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工资为什么这么少
㈠ 超发的货币为什么只有很少进入工资呢
还有大部分成为了企业家、包工头、中间商、金融业的利润。
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会超发货币,以刺激经济,但是超发的货币有自己的边际递减性等到进入工资领域其实超发的大部分货币就已经消耗掉了,对于我们而言如果大家不理解的话,可以简单理解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工资就是离月亮最远的那个台阶
国家在超发货币的时候,其实货币的投放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会发到每一个人的账户上,而是通过央行像其他银行的一种资金化转和资本流动的方式进行的,就拿大水漫灌来讲,当钱到各个银行账户上的时候,与银行有贷款企业和个人往往能够率先从银行获得这流动资本,而普通的民众到银行往往是存钱的,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那一段时间
所以等到这笔钱从企业开工,日常经营投资消费,最后进入工资,一步一步超发的货币,它的边际作用就越来越小,很多人确实幻想着超发的货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银行发放的每一个自然人的个人账户上,然后刺激消费,但是这么做成本太大,而且仅限于消费环节,对于企业的边界性是递减的,对于企业的延续而言,并不如上一种方法那样明显,同时,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国家和银行率先保证企业不能违约,企业照常开工生产,为了维护企业资金链保证 社会 基础的生产能力,所以对于我们而言,一般就经济是先救企业
当然,欧美国家的逻辑正好反过来,他们每一次都在救消费,甚至宁可按照人头发放消费券,或者是美元,所以在基本的经济逻辑和货币逻辑当中,超发货币主要有两种方式而中国和国外更选择其中一种,其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和状态,虽然最终都是为了挽救经济,但是侧重点不同,国情不同。
此处很多人质疑信用社坏账率高,我只能代表我们当地的信用社坏账率比农行低多了。
1最近几年经济不好,很多公司破产跑路。当地农行各种坏账,亏了不少钱,但奇怪的是,就在农行对面的农村信用社,几乎什么坏账。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问我爸。他给了我一个信服的答案:
农行有全国总行,要求流程规范,材料清晰,要求呆板。少一个文件都不能放贷款,可一旦材料齐全,可以顺利放款。
而信用社,属于县级地方银行,很多员工本身就是股东。在放贷款时,更注重考察人,会去当地打听借款人信誉,反而材料要求灵活。但借款人一旦口碑不好,材料再全也很难下款。
2我同学在当地银行,一旦总行发现最近钱比较松,就会给下面下指标,这个月必须放款多少,什么行业随便放。
没催,有时候完全不考虑借款人需不需要,就故意提高借款量。鼓励私人企业老板,贷更多款,扩大生产。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型银行往往容易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补充:上述故事只是为了引出,不同阶段,货币的充沛程度的差异。银行房贷款和无法回款的事实,与下面的解释没有直接关系。
一旦,政府放松管制,为了赚取利益,会摊派任务,同时努力放款。
很多时候私营企业主,只需要借50万,银行故意让他借200万。
之所以强调在2008年前,工资争取赶得上M2,是因为次贷危机还没爆发。中国出口强劲,只要能生产,就能赚钱。那个时候,更多的投资,会带来更多利润,更多的用工和更高的员工工资。
但2008年后,次贷,欧债,日本负利率。各种全球性的危机。当时政府的应对是,快速放贷款,努力放贷款。
很多私营企业主借到大量廉价的钱,加大生产,但是由于海外市场疲软,更大的投入完全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加大生产只会引起价格战,最后就出现了“产能过剩”。
这个过程就好比,100万投资,可以赚20万,后来拿了500万,只能赚50万。而借了1000万投资,甚至只能赚30万了。标准的“边际收益递减”。
因为企业主也赚不了钱,最终工人工资当然涨得慢了。
看懂了上面说的,你就一定会明白,为什么现在国家那么倡导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并且努力的“去产能”。
这都是为了08年后的放贷买单。
作为国家与企业中间层的银行,在推动货币快速增长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准备金制度。
简单举例来说,国家要求银行放100块贷款时,必须金库里放着15块钱,用来应对随时的取钱。而银行在操作时,往往会没留够15块就放贷款了。
国家为了防止银行违规,一般半年左右都会考察一次。所以,每到6月12月底,银行都很紧张。
但是,总有银行在考察前真的不够钱,这个时候,他们往往能从央妈手里借到钱。来应付考核。由于路径依赖,银行都这么做,一旦考核想着法不责众,央妈总会帮忙的。无形中放了越来越多的贷款。
15年后,由于资金去各种实体经济并不赚钱。导致很多人把钱抽离出来去炒房了。17年左右大涨就是资金在金融和房贷体系中空转。
18年19年,国家突然收紧贷款。防止进一步扩大整体的 社会 风险,就进一步导致了很多企业倒闭暴雷。
所以,就出现了。最近几年工资都赶不上发货币速度。物价其实也赶不上。唯独房价赶上了。
因为,多出来的钱,没有进实体经济,都在刚从银行出来时,就直接进房地产 了。
伯南克做美联储主席的时候,有句话说,我宁可用直升机在纽约撒钱。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公布了77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购买大机构的垃圾资产,救市提供流动性。
这些垃圾资产是谁的?大金融机构的。谁得利?大金融机构的股东。
有一分钱能进入到普通人手里吗?
