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是怎么统一货币的
⑴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大大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黄金储备迅速增长,约占当时资本主义各国黄金储备的3/4。西欧各国为弥补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现了“美元荒”。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对美国的对外扩张形成严重障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并为此寻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1)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种种缺陷也渐渐地暴露出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它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⑵ 古时黄金为什么能成为地球的货币
因为古时候没有统一的货币,所以想要交换东西,必须要有一种东西作为媒介,这种东西就叫黄金,因为在古代,黄金很少,而且还有皇帝的推动,因此,黄金就成为了货币。
⑶ 黄金白银是如何成为全球性货币的
黄金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不需要化学冶炼即可通过淘洗等相对简单的物理方法得到。因此至晚在距今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发现并利用黄金这种金属了。这要比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铜、铁、铝、银等更多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金属早得多。
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绽放出灿烂的黄色光泽。“黄金”一词在拉丁文中有“曙光”的意思,在古埃及文字中则有“可以触摸的太阳”的含义。其中我们不难体会出古人对黄金的喜爱或神奇。
黄金的物理特性极其稳定。据说,黄金的熔点高达摄氏l064.43度,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密度为19.31克/立方厘米,手感沉甸,直径仅为46毫米的纯金球,其重量就有1000克;黄金的韧性和延展性较好,1盎司黄金既可以被拉成50里长的金丝,还可以被碾成厚度为0.001毫米透着绿色的金箔;黄金的抗氧化能力也非常强,虽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照样可以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正是由于上述优良的品性,使得黄金成为远古人类制作供奉器具或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特殊材料。黄金由此获得了神秘的宗教价值,并最终升华出深厚的文化价值。再加上至今黄金都极其稀有、且开采成本高昂。如此一来,黄金的弥足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任何一种物件,只要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并且相对稀缺到一定的程度,则都有可能被当作商品交易的媒介以及衡量所有商品价值的尺度,从而成为货币。在人类社会的实物货币时代,历经一个物竞天择的历程,凭借其独特的使用价值、稀缺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以及优良的物理属性,黄金最终成为本位币金属的不二选择。
根据考古的发现,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埃及十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黄金就已经被作为赐封财富的计量单位,成为财富的载体。公元前五世纪,黄金铸币已作为古希腊城邦商业往来的结算载体。波斯金币是迄今所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黄金铸币,其距今已有2500 多年的历史了。古罗马亚历山大金币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金币则是23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郢爰”。
但需指出的是,早期的黄金通常仅被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只是在一定区域或时期内被当作流通使用的铸币或称重货币,并且普及程度也不高。黄金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国际性货币(铸币)则是十九世纪初以后的事情了。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时代。
金本位时代只持续了大约二百年的时间。至晚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金本位时代便彻底终结了。人类从此迈入了纸币的时代。
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金本位时代的终结呢?我认为,黄金确实是个好币材,但币材实在不必是黄金。黄金的非货币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关于货币的认知逐步深化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理性使用黄金的必然选择。
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不可兑现的纸币制度。由此,在各国国内,黄金丧失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到了1978年,根据《牙买加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或特别提款权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实行市场价格;取消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必须履行黄金支付的规定;黄金储备不再作为支付手段来平衡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由此,黄金丧失了国际货币的法定地位。可见,就法律的层面而言,当今的黄金已经不是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仍持有一部分黄金。但这部分黄金只是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储备资产之一。其他形式的储备资产还包括国债、再贴现票据、外汇等等。在这些储备资产当中,黄金储备的性质与国债(包括外国政府债券)或再贴现票据相似,而与货币外汇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因为货币外汇可以直接用于国际支付,但黄金则通常必须先变现为某种国际货币,然后才能据以了结债权债务。这样一来,用黄金了结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与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就没有什麽本质的区别了。可见,就事实的层面而言,当今的黄金也已经不是货币。
因此,当今的黄金只是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或工业原料而已。
留恋过往、美化逝去是人类的特有性格。正如已是成年的我们追忆起自己曾经的孩提时光一样,金本位时代远非现在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好,黄金货币的终结也绝非一时的冲动。实际上,最早放弃金本位制度的国家也正是最先从1929年至1933年那场空前绝后的大萧条当中实现复兴的国家。这应该不仅仅是巧合。因此,基于情感,我们可以留恋已经远去的黄金货币时代,但实在没有理由滋生重返金币时代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