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如何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发布时间: 2024-03-17 23:54:21

Ⅰ 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中国货币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一定的发育。目前货币市场家族中,已经有了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借贷市场(实质上是短期信用放款)、票据市场和存单市场四种。但是从总体上说,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特别是比起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操作所要求的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纪律来,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仍嫌缓慢,人们对发展货币市场的认识和热情远不及发展资本市场。因此,正确认识货币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中国货币市场运行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政策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货币市场孕育的最初动因是为了调剂由于临时性、区域性因素引起的货币资金的余缺,以抵消条块形式分配信贷规模的不合理性。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已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对短期货币资金进行集散的格局,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的货币市场仍表现出明显的缺陷:
1.市场形态单调,“头寸”市场有名无实。目前,国内货币市场的活跃部分实质上只是银行同业拆借,其他货币市场如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才刚刚起步,市场作用十分微弱。票据市场作为商业信用活动的高级形式,在发达国家货币市场中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市场形态,但国内票据市场的发展水平极低。据有关资料披露,到1991年底,国内商业信用总规模为2800多亿元,其中以商业汇票形式出现的商业信用仅占30%,另外70%的商业信用则是以“挂帐”形式出现的,没有法律约束,因而一旦银根趋紧,经济活动中的“三角债”便应运而生且日趋严重。这与大陆至今尚没有一家专门办理票据贴现、转让的机构,合理票据缺乏必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有很大关系。不仅《票据法》没有出台,票据权力无法保障,而且合格票据评定制度仍未确立,票据不能交换流通。
从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看,1992年工、农、中、建、交5大银行共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427亿元,在银行筹集短期资金、 改善银行负债结构中的作用非常微小。而一些货币市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1984年末大额银行可转让存单未清偿额即达4100亿美元,约占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的15%。并且,大陆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目前绝大部分是记名式的,不通兑,名为“转让存单”事实上流通困难,不利于持单人调整投资结构;存单利率与同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缺乏弹性,从而通过存单市场反映货币供求状况的利率机制未能形成。
从短期国债市场看,国债市场在西方发达货币市场上是一个最为活跃的市场,是中央银行据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场所。但在我国,一方面国债总体规模不大,1981—1994年,累计发行国库券2615亿元,1993年底国库券金额仅920亿元,约占个人金融资产的3.5%,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缺乏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国债期限单一,一般为3~5年,1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至今尚未推出, 加之中期国债的交易活动主要是在各证券商之间进行,中央银行未能参与进去,带有明显的自循环性质,因而国库券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种重要形态,无论在政府的短期融资管理方面,还是在作为中央银行参与货币市场运作的手段方面,均未发挥应有的效应。
从同业拆借市场看,虽然同业拆借在我国发展迅速并成为货币市场的主体,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注意到这一市场并没有象预想的那样正常发育。本来人民银行规定,同业拆借应坚持短期融通原则,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个月,对期限长的拆借要有商业票据作抵押。 然而实际执行的结果表明,大多数金融机构拆出资金期限过长,最长期限高达3年。从拆出资金的投向看,流向信托公司、 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部分,大多数被用于入股、投资、弥补固定资产和债券占款缺口;流向银行的部分,拆入行也不是为了弥补存款准备金的不足,因为有些银行是在存有超额储备的情况下拆入资金的。拆入资金的目的是再批发给企业作为贷款使用。作为企业贷款,并不需要短期的,而是需要长期的,且越长越好。由此可见,国内银行间的同业拆借,从诞生起,就具有浓重的“批发贷款”色彩,各金融机构拆东墙补西墙,解决的多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或固定资产投资的缺口。
