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市值多少万
『壹』 林立的人物经历
林立,44岁,1963年出生于广东河源市紫金县,林立是家中长子,其下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林锡照一直在当地银行和政府部门任职,母亲长期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
文革期间,林锡照曾受牵连下放到农村,那时林家一家6口人紧靠微薄的工资生活。“那个时候应该是林立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从小还是受了苦。”父亲林锡照说。
1979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紫金县分行当会计员,此后曾在当地的中国农行任职,1986年林立离开紫金县来到深圳,到中国银行深圳某支行任职,曾做到科级干部。后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辞职开始创业历程。
林立掘得第一桶金,始于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1991年和随后的一两年时间里,抢购“老五股”等股票,成为当时大多数人深圳人向往的发财之路。当时的规定为,一张身份证领取一张认购抽签表,再按比例买股票。
“林锡照当时是紫金县一个镇的党委书记,他找当地的派出所长帮忙,所长一下子弄来一大堆身份证,林立就通过买卖老五股发财了。”接近林立和父亲林锡照的人士讲述,林立在早期股票市场所获约有数十万元。
投资兼并发家
由于银行工作的背景和股票市场掘得第一桶金的刺激,林立的发家之路一直与投资和股票市场联系在一起。
除了参与创办深圳市怡景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外,林立的绝大部分轨迹都是穿梭于各种投资公司和金融企业。1995年4月,林立出资970万元,与人共同注册成立深圳市立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此后,立业先后进行过12次工商资料变更,其中股东变更5次。现更名为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8亿元,林立拥有立业集团超过93.33%的控制权。北上内蒙,东进南京,西取成渝,南下南沙,中攻武汉长沙。林立投资范围极为广泛。除立业集团经营涉及电力、高科技、房地产、物资供销、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通信产品等近十类之外,林立在深圳、南京、武汉、长沙、四川、重庆和南沙等众多地区,广泛投资涉猎。 2001年10月,林立投资对南京第五制药厂进行改制,成立南京立业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首期为8000万元。2004年林立投资将南京电力变压器厂改制为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总资产4亿元。
在房地产行业,除投资深圳多处房产外,林立在武汉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武汉汉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也有数千万元的资产。林立在长沙曾投资大块地皮,获利在6亿元以上。
荣登胡润百富榜
2003年,平安保险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6.09%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深圳市产权交易所以每股不低于5.93元的价格,挂牌出售8800万股平安股份,约合平安总股本的3.6%,最终为林立控制的立业集团获得,估计转让股权总价超过5亿元。
2003年12月平安按每10股转增10股的比例转增股本,立业集团持有平安保险的股份变更为1.76亿股。
在2007年1月平安保险回归A股的招股说明书中,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平安保险的第十大股东,拥有平安保险1.76亿股,占总股本的2.84%。林立拥有超过立业集团93.33%的股份,仅此一项林立的个人财富就超过236.75亿元,远超胡润百富榜中的140亿元。
『贰』 苏宁3000亿债务悬疑:南京首富张近东的中年危机
财技超人张近东,暂时从债务泥潭中解脱了出来。
1月8日,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原计划涉及20亿元资金的债券购回方案最终确认成交约17.33亿元,该笔债券购回资金将于3日后到账。
此前,苏宁电器方面表示,公司已将“15苏宁01”债券到期应兑付的全部本息金额,足额划入专用账户。据透露,该债券规模为100亿元,当前余额90.6亿元。
然而,两笔债券的提前兑付,似乎并不能打消投资者们对苏宁系流动性压力的质疑。
从财务数据来看,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已连续六年多出现巨额亏损。以至于有业内人士调侃道,“近年来,苏宁财报数字好看时,外界就知道是又变卖资产了。”
另外,更为致命的是,苏宁易购的主阵地正逐渐被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蚕食。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19年,苏宁易购在B2C市场的份额为3.04%。而在五年前,该数据为3.1%。
面对危局,58岁的张近东再度披挂上阵,意欲扭转颓势。
据悉,张近东已推出了云网万店,并要求“未来十年,苏宁要转型升级为零售服务商”。
但目前,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赛道中已强敌林立,微盟、有赞,甚至阿里、腾讯、华为等 科技 巨头均占有一席之地。
身处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丛林,“老将”张近东与“少将”张康阳还能否在稳住苏宁零售基本盘的前提下,重新杀出一条血路?
