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理解货币是现实的共同体

如何理解货币是现实的共同体

发布时间: 2023-08-03 14:48:03

㈠ 货币的概念

货币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的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都存在契约价值。
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拓展资料】
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
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元和韩元。

㈡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充当的。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㈢ 货币的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货币的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主要起著衡量和转移与个别商品相分离的价值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货币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它有着深厚的哲学与历史文化的底蕴。首先 ,货币对社会各种质料的组合,货币经济对人与人关系中内在维度的改变,锻造出人对世界 理解趋向物欲化和价值通约化的心理座标。货币化生存世界直接影响和关亏档散联着人的世界观、 人 生观和价值观,它使得一种纯粹数量的价值不断压倒品质的价值,从而追求生活意义 的平等化、量化和客观化,把人生的消费和积累作为惟一至上的终极追求目标。其次,货币 是社会分工和社会交换的产物,它所体现的价值和价值交换,本质上是特定的生产关系或社 会关系的销氏交换,货币形式的变迁记载着社会制度形式的变迁。在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不仅因 为社会而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只有通过蠢伏社会才获得它的价值。它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作 为一群人的共同的行为体系的一部分而存在着。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社会,货币进入了社会 的各个细胞,牵动着社会每个成员的生存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尽管货币是整个社会的共同 创造物,但是对于每一个单个人来说,它仍然是不依赖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最 后,货币交换和形态发展的成熟度乃是量度人性及其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方面。货币的存在 并不是货币自身的单纯定在,就货币属人的本性而言,它既作为人的异己物件,又作为人的 活动物件,是属人的存在。货币与人性、人的自由相联络。货币被深深地烙上了人类智力进 化的印记,正是人的智力水平使得一些本不具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物件之间有了对等的关系, 货 币体现了这种社会的抽象理智。如马克思所言,“货币是需要和物件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 资料之间的皮条匠。”??〔1〕?正是这个“皮条匠”给人类的个性存在和自由开辟了无 限大的活动空间。货币反映并升华了人对于他的目的、他的力量施加的物件以及他无能为力 的物件的实际关系。?

开展货币哲学讨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一,当代急剧发展的成熟的货币经济 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得货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活和活动的焦点、关键和要害,对此问题 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在展开现代性批判的过程中,去关注和解答现代人生命被物化的本质奥 秘。在都市化的生存空间里,人们通过包括交换、所有权、个人自由、贪婪、挥霍、生活风 格、文化等,能够充分感受到货币给现代人的个性和自由开辟了无限大的活动空间;同时, 由于人类“现代性”生存状态至今摆脱不了货币经济的 *** 和支配,货币的存在与流动,正 在加速改变着现代人生存交往的理念和方式,人们越来越感到,货币在开拓私人财富和私人 生存空间的同时,却程度不同地挤压了公共空间和公共权利。尤其货币对现代人性的改变和 侵蚀的事实,使我们至今无法消解类似马克思、席美尔、卢卡奇曾对货币、资本所持有的忧 患意识。因此,对现代性的批判,理应包含对货币的哲学批判。这种批判有助于我们揭示当 代货币经济背后的社会关系本质,去关注当代人生命的形而上学问题。?

其二,我国正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货币经济 。当代中国人需要一种成熟的、健康的、适时的货币社会观、价值观和文化观。除了懂得怎 样用钱、怎样理钱、怎样对待钱外,还要深刻地认知货币与人性、货币与自由、货币与人类 交往、货币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真解读货币的手段与目的、货币的真实性与虚 假性、货币的能动性与杀伤性等矛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度推进,在中国人告别了 传统的义利观后,一种新的货币观念,正在国人心理中发育。货币经济承载和关联著社会的 各个阶层和各种事物,并正在导致整个中国社会价值......
求货币的意义,形成?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交换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商品流通(货币产生).2.货币的本质(1)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特点.(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过程其实,在历史上,货币要比商品产生的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板书)(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交换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板书)(1)偶然的物物交换最初的商品交换,人们只是把多余的产品用来交换,而且这种交换很偶然,有剩余产品就交换,没有就不进行交换;交换的产品种类也很偶然,今天可能这种产品有剩余,就交换这种产品;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另一种产品有剩余,就交换另一种产品.这种交换,用公式可以表示为:W1===W2.