2.市场处于分割、封闭状态,没有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表现之一是同业拆借市场的松散性和区域性。一方面,中国大陆同业拆借交易绝大部分是在无形市场上进行的,即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直接进行对手交易,从而制约了统一市场功能的发挥,所谓“全国金融市场报价信息交易系统”形同虚设,客观上使得“全国性同业拆借行情中心”的作用难以发挥。
另一方面,各地本位主义严重,只准拆入,不准拆出,很大程度上靠长官意志办事,不考虑资金使用效益,结果使同业拆借这种横向资金融通的方式扭曲成了本地区、本系统资金调剂的工具。表现之二是拆借利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去高达25%以上的拆借资金“地下合同利率”不论,仅以部分省市拆借市场公布的利率加以分析,1993年5月11日至20日的7天期平均利率为7.393‰,平均离差0.581,其中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相差4.89个千分点;2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1. 334‰,平均离差2.223,其中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相差7.61个千分点, 高低县殊1.2倍以上;3月—4月期平均利率13.105‰,平均离差1.596,其中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相差达到5.606个千分点,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拆借市场活动的分割性。
表现之三是同业拆借和其他货币市场未形成相互联系和有机运行的整体。在发达货币市场上货币市场工具具有明显的替代性,市场参与者通过买卖各种短期金融商品将各个子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最终调节者。对协调各子市场之间的联系起着巨大作用,强化了货币市场的一体化运作机能。显然,各货币子市场未能发育到这种水平,仍还处于一种分割和松散状态。
3.市场活动主体的非完全性与参与者行为不规范。考察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其参与者主要有:(1)商业银行, 它们是货币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2)中央银行,货币资金供求的最终调节者;(3)财政部,经常在货币市场上通过发行国库券来弥补财政收支时差及支大于收造成的缺口;(4)证券交易商, 其最大的经济功能是充当各种短期金融商品的交易中介,并通过在大多数已发行的偿还期已定的票券上掌握活动头寸为各种票券“制造市场”;(5)企业, 商业票据的最大供给者以及各种证券的需求者。多元的货币市场参与者及其不同的经济机能作用,为货币市场的形成和有机运行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货币市场活动主体表现出非完全性特征:一是在拆借市场上,活动主体为几大专业银行,其中以工商银行为主,因而拆借活动表现为系统内的自循环性,而其他活动主体如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上被排斥在这一市场之外,其短期融资行为只能靠变相的方式进行,不规范;二是财政部未能成为短期金融工具的供给者,短期国库券定期发行制度未确立;三是货币市场交易商短缺,目前有形拆借市场交易商主要为人民银行组织的融资中介,作为单纯的资金拆借中介人,没有自己的基金,不能起到创造和活跃货币市场的作用;四是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最终调节者身份还未确立;五是由于企业对流动性管理的漠视而使其作为短期金融商品的供求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的融资行为具有明显的不规范性特点。通常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个主要区别是,资本市场是为融通中长期资金进行投资活动的机制,而货币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银行、企业、政府和家庭经济单位提供流动性管理便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资金供不应求,这一矛盾导致了货币市场基本经济功能的变形,货币市场融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行为;一是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拆出大量资金,据调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拆出对象是一些非法金融性公司(当然这类公司是为地方政府承认的),这些资金大部分是为了逃避信贷规模监控或为了满足地方某些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二是在市场活动中除收取利息和服务费外,还加收手续费,收取比例从1‰到8‰不等;三是在一些地区甚至使大量农副产品收购调销资金进入拆借市场,专业银行转而向人民银行申请短贷;四是有些基层人民银行将再贷款或拆入资金,通过专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向其他非银行金融构构甚至向工商企业变相贷款,造成和助长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超负荷经营,也逃避了规模控制。
4.市场工具的非票券性与市场利率缺乏弹性。发达货币市场上的工具主要有国库券(TB)、可转让存单(CD)、商业票据(CP)、银行承兑汇票(BA)、拆借交易期票、回购协议证券(RP)等。各种票据化和证券化的市场工具的有效运作,既将各个货币子市场连为一个有机整体,又为银行、企业、政府和家庭经济单位提供了流动性管理便利,更为重要的内容是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为再贷款和再贴现操作)调节货币和信贷量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手段。