用直升机撒钱是简单公平的多的法子,唯一的缺点就是效率太差了,一架直升机满载也就几吨,几亿美元。金融机构划划账几十亿美元,直升机要一周。
先说结论,再说逻辑(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
在2008年前,工资是基本上是跟着超发货币走的。但在,2008年后开始出现脱节,最近间隙。
根本原因是, 社会 各方力量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触发了“边际收益拐点”,使得货币多印的边际收益递减。
分析
先说几个小故事。我家住苏南某个小镇,很多同学都在当地银行工作。听到过各种跑路,破产,贷款的小故事。
此处很多人质疑信用社坏账率高,我只能代表我们当地的信用社坏账率比农行低多了。
1 最近几年经济不好,很多公司破产跑路。当地农行各种坏账,亏了不少钱,但奇怪的是,就在农行对面的农村信用社,几乎什么坏账。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问我爸。他给了我一个信服的答案:
农行有全国总行,要求流程规范,材料清晰,要求呆板。少一个文件都不能放贷款,可一旦材料齐全,可以顺利放款。
而信用社,属于县级地方银行,很多员工本身就是股东。在放贷款时,更注重考察人,会去当地打听借款人信誉,反而材料要求灵活。但借款人一旦口碑不好,材料再全也很难下款。
2我同学在当地银行,一旦总行发现最近钱比较松,就会给下面下指标,这个月必须放款多少,什么行业随便放。
没催,有时候完全不考虑借款人需不需要,就故意提高借款量。鼓励私人企业老板,贷更多款,扩大生产。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型银行往往容易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货币政策只有在计划经济下是有效的,如果由市场自由分配流动性,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资本只会流向风险更低的国企或行业寡头,而从头部向下通过供应链、工程、投资信贷等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能拿到好处的只是极少部分。
事实上不仅是货币政策,政府采购、投资也是如此。能拿到业务的只是少数企业,虽然带动了就业,但并不能实现均衡分配。所以大多数人并不能实现收入增长。
因为“货币幻觉”的存在,也就是说,工人对于货币超发时的贬值的感觉是比较慢的,所以并不会要求立即涨工资。所以呢,多出来的钱就去了股市和楼市啦~
因为超发货币的目标是为了刺激经济,大部分会流到富人的口袋,小部分才会流到穷人的工资。
超发货币的目的因为要发展经济,经济体量不断增大,各种场景使用货币的数量会大大增加,使用货币的发行速度要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拉一把。
尤其经济下行时,更要超发货币,刺激消费,推动发展。
超发货币的方式货币的数量,一般体现在M2上, 是指 社会 上流通货币总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国家一般是如何将超发的货币用出去呢?
一是通过银行放贷,如进行降准、定向贷款等,将大量货币通过低利息的贷款,放到对应的企业、个人手上,用于生产经营。
二是通过银行直接发钱。比如香港和澳门的发钱。
三是通过消费券发到百姓上,刺激大家消费。
超发货币为什么很少进入工资超发的货币,其实会流入每个区域、每个行业,为什么大家觉得很少流入工资,因为工资在这个经济体系占比是很低的一部分。
货币由国家印刷出来,
一次分配 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贷款、消费券等),推动了企业生产,刺激了大众消费。
二次分配 流到全 社会 ,生产的流到上游企业(建筑、原材料开采加工等),消费的流到各消费终端,小商贩、服务业、房地产等。
三次分配 流到富人的口袋,穷人的工资。每次货币流通,最终的去处大多都是富人的口袋,如何再由富人决定是再生产、投资或消费。小部分是通过各行业商家(老板)获利后,提供员工的工资。 如果根据二八定律推断,超发货币有八成是在二成人的手上。
四次分配 ,体现在各种物价上。货币是需要有商品的价值来体现的,所以每年的房产、肉价等物价不断上涨,但是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更不上物价的涨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㈡ 超发的货币很少会进入工资,这是为什么呢
货币超发 是有什么情况呢?为什么货币超发不会进入我们个人的工资?货币超发也就是说货币发行量远远超过了市场上实际需求的货币量,但我们的工资却并没有上涨。我们首先要明白货币超发是一个什么情况,它对于经济发展又产生什么影响,而影响我们工资水平的东西又有哪些?
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工资水平,因为真正影响我们的工资水平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程度以及劳动在资本家的眼里真正值多少钱,还有就是工人阶级的运动。简单的理解就是如果大家都团结一心这个工作,你不给我5000块钱一个月,我就不干,那就要涨价,但是出现一些内部瓦解的情况,工资自然就没有那么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工资的水平自然就越高了,而货币超发只会导致货币贬值,并不会导致工资上升。
㈢ 货币资金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1、货币资金减少的原因:
销售规模变动,变大或变小,都会影响货币资金;信用政策变动,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性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政策主要作用是调节企业应收账款的水平和质量。
2、货币资金减少说明什么?
货币资金减少,说明上年度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减少及经销商大量采用银行承兑汇票,预收账款结算减少致使现金减少。货币资金就是货币形态表现的资金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
(3)货币工资为什么这么少扩展阅读
3、什么是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流动资产项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户的期末余额,具有专门用途的货币资金不包括在内
货币资金(Money) 是指企业拥有的,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先决条件。随着再生产过程的进行,会形成频繁的货币收支。企业在取得现金投资、接受现金捐赠、取得银行借款、销售产品后取得货款收入等,会形成货币资金的收入; 在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支付其他费用、归还借款以及上交税金等,会形成货币支出。日常经济往来中,货币资金的应收应付与实收实付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间隔,这就形成了往来结算核算。
货币资金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以及本票和汇票存款等可以立即支付使用的交换媒介物。货币资金是企业中最活跃的盗金,流动性强。货币资金是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因而是流动资产的审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