金钱的意义是什么
唉!这就是现实啊

有一句话概括的很好:钱不是万能,但无钱就万万不能.有了钱你可以买性, 但不可以买到爱;

有了钱你可以买时钟, 但不可以买到时间;

有了钱你可以买一本书, 但不可以买到知识;

有了钱你可以买地位, 但不可以买到尊重;

有了钱你可以买血液, 但不可以买到生命;

有了钱你可以买楼, 但不可以买到一个家;

有了钱你可以买一张床, 但不可以买到充分的睡眠;

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不可以买到健康的身体。

(1)

利益表现为、转化为许多范畴,如道德。

利益与许多范畴相联络,如权力。

在与利益相关的许许多多的范畴中, 有一个范畴是几乎每一个现代人都不能回避的巨大存在,那就是金钱。

这个世界上不用金钱生活的人可以说很少。

连宗教也和金钱相联络。需要化缘,需要有人捐款。

希望朋友们在金钱问题上能够走出误区,独具慧眼。

(2)

对待金钱,人类社会几乎有一万种畸形的心理和误区。

对金钱的爱憎、亢卑,对金钱的崇拜与畏惧,对金钱的莫须有的虚荣与轻视, 在金钱面前的疯狂、丑陋、犯罪、扭曲、变形,在金钱面前的拘束、拘谨、腼腆, 在金钱面前的狂妄自大,在金钱面前的奴颜婢膝,关于金钱的种种嫉妒与不平衡, 在金钱面前的各种厚颜 *** ,对金钱的各种暖昧、回避、虚假,关于金钱的各种累、 各种负担,关于金钱的各种焦灼、烦恼、忐忑、不安、恐惧、惊惶、苦恼、愤怒、紧张、 疲劳,关于金钱的各种各样的疾病,关于金钱的各种迷信,关于金钱的各种痴迷, 关于金钱的各种思想、心理、精神乃至行为的误区。

这个世界上,在金钱问题上毫无疾病的人非常之少。

在金钱问题上毫无疾病的人,必定是整个社会生活都毫无疾病的人。

没有找到对待金钱的合理态度,没有找到对金钱的平常心,侈谈什么禅?

当一个人贪钱贪婪得难受的时候还在学禅,是假的; 当一个人想钱想得难受却说不出口的时候,谈禅还是假的。

对钱的平常心,是现代社会平常心的一个标志。

对金钱的亢卑心理与对人的亢卑心理一样,都是毛病。 在金钱面前的亢卑心理在当代是一种很普遍的心态。有钱的人拿着钱是一种很亢的感觉, 钱少一点有一种卑的感觉。钱少的时候往豪华柜台前一站,就有一点自卑感。这是每个人都有体验的。

在金钱问题上做到不亢不卑很难。亢卑都是畸形心理,病态心理, 在那一瞬间心理上肯定是扭曲的。在金钱问题上做到不亢不卑,与待人接物做到不亢不卑是一样的。

对金钱的崇拜与畏惧叫畸形,叫变态;在金钱问题上莫须有的虚荣与清高也叫病。钱少了不平衡,钱多了狂妄,都是病。

在金钱面前的贪婪、丑陋、犯罪,是疾病。在金钱面前的拘谨、腼腆,也是疾病。

一个作家,出版社要出他的书,他不好意思谈稿费,这是腼腆。 这种腼腆也是病啊。其实他想要稿费,但是不好意思张嘴。人家给少了他不愿意, 可是又不好意思说少。

贪婪是病,腼腆也是病。

做生意成得了成不了,心理上特别紧张,这种紧张也是病。 搞经济要用无病的方法把它搞好,有病是搞不好的。

不平衡也是病。本来应该把挣钱看成一种玩耍,愿意挣钱你就挣, 挣不来钱也不要着急。着急也是个苦恼,也是个病。

钱多了烧得不行,也是病。

所有这些对待金钱的不正确态度都是疾病。在金钱问题上, 人类真是有一万种误区,一万种畸形,一万种扭曲。

要找到对待金钱问题的平常心,确实需要对金钱有一个清醒的透视。

(3)

学过一点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人对金钱发展的历史都有大致的了解,可是, 很少有人把货币史当成一个真正活生生的东西来掌握。