一是中国货币市场工具表现出非票券特征,如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头寸买卖,不论是有形市场的中介交易还是无形市场的对手交易,一律套用银行贷款的借款立据程序来进行款项交割,只不过在头寸交易时,必须在拆入方出具的借据上由作为经纪人的融资中心签字公证,其余与银行发放贷款别、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真正的金融企业;
二是建立金融业的风险补偿和避险机制,为此应推行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使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量上、期限上以及利率的敏感性上保持合理的结构,以保证在可承受的风险条件下获得利润目标的最大化,从而增加银行进入货币市场的动力;
三是改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制,增强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的动力,使商业银行头寸的调度和二级储备结构的变更主要通过货币市场活动来进行,而中央银行则以最终调节者身份来对货币市场活动加以调节,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及其成本水平;
四是建立金融专业的竞争机制,贯彻金融业的“准入”和“准出”原则,允许多种形式和多种功能的中介机构的增设,尤其应注意发展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多种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的格局下,打破信贷资金条块垄断经营的局面;
五是建立可变的和结构式利率体制,应逐步放开利率,使利率水平能反映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3)进行财政金融制度改革。要借鉴发达国家财政融资的经验,推行我国财政赤字融资债券化,建立短期国债的定期发行制度,发行为期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的短期国库券,以弥补财政收支的月度和季节性不平衡,改善现有国债的期限结构,从而将政府财政部门推上货币市场活动主体的地位。
2.构造货币市场的有效运行机制。要构造以短期资金公司为主要交易中介的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培植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包括再贴现或再贷款)的直接作用对象。这一思路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在人民银行总行设立短期资金融通中心,使之建成一个大容量、高效率的全国性短期资金融通公司,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直接“传感器”。二是将沈阳、天津、上海、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广州等地的有形资金市场改造为区域性短期资金融通公司,这些短期资金融通公司与中央资金融通中心一起构成统一的货币市场中心交易活动网络和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信息源,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传导中介。
上述短期资金融通公司作为货币市场的经纪商,其业务应从现有的资金拆借中介业务扩大到经营短期国库券的发行和交易业务,各种票据的贴现和交易业务,有价证券的抵押贷款业务等,并且,中央银行应划定一笔专用资金给予这些公司,以及这些经纪商通过吸收会员资金,组建货币市场的平准基金,用之进行短期金融商品的自营买卖,为各种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创造”市场。这些短期资金公司通过中介交易各种短期金融商品,将银行、企业、政府部门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中央银行则通过短资公司买卖各种债券和票据,吞吐基础货币,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和货币市场其他参与者的行为,达到调节市场货币供求的目的。
3.培植货币市场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即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来保证货币市场行为的规范化。其要点有:
(1 )完善证券信誉评级制度,由权威性企业信誉评级机构对现有企业进行评级,只有获得A 级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商业票据;
(2 )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票据法》,依法保护票据当事人的正当权益,这是使票据行为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3)除已制定的《中央银行法》外, 还应加快制定《商业银行法》、《金融公司法》等一系列严格的法规,来确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确立各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准则;
(4 )制定《结算法》来规范结算行为,严格结算纪律;
(5 )可考虑建立金融业务特别法庭制度,配备专门的法律人才,对金融管理、控制和金融交易行为中的纠纷和非法行为作出合理公正的裁决,这一制度在许多国家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总之,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畅通运行只有在与之相关的各项法规和制度的保护之下才能得以实现,其功能和作用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Ⅱ 急求:货币市场的概念和功能