千亿债务重压
“3.98%的股权,看起来并不多,苏宁和阿里又早有合作渊源。张近东卖公司谈不上,但是不是缺钱就不好说了。”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表示。
去年12月10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变更信息显示,张近东、张康阳与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已将苏宁控股集团全部股权质押给了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据公开资料,苏宁控股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苏宁易购3.98%的股权,是其第四大股东。
此外,张近东还已将6.5万股苏宁置业集团股权出质,质权人同样为淘宝。
消息犹如一颗炸雷,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掌舵者张近东与苏宁系公司迅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网上流传已久的苏宁系千亿债务危机也开始浮出水面。
懂财帝查阅苏宁易购三季报发现,截至2020年9月末,苏宁易购合并口径负债总计已达1361.4亿元。
其中,有息债务规模逾700亿元,包括短期借款280.97亿元、应付票据247.9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6.16亿元,长期借款62.48亿元、应付债券79.95亿元,绝大多数为短债。
继续深挖,股权质押风波期间,苏宁易购为提振市场信心,发布了总额为30亿元的债券回购计划。但根据最新数据,完成第二次债券回购后,苏宁易购2021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券余额仍高达40.54亿元。
据此计算,苏宁易购短期(一年内)需要偿还的总债务规模至少为:280.97 46.16 40.54=367.67亿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苏宁易购账面流动资金仅为308.37亿元。 这意味着,若要全部清空债务,张近东还缺少59.3亿元。
另外,同时期,苏宁易购流动资产仅为1072.48亿元,同样低于1099.67亿元的流动负债规模。
将视角回归张近东庞大的商业版图。实际上,从资产负债角度来看,苏宁电器才是苏宁系真正的核心平台。
其2020年中报显示, 截至6月末,苏宁电器总负债规模已达到3002.8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3.81%。 但苏宁电器的净资产仅为1065.53亿元,其中受限资产就高达811.02亿元。
毫无疑问,苏宁系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与低迷的股价如同一块巨石,已长期压在投资者们的心中。
因此,对于他们而言,突如其来的股权质押消息,加上此前紧张的信用债市场,直接成为了引爆内心焦虑的导火索。
消极情绪传导至二级市场,此后数日,苏宁易购股价不断下滑,最低跌至7.33元/股,这是近六年新低。同时,其债券的价格也持续下挫。
中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甚至给出苏宁易购Level 3中性风险等级,并表示受市场交易条件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价格波动比低风险的股票更剧烈。
截至1月22日A股收盘,苏宁易购股价仍在低位徘徊,为7.34元,总市值为683.4亿元。
资本与财技
关联交易、闪转腾挪,出售优质资产......当魔幻的财技难以持续,裸泳者终会现形。
“如果我做,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倒下。但如果我不做,肯定倒得更快。”
7年前,嗅到互联网变革气息的张近东在内部会议上拍板,将苏宁电器改名为苏宁云商,希望借此打出一条包揽线上线下以及零售服务的云商之路。
当时的张近东或许怎么也没想到,他坚守的新零售转型战略,并没能把苏宁易购塑造成现金牛公司。
正相反,7年间,苏宁易购已在巨额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季报显示,2020年7至9月,苏宁易购实现营收624.38亿元,同比下滑4.58%,但扣非净利润(单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只看经营利润的高低)却亏损2.63亿元。
这意味着,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已连续六年多未能实现盈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苏宁易购财报中归属净利润(该指标反映在企业合并净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的那部分净利润)均为正值。
懂财帝曾在《隐形坠落:苏宁易购财技魔术下的百亿盈利》一文中谈到,这一正一负的背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张近东与苏宁系大手笔的资本运作。
2014至2019年间,苏宁易购通过向关联方出售自有门店、苏宁小店等子公司,并清仓阿里股票,来实现扭亏为盈。
2020年前三季度,虽然苏宁易购并未再次出售旗下资产。但从合并的财务报表上看, 1至9月,苏宁易购营业利润共亏损1802.4万元,而归属净利润却为5.47亿元。
据此来看,苏宁易购几乎是依靠投资收益、政府补贴等营业之外的利润,才撑起了财报上的盈利。
然而,一边经历着主营零售业务的持续亏损,另一边,张近东却大方地为好兄弟投资。
说起这个,时间还要回溯到3年前。彼时,张近东与许家印在酒席上喝了“交杯酒”后,感情迅速升温。
张老板开心地说,“我和家印主席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共同决定要推动苏宁和恒大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携手布局智慧零售时代下的场景消费。”
事实证明,张老板确实是个实在人。不久之后,中国恒大就发公告称,苏宁电器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将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
如今,尽管恒大地产与深深房重组失败,但苏宁也并未要回这200亿现金。而是继续为许家印主席站台,将钱转换成了股份。
除此之外,在零售赛道,张近东还不断“剁手”,通过收购外部资产来强化苏宁易购零售巨头的形象。
