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货币的价值怎么分的
① 各国货币价值是按什么来定的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即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它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在这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法用劳动时间来直接表现,而只能通过作为价值代表的货币来简介表现。课间,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上是充当商品价值的外在价值尺度。而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换句话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从而可以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为了衡量各种商品的大小,货币自身必须先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即在技术上把一定重量的金或银确定为一个货币单位,如斤、两、钱、分等。这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就叫做价格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货币计量单位,从而有不同的价格标准。如在我国历史上,“两”、“铢”、“文”成为主要的货币单位,即价格标准。而在英国,货币单位则主要是“镑”。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是从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一种技术规定。虽然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要借助价格标准来实现,但二者是不同的范畴。区别在于: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的化身,而价格标准则是货币的计量单位。
最早,一个国家的货币(纸币)的相对价值是由这个国家的黄金储备量来决定的,我们称为金本位体制 。这种状况从15、16世纪,世界上出现纸币开始 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那时候,那个国家的黄金多,那个国家的货币就值钱--无论是金属铸币还是银行券、纸币。事实上当我们的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那个国家的能源多,那个国家的货币也会变得比较值钱,中东那些产油国的货币币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强大 ,美元和黄金强制挂钩固定,约定其兑换率为1盎司黄金兑换28美元,其它货币也和美元挂钩(实际上都是和黄金挂钩了),这形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以美元为主体的全球货币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回复,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体制。一开始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汇率是根据国际贸易的需求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价格上变动的 。后来,大家认为这样也不符合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采用购买力平价来确定货币的汇率,当然购买力平价理论只能从理论上来阐述货币应有的汇率,市场汇率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购买力平价理论被新古典贸易理论所代替(贸易、利率差、央行票据量综合评判)所代替。
这上面说的都是从理论上对汇率的定价。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金融市场交易理论被迅速建立起来,这包括了对效率市场理论(市场包容一切理论)的重新定义和实践验证,期权定价理论模型的建立和实践验证,也包括了现代银行和全球金融的管理理论,这个时候市场汇率的决定,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
1、货币发行当局对货币的强制汇率定价以及在这个定价上许可的波动范围,如人民币、新台币、港币、马来西亚林吉特、阿根廷比索等等,虽然这些货币不可流通,但是在贸易条件下他们还是要有兑换的;至于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例如日元、欧元、英镑等等,虽然他们的发行当局没有强制制定汇率以及汇率的波动区间,但是他们都会有个底线,该货币的汇率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超出了底线,货币发行当局或最亲密的贸易伙伴政府就会出面干预,最明显的就是日元,当日元在接近100的时候日本政府就会出面干预,而当日元超过130的时候,亚洲其它国家就会不高兴,会去和日本政府谈判,甚至于自己悄悄地大量买入日元。
2、在市场上,大的机构、银行是根据自己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和负责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等因素来决定自己的汇率报价的,这是因为金融机构要保障其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至于盈利性,只有在保障了安全性和流动性之后才考虑盈利,而小机构、银行则是根据自己在规避风险的时候向大银行平盘时的价格决定自己的汇率报价的。
银行的报价依据是自己的外汇负债(就是大家的存款了)和外汇资产的风险控制标准来决定的。为了防止挤兑或者其它的风险,银行的外币储备必须有多样性,这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风险,所以一般的银行针对其持有的每一种外币都会有一个风险控制额度,比如说一亿美元(风险控制额度±10%),8000万欧元(风险控制额度±5%),一亿瑞士法郎(风险控制额度±15%)……当某种货币的持有量高出或者少于风险控制的允许范围的时候,银行就必须对外平盘,使得该货币的持有量处于可控风险的额度内,这时候银行会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以及自己说希望的市场价格和自己所需要的数量来制定自己对于该货币的报价,这个报价可能会和其它银行的报价相近,也可能会和其它银行的价格相差很远。
当某种货币的汇率对于银行非常有利的时候,银行会考虑以这个价格来交易这种货币,但是由于存在数量、期限等诸多问题,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路透社和Bloomberg看见的报价都是协议价,或者意向价,是否能够按照这个价格成交,还是未知数。
银行向自己的客户的报价,往往是银行可以接受的、又容易立刻对外平盘的价格,并且在数量上,远小于自己在这种货币上的风险控制额度,一旦出现客户的交易过大的时候,交易员会告诉你另外一个价格。
外汇的交易是讯价交易,也叫协议交易,银行对外的报价也是独立的,银行针对每一个客户的报价也都是独立,我们所看到的报价,大多是综合多个银行的报价集中体现出来的,对于交易的独立个体,银行可以单独向这个个体报价,当然银行也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的群体报价。如果你使用路透社的报价终端的话,你就可以看见,每一个报价后面都有一个银行简称,这表明,这家银行在上一时刻向市场报出(问询)了一个该货币的该价格的报价,如果有人回应,这个人会直接与该银行联系,而不是和路透社联系。有的时候,在和银行进行了交易之后,在很短时间内,你就可以看见和你交易的银行在路透社的终端上报出了一个和你的交易价格一样的(或者是相差1~2个点的)价格,这说明,该银行可能是由于和你进行了交易,要对外平盘,当然也可能是某个其它银行向该银行平盘时,该银行头寸不够,需要再做一笔和你刚才的交易价一样(或差不多)的交易,补足头寸。由于大宗交易的交割期往往会是48小时 ,有很多时候,我们还能再路透社终端的通讯系统中看见银行和银行之间的询价信息,有的时候她们的询价很搞笑的,动不动就会说"这个价能帮我留一天(或几个小时、一段时间)吗?"而她的询价对手有时候会回答"只能留12个小时,过后请重新询价"冷冰冰的回过去,总给人以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相对而言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大,但是其每一笔交易都是暗箱操作,你并不知道你的交易行实际的、可以接受的价格时什么,你也不知道你的交易行实际的、可以接受的交易量时多少,所以我们无法通过一个合理的机制来统计交易量。另一个方面,虽然整个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量超过2万亿美元 ,但是绝大多数交易员或者报价员在交易的时候时有交易额度授权限制,一旦他在这个时间段的交易额度不够了,她还会冷冰冰的告诉你,"现在没有价",而你过5分钟再向她询价的时候,她会非常热情的告诉你现在的价格是多少,有时候还会告诉你,如果你交易若干美元的该货币的话,还可以给你优惠N个点(老外的办事效率就是高,这么快就申请到授权不说,还有人找他的平盘)。