分类: 商业/理财
问题描述:

还有请问:资本市场的概念和基本工具?

解析:

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的定义:

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交易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 *** 、银行及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二、货币市场的购成:

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大,信息流动迅速,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且持续,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参与。货币市场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证券市场四个子市场构成。

三、货币市场的功能:

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和承兑市场、短期 *** 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但这只是货币市场的表面功用,将货币市场置于金融市场以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发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远不止此。货币市场既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灵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在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统一的管理上更方便灵活,又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客观上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发展思路,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货币市场功能认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发展金融市场的动因不是从完善金融市场以至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而是从救急出发。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问题,尤其是长期资金问题,而由于通过资本市场所筹集的正是长期资金和永久性资金,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资本市场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而货币市场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具体来说,从时间顺序上看,我国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5年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行股票,并于1991、1992年成立了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到现在为止,已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资本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而最早发展的货币市场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只到1986年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其他子市场的发展则更加滞后。从年交易规模看,拆借市场以万亿计、票据市场以千亿计,资本市场则以千万亿计。从发展状况来看,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发展虽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呈平稳发展并不断提高的态势,而拆借市场则三起三落,从1999年起,才规范地发展起来,票据市场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货币市场在发展上的严重滞后,客观上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瘸腿”现象,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并弱化了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货币市场的功能,重新审视它在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给货币市场一个应有的评价,充分重视货币市场的发展。

1、短期资金融通功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客观上有资金盈余方和资金不足方之分,从期间上可分为一年期以上的长期性资金余缺和一年期以内的短期性资金余缺两大类,相对于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为中长期资金的供需提供服务,货币市场(Money Market)则为季节性、临时性资金的融通提供了可行之径。相对于长期投资性资金需求来说,短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最基本的、也是最经常的资金需求,因为短期的临时性、季节性资金不足是由于日常经济行为的频繁性所造成的,是必然的、经常的,这种资金缺口如果不能得到弥补,就连社会的简单再生产也不能维系,或者只能使商品经济处于初级水平,短期资金融通功能是货币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

2、管理功能

货币市场的管理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其业务活动的开展,促使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1)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同业拆借和证券回购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上融通短期资金的主渠道。充分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和证券回购市场可以适时有度地调节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盈余和亏缺,使商业银行无需为了应付提取或兑现而保有大量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将各种可以用于高收益的资产得以充分运用,可谓“一举两得”。为此,商业银行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资金的流动性管理,这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票据市场有利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自身信用水平

票据市场从票据行为上可以分为票据发行市场、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从签发主体上可以分为普通企业票据和银行票据。只有信誉优良、经营业绩良好的主体才有资格签发票据并在发行、承兑、贴现各环节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不同信用等级的主体所签发和承兑的票据在权利义务关系上有明显的区别,如利率的高低、票据流动能力的强弱、抵押或质押的金额的大小,等等。所以,试图从票据市场上获得短期资金来源的企业必须是信誉优良的企业,而只有管理科学、效益优良的企业才符合这样的条件。

3、政策传导功能

货币市场具有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再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的运用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市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1)同业拆借市场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

中央银行通过同业拆借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借助于对同业拆放利率和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首先,同业拆放利率是市场利率体系中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反映最为敏感和直接的利率之一,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化的“信号灯”。这是因为,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同业拆借活动涉及范围广、交易量大、交易频繁,同业拆放利率成为确定其他市场利率的基础利率。国际上已形成在同业拆放利率的基础上加减协议幅度来确定利率的方法,尤其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更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基础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首先传导影响同业拆放利率,继而影响整个市场利率体系,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节宏观经济的目的。其次,就超额准备而言,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会促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显然给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票据市场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宏观调控的载体和渠道