其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以现金对价收购的形式,购买了Kakogawa、万达百货、苏宁智能终端、家乐福中国、6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天天快递物流多城分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张近东的踌躇
张近东:“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
时任苏宁董秘任峻:“我们自己。”
张近东: “从具体的情况来看,苏宁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互联网。”
2009年初,正和国美打得不可开交的张近东遭遇到另一位“东哥”刘强东的强劲挑战。
价格战很快爆发,双方你来我往,消费者也在两家平台之间频繁穿梭。最终,直到发改委介入才偃旗息鼓。
而此时,张近东却惊奇的发觉,苏宁易购已被互联网电商巨头远远甩在身后。数据显示,2012年底,京东销售额已从210亿暴涨至600亿元。而同期,苏宁易购的销售额仅从56.6亿增长至152亿元。
张近东决定“all in”零售转型,他在内部表示,苏宁未来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
但此后数年,不论是将上市主体改名为“苏宁云商”还是“苏宁易购”,亦或是横向拓展SKU品类,进军百货日用品领域,甚至是推出具备“新零售”概念的苏宁小店,都让外界与投资者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在财务数据上,苏宁的零售主业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甚至在B2C市场的份额也呈现下降趋势。
但张近东认为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因此,去年7月他宣布,在下一个十年,苏宁将由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即做“云网万店”,把云技术和平台开放给合作伙伴。
公开资料显示,云网万店的法人代表仍是张近东。该公司在仅成立19天时就完成了60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250亿元,预计未来将在科创板上市。
这也意味着,下一个十年,苏宁的To C与To B业务将齐头并进。
但财报显示,2020年1至9月,苏宁旗下3C家居生活专业店关闭了241家,家乐福超市关闭了11家,红孩子母婴专业店关闭了38家,苏宁易购直营店关闭了674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却新开了2432家店。
对此,财报解释,这是为了推进面向不同市场级别的店面策略,优化门店结构。
张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更为直接, “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
然而,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已战斗了三十年的苏宁最终能否找回最原始的初心?苏宁系能否脱离现有的债务与盈利困局?......
所有的疑惑,或许还有待时间与市场的检验。
『叁』 深圳前隐形首富:神秘发家史曝光,真正的“资本大鳄”
在深圳,富豪遍地走。在大街上扔一块砖头,不小心就有可能砸中一两富豪 。
普罗大众所熟知的,如腾讯的小马哥,比亚迪的王传福,还有宝能的姚振华,都是闻名于全的深圳富豪。
然而,在深圳在富豪群体里,有一个叫林立的超级富豪,却异常低调。
林立鲜少露面,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这让他越发显得神秘和深不可测。
他曾经是深圳的首富,那是他第一次浮出水面;但他说不清道不明的发家史,更是让外界议论纷纷。
随后,林立消失在媒体的视线之中,将他的资本帝国越做越大。
近日,林立第一次接受了公开的采访,人们才惊奇地发现,林立才是真正隐形的资本大鳄。
与此同时,林立的神秘发家史也终于曝光。
那么,林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神秘发家史?他的资本帝国到底又有多庞大?
一、
1963年,林立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出生。
林立是家中长子,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其中有个弟弟叫林丛,妹妹叫林纯青。几个弟弟妹妹,后来都在林立创办的企业中身居要职,出任高管。
父亲林锡照,一直在紫金县下面的一个镇政府部门工作,母亲则长期在乡镇企业工作。
林立还小的时候,父亲被下放到了农村,一家6口人,靠着微薄的工资过活。
林立学习成绩还不错,考上了大专,学的是财会。
1979年,16岁的林立毕业之后,进入了人民银行紫金县分行工作,当上了一名会计员。
第二年,深圳成立特区,人们争相涌入深圳;那时,林立的家人们,也来到深圳发展。
1980年的深圳
但林立没有第一时间来到深圳,而是在紫金县的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都干了几年。
直到1985年,22岁的林立辗转来到深圳,在中国银行上步路支行,担任会计科长。
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而且从事最新兴的金融行业,这让林立遇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机会。
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深圳的老五股中的深金田、万科、深原野和深安达,都是中国银行参与发行。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那时的林立,正好参与了编写了这四只股票的会计核算。
这让林立比别人更早接触中国的股票市场,也更早认识到股票的价值。
下班没事的时候,林立就骑着摩托车,到红荔路园岭路边摊买股票。
当时有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领取一张新股认购凭证。
林立就让在紫金县做镇书记的父亲,打了当地派出所帮忙,拉了一车人过来帮忙买股票。
林立投入了几千元,随着老五股的价格暴涨,林立清仓之后,赚到了三百万元人民币。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林立尝到了股票市场神奇的造富力量,再也没法打工了。
二、
1995年,林立辞去了银行的工作,成立了立业集团。
除了炒股,林立还将赚来的钱,投入到了房地产和餐饮行业。
深圳的富华酒楼,还有金龙阁餐饮,都是林立投资的产业。
林立还开发了包括航天立业华庭等几个楼盘,这些投资无一不暴赚,让林立的身价翻了几倍。
