊利销售收入大超蒙牛50多亿,而净利润则近蒙牛的两倍。从利润绝对值来看,应该是伊利一超,其他多强。如果收入接近,而利润相差如此之大,我真是觉得应该好好分析分析蒙牛的收入,是牺牲利润做大费用催上去的?还是产品缺乏实质性竞争力被迫低价销售的?
其二,统计学迷们看增长,既要看相对数,也要看绝对数。目前,蒙牛伊利销售增长率似乎接近,但由于差距已大,即使蒙牛保持跟跑,基数之差,也只会让业绩之差越来越远。更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高同比增长”。
这种增长放到明年,也许就会受到今年相对高增长的负面影响,从事使得实际结果低于市场预期。
其三,商誉。去年底,中国创业板遭受了一场估值劫难。大批公司公然、悍然的对商誉减值,造成损益表严重破损,股价暴跌。减几千万的,有,减数亿的减数十亿的,也有。这导致了广大海外投资人(通过北上资金、QFII渠道等)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不信任。
目前,蒙牛公司的商誉规模较大,根据2018年报,商誉及无形约70亿,占了资产总额的10%以上,是年报净利润的一倍还多。所谓商誉,是对外投资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而看看蒙牛的对外投资公司的利润情况,我对商誉还是颇有担忧的。
其四,出售君乐宝是杀鸡取卵。蒙牛卖君乐宝,看似账面有赚,其实不该。这笔交易一做,集团的两成的收入和一成的利润,没了。而这奇怪交易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也可以从这位似乎与蒙牛比较熟悉的分析员(国金唐川)的笔下看到。
“可能更多是处于非经济目的”。可惜了,君乐宝,这公司将来肯定是要奔着直接上市而去,蒙牛卖了几十亿,多了一个非常强硬且熟悉自己的对手,何苦来哉?当前市场,想并购都买不到合适的,竟然还把一个好资产给卖了。
其五,应收数额太大。好的增长,应该是现金流的增长,而蒙牛的应收账户及票据超过40亿元,其增长幅度近45%,远高于应收的15%,高达三倍!当然,从会计学上,应收也是销售收入,这毋庸置疑,但是。
应收是最差的营销收入,这意味着对下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必须容忍下游更长的账期、更大的赊账,难道不是吗?从一个分析员角度,我不喜欢这种增长,我更喜欢现金收入。应该说,截止到本周五下午。
蒙牛市值约千亿人民币,而伊利则高达1736亿人民币,这个差值,应该体现了当前两家公司的客观差距。而如果更加冷静一些,一个相对增长质量较低的蒙牛,却享受着显然高于伊利P/E(市盈率)估值,也令人难以信服。
因此,这个差距,也许比现实情况过于乐观了一些。我认为,从目前综合发展水平来看,伊利估值水平应该与蒙牛对调,而考虑到两者的利润差值,伊利的综合市值水平应该是蒙牛的3倍左右。总而言之,伊利蒙牛目前的1.7倍市值差距,被低估了。
伊利,被相对低估了。当然,我更喜欢两强在产品上有更加直接、强硬的对决,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从这种对等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实质性好处。祝伊利和蒙牛都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应有发展。
也祝中国乳业的总市值、质量、美誉度更上层楼。
⑸ 蒙牛现在的董事长是谁 牛根生现在占公司多少股份
如果你对中国的企业家们有所了解,你会发现,有很多企业家本身就是从知名企业走出来,再选择自己创业。比如被称位"互联网黄埔军校"的搜狐,足足走出了9为企业创始人,其中有三为都成为了国内知名视频网络的创始人。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从国内乳业巨头—伊利集团走出来的副总裁牛根生,在41岁被踢出伊利董事会后,他筹集200万,带着一批好兄弟卷土重来,创办了蒙牛集团。如今蒙牛集团市值1380亿,很难想象,他的创始人过去只是一个放牛娃。
俗话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放在牛根生身上或许是最好的写照。他这一生,三起两落,最终成就了自己。如今人们提到中国牛奶,保不齐要想到伊利蒙牛,如此的国民度,间接验证了牛根生的成功。
接下来,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牛根生的传奇一生背后鲜为人知的那些故事。
从放牛娃到集团副总裁
1958年,牛根生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那个年代的中国远不如如今发达,法制建设也还有漏洞。所以牛根生出生后不久,就因为生活所迫,被亲生父母以50元卖给了他的养父母。
牛根生的养父母以养牛为生,牛根生从小就陪养父放牛,还要凌晨四点起床陪养母扫大街,这一扫就是五年。更遗憾的是,牛根生年仅14岁时,养母去世。1978年,牛根生年仅20岁,养父也不在了。
至此,他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哪怕是在众多出身贫寒的中国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牛根生的童年都显得格外可怜。
养父母相继过世后,牛根生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呼和浩特大黑牛奶厂的养牛工人。
养了5年的牛,牛根生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当时呼和浩特的回民奶食品厂,也就是伊利的前身扩招,牛根生成为了一名洗瓶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牛根生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哪怕是刷奶瓶这样的活,他也毫不懈怠。
牛根生的努力为他挣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他在半年后被提拔为测评组组长,然后成为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
或许你会觉得,牛根生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是得到了进入伊利的这样一个机会。而我认为,当年在伊利的洗瓶工很多,只有牛根生成为了身家上亿的富豪,这绝对不只是靠运气能做到的。牛根生的努力和坚持,才是他成功的基础。
惨遭开除,重头再来
做了八年的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对伊利的奉献是无可辩驳的。1987年,伊利想做雪糕,牛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