传统的观念认为票据市场仅限于清算,甚至短期资金融通功能也经常被忽略。实际上除了上述两个基本功能外,票据市场还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载体。首先,再贴现政策必须在票据市场实施。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起到收缩票据市场的作用,反之则扩展票据市场。同时,中央银行通过票据市场信息的反馈,适时调整再贴现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动,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另外,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票据市场的稳定性不断增强,会形成一种处于均衡状态下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供求双方均能接受的市场价格,反映在资金价格上就是市场利率,它无疑是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重要参考。其次,多种多样的票据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票据投放或回笼货币,可以灵活地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国库券等短期债券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相比有明显优势,它使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其规模根据宏观经济的需要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和步骤可以随意安排,不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很大的冲击,同时,其操作的隐蔽性不会改变人们的心理预期,因此易于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需要中央银行具有相当规模、种类齐全的多种有价证券,其中国债尤其是短期国债是主要品种。因为国债信用优良、流动性强,适应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需要,同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影响的主要是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所以对短期债券和票据要求较多。因此,具有普遍接受性的各种期限的国库券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

4、促进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功能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规范运作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发达的货币市场为资本市场提供了稳定充裕的资金来源。从资金供给角度看,资金盈余方提供的资金层次是由短期到长期、由临时性到投资性的,因此货币市场在资金供给者和资本市场之间搭建了一个“资金池”,资本市场的参加者必不可少的短期资金可以从货币市场得到满足,而从资本市场退出的资金也能在货币市场找到出路。因此,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就如一对“孪生兄弟”,不可偏废于任何一方。其次,货币市场的良性发展减少了由于资金供求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从长期市场退下来的资金有了出路,短期游资对市场的冲击力大减,投机活动达到了最大可能的抑制。因此,只有货币市场发展健全了,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总结出“先货币市场,后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环节。但是货币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货币市场本身的发达和完善是其功能得以发挥的首要前提。例如,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需要有广泛的参与主体、频繁而广泛的交易行为、随行就市的市场价格;发达的票据市场要求票据行为的主体必须是信用良好的真正的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票据行为合法规范;国库券市场的形成要求 *** 发行的国库券达到一定规模,并且期限、档次合理。这些条件的具备为货币市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其次,货币市场功能的发挥尤其是政策功能的发挥需借助于其他金融市场子市场的发展。货币市场在这个功能的发挥中实际上最早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并通过进一步作用于长期金融市场即资本市场进而作用于更广范围的市场。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变化引起经济行为的改变基本上都是借助货币这个载体,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分别担任着“二传手”和“三传手”的作用。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货币市场功能发挥的第三个条件。金融市场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 *** 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宏观管理,微观主体成为真正的“经济人”和“理性人”,为满足盈利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而进行营运和消费,供求关系成为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价格成为资源配置变化的基本信号,发达的市场经济本身既需要货币市场,同时又为货币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又为货币市场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条件,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在这一关系中,货币市场起着基础性作用。重资本市场,轻货币市场,其结果是削弱了货币市场的基础作用,使得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失去了短期融资市场的依托,同时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造成大量本应属于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向资本市场,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因资金缺乏日渐萎缩,另一方面是不断膨胀的资本市场积聚了太多的短期游资,资本市场的泡沫成分日渐明显。其次,由于上述结果的延伸,使中央银行借以调节宏观经济的联系纽带被割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正本清源,全面认识货币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基础功能与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具有现实的以及长远的深刻意义。

资本市场:

1. 资本市场的概念: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包括所有关系到提供和需求长期资本的机构和交易。长期资本包括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如股票、长期公债、长期公司债券、一年以上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不动产抵押贷款和金融衍生工具等,也包括集体投资基金等长期的贷款形式,但不包括商品期货。

资本市场是一种市场形式,而不是指一个物理地点,它是指所有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人、机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资本市场的基本工具:

金融市场的一个主要环节,泛指资金借贷期长于1年的市场。资金借贷期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的称为货币市场(money market)。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特点主要有:1融资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无到期日。2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3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同时,作为对风险的报酬,其收益也较高。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 *** 机构等。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

Ⅲ 如何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

多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当大家都变得越理性,互动性就越强

Ⅳ 中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何联系二者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

货币市场通常是指短期信贷工具的市场,即融通短期资金或买卖短期金融证券的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中长期资金融通或中长期金融证券买卖的市场