当时,林立意识到:在实业中赚1个亿,很难;但在实业中赚到1个亿,投资到有潜力有股权上,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过实业。
2002年,只有5个营业网点江门证券,有200多名员工,陷入了亏损的经营困境。
林立意识到了证券牌照的稀缺,趁着江门证券亏损寻找买家之时,低价收购过来。
这笔交易,将在十几年之后,给他带来几百亿元的收入。
一年之后,林立又等到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股权投资机会,平安保险推出的投连险,由于资本市场低迷,引发了退险潮。
深圳投资管理公司是平安保险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了16%,占比太多,再加上平安保险亏损,需要出售一部分股权。
8800万股平安保险股票,占总股本3.6%,以每股5.93元的价格,在深圳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售。
但第一次,居然没有卖出去。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林立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林立把所有的房地产项目,以及酒楼生意,悉数卖尽套现。凑齐5个多亿,林立将平安保险的股权一举拿下,成为了十大股东之一。
第二年,平安保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平安保险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的高溢价,让林立的财富一飞冲天。
也正是2007年,林立以170亿元的身家,成为了深圳的首富。
随着平安保险市值的膨胀,林立当时5亿的投入,最高暴涨到了600多亿。
林立逐步减持了400多亿,还剩下200多亿的平安股份。
但林立并没有止步于在金融市场上赚快钱,他立马将投资所得,大部分拿去收购了实业。
林立从平安大笔套现之后,刚好遇到了不少地方国企经营困难,很多国企的股票每股1元就能买到。
于是,林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疯狂低价扫货。
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四川立业电子、湖北立业生物等集团的子公司,都是那个时候,林立收购而来。
这让立业集团,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成为了全国有30家工厂,3万名员工的实业巨无霸。
如果将这些企业整合在一起,立业集团可以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世界500强企业。
但务实、低调的林立,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这些公司打散,沉入水底,消失在大众媒体的视线之外。
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多少人知道立业集团,更不知道它是如此庞大的实业集团。
三、
被林立收购的江门证券,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为了把江门证券做大,林立将其改名为“华林证券”,摆脱一家地方证券公司束缚。
随后,林立将华林证券的总部,分别搬到过珠海、深圳、北京;每一次搬家,都能够让华林证券的网点数量翻倍。
林立还给华林证券引入有经验的人才,前后聘请了国泰君安的副总、国信证券的副总以及平安证券的副总,过来操盘华林证券。
直到2014年,原平安的团队从华林证券出走之后,林立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了华林证券的董事长。
林立
那个时候,林立发现在自己的华林证券,居然没有几个认识的人。
面临没有信任的人可用,林立不得不将妹妹林纯青,从中国银行挖来做人力资源总监,主抓人力;然后又将妻子潘宁,一个80后金融金领,任命为副总裁,主抓财务。
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也让华林证券陷入了争议,被外界认为是一个家族证券公司。
林立主政华林证券后,利润水平开始迅速提升,5年的时间,就赚了30个亿的利润。
从入主华林证券那一天起,林立就在谋划上市。
2016年,林立任华林证券董事长刚满三年,符合了上市的条件,就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
2019年1月17日,华林证券如愿上市,林立的资本版图再一次扩大。
华林证券上市
目前,华林证券的市值高达341亿,而61%的股权,都归属于林立的立业集团。
也就是说,十几年前的一笔廉价交易,给林立带来200多亿元的回报,实属惊人!
四、
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我们无法将林立的资本版图完全摸索清楚。
我们所知道的,还只是林立资本帝国的冰山一角。
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立业集团同样是20%的大股东;此外,无锡银行等一些银行资产,同样是林立的资本版图之中。
毫无疑问,相比一些浮出水面的资本大佬,林立才是真正的资本大鳄。
更为关键的是,他是一只沉在水底的鳄鱼。
不为众人所熟知,静静地等待着属于他的猎物。
这也是务实的南方富豪,特别是广东富豪的典型特点。他们喜欢藏财富于无形之中,不为人知,也不让人惦记。
『肆』 美国有哪些城市
全国共分50个州和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有3144个县。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具体如下:
(4)林立市值多少万扩展阅读:
美国自然资源: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其他矿物有铜、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锌、铝、铋等。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截至2010年底,美国已探明原油储量206.8亿桶,居世界第13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7.71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已探明煤储量4910亿短吨,居世界第一。
2011年美国原油产量20.65亿桶,进口41.46亿桶,出口10.67亿桶。天然气产量28.58万亿立方英尺,进口3.46万亿立方英尺,出口1.51万亿立方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