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国际性怎么体现
㈠ 一个货币国际化需要哪些条件
国货币国际化的几个条件:
一、稳定的政治格局
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
三、健全的金融体系
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机构支持和运作的。因此,一种纸币能否胜任世界货币职能,其发行国还必须有一个先进的银行体系。
四、完善的金融市场
实现货币国际化最为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
五、充足的国际储备
实现货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
㈡ 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
其一,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增强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进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价值基本稳定下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水准。资料表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2000、2001、2002年分别为8.29、8.28、8.27。同期GDP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左右,美元利率维持在5.00%、5.25%、5.25水准。时至今日,人民币一直保持坚挺势头。从这些情况分析,人民币价值相对稳定,其汇率基本符合IMF对货币可自由兑换的要求。
其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使人民币国际化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1990-199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8%,相比之下,同期美、日、德三国GDP年均增长率指标分别为2.5%、1.5%、2.4%。其中,1996-2002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3%,同期商品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并保持顺差,累计顺差达到1450亿美元,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名列世界第二。就贸易往来而言,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14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1.5%,其中,出口额为24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进口额为2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8%,顺差为241亿美元。从资本往来看,2002年利用外资形势好转,全年新审批外商投资项目22347个,比上年增加32.1%,全国签约投资额624亿美元,增长51.3%,实际利用外资407亿美元,增长35%。此外,中国在海外兴办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对外贸易、物业投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企业经营也由单一贸易性逐步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总资产达2万亿人民币。由于有了这样迅速增加的经济基础,尤其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多年顺差,使人民币长期处于硬通货地位。根据现有情况预测今后1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这使人民币成为让各国放心的货币,可以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人民币已实现经济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使其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实施,消除了对经常项目的非贸易、非经常性贸易的汇兑限制;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解除了因私用汇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央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制,消除了人民币走向经常项目完全自由兑换的障碍;前央行行长的戴相龙致函IMF宣布中国正式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3、4条款的要求,从而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这是中国在历史性变革和果断融入世界市场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将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光明前景的信心。
第四,中国金融制度日益完善,金融市场逐渐发育成熟,使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可靠的硬件保障。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形成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国家相继制定颁布实施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规,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规范和保障,国家外汇管理制度逐步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实行经常项目外汇结售汇制,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进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实现由中国银行独家经营外汇向大部分银行平等参与经营转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正式联网运作,标志着我国外汇市场进入了统一规范和稳健发展的新时期,随后,又相继开办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主要外币的即期交易,进入全国统一金融市场宣告成立,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及时推出了人民币远期外汇买卖,以上措施表明,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正朝着有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乃至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日渐成熟,然而一些障碍性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尚未实现,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太成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问题,金融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
㈢ 人民币如何走向国际化
根本就是中国相对国力强大了,自然就国际化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提高了,自然与全球贸易额就提高了、才有钱搞军事研发、才有钱去以钱换政治版图、政治地位就提高了。
贸易额提高了,其它主要贸易国家都希望与人民币互换交易,而不通过第三方中介货币——美元。因为比如,如果中国和俄罗斯贸易,中国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俄罗斯把卢布再换成美元以后,一是有汇率风险,多做的这个动作可能就因汇率的变动造成双方损失;二是变相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对美元的需求,又提高一点点美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这也是美国二战后称霸世界70年的直接原因之一。
而如果跟中国做生意的国家多了,生意额度足够大了,大家就会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直接与人民币挂钩或兑换,而不需要再通过美元,以此节约汇率成本、时间成本、政治成本
㈣ 人民币国际化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要障碍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目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
其中,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最大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最大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
而且,纵观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实践,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要求该货币发行国应具备以下条件: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的经济实力,政治上高度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中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存在诸多不足。
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
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
以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为例。中国之所以采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创造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简言之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机制、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的国际环境。
显而易见,目前中国尚未完全具备上述条件。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实现途径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可以采取一种双轨制、渐进式的人民币国际化步骤。
双轨制的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同时加强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其中包括许多措施,如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QFII)、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QDII),还包括各种有步骤的资金对外开放,如境内资金投资港股,但这种开放是有限制的、定向的。另外,可以考虑邀请海外高质量的企业如苹果(Apple)、IBM、英特尔到A股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使得一部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流出境外,也由此改进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此外,还特别需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为此有必要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补贴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调期服务(Swap contracts),即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未来人民币收入按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为外币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推动有关企业以人民币结算。
双轨制的第二个轨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香港完全可以较大力度地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水平,其目的是在境外尽快形成与欧元证券和美元证券抗衡的人民币金融市场。这种逐步扩大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交易,对于在条件成熟时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这一措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化解外资进入内地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此,中国央行可以考虑在香港建立与当地资本市场规模相匹配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但是,这一市场的规模应该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规定参与交易者必须是人民币证券市场的交易者,而参与交易的额度受其证券市场的交易额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这一市场不会对人民币政策造成主要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一、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除了上海、广东、深圳、珠海、东莞六个基本的城市之外,将边境贸易较大的省份也纳入试点范围;
二、建立和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支付清算机制,以转账支付代替现钞支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清算平台;
三、我国货币当局可以与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较大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协议,允许其在一定额度内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以提升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对人民币的信心;
四、建设以香港为基地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作为我国资本项目尚没有完全开放之前的一个过渡性安排,以消除境外机构缺乏人民币投资与避险工具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