由于客观的、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但从总体上说,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货币市场的发展来支持,资本市场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没有相应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风险规避和风险流动的调节机制。因而在现阶段,研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对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是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二者只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层面上,应该深入研究一下市场运行状态的改变、资产形态的改变以及资产流动性的提升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影响是否存在?国际游资的大规模流动使得两个市场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们可以从期限上来划分两个市场的界限,但是从资金本身的性质来看,有时是很难划分的,所以还应研究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实践中应如何区分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资本市场就是股票市场,这实际上是很不全面的。资本市场是和货币市场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他们之间的划分标准只是时间期限的不同,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相应地,融资期限在1年以下的称作货币市场。由于中长期的资金融通大多被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而非短期的资金周转,因而该类金融市场就被称之为资本市场。
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资本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还应包括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银行信贷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基金市场等;股票市场只是因为其规模较大,影响较深而为投资者最为熟悉。货币市场主要包括期限在1年以内的银行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以及回购市场等。
由于资本市场的融资期限远远长于货币市场,在较长的时间内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因而资本市场的风险也远远大于货币市场。
与此相关的另一组概念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融资的方式不同,而与融资的期限无关,这也可以从字面上看出一些。间接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其过程是资金供应者(一般是资金暂时富余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将富余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将资金再贷给资金需求者。很明显,银行在其中起了一个中介的作用,“间接”的意义是指资金需求者通过银行间接地向资金最终供应者融资。直接融资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比如,上市公司直接以股票的形式向投资者融资。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时虽然也涉及到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但证券公司在其中只是提供技术安排上的服务,而不涉及资金方面的债权与债务关系。

全部内容可以参考:

http://www.unirule.org.cn/Forum/capforum-2001-hjl.htm

http://www.jlchina.cn/lw/3/yulew_2393.htm

Ⅳ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我国广义货币市场存量居世界前列,而狭义货币市场发育相对落后,占GDP比例仅为17.97%,处于七个国家最末位。而狭义货币子市场主要集中在前两部分,银行承兑票据和债券回购共占到80%左右市场份额,其他子市场发育不足,尤其是短期债券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总体来看,我国货币市场在总量上并不落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货币体系过分依赖间接融资。但是货币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发育很不均衡,尤其是银行贷款、银行承兑票据等市场化不强的工具在货币市场中占据97%以上份额,风险集中,急待向市场化更强的货币子市场和资本市场分流和转化。 我国资本市场/GDP比例为64.86%,低于发展中三国157.68%水平93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存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育均滞后,债券市场发育比股票市场还落后,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债券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就资本市场而论,在总量上不仅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落后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发展远远不够,需要从间接融资的货币市场引进资金。资本市场中不仅股票市场需要货币市场资金支持,而且债券市场也更重要,两者不可重此轻彼。 综上所述,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两个市场的连通,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统一,建立金融市场连通的基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货币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动,大力发展跨市场产品,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连通,扩大投资主体的连通程度,赋予其跨市场投资的权利,拓宽两个市场的融资渠道,实现资金合规流动等。

热点内容
理财中alp值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20 02:56:22 浏览:541
基金分红10派是什么 发布:2025-01-20 02:51:39 浏览:539
银行人员考基金从业资格怎么选 发布:2025-01-20 01:49:34 浏览:160
炒股均线散乱怎么买 发布:2025-01-20 01:45:21 浏览:942
手机股票软件大全下载 发布:2025-01-20 01:25:34 浏览:897
请问涨停的股票还可以买进来吗 发布:2025-01-20 01:24:00 浏览:869
哪个股票软件交易有筹码分布图这个指标 发布:2025-01-20 01:15:13 浏览:261
股票交易提示股东账号未指定 发布:2025-01-20 01:10:16 浏览:141
格力股票历史走势图 发布:2025-01-20 01:05:49 浏览:657
中日互通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1-20 00:51:02 浏览: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