金钱有其历史。马克思等经济学家对货币的研究与揭示, 确实是人类认识文化、解剖......
最早出现的货币有什么意义
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银等财物的使用不方便,据记载,商人们每次出行都会携带数量重量极为大的货币,及其不方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逐渐方便,人们渴望一种使用方便,携带舒适的货币,就这样交子诞生了
货币的基本含义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数或政策变数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购买力的暂栖处; 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再追溯A的来源,甲的A从何而来呢?存在两种可能:交换所得或者自行产出。如果是自行产出,那么甲就成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进一步说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因为他正在这么做。如果是交换所得,我们不妨称呼这个交换物件为天干,那么甲与天干交换得到A的时候,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把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如果不存在丙,则市场上没有乙需要的产品D,因为乙获取市场丙需要的A就没有意义,那么乙与甲交换来获得A的行为也就没有意义,甲乙的之间的交换也不会进行,整个交换中止。就乙而言,在其所有B为甲所需的同时,其所需D也能从市场取得,那么乙才愿意与市场丙交换。对乙而言,甲同样可视为市场的一部分。这样甲与乙之间的单向匹配,乙与丙之间的单向匹配,丙与甲之间的单向匹配在归纳为个体与市场时,即表现甲与市场丙(含乙)之间的双向匹配,乙与市场丙(含甲)之间的双向匹配。而这乃是物物交换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因而货币的作用就在于将供给和需求单向匹配的双方无法达成的交换通过市场而实现,进而实现市场所有交换者的供需转换,即所有向所需的转换。将所有交给市场的同时也要求市场提供其所需乃是交换的前提,所有与所需......
纸币出现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 *** 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意义及作用简述:纸币比金属货币容易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怎样全面理解货币的含义
现行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对货币的定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怎样来理解货币的这个含义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货币是商品,但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货币既然也是商品,它也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货币作为商品和一般商品的相同点。货币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是可直接购买任何商品,价值是生产金银耗费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各不相同。货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就在于它的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具体,如粮食可以满足人们食用的需求,衣服可以可以满足人们御寒的需要,书籍可以满足人们学习阅览的需求等等,货币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比较一般,是购买其他一切具体的商品,即它的使用价值在于“购买”。其次,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随着交换范围的扩大,商品交换的总种类增多,为解决交换过程所出现的麻烦,货币便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后整个商品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各种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吸引人们去消费;另一边是货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存在,它以富有者的身份出现,对商品挑三拣四。在物物直接交换中,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不需要媒介;而货币出现后,买和卖成为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必须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但也带来新的矛盾。买、卖脱节,商品所有者在这里卖、到那里买,今天卖、以后买,其结果,必然有人的商品卖不出去。第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又不同于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等于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不同地区一般等价物可能会不同,但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固定的,固定的由金银来充当。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在货币产生以前,一种商品可以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甚至和几种商品相交换,但不能和一切商品相交换。自从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都必须和货币相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开始大显神通。第四、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它自然也就成了财富的象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年度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多少,可以显示出其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一个企业拥有产值利润的多寡可以看出其规模和经济效益如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拥有货币量的多少,可以判断出其富裕或穷困的程度。商品生产者能否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关系到其经营的命运。由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以维持和扩大再生产。在历史上,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这种新的财富观念使整个社会掀起了崇拜金钱的狂热。这种财富观念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

㈣ 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

货币定义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二)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参阅“相关知识”栏目“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
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赋予货币的属性,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充当一般的交换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可见,考察货币的本质,应把其质的规定和存在形式区别开来。无论货币由什么来充当,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货币。
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有关货币的章节中,引用了金·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万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货问题,而我们每天都碰到它。”由此看来,货币貌似简单,实际上却极其复杂。
然而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位议员格莱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真的是这个样子,直道今天不论是马克思也好,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们也好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后面4条应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最近出版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这些定义都没有科学地抓住货币的本质,但对于货币经济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
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就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但是支配货币运动的始终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
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 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拿出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每个基本货币单位通常还可以分成更小的辅币。最常用的比例是辅币为主币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国大革命推广公制以前,欧洲历史上曾经长期采用1/20/240进制,例如在英国,1英镑等于20先令、240便士;法国的情况是12个但尼尔(denier)为1苏(Sol),20个苏为1里弗尔(livre,又称锂)。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进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元和韩元。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货币包括下述种类。
(1)硬币
硬币是一种小面额的辅币。它是铜质的、铝制的或是镍质的。
(2)纸币
纸币是一种法定货币,称为法币(legal tender)。法币是政府强制流通的货币。纸币发行的基本权力为政府所有,具体由中央银行掌握。纸币和硬币的总和称为通货或现金。
(3)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可以随时提取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称为需求存款。由于活期存款可以随时转换成现金,所以银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货没有区别。它也是一种货币。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提取的可以获得利息的存款。这些存款虽然不能以开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预先通知银行可以把它转换成现金。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可转让提款单(NOW)以及自动转移服务(ATS)缩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别。这种差别缩小的结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成为一种货币。
(5)准货币
准货币(near-money)是指能够执行价值储藏职能,并且易于转换成交换媒介,但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就是准货币。
(6)货币替代物
货币替代物(money substitutes)是指能够暂时执行交换媒介职能,但不能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东西。例如,信用卡就是一种货币替代物。

㈤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就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决定的。随着交换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先后经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货币形式下,产生了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货币首先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货币从它的自然属性来说,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如金可作饰物的材料。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任何人都具有一般的使用价值,即一般等价物,握有它就等于握有任何使用价值。

㈥ 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分别是什么

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货币的本质: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


(6)如何理解货币是现实的共同体扩展阅读:

货币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

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不仅是指现金,而且是现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参考资料:货币-网络

热点内容
股票软件查历史持仓 发布:2025-02-02 09:47:03 浏览:116
参加期货考试需要准备什么 发布:2025-02-02 09:44:40 浏览:814
会通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2-02 09:44:38 浏览:885
国家央行降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发布:2025-02-02 09:39:02 浏览:427
汽车芯片基金哪个值得买 发布:2025-02-02 09:38:27 浏览:981
为什么炒股不如投资指数基金 发布:2025-02-02 09:34:10 浏览:657
股权回购和交割各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02 09:29:15 浏览:486
股权众筹有什么坑 发布:2025-02-02 09:29:08 浏览:593
5月3日涨停股票 发布:2025-02-02 09:24:01 浏览:412
炒股软件如何提升盈利 发布:2025-02-02 08:20:24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