② 现在世界上各国的钱币是怎样来定值的
日元和韩元并不使一开始就象现在这样“不值钱”的。这是经济膨胀的必然结果。
在上世纪初,日元比现在值钱得多。一个普通日本人每月只能挣到几十日元。后来经济飞速发展,货币自然随通货膨胀而贬值,更改币值是很麻烦的事情,牵涉到很多方面,而且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钞票以“万”为单位来计算,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更改币值了。
其实我国的人民币也是一样,只是幅度没有日元那样明显罢了。
③ 各国货币层次划分有哪些特点
1、美国:
M1=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2、欧盟: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隔夜存款;
中间货币:M2=M1+期限为两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个月以内的通知存款;
广义货币: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
3、日本:
M1=现金+活期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 M3+CD ”加回购协议债 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是从来都有的。
部分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划分货币层次。而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而且在划分的标准的问题上,各国经济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说法。
要讨论货币层次的问题,首先必须弄明白的是货币的范围。在很多国家的货币统计指标中,货币的范畴不仅囊括了流通中的纸币和辅币,并且包括银行存款,甚至包括有价证券和电子货币等。
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与货币定义颇为相似但又被排除在货币定义之外,均称为准货币,而通货又只是货币的一部分。可见货币包含的范围很大很广,因此货币可以划分为许多层次。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各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而且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货币层次划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别。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货币分层
④ 为什么世界各国钱币价值不一样
因为各国货币对应其可以交换的商品不同,或者说对应本位价值不同,各国之间的交易实际上交易的是背后本位价值,人民币是银本位,美元是金本位,所以“价值”不同。
各国货币会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所以各国货币价值会浮动。而为了各国之间的交易公平,产生一个关键词即“汇晌知率”。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仔搜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而在这一系列的调控中,货币价值产生差距,汇率也拉开差距,就会导致有每种货币对应其背后的商品不同。
严格上说不存在哪种货币值钱,哪种货币不值钱,只是银行规定的本位价值不同,人民币是银本位,银本位中因为有杠杆的存在所以产生了汇率。
(4)各国货币的价值怎么分的扩展阅读:
1.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正如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电子货币除外。
2.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以表示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各种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互相比较,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各种商品的价值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们本身才具有相同的质,从而在量上可以比较念谨历。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商品的价值量由物化在该商品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3.金本位时代
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盛行典型的金币本位制,特点是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和镕化;金币与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作为世界货币自由输出入。
4.纸币时代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
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⑤ 世界国家之间的货币价值是怎么规定的
如果“世界国家之间的货币价值”指外汇汇率的话,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后,没有谁来规定。最通常的情形是在外汇市场上以交易结果确定汇率,随时会发生变化。当然也有一些小范围的双方或多方汇率约定,甚至也有个别国家和地区自己设定的含山单边钉住汇率,情况比较复杂,但总体而谈敏中言,人们是主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寻找外币价拿差格(汇率)。
⑥ 货币层次如何划分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各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而且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货币层次划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别。
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的。
1、西方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依据
货币的流动性在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眼里实质上就是货币的变现能力。根据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层次的归纳,货币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一下几个层次: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2、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大致如下: M1=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3、我国的货币划分依据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
(1)相对能更准确樱枣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2)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以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是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
二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三是客观上促进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
