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货币创造
⑴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是怎样的
想知道商业货币,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货币,然后才能知道商业创造货币是什么样的过程,银行是怎么创造货币的,下面我们一一击破。
网络里面给的货币的概念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么重要的东西,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在存款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在储备的情况下为每一笔钱创造一种货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中的货币量等于原始存款+新贷款,而下半年则称为衍生货币。银行货币创造是维持经济流动性的基本条件。
这些都是浅藏辄止,要是想要深入商业、货币、银行这个领域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深造。
⑵ 什么是货币创造
货币创造(money creation)又称货币扩张,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通过信贷关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的金融行为。
对货币扩张的控制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
不是所有的流通货币都需要有货币现金、实物资产或政府资产作后盾。一国的货币是以国家的经济潜力或政府的法定货币法令作后盾的。这种潜力也成为政府发行货币的理论上限。
(2)如何理解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扩展阅读:
模型构建
B:实际资本D:总资本 C:现金提取量 rd: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k:现金漏出率=C/D
模型构建第一步
B=rd×D+CD=B/(rd+k)
模型构建第二步
引入超额准备金Re e:超额准备金率B=rd×D+C+ReD=B/(rd+e+k)
模型构建第三步
引入定期存款T (t,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例)B=rdXD+rt×T+C+ReD=B/(rd+rt×t+e+k)
⑶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过程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是受到条件限制的,也就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制约的,否则可以无限的创造货币。 其过程如下: 某单位、个人在A银行存款100万,则A银行账面有100万资金,这时候银行货币总共有100万;如果A银行没有用于贷款,而是存放到B银行,则A银行有100万存款,而B银行有100万资金,由于存款同样计入货币资产,这时候银行货币就变成了200万;如果B银行继续存到C银行,那么B银行在C银行有100万存款,C银行有100万资金,A银行在B银行有100万存款,这时候银行资金就有300万。。。。但是,实际上归根结底,只有某单位存入的100万,但各银行的账面货币却在不断的增加。 实际上由于存款准备金的存在,银行不可能如此不停的创造货币的。
⑷ 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帐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在货币供给中:一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二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⑸ 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货币的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是利用货币创造乘数,把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
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假如全社会就一家银行,有存款100元,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额准备金,这块是可以用来放贷款的,比如房贷。
假设,买房要贷款20元,首付10元,总价30元。这30元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分给谁先不要管),拿到这30元之后,再存进这家银行里。
那么,首先做第一笔处理:提现10元,然后贷款20元,开发商收到30元,但还没有存进银行。这个时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90×20%=18元,超额存款准备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后开发商再把这30元存进银行里:那么存款就变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额准备金就是 52+ 30×80% = 76元,总计120元。
整个货币系统中就“多了”20元,这20元,实际上就是拿未来30元工资做抵押,创造出来的货币。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贷款的过程中,M2增加了20元。
(5)如何理解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扩展阅读: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⑹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注:货币创造又叫做货币扩张,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通过信贷关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的金融行为。
(6)如何理解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扩展阅读:
创造货币的三大基本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
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⑺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及简单模型
货币,尤其是M2(中文名称是广义货币,指的是居民手里持有的现金,以及在银行的各类存款)具体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似乎很多网友都不太清楚这个过程。今天南生撰写此文,就是给大家简单介绍、科普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货币的。
先看一个例子:
假如在一个国家,最初就只发行了150万元的货币,并且也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取名为第一商业银行。有了银行了,国民们认为这钱放在自己手里面不太安全,于是将其中的100万元存进第一商业银行。
这个时候,货币总量并未发生改变,仍是150万元——居民手里持有的50万元,存在第一商业银行的100万元,合计为150万元。
但第一商业银行觉得,这100万元的居民存款,一直放在银行里面,太浪费了。因为,社会上有很多居民的钱不够,而不能买房子;因为钱不够,不能扩大企业规模;因为钱不够,不能而不能购买土地……于是就准备将其中的90万元贷款出去,留下这10万元做备用(应付偶尔的取款行为)。
张三发现第一商业银行,可以贷款了,于是就去贷款90万元,用于购买了房子。房产商因为出售房子,获得了90万元的收入,并将其存入了新开的一家银行——第二商业银行。
这个时候,有多少货币呢?我们计算一下:原先国民持有的50万元,存在第一商业银行的100万元,某房产商存在第二商业银行的90万元,合计为240万元。这就是说,仅仅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存款行为就“新创作了90万元货币出来”。
再接着看这个例子:第二商业银行,有了这90万元存款后,也学习第一商业银行的办法,留下10%的货币,应付偶尔的取钱行为,将其中的81万元贷款给了李四。然后李四将其支付给了王五,因为购买了王五的土地。
此时,王五就拥有了81万元的货币,将其存入新开的另一家银行——第三商业银行。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算算有多少货币:原先国民持有的50万元,存在第一商业银行的100万元,某房产商存在第二商业银行的90万元,王五存在第三商业银行的81万元,合计为321万元。
此种行为可以不断重复、不断循环……,我们计算M2时,会发现此时各种存款,加上居民手里持有的那些货币,加起来已经很多很多,早就不止最初国家发行的那150万元货币了。换句话说,这里面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是这些“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
正规的定义:
商业银行,是不具备因素发行货币的权力的,他们只能通过信贷关系,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这种金融行为——通俗的说,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就被称为“货币创造”又叫做货币扩张行为。
当然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央行可以规定,商业银行吸引的每一笔存款,都不能全部放贷出去,保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存款准备金率”,如果这个比例越高,意味着银行能放贷出去的货币就会减少。
比如:央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了100元存款,只能贷款出去90元;如果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50%,那商业银行吸收了100元存款,就只能贷款出去50元,其“创造货币的能力就大幅下降”。
除了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降息或加息。比如降息,就使得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降了,很多居民觉得存款不划算了,将钱取出来,那银行能放贷出去的货币减少了,自然也就使得“创造货币的能力下降了”。
我们老百姓也能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比如,大家觉得有更好的投资、理财渠道,几乎不怎么存钱。那商业银行获得的存款大幅降低了,自然能放贷的货币就大幅降低了,新创造的货币自然就少很多了。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⑻ 试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
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派生存款则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帐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3、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
⑼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货币供给的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买卖政府债券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