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资产取得现金补价如何处理
A.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收到的补价,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错。
解析:
以公允价值计量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公允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账面价值计量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若以账面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B. 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补价超过25%该如何记帐
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首席财务官》CFO.ICXO.COM ( 日期:2004-11-24 15:00)
--------------------------------------------------------------------------------
一、资料:A公司经与B公司协商,将其小汽车、库存商品与B公司的生产用设备、专利权、库存原材料进行交换。A公司换出的小汽车原价120万元,累计折旧30万元,公允价值100万元;库存商品账面余额38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B公司换出的生产用设备原价240万元,累计折旧10万元,已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专利权账面价值80万元,公允价值70万元;库存原材料账面余额70万元,公允价值80万元,另支付补价50万元。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假设在交换过程中未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二、要求:编制A、B公司有关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分录。
三、答案:1.A公司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900000累计折旧
300000贷:固定资产1200000借:固定资产--设备2277300无形资产797000原材料
9109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0银行存款500000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交易损失
88800贷:固定资产清理900000库存商品33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2.B公司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2100000累计折旧
1000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0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2400000借:固定资产
931500库存商品27945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2100000无形资产800000原材料
7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0银行存款500000。
四、解题指导:涉及补价的资产交换,进行会计处理时,应采用正确的步骤,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步骤:首先,确定资产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A公司收到补价: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50÷(100+300)=12.5%<25%;
B公司支付补价: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50÷(50+200+70+80)=12.5%<25%。
可见,补价占整个交易的比例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其次,确认损益及各项资产入账价值。
A公司应确认的收益:50-50÷400×(90+330)-50÷400×300×17%=-8.88(万元);以A公司为例,计算换入资产入账价值:A公司换出资产价值总额: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确认的损失-收到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90+330+300×17%-8.88-50-80×17%=398.52(万元);A公司换入B公司各项资产应确认的入账价值:生产用设备:200÷350×398.52=227.73(万元);专利权:70÷350×398.52=79.7(万元);原材料:80÷350×398.52=91.09(万元)。
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涉及部分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一方,由于在资产交换过程中部分资产价值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因此应按一定的比例确认利润或损失。
(2)如何验证确认的补价损益的正负是否正确。
损益计算公式为: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缴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变换为: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缴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可以看出,当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缴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应确认的收益为负数;
当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缴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应确认的收益为零;
当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缴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应确认的收益为正数。
(3)计征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缴税金时涉及售价的确认,应按资产交换时确认的公允价值,而不是按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
C. 非货币性资产在进行交换时主要涉及到哪些会计处理
首先,先确定该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涉及补价,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注意不含25%)作为参考。如果高于25%(含25%),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收入准则等其他一些准则。
1.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货币性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2.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货币性资产÷(支付的货币性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其次,如果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那么确定其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这种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2)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3)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其三,如果具有商业实质,那么判断其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
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的判断条件
1.存在活跃市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2.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3.同类或类似资产也不存在活跃市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你的题干里对公允价值已经明确,这一步就不用考虑了。
其四,以上确认后,该交换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换入资产的成本
方法一: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不含税的补价(-收到的不含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适用条件
(1)不含税补价=换入与换出资产的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
(2)支付或收到的银行存款(含税补价)=换入与换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的差额
方法二: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含税的补价(-收到的含税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4)换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3.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1)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不包括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2)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以外的,如果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出资产处置损益;如果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多项资产的交换一般处理思路:
先确定换入的多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加上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或减去收到的补价等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
再按照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来分配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以确定换入各个单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D. 会计:非货币性交易支付的补价超过25%怎样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非货币性交易》及其指南的规定:
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则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本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如果这一比例高干25%(不含25%),则视为货币性交易,应根据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因此,题中业务根据上述判断为不是非货币性交易的话,那么,你可以按照一般的购销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换入资产,按照合同(或者协议,下同)确定的价格(包括你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确认采购成本,除支付的货币资金以外的贷方科目可以为“应付帐款”,也可以为“应收帐款”。
2.换出资产,按照合同确定的价格,确认销售收入,结转相关的销售成本、税金等。确认销售收入时,借方科目应当与采购业务的贷方科目保持一致,可以是“应付帐款”,也可以为“应收帐款”。
3.经过上述处理,“应付帐款”或“应收帐款”科目的余额应当为零。
特别注意,25%标准是指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E.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和支付的银行存款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含税公允价值和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别
含税指增值税。以下方法是建立在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的基础上。
方法1: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不含税价值+支付的不含税补价/-收到不含税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方法2: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含税补价/-收到的含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补价是差价,支付银行存款有时候会含补价和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其特征如下: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但有时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5)非货币资产取得现金补价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一、认定: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通常有: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的规定。
二、原则: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下,不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一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还是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了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两种计量基础和交换所产生损益的确认原则。
(一)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是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明显证据,但不是唯一要求。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满足一定的条件。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①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这种情况是指虽然企业通过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是一个单一的数据,但是介于一个变动范围很小的区间内,可以认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②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
这种情况是指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公允价值在—一个变动区间内,区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或可能性能够合理确定,企业可以采用类似《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这种情况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一般来说,取得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所放弃资产的对价来确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就是放弃的对价,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应当优先考虑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补价的情况,因为存在补价表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一般不能直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二)账面价值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收到或支付的补价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调整因素,其中,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F. 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是否影响损益
会影响损益的。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6)非货币资产取得现金补价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要求规定:
1、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2、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