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把商品价值转换成货币

如何把商品价值转换成货币

发布时间: 2023-07-31 07:12:00

❶ 为什么商品到货币的转换是惊险的一跃

货币商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独占一般等价物地位,或者说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通常是指贵金属黄金、白银,特别是黄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经济生活中商品能够成功的出售,如果成功出售了,商品生产者才可以继续生产。否则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将难以为继,这就意味着生产者面临停产倒闭的风险,所以如果不能实现惊人的一跃,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❷ 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企业来说具有什么意义。若要顺利实现这个转化企业应该怎样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分析了商品转换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说明了商品销售的困难和风险:
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看,(1)一种商品一般不是独家生产独自经营的,同行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增加,因而它在竞争中售卖并不容易;(2)即使生产新品种的商品,投放到市场上也未必能立即引起消费者的需求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因而也难以出卖;(3)即使生产的商品是社会需要的,也不能保证全部售完。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更新,可能被类似的性能更好的商品所代替;(4)社会对于商品的需要量是有限度的,在竞争中,有些商品将成为多余的。
从商品价值方面看,(1)生产技术改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降低商品的价值量,那么在这之前生产的该种商品就不能实现原来的价值量;(2)即使单个商品是按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如果生产这一种商品的总量超过了社会必要总量,那么在这种商品总量上所消费的过多的劳动时间也就不能形成价值。
实践意义:
第一,商品的生产经营,要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联想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社会的需求。各行业、各企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生产经营这种产品,不能排除其他人也加入这种生产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即使自己的生产经营占领了市场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从市场的动态上预测和操作。
第二,商品的生产经营要从商品的价值方面联想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各行业、各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都在争先恐后地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优势和劣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

❸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的过程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的过程称为商品的惊险跳跃。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❹ 怎样理解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叫做“惊险的跳跃”这一思想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句话来自马克思的《资本论》。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买而卖”,即为实现“货币--商品”(买)的目的必须首先实现“商品--货币”的跳跃(卖出自己的商品)。否则,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得货币,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生产目的就难以实现。所以,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成功,着急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生产(所有)者。

花钱容易赚钱难。首先购买权在买家那里,买家可以通过货比三家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就形成了一种竞争,当你商品质量不过关,跳跃不成功,卖不出去,那你就亏本了,也就是摔坏了你自己。也就是说,消费者把风险转移给了销售者。所以,这对销售者来说是一次“惊险的跳跃”。

启示: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大的降价空间

(4)如何把商品价值转换成货币扩展阅读:

《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资本论》对后世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已经有了政治经济学,不过那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只讲物与物的关系,不讲人与人的特殊社会关系,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自古有之,永恒存在的东西。马克思通过创作《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资本论》明确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运用科学抽象法进行研究,从而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资本论》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❺ 货币的五种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值尺度的记忆可以就像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比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用的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例如,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就从自己手中转移到别人手中,这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3、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比如,投资者将古代钱币作为收藏品收藏起来,这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但是,关于纸币能否充当贮藏手段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观点是:只有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人们才愿意保存它,才能充当贮藏手段。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纸币的发行数量不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能代表相应的金属量,保持稳定的社会购买力。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

比如,用货币来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

5、世界货币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例如:国际社会都将美元作为支付结算的货币,美元超出本国范围,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这就是世界货币的职能。

(5)如何把商品价值转换成货币扩展阅读: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货币的这五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先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然后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

❻ 为啥说商品变为货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它的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变为货币说明它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并且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使得它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商品成功的转换为货币是它自身两种属性的很好的证实,使用价值的实现是在交换中实现的本身就具有社会性,而且商品的价格就是根据社会时间所确定的。

❼ 商品怎样转化为货币

货币不是商品,它只是一般等价物,一个用来衡量物品价值的通用物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既有使用价值也也有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讲,商品不能转换为货币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讲,人们在进行贸易时不用任何货币,例如用羊换大米,那么商品本身就充当了货币作用,它也就在交换过程中转换为了货币。
还有就是楼上说的,吧商品卖出去,自然就成为货币了。

热点内容
股票软件查历史持仓 发布:2025-02-02 09:47:03 浏览:116
参加期货考试需要准备什么 发布:2025-02-02 09:44:40 浏览:814
会通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2-02 09:44:38 浏览:885
国家央行降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发布:2025-02-02 09:39:02 浏览:427
汽车芯片基金哪个值得买 发布:2025-02-02 09:38:27 浏览:981
为什么炒股不如投资指数基金 发布:2025-02-02 09:34:10 浏览:657
股权回购和交割各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02 09:29:15 浏览:486
股权众筹有什么坑 发布:2025-02-02 09:29:08 浏览:593
5月3日涨停股票 发布:2025-02-02 09:24:01 浏览:412
炒股软件如何提升盈利 发布:2025-02-02 08:20:24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