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用什么样的货币
A. 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叫什么
半两钱。
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 :“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1)秦始皇用什么样的货币扩展阅读:
秦二世“复行钱”以后的半两钱,体积明显较前轻小。如从始皇陵T2出土的半两钱,直径2.7厘米,重4.1克,合秦制6铢稍强。
始皇陵北鱼池村遗址出土的半两钱,直径在2.6至2.8厘米之间,重量在2.2至3.8克之间,合秦制3.3至5.7铢。这些钱例较秦统一不久铸的标准钱,均减轻一半左右,但钱型较整齐,钱文小篆,字形稍长,当属官钱,可能是二世所铸。
秦二世即位刚一年就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私铸蜂起。于是制作粗劣,穿孔较大,钱径不到2厘米,重不足2克的小半两,亦称“秦榆荚钱”也出现于市场。
可见一国之货币可以反映国力之盛衰。“复行钱”是秦王朝行将倾覆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敲响了“半两钱”走向衰落的丧钟。秦末货币的严重减重变质,与秦王朝的衰亡是同步的
B. 秦国用什么货币
秦半两钱: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将秦国的币制推行于全国,以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即二十两,以铜钱为下币,即“半两”钱。黄金之所以为上币,是限于大数目的支付,如帝王的赏赐。而日常的民间交易,则用“半两”钱,秦代“半两”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金属货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重量名称和货币名称统一的记重货币。
C. 秦朝的货币是什么
秦朝的货币是半两钱,这是中国战国时期到汉朝前期广泛采用的一种铜货币。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分类
第一类:钱径较大,最大者3.7cm,一般的3cm以上,最重者11g,一般为6-7g之间,钱穿大多不规则,周边有流铜现象。钱文古朴、粗放,没有一定的规格,认为使用的是泥范。总计148枚,占全体的16%。
第二类:钱体大小厚重不一,较为小、轻、薄,一般钱径2.5-2.8cm,重3-6g,铸造粗劣。共738枚,占79.80%。
第三类:规格重、大、厚,规范化,直径均在3-3.2cm,重为6g左右,相当于秦制的八5,6钅KG-*2朱;厚0.15cm,钱穿方正。铸造技术先进。
D.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
秦朝统一的货币名称为秦半两。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今见秦朝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多,分布广,长城以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度量衡是认真有效的。
(4)秦始皇用什么样的货币扩展阅读: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5]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秦朝
网络-秦半两
E. 秦朝的货币叫什么
秦朝的货币是半两钱,这是中国战国时期到汉朝前期广泛采用的一种铜货币。圆形方孔,又称方孔钱。秦朝时期将其作为全国强制推行的统一货币,从而确定了中国其后各朝代铜钱式样。
先秦半两
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秦国“初行钱”,将货币的铸造权收归国家,规定圆形方孔半两钱为国家法定货币,这被视作半两的起源。这一时期的半两钱重量在8克左右,采用原始的泥范铸法,不平整,未经修磨,外形和厚薄并不固定,特别是其方孔不方,有的甚至作圆孔,铭文用大篆,“两”字中的“人”部分较长,俗称“长人两”。
秦半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国家强制推行秦半两,取代原六国自有的货币。这一时期的半两钱多由地方官府自行铸造,形制的差异有所缩小,但是仍然不能做到统一。钱体不圆,方孔仍有不方者。铭文用小篆,传说乃李斯手书,“两”字中的“人”部分较短,俗称“短人两”。
汉半两
刘邦建立汉朝后,决定重新铸造货币,但由于初期百废俱兴,所铸半两钱重量极轻,仅2克左右,俗称“榆荚半两”。随着经济逐渐好转,汉朝所铸半两钱的重量也逐渐增大。汉文帝时期铸四铢半两。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在上林苑设立工场,将铸币权首次统一收归中央政府,废半两钱,始造五铢,标志着半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五铢取而代之。
F. 秦始皇将哪一种货币作为通用货币的
秦朝货币:秦始卖判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车同轨、书同文、修长城、筑驰道、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那么,秦始皇统一货币,是将哪一种货币作为通用货币的?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粗首”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用的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货币时铸的标准半两钱,根据目前出土资料可概括出以下特征:钱重半两,即12铢,合今7.8克,一般在8克左右,钱径在3厘米以上;钱文属秦小篆,字形宽博, 笔划方折规范;制作较精整,周边流铜已经修磨。
秦始皇统一币制后,“中凳改半两”钱就成了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二字分别列于穿孔两侧,钱文凸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布局严谨,笔划方折,雅卓刚健。“半两”钱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动结合,达到了匀称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半两”钱的造型极具政治色彩,它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下一上,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形皆有分职 ,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秦代的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
G.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规定用什么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规定使用“半两”钱。
“半两”钱为铜铸,圆形方孔,钱直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古代 1 两为 24铢)2.5-3.35克,个别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两”二字。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自己铸行货币,齐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蚁鼻钱,燕有明刀,韩有方足布,赵有尖足布,魏有桥足布,秦有圜钱等等。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并且有优有劣,换算困难,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秦始皇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统一全国后,下令废除原各国的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货币制度。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 。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半两方孔圆形钱由此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沿用了两千多年。
H.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圆形方孔铜钱。始皇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统一货币、度量衡,其中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全国统一货币。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I. 秦朝的货币
秦朝的货币是半两钱袭培。半两钱的形状是圆形方孔,半两钱是中国战国时期至汉朝前期采用的货币之一,到了秦朝之后,成为了全国推行的统一货币,因此半两钱是秦朝唯笑禅肢一的货币。
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首都位于咸阳,秦朝的面积有340万平方公里左右。
秦朝筑长碰世城、凿灵渠、修五尺道,秦朝区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秦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郡县制。
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而负责监察百官的职位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除了监察百官外,还要作为丞相的副手处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