货币分层的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及依据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一)、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二)、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三)、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物尘动性为基础的。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罩颂禅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较为充足的的且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此外,我国把流通中的现金单独列为一个层次的原因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发达,现金在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中占30%以上,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对我国消费品市场和零售物价的影响很大,现金的过度发行会造成物价上涨。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的货币就将增加十万亿以上(储蓄转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兑换现钞),而货币总量却不需要任何改变。
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著货币供给总量。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货币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实践问题,世界各国对货币供给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货币供给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民间所持有的现金加上可以开支票的存款,通常这类定义范围的货币供给称为M1;广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1加上定期储蓄存款,即常见的M2。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我国中央银行从1994年开始对货币量划分层次,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M0、M1、M2。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流通量=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分层的西方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依据
货币的流动性在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眼里实质上就是货币的变现能力。根据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层次的归纳,货币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M3=M2+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M4=M3+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以上只是一般情况,具体到每个国家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有些国家只是很简单地划分为M1(狭义货币量)和M2(广义货币量)。但某些大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对货币的划分却复杂很多。 目前,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大致如下:M1=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合并调整;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欧盟在货币层次划分方面,相对于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欧洲中央银行将货币分为狭义货币、中间货币和广义货币三个层次,具体划分如下: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隔夜存款;中间货币:M2=M1+期限为两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个月以内的通知存款;广义货币: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 日本现行的货币层次划分为:M1=现金+活期存款;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 M3+CD ”加回购协议债 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 短期债券
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是什么
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单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划分货币层次。当时划分货币层次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以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⑦ 世界各国货币值依据什么而定.
金本位已于1970年终结.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发行的货币是以黄金储备为准备金.二战后各大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货币会议,会议决定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也就是其他货币只能兑换美圆,不得兑换黄金,而只有美圆才能兑换黄金.但到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为了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没有了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美圆对黄金价格自由浮动,意味着美圆的发行不再以黄金的储备为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金本位宣告结束。自此以后各国货币发行不再遵循挂钩美圆间接挂钩黄金的做法。
目前各国货币体系主要有两种方式。实际上都以发行人或则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体现的信用货币体系。
1.联系汇率。仍然维持挂钩美圆,以美圆外汇储备为准备金发行自己的货币,换句话说,就是有多少美圆发行多少货币。实行联系汇率的国家大多为不发达或则发展中新兴国家,由于国力弱,无法保证货币信用,从而挂钩美圆起到维持信用的作用。(毕竟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还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还有一点美圆虽然脱离了金本位,但美圆仍然是计价黄金或则其他大宗商品的货币,特别是石油,只有美圆才能购买石油。并且国际贸易大都使用美圆。)实行联系汇率的货币,被称为美圆货币,固定与美圆比价。香港地区与2005年前的中国大陆地区就是典型的联系汇率货币。
2.浮动汇率。以市场的供需为货币发行依据。主要是建立在国家信用之上。实行国家主要为发达与国力强大地区。英镑,欧元,日圆是典型代表。2005年后人民币也实行浮动汇率。这些货币统称为非美货币。
⑧ 为什么国家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不一样
国际地位的不同使货币的价值也不同。
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不同,所以造成单位货币价值有差异;形成原因:相应国家对货币单位的定义有差异简单地说,货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成本提高,从而抑制出口;反之,促进进口。但配举货币升值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人民币升梁卖袭值将对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或拥有高流动性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长期利好;对有大额美元外债的行业将产生一次性汇兑收益;而对以出口型为主的行业以及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
(8)各国货币的价值怎么分的扩展阅读:
对于货币之间的价值判定:
一般来说,基本上有两橡兄种方式,第一种是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供求决定。虽然短期会有波动,但是市场会自动找到其均衡点,并不需要外部干预。比如,美元多了美元就贬值,少了就升值,如果美元的供给和需求正好相等,其价格就会稳定在均衡点。
第二种方法,政府干预市场。汇率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里,汇率的价格取决于政府想把这个汇率维持在什么价格。就像我们常常经历过的情况一样,由于市场上苹果供应不足,为了防止价格上涨,政府对苹果实